《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闹!”王苞满脸通红,“我是文官!”

“知道,知道。你听我把话说完。既然二位王爷谦虚,那就请王丞相上奏天子,由皇上自己选派一位元帅吧。”潘仁美说话大喘气。

理王无奈:“只好这么办了。”

谁料,次日早朝,又一份加急折报进京。这份折报不是柴荣芳写的,而是陈琳、柴干等十二家大总兵联名上奏。折报中说:外三关也失守了,柴大帅被困,自尽身亡。如今,边防九关的兵力,都退居在内三关,我们正在拼死守城。请朝廷火速发兵,若是内三关再失守,中原危矣!

太宗看罢这道奏折,心急似火。因为宋、辽两国之间,共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北三关、第二道防线是外三关、第三道防线是内三关。这三道防线好似铜墙铁壁,拒辽于国门之外。如今,三道防线破了两道,塞外九关失去六关,由此可见,形势十分险峻。万一再破了内三关,辽兵就会长驱直入。自己的江山还能坐稳吗?想到此处,面沉如水:“理王,你们七位大臣制定的方案,朕已看过。内容还算详尽,布署也很周全。只是还有一条,兵马大元帅有谁来承当呢?”

“这……这等大事,还得请陛下钦定。”

“哼,事事由朕亲躬,要你们这些大臣干什么?平时嫌官小,国家有难,谁也不敢出头了!”

七位重臣一见皇上怪罪,全都跪倒。八贤王说道:“陛下,他们也有难处,且息龙威,从长计议。”

“御侄,”太宗跟八贤王说话,那就客气多了。“国家到了危难关头,都选不出兵马大帅,让朕怎能不急?嘿嘿,将来有一天,辽国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再想着急就晚了!”

“是呀。”八贤王对太宗皇帝也格外敬重。他回过头来,向理王问道:“三叔,侄儿年轻,不懂国政。您是当朝第一重臣。就您个人看来,谁挂帅印比较合适呢?”

“回禀千岁,”理王虽是叔父,地位比八贤王差远了。为此,说话也得恭恭敬敬,“臣曾提议,请令公杨继业悬挂帅印。可是潘太师认为,杨令公年纪太大了,为国守边半辈子,不宜再去操劳……”

“嗯,”八贤王点了点头,“自古英雄出少年,杨令公确实有些老了。依本王之见,也该选一位年轻的元帅。”八贤王出以公心,已经看中了一个人,那就是当朝郡马、六郎杨延昭。因为六郎成亲以后,曾在南清宫住过三年。八贤王对他的武功、韬略、品德,都有所了解,让他挂帅印,足足可以挂帅印,足足可以胜任。但是,杨六郎毕竟资历太浅、威望也不高,原来的职务也仅仅是个总兵,一下子跳到兵马总元帅,唯恐天下不服。更何况他是自己的御妹丈,八贤王有心推荐,又难出口。

这时,太师潘仁美说话了:“八贤王所言极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后浪总比前浪高。既然选择年轻的元帅,那就要打破常规,只看本领,不看资历。依老臣之见,倒有一个最为合适……”

八贤王大悦:“潘太师,你指的这个人,一定是……”

“老臣的三子,潘豹!”

“嘿!”八贤王无话可说。

太宗惊奇:“潘太师,你那三子潘豹多大年纪,却又本领吗?这可是挑选兵马大元帅,绝非儿戏呀!”

“老臣怎敢儿戏?那潘豹今年二十一岁,他六岁练武,乌骓马、镔铁枪,可挡万夫。除此之外,他几乎读尽了兵书,通晓各种战策。不论文武艺,尽超老臣。陛下,出征打仗,终究是件险事,老臣内举不避亲,绝无贪念,只为国家!”这番话,冠冕堂皇,谁也挑不出毛病。其真实目的,只有他心中知道。

太宗却是半信半疑。心中暗想:三国舅潘豹真有这么大本领吗?西宫娘娘潘佛儿怎么从未说过?这可是国家大事,潘太师为公也好,为私也罢,朕还得慎重行事。说道:“潘太师,既然潘豹有这样的本领,那就宣他上殿,朕要金殿御考,量才使用。”没说“加封元帅”。

“臣遵旨。”潘仁美也不糊涂,他知道兵马大帅不那么好当。但是心里多少有点底,他那三子潘豹确实非比寻常。

潘豹奉召,来到金銮宝殿。文武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了。只见这个人英武刚烈,相貌堂堂。身高八尺半,紫红色的脸膛,扫帚眉,钢铃眼,神态不卑不亢,暗透威风凛凛。大臣们个个喝彩:真是条顶天立地的奇男子!

太宗一看,立刻就爱上了。老潘家真行,生女俊俏、生男威武。含笑说道:“潘豹,据你父亲说,你已练过十几年武艺。朕要金殿御考,你先练一趟拳脚吧,然后再练练刀法。”

“遵旨。不到之处,还请万岁指教。”潘豹艺高人胆大,性情真狂。金殿上文东武西,文官倒没什么,那些武将都是精英,可是在他眼里,分文不值。你看他,不脱开氅,只是卷卷袖口,掖掖大襟。走行门,跨步眼,先打了一套六合拳,又耍了一趟三才刀:三才刀,天地人,上中下,冷森森,风不透,雨不淋,令人一见令人钦。那真叫刀下扬美名,刀下见英雄,刀下大功威,刀下定太平!好刀法!

文武大臣们眼睛看直了,太宗皇帝手扶龙案站起来了。心说:不怪潘太师夸他,这个潘豹的武艺,确属上乘。不知他兵法如何?朕还得考察一番:“潘豹,你读过书吗?”

八贤王轻轻摇头:看来,潘豹的武功就算通过了。这可真容易呀,一趟拳脚一趟刀,就当大宋元帅吗?论武功,潘豹确实不错,可是还有杨家将呢。七郎八虎个个豪杰,只是杨令公不便自夸而已。他不自夸,我该说话了:“万岁,依本王之见,”大宋朝廷中,唯有八贤王不称臣。这是太宗皇帝特封的,所谓“一朝两君”,两人享有同等权力。“这次挑选兵马大元帅,关系到国家安危,百姓存亡。因此,朝廷应该慎而又慎。”

“御侄,你觉得潘豹不行吗?”

“我大宋人才济济,还应该认真挑选。潘豹的武艺不错,比他更高的人,也不能说没有,只是我们尚未发现。”

“御侄,依你之见,应该如何?”

“古往今来,都以擂台挑选英雄。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从明天开始,在天齐庙摆擂台七天,就让三国舅潘豹为台主,以武会友。胜者挂帅,负者也可以为战将。这种做法,表面上延误了时间,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便有了充分准备。不知万岁意下如何?”

“就依御侄。”太宗传旨:第一,加封潘豹为台主,立擂七天,胜者挂帅。第二,加封汝南王郑印、东平王高怀德为监擂官,负责擂台全面事务。第三,以武会友,不得损伤人命。随着圣旨,立即贴出皇榜,晓与天下军民。

大宋立国几十年来,这是第一次摆擂台,顷刻轰动京都。皇榜下面,人山人海,议论纷纷:这回可有热闹了,擂台之上,一定会出现精彩场面!

第019回 潘元帅挂印调宋将 杨先锋挥刀退辽兵

皇上家办事就是痛快。要人力有人力,要财力有财力。一夜之功,天齐庙擂台就搭好了。这擂台宽有三丈六,高有一丈二。上面是芦席罩顶,三面是彩缎包围,正面台口宽阔。左右两棵明柱,刷着红油漆,写着金对联。上联是“今朝擂台多帅印”,下联是“来日疆场杀敌兵”,横批四个大字“为国立功”。台下更热闹了,有点功夫的都想显显身手,不会武艺的也想开开眼界。至于那些挑挑的、担担的、卖针的、卖线的、卖盆的、卖罐的、卖米的、卖面的更是闹闹嚷嚷,盛况空前。

看官您想:这么大的场面、这么重要的事情,武林高手谁不争先?可是,功夫来不得虚假,三国舅潘豹确实勇猛。立擂六天,他打伤十七人,并打死四人,闹得武士们怨声载道。本来,圣旨上说得明白:以武会友,不准伤人。潘豹是国舅爷,虽说打死打伤二十一人,谁敢说他半个不字?高王、郑王是监擂官,身份又贵重,斥责了潘豹几句,潘豹却对两位王爷冷嘲热讽:“有本事,你们二位挂帅。嘿嘿,惹不起辽国,跟我充什么大辈?”

二位气得发昏,上奏皇帝。谁料太宗宠着国舅爷:“比武嘛,难免失手。死就死了吧。”

潘豹更加有恃无恐。这时惹恼一人,他就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杨家七郎杨延嗣。

杨七郎打擂,由于满腔怒火,不顾后果,双手力劈三国舅潘豹,闯下滔天大祸!

皇上认亲不认贤,传下圣旨,要杨七郎抵偿性命!

高王、郑王首先反抗:“陛下,比武嘛,难免失手,死就死了吧。这可是您说的!”

呼王是御儿干殿下,说话更爽快:“万岁爷,你小舅子打死打伤二十一人,要说偿命,先得轮到他!”

八贤王怀抱凹面金锏:“皇叔,国家用人之际,杨家将千万斩不得呀!”

大丞相王苞王延龄出班跪奏:“兵马未动,先杀大将,于出师不利……”

潘仁美一看,四王一相都是那头的,皇上孤掌难鸣。得了,我主动下台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启奏万岁,四王一相言之有理,您就把杨七郎赦免了吧。我儿潘豹认可白死……”

皇上正为难呢,一听此话,急忙借坡下驴:“好,好!既然潘太师大仁大义,朕也不与追究了。赦杨七郎无罪……”说到这,又觉得对不起老丈人。于是话锋一转,“潘国舅虽死,朕追封他为兵马大元帅,按元帅礼节下葬。至于擂台,也不必再摆,拆除了吧……”

高王、郑王心中大悦:“万岁,臣等二人奉旨监擂。既然擂台停摆,就等于元帅已经产生。对了,那杨七郎确实……”

“哼!”皇上余怒不息,“赦他死罪已经便宜他了,还能让他挂帅吗?潘太师听封,朕封你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有权调动全国队伍,为国效力,杀退辽兵!”

潘仁美做梦都想当元帅,只要兵权在握,与辽国对话就方便了。此时突然受封,他几乎不信:“万,万岁,您让我挂帅吗?”

“正是!论资历、论品级、论威望、论身份,潘太师样样具备。莫负皇恩,好自为之。”

“遵,遵旨!”潘仁美激动得发狂。

八贤王心中不满:要说资历、身份,潘仁美确实都够。可是品德、武艺呢?他够吗?有心反驳,皇上金口玉言,圣命岂能收回?有心不反驳,大宋江山又非同儿戏。怎么办?八贤王这复杂的心理,被杨令公看透了。杨令公肝胆照人,只知有国,不知有家。他出班奏道: “万岁,蒙您免去臣子杨七郎死罪,老臣无限感激。如今国家多难,老臣不敢岸上观,愿率领诸儿郎随同潘元帅一道出征,为国家效力。”

皇上感动了,国难显忠臣。在元帅未定之前,杨令公不争地位。如今元帅已定,杨令公却愿随军作战。似这样不争名不争利的栋梁,朝中能有几人?想到此处,又想起从前。那年边关之行,亲自加封八令公,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唉,这几年奈于潘妃,看重潘仁美,对杨继业过于冷淡了。刚才在气头上,还想杀杨七郎,惭愧,惭愧!而杨令公不计私仇,主动为我效力,怎么办呢?我也心如明镜:论品德、论能力、论武功、论威信,杨继业均胜潘仁美,更具帅才。可是晚了一步,刚刚封了潘仁美,总不能立即撤换。国家总元帅,不是闹着玩呀。如今他主动请战,封他个什么职位呢?得了,委屈他点吧:“杨令公,你为国效力,精神可嘉。朕封你为兵马副元帅兼任前部正印先锋,再封你六儿延昭、七儿延嗣为副先锋。愿你父子能与潘元帅携手作战,以国家为重……”

皇上的下句是“不计私仇”,他虽没说出,大臣们都明白。就连比较迟钝的金鞭镇殿王呼延赞都听出了话外余音。呼王心说:老潘是元帅,我表哥是先锋,到了前敌,天高皇帝远,元帅欺侮先锋,官报私仇,老杨家还有个好吗?不行,我得说几句:“皇上啊,老臣在朝里没事可做,得啦,你也派我一块上前线吧,别看岁数大点,只要往那一坐,多少也管点事。”

呼王倚老卖老。根据他的地位,也确实能镇住潘仁美。

皇上一皱眉:你跟着起什么讧?可是大战前夕,应该鼓励人人奋勇,绝不能说泄气话。他既然要去,就得有个职务。这个职务更难安排了。他是朝中诸王之一,虽说是最后一位,终究是王。他又是已故皇太后的御儿干殿下,尤其是自己即位时,呼王一把金鞭镇住满朝,那功劳谁也没法比。封吧:“呼延御弟,朕封你为前敌总监军。一把金鞭代管满营,上起元帅,下至兵卒,对于犯法者,一概打死勿论!”

“谢谢这把鞭!”呼王心直口快。

要说,皇上此时还算有良心。他也深知潘太师的为人,恐怕潘太师在军前官报私仇。呼王身份既贵,又是杨令公的表弟,同时很正义,封他为总监军,掌握那把金鞭,潘、杨两家也就势力均衡了。谁料话音刚落,潘仁美又不干了:“万岁,无人挂帅时,老臣临危受命,既然杨令公、呼王爷都出征,何必再要老臣?”这话也挺硬,呼、杨是一伙,那把金鞭我可惹不起!

元帅辞职,又乱套了。皇上有点发火:“哼!你们在这样下去,朕将御驾亲征!”

这句本来是句气话,谁料八贤王接着说道:“皇上既然一心为国,本王也不敢偷闲。愿随圣驾共御前沿。有皇上天威,会战无不胜!”

得,弄假成真。文武大臣都有点发傻。

八贤王这番话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看来,潘仁美不够元帅,这个人私心太重,靠着女儿攀上高位,行为很不磊落。他与杨家有杀子之仇,双方绝不会坦诚合作。这种个人恩怨带到前敌,势必造成将帅分裂。自古以来,由于将帅分裂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太多了,万万不可轻心。至于总监军呼延王爷身份虽贵,论才智、论计谋,远远不是潘仁美的对手,很容易上当受骗。为了不让潘仁美一手遮天,八贤王很想随军。可是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太高贵了,一切行动都得受限制,若提出随军,皇上肯定不准。恰在此时,皇上说了那句气话。八贤王反应极快,立即借口搭音,不但自己要随军,同时也将皇上推向了第一线。

当然,潘仁美暗中投降的事,八贤王毫无察觉。若有察觉,斩杀潘仁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