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萌饲谐萃春蓿秩萌讼勰降靡赖奶肮佟
李泰国的存在,证明了贪污并非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领导干部,才是贪污的根本原因。
正是这个想法,害惨了李泰国。
话说李泰国自打主持江海关以来,雪中送炭,给垂危的大清帝国送去大笔大笔的税银,让朝廷大喜,总算是有精神头跟太平天国顶牛了。而后,李泰国主持办理英中联合舰队。这厮悍然伤害了帝国各级领导干部的感情,他竟授权未来的舰队司令阿思本,只接受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不理会其它各级领导,理由是领导干部们捞得太狠,必须杜绝这种情况发生。领导如何能够容忍?愤怒的恭亲王当即将李泰国开除了,以后的中国总税务长,就换成了28岁的赫德,而这老兄比李泰国老道,所以他在位坚持了48年之久。
而现在,日记中要求见曾国藩的李华达,就是洋干部李泰国的弟弟。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对了,这则日记开头,提到曾国藩亲自点名亲兵营,此事关乎重大,是曾国藩人生大事的一桩伏笔,很快我们就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
(12)对皇帝有意见
十月初六日,知寿州为苗沛霖所陷
早饭后,至寓内北边所设皇殿内迎接遗诏,跪迎于门外。安诏后,行九叩礼,宣读毕,复行九叩礼。礼毕,与学使及司道等叙谈。旋围棋一局,清理文件。出门到河下送九弟回湘,已正归。习字一纸,见客二次,中饭后围棋一局,清理文件颇多。夜又清理文件。二更后,温古赋数篇。睡不能成寐,遍身奇痒异常,实为苦境。是日,九弟临别,深言驭下宜严,治军宜速。余亦深知驭军、驭吏皆莫先于严,特恐明不傍烛,则严不中礼耳。是日接多都护信,知寿州为苗沛霖所陷。
曾国藩的日记,越来越有点冷幽默了。
看看这段记载,这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是要接受死皇帝咸丰的遗诏,无论如何也得严肃一点是不是?可是曾国藩,他拿着遗诏回来,立即就开始下围棋。还有,九月初三接胡林翼死讯时,曾国藩也是适度的表示了悲伤,然后投入到了下围棋之中。
再想想曾国藩以前发的毒誓,如再下棋,永绝书香……唉。
说到底,曾国藩还是对咸丰皇帝心里有怨气。他今天的这个地位,完全是自己提着脑壳打出来的。远的不说,单说驻守祈门那惊险的日子,一夕数惊,夜夜惊恐,曾国藩居然能顶下来而没有心理崩溃,说来让人难以置信。
而咸丰皇帝呢?生恐曾国藩真的干出名堂来,闹个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死活不肯授予曾国藩督抚实权。那么他把督抚实权授给什么人了呢?还记得云南黑社会大佬徐之铭吧?连黑社会大佬都可以从咸丰这里,获得个巡抚干干的,偏偏非要挤兑曾国藩,你说曾国藩心里,对咸丰皇帝能有好印象吗?
再说咸丰皇帝的死,他拿潜规则去对付英国人,让僧格林沁假冒爱国群众对英国兵舰突然袭击,又将信使从谈判桌上绑走,弄进监狱里虐杀。这种下作的手段,惹毛了英法联军,把他撵到了热河,活活憋屈死。曾国藩是儒家学者,讲究的堂堂正正,最憎恨这种下三滥手段,对咸丰皇帝,只会厌恶,非要逼着曾国藩爱戴这个咸丰皇帝,真的有点难为曾国藩了。
还是那句话,虽然曾国藩对咸丰皇帝有意见,但他最多不过是下下围棋,表现得够好了。淮上还有一个乱世魔王苗沛霖,此人更狠,听说咸丰皇帝死跷跷,他竟然于蒙城设坛,大临三日,为咸丰皇帝缟素发丧,称:天下已无主,我等当各求自全。
于是苗沛霖割疆而立,建立天顺王国,自号河北天顺王。
当然,临到最有心智的西太后出世,苗沛霖又取消了国号,承认了错误,这是很快要发生的事情。
但苗沛霖当时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信来看看当时曾国藩的想法。曾国藩也是认为,世之祸变愈大,责任愈重。总之大家都认为,这个时候轮到自己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了,这应该不是坏事。
十月十六日,世之祸变愈大,我之虚誉愈隆,责任愈重。
早饭后围棋一局。旋送仙屏归去,习字一纸,清理文件,见客三次。午刻,江苏上海庞宝生派户部主来钱鼎铭来请兵,携有书函,系庞宝生钟璐、殷谱经兆镛、潘季玉曾玮、顾子山文彬暨杨庆麟潘馥公函。书辞深婉切至,大略谓吴中有可乘之机,而不能持久者三:曰乡团,曰枪船,曰内应是也;有仅完之地,而不能持久者三;曰镇江,曰湖州,曰上海是也。问之,系冯桂芬敬亭手笔。钱君在坐次哭泣,真不异包胥奏庭之请矣。薛中丞亦派厉委员来,皆与久谈。中饭后,围棋一一局,见客四次,吴竹庄谈最久。写信,希庵一件,季弟一件,黄兰坡一件。写对联五付。与少荃久谈。夜清理文件颇多。日内公事压阁不少。因十一、二日作奏稿未尝治事也。二更,温《古文·词赋类》。睡稍能成寐。是日闻浙江萧山、诸暨、绍兴皆已失定,为之愤惋,杭州殆亦可危。世之祸变愈大,我之虚誉愈隆,责任愈重,实深忧愧。
(13)彭玉麟大闹中军帐
十月二十四日,韩正国为余订一女为妾。
早饭后清理文件。写家信,澄元一件,夫人一件。前季弟买一詹姓女子,初十日在船一见,未有成议。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旋清理文件甚多。酉刻,与彛颂浮|甫颇习夷务,所言亦晓鬯事理。核改信稿数件,夜清理文件,写零字颇多,写扇一柄。
这则日记,记载的是湘军中最有名的公案,称:韩正国阿谀媚上,彭玉麟一怒拨刀。说的是有一天湘军水师大帅彭玉麟,突然手提长剑,冲入了曾国藩的大帐,口口声声只叫:无耻小人韩正国,速速出来受死!
韩正国是带领曾国藩亲兵卫队的,前面的日记有记载,有一天曾国藩突然找他的麻烦,对亲兵卫队亲自点名,发现有十七名士兵请假在外。当时曾国藩老大不高兴,韩治国心情很紧张,为避免老板修理自己,就自动自发替老板分忧,帮曾国藩物色了一名姓陈的女孩子,给曾国藩送了来。
曾国藩大喜,收入帐中。
彭玉麟闻知此事,如何能容忍?当即手提三尺剑,前来兴师问罪。他表面上叫着韩正国的名字,实则是冲着曾国藩来的。
曾国藩只好上前,问:雪琴,好端端的,你这是闹哪样?
彭玉麟怒道:朝廷规定,地方官不得娶辖区民女为妾,这个规定有没有?此外,军营中有纪律,严禁将弁掳掠民女,这个纪律有没有?现在有人公然强娶辖区民女为妾,连犯军纪与违背朝廷规定,这个事,有没有人出来作个交待?
曾国藩跺脚摇头:雪琴你听我说,老师我……这个这个,我娶陈氏为妾,嗯,并非是为了她的美色,嗯,那么我为啥要娶她呢?嗯,那是因为……因为老师我身上痒痒啊,老师我每天都快要痒痒得疯了,老师想找个人,替我抓抓痒啊。
这个故事,笑料突暴,构成了湘军文化中的特有一景。但事情并非到此为止。事实上,曾国藩想找个女生替他搔痒的,这事可能是真的。但娶陈氏女来干这活,却绝非是这个考虑。
而且,曾氏娶陈氏女为妾,恰恰构成了他根本不具丝毫识人相人能力的,最重要证据。
有关曾国藩娶陈氏女并非为了搔痒痒,以及他根本不具识人相人的眼力之事,后面的日记会一点点的爆出来。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他在迎娶陈氏女两周前的一篇日记:
(14)曾国藩不爱肥妹
十月初十日,思作字之道,刚健、婀娜缺一不可
早饭后围棋一局,见客三次,清理文件。闻雪琴昨夜宿黄石矶,本日将到安庆,余出城迎接,至盐河座船等候,数刻不到。前委弟代余买一婢,在座船之傍,因往一看视,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戈什哈杨龙章回言,雪琴尚须下半日乃可到。余仍进城回公馆,习字一纸。探马报雪琴将至矣,余再出城迎接。至中途,则雪琴已登岸,轻装徒步入城,城外迎候者皆不知也。余回公馆,雪琴已在座久矣,与之鬯谈。旋同中饭,邀鲍春霆、李申夫、隋龙渊等便饭。饭后,鬯谈片刻,围棋一局。写季弟信一件,清理文件,写挂屏三幅、对联一首。夜与雪琴鬯谈,又观渠画梅兰二幅。二更尽睡,不成寐,因本日说话太多也。疮痒异常。日内思作字之道,以为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是夜接六安州牧邹笥禀,言苗沛霖破寿州后,不杀翁中丞,且请翁奏明朝廷,表苗党并非叛逆云云,天下事真愈出愈奇矣。
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日记写在他在由韩正国带领的亲兵营中点名之后的一周后。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顺序:
十月初三:曾国藩去韩正国带领的亲兵营点名,发现有十七名士兵请假缺席,曾国藩表示强烈不满,亲兵统领韩正国提心吊胆。
十月初十:曾家老五曾国葆,替曾国藩物色了一名年轻女子,请曾国藩去看货。曾国藩看后,大为不满,因为老五竟然替他找来肥妹一名。是日,曾国藩大讲书法之道,言称肥妹不好,要婀娜,要刚健。日记中没有提到韩正国在一边旁听,但他肯定是听到了。
十月二十四日:韩正国替曾国藩找来陈氏女,因其非肥妹,曾国藩一见大喜,当日就拜堂成亲。为避免旁人说三道四,韩正国放出风声,称陈氏女虽然是从安徽找来的,但却是湖北人氏,而曾国藩总督两江,娶安徽女子当然是违背朝廷规定,但娶个湖北美女,这事你朝廷管不着。
这个顺序排下来,事情就一清二楚了。曾国藩就是想找个漂亮女生陪在身边。可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把他当圣人,认为他铁定不重女色,就随随便便的找来个嫁不出去的肥妹,想应付差事。曾国藩为此悲愤莫名,一再暗示提醒,众人却硬是懵懂,只有急于表现的韩正国,听明白了曾老板的真正需求,并替曾国藩办妥了这件事。
最让彭玉麟窝火的是,这些事情的发生发展,正在彭玉麟来见曾国藩的过程中,这一天彭玉麟来了却无人接迎,是因为老师曾国藩看肥妹去了。
而来年,曾国藩与美貌陈氏女的幸福生活,将颠覆他在我们心目中识人相人的印象。
在来年五月的日记里,曾国藩将供认出此事。
(15)最卑劣的政治
十一月十七日,服皇太后英断,为自古帝王所仅见
早饭后围棋一局。旋清理文件,习字一纸,至方子白、张廉卿处鬯谈。写官制军信一件,甚长,中饭后毕。又围棋一局,写季高信一件。是日,雨竟日不止,天不甚寒冷,而气象愁惨。念浙江群贼丛集,为之忧灼。清理文件,至酉正毕,少荃来,与之鬯谈,因本日见阎丹初与李申夫书,有云赞襄政务王大臣八人中,载垣、端华、肃顺并拿问,馀五人逐出枢垣,服皇太后之英断,为自古帝王所仅见,相与钦悚久之。夜写零字甚多,温刘向奏议数篇。二更三点睡,不甚成寐。疮癣奇痒,不可耐,几于身无完肤,良以为苦。
这篇日记,说的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北京政变,又称祥祺政变。
追究北京政变的内因,根子还在帝国政治的暗恶之上。专制皇权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国家安宁,不是百姓民生,而是权力是否在自己的手上。若然是权力有可能受到威胁,哪怕是国富民安,也要闹个天塌地陷,才不管你百姓死活。而只要权力在手,纵然是洪水滔滔,也不管朕的事儿。
这种皇权思维,沿习近两千年之久,形成的结果是不管哪个皇帝蹲在龙椅上,都不理会天下百姓,只管瞪圆了眼珠子看谁最有影响力,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如果有这样的人,那就立即坑你没商量,这就是帝王政治,简单之极,而又卑劣之致。
帝王政治最要命的,是权力移交。皇帝死时若然是小皇帝年幼,那就必须要防范臣属中出现权力转移的现象,所以采用牵制策术,让你下面的臣子谁也甭想干成事,谁也甭想出头,就是成为帝王政治的全部考虑。
在咸丰皇帝这里,他身死之前,将帝位传给儿子小同治,由于同治年龄太小,就需要老成的大臣辅佐。咸丰皇帝找了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个老臣子,让他们成立一个顾问班子,辅佐同治。可如果这八个辅政老臣,形成自己的势力后靠成权力转移,颠覆了自家皇朝,这可咋个办?
好办!不是说过的实行牵制策术的吗。辅政的虽然是八老臣,但发布旨谕的印玺,却拿在两宫太后手里。没有东太后、西太后给你盖印,你八老臣发布的只是废纸,没有效用的。
可如果两宫太后自己偷写了圣旨,再盖上印,那可咋个办?
这个事……这个事,咸丰皇帝最担心的是西太后慈禧,倒是非常信任东太后慈安,所以他密授慈安一纸谕令,如果西太后慈禧乱来的话,那就搞死她。
可如果两宫太后合起伙来,发布诏旨夺权,这又怎么办?
这就超出了咸丰的智能范畴了,不管怎么说,两宫太后好歹也是皇帝的妈妈,就是她们夺了自己儿子的权,就算是……别管就算什么了,历史,恰恰是走上了这么一条路线,两宫太后联手,偷写谕旨乱盖章,密招胜保入热河。胜保临走前想叫上淮上巨捻苗沛霖,大家一起来玩,可是苗沛霖明显心眼不够用,错过了这个天赐良机。
结果是胜保单独行动,入热河,护送两宫太后返京,然后两宫太后自己再写谕旨,将辅政的领导班子一古脑的端掉,杀三人,逐五人,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件事,也把曾国藩吓得够呛。他自己说是钦悚久之,总之是吓得目瞪口呆的模样。但曾国藩是不是真的服皇太后英断,这个问题可有点让人害怕。
怕什么呢?
怕的是这篇日记是后来补写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曾国藩有可能和左宗棠一样,都有个热衷于日记造假的不良嗜好,徜情况真是这样,那我们这些研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