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将周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谋将周瑜-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我这里还找什么客店,要不在我这里留宿,可是瞧不起我周公谨。”说着,转移话题诚挚地握他的手,长叹一声:“我们一年多没见面了吧!你可知道,一年多来,每当我作战陷入困境时,就想:如果孔明能在身边,共商破敌之计,那该多好;每当我闲暇时,我也想,如果诸葛亮能在这里,我们青梅煮酒,纵论天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每当我读书掩卷之时,也会想见你,不知你读了什么书,会领悟到什么,一定会有和我不同的见解。人生一世,朋友多多,知己难求,伯符一死,知我者只有此人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并未回应,只是关心地问:“岂敢班门弄斧。”呈上一个精致的小瓶,“这是天下最好的金创药,解毒消炎有奇效,乃是关羽的珍贵之物,是我求我家主公,才从他手中讨来的。”

周瑜打开瓶盖一闻,果然不错,心头一热,看来,诸葛亮确是希望我能早日康复。唉,只可惜他忠心辅佐刘备,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江东的大患。

想到这里,周瑜宛如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孔明贤弟,刘皇叔已经来……”

诸葛亮挥手打断了他的话:“公谨,今日来此,只谈你我私情,不谈其它事,如何!”

此言正合周瑜心意,他高兴地说:“好,只论私情,不谈其它事。孔明贤弟,这段日子军务不多,你就多陪我几天吧。”

“若是清闲之时,我真想天天和公谨在一起。等到天下太平了,我们就功成隐退,比邻而居,夜里读书,白日畅谈,何等逍遥自在。”

“天下太平,功成隐退,比邻而居,太好了。”

周瑜被诸葛亮描绘的远景深深打动了,“如果我们生于太平盛世,同殿为臣,共辅明主,造福苍生,那该多好啊。”

宾主落坐后,周瑜说:“孔明贤弟,我有许多问题想向你请教呢。”

“公谨言重了,我倒是真的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呢。”

周瑜当即命令摆酒。

诸葛亮说:“公谨大哥,你箭伤未愈,还是以茶代酒吧。”

“与孔明畅谈,岂能无酒助兴。天下之大,能与我高谈阔论者,唯有孔明,能令我长饮不醉者,也唯有孔明。”

“我又何曾不是呢?”

周瑜却说:“还有一个人,能和我们这么畅饮畅谈。”

“你说的一定是曹操。”

周瑜点了点头:“我们的心真是相通的。”

“曹操生性聪慧,好学不倦,在武学和诗学等诸方面,均有成就。若是我们三人能坐在一起,那该多好,至少能畅谈三天三夜。”

“酒也要多喝两坛。”

这一晚,二人谈兵法、诗文、史学和治国之道,神思飞扬,灵感如潮,直到东方大亮,他们还无倦意,都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最后,诸葛亮表情严肃下来。

“公谨,有件公事,不得不说,不会败你的兴吧。”

周瑜怔了怔:“请讲。”

“刘皇叔想向你请教对于荆州的看法。现在荆州刺史刘琦不幸于日前病逝,如今北有强曹虎视眈眈,荆州内部又尚未整合统一,急需早日选立继任者,以便统领荆州,由于我家主公与大公子刘琦相善,也帮他收服过荆南四郡,因此对这件事特别关心,希望不负当初刘表所托。”

周瑜心想:说的倒好听,反问:“那么,依你和刘皇叔所见,找谁来继承这个荆州刺史一职好呢?”

诸葛亮沉吟道:“自刘表亡后,曹操趁荆州内虚,举兵南下;二公子刘琮懦弱怕事,不战而降,荆州遂为曹操所有。曹操占领荆州的目的,是希望南取江东,西得巴蜀,因此才有你我主公的结盟,以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落败的曹操引军北还,只留几位将军守着江陵和襄阳,等于放弃了荆州。由此可见,荆州与孙将军关系密切,所以主导赤壁之战并大获全胜的公瑾或孙将军,应该是荆州刺史的最佳人选。”

“不久之前,我才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我家主公也以车骑将军领有徐州,成为徐州刺史,若继任为荆州刺史,于情于理都不合,恐怕不服者众,难以治理此地。”

“倘若你和孙将军无法继任荆州刺史,而刘琦也无亲属有这个资格,那该如何是好呢?”诸葛亮露出伤脑筋的神色。

周瑜心里暗暗冷笑,嘴上却淡淡地道。

“孔明,你们似乎忘了一个人。”

“是谁?”诸葛亮似乎明知故问。

“是刘皇叔本人啊!他自投刘表麾下后,对荆州风土人情与政治局势了然于胸。据说刘表临终前,曾托孤于他,并且还秘密嘱咐,倘若刘琮无能,可以取而代之,不要让荆州百姓吃苦。(奇*书*网^_^整*理*提*供)我在领兵攻打江陵时,曾从一些荆州百姓口中听闻不少关于刘皇叔在荆州的事迹,包括荆南四郡太守发现他来,全都不战自降,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争相送水送食,极得民心。就连荆州首富,那位与官府关系密切、合作采矿冶炼,拥有良田千顷的谢觉,都主动上门示好,奉送长矛弓弩千余件。这样的人,不正是继任荆州刺史的最佳人选。”周瑜心想:刘备占据荆州是实,刺史之名是虚,我何苦为了一个虚名,而率先破坏孙刘联盟。

诸葛亮闻听此言,先是一喜:没想到公瑾如此顺应时势,后是一忧:公瑾的情报网果然厉害,对于主公在荆州活动的情况了如指掌,连一点小事都无法逃过他的耳目。

周瑜见诸葛亮沉吟不语,又继续道:

“如今刘皇叔替刘琦收服了荆南四郡,也极得百姓爱戴,但始终有名无份,真要有什么作为,恐怕也很困难,不如趁此机会,继任荆州刺史,一来正名份,二来也众望所归,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诸葛亮松了口气,心想这么一来,孙权这边应该没问题了。于是岔开话题,继续与周瑜谈论昨夜未完的诗文。

这一晚,周瑜送走了诸葛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刘备是当今枭雄,得到诸葛亮辅佐,必成霸业。强曹当前,江东与他们方能精诚团结,时过境迁,强曹不在,双方许多尖锐的矛盾就突现出来了。一山不纳二虎,江东和刘备迟早要有一场战争。到那时,诸葛亮必是江东的大患。

诸葛亮和我太像了,重情义而轻权力,他宁死也不会背叛刘备的。二十多年了,刘备屡奋屡挫,屡挫屡奋,让他放弃霸业之心,归顺江东,也绝不可能。如今,我统领江东二十几万大军,名震天下,威风八面,刘备和诸葛亮算是我的部属,也许数年后,当我们兵戎相见时,诸葛亮会变成赤壁之战的我,我会变成曹操。

杀掉诸葛亮,就等于斩掉了刘备的双臂,江东从此无忧矣。

周瑜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直到天快亮时,才昏昏沉沉睡着了。

睡梦中,他见到诸葛亮在一个深坑里,努力向上爬。眼看就要爬上去了,一块石头落下,正中他的头部,他死在一片鲜红的血泊里,双眼睁得很大。周瑜心痛极了,抱起诸葛亮的尸体,泪流满面,向上望去,见投石人却是另一个周瑜。

“你杀了他,他可是你唯一的知己啊!”

坑上的周瑜说:“不杀了他,江东不知要死多少人?也许我也会死在他手里。”

坑下的周瑜说:“他是当今奇才,又是忠义之士,你杀了他,就不怕有报应吗?”

“我是为千百万江东人杀他的,不是为我自己,不会有报应的。”

“你杀了他,你会一生不安的。”

坑上的周瑜低下头:“你说的不错,但是,我仍然要杀他。”

坑下的周瑜紧紧地抱住诸葛亮的尸体,仿佛想用自己的体温令他复活。坑上的周瑜却又举起了一块石头……

就在这时,周瑜醒了,头涨得发痛,脸上凉凉的,用手一摸,是泪水。

周瑜刚把脸上的泪水洗掉,即将动身出发前往任职寻阳令的吕蒙就来了。

吕蒙是汝南郡富陂人,出身贫贱,就想从军立功,取得富贵。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在一次征讨山越族时,年仅十五岁的吕蒙就随军出征。邓当的一个部属看吕蒙太小,经常污辱他。吕蒙一怒之下,就把那吏官杀了,逃到一个同乡家里。后来出来自首,孙策觉得他不平凡,就赦免了他,还把他带在身边。在攻打江夏郡时,吕蒙冲锋在前,斩了黄祖的大将陈就,令黄祖不战自逃。

孙权主事时,因为诸小将领兵少而且军费不足,就想合并他们。吕蒙借了一笔钱,为士兵置备了大红色军服和裹腿布,到检阅那天,士兵行列整齐,军容显耀。孙权见了很高兴,就给他增补了兵员。夷陵之战,吕蒙积极献策,极得周瑜的赞赏。

寒暄过后,吕蒙劈头就问。

“听说诸葛亮来找您叙旧,不知他现今在何处?”

“刚刚出去了,说想看看江陵城的夜景。”周瑜发现吕蒙眼中有杀气。

“我看他是想与密探联络,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向刘备禀告吧。”吕蒙冷冷一笑。

“子明何出此言。”周瑜微蹙双眉。

“都督,我要和你商量一件事,关系到江东的生死存亡。”

周瑜一听,惊问:“什么事?”

吕蒙低声说:“请都督弃私情于身边,杀了诸葛亮,刘备就孤掌难鸣了。都督洞察先机,算无遗策,此中的利害,不会不知道吧。”

周瑜并未显出讶异神情,又问:“此话怎讲?”

“赤壁一战孙刘联军,不过一时权宜之计,如今事过境迁,这荆州为曹操战败仓皇遗弃,理当由我江东接管,可那刘备却仗着与荆州深厚的渊源与百姓的拥护爱戴,得寸进尺,公然据有荆南四郡,视刘琦为傀儡,以致虽无实名,已有实权,再如此下去,整个荆州尽早会落入他人之手。都督也清楚,荆州物产丰饶,地理形势特殊,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倘若让刘备获得整个荆州,无疑养虎为患,届时将对我江东形成极大的威胁。诸葛亮乃刘备第一谋臣,据说他在刘备屯驻新野,前往三顾茅庐时,曾分析天下大势,其中即说‘若跨有荆、益二州,保其严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都督,狼子虎子虽年幼,终有长大成为猛兽的一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趁他们还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加以消灭,以免日后懊悔莫及。”

周瑜叹了口气:“这正是当日与刘备结盟,引狼入室的结果。但强曹在前,迫于形势,也只能如此。我早预料孔明定会帮刘备谋划获取荆州,只没想到他们进展得如此迅速顺利,甚至今天下午,孔明还希望我支持刘备继任荆州刺史呢。”

“都督,您没答应吧。”吕蒙有点焦急。

周瑜淡淡一笑:“你错了,我向他表明支持刘备继任荆州刺史。”

“这简直是养虎为患,您怎么可以?”吕蒙连连跺脚,语气充满埋怨。

“那也没办法,放眼望去,只有刘备是荆州刺史的合适人选。”

吕蒙咬咬牙:“都督,我看出你和诸葛亮是英雄相惜,不忍动手,所以才来找你。”

周瑜神情有些凝重,低头不语。

吕蒙不死心,又道:“都督要替江东的基业着想啊!只要都督点头,一切由我来安排,保证不让您牵扯进去。”

“子明,就算要大义灭亲我也会确保江东安全与主公的基业,更何况是一个朋友?只是,杀了刘备的第一谋士,牵扯的问题太多,也太复杂,还是让我再考虑几天。”周瑜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诸葛亮在荆南治理,如今特地北上江陵,可见并非单纯只为叙旧。照刚刚都督所言,他探询您对于刘备继任荆州刺史一事来看,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既然目的已经达成,我想他也不会再多做停留,搞不好明天就向您辞行。所以这件事,还是请您现在就做决定吧。”

周瑜闻言,又沉默起来。

“我推测诸葛亮离开江陵后,必先前往樊口面见刘备,共商大事。从江陵到樊口,有一座小山叫牛头岭。一等他从江陵出发的时间确定后,我便以动身前往寻阳任职为由,率领百余名精锐兵士先行抵达牛头岭,再换装扮,面蒙黑布,冒充劫匪。诸葛亮此番前来,只带了几个书僮仆役,既使这些人是刘备亲兵装扮,也敌不过我们。反正兵荒马乱的时节,盗匪横行,遭抢劫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周瑜还是不肯点头。

“都督,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许多将领都以为,不杀孔明,江东危矣。”

“那好吧,子明,要小心,不要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只是我们不知道孔明何时离开荆州,这才要请都督帮助。你们情投意合,临别时你亲自送他出城,他不会怀疑的。”

“好吧。”

吕蒙走后,周瑜在屋里走来走去,脚底下仿佛是热锅,躺在床上,床就成了针毡。一个亲兵进来,呈上盔甲,让他去视察军队。他手一挥,就取消了这次活动。

诸葛亮来探望我的箭伤,送了极品金创药,我却默许手下人杀他,这和亲手杀他有何区别呢?他即使是江东的心腹大患,我也应该在战场上打败他,怎能乘其不备,用阴谋杀他呢?难道我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只能用这种阴谋诡计?

刘备又不是傻子,诸葛亮若死了,他一定能猜到真相的,到那时,兵戎相见,刘备逃到苍梧郡,或是逃到益州……啊呀,万一刘备逃到益州去,懦弱的刘璋和专横的张鲁绝不会他的对手,刘备若在益州生根,天下岂不三分了?

此时此刻,在周瑜心中,希望诸葛亮不死的愿望占了上风,只想杀了诸葛亮的可怕后果了,不想杀了诸葛亮的好处。

刘备猜到诸葛亮之死的真相,一定会公布于天下,那天下人都会这么想:周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是害怕诸葛亮,才会暗杀他。如果诸葛亮不死,周瑜就不会纵横天下。无论周瑜多么了不起,都有个前提,就是诸葛亮死了,而且是周瑜暗杀的。若真如此,我这一世英名岂不付诸东流了。

不行,我不能让诸葛亮死,我要和他光明正大地比个高低。我要在战场上打败他,要面对面地用谋略打败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周瑜才是最强大、最有智慧的。

第二天,周瑜又宴请诸葛亮,屏退了左右,欲语还休。

“公谨,你好像有心事。”

“不错。”

“不知我能替你分忧吗?”

“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