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燊受梁基浩派遣,前往广州采购大米。广州的黑市米也很昂贵,何鸿燊凭着出色的外交才能,购得市政府囤积的平价“官粮”。
数天之后,何鸿燊率领4艘满载大米的船队回澳。航抵码头,上千澳民站在岸边拍手欢迎,令何鸿燊激动不已。数十年后,身为澳门赌王的何鸿燊,对此情景仍记忆犹新,脸呈欣喜之色:“人们欢迎我们,我从那时起开始意识到我与澳门的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是澳门的一分子,我觉得应该为澳门做一些事情。”
何鸿燊所说的“做一些事情”,是指博彩业。尽管许多人指责赌博的种种罪过,何鸿燊坚持认为赌业是澳门的“福祉”,没有赌博,就没有澳门的繁荣。“博彩税对澳门政府来说,就像二战闹米荒那样人们盼望救命米。”
何鸿燊在贸易局做的是限额生意,意识到这种生意赢利极大。于是,他就与永华银号老板何善衡合伙创办大美洋行。为何叫洋行?当时洋行名气响,做事方便,并且外貌像洋人的何鸿燊已经随妻加入了葡萄牙籍。这种情景就像今日内地的公司,喜欢打中外合资的旗号。
何善衡是恒生银号的创始人之一,香港沦陷后,恒生迁往澳门,改名永华银号。战后永华又搬回香港,恢复旧名恒生,并且发展成为银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已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著名的股票指数恒生指数就是恒生银行编制的。何善衡对何鸿燊日后的事业帮助很大,50年代何鸿燊投资地产,恒生银行曾给予大力资助。
何鸿燊与何善衡合办大美洋行,优势互补。何鸿燊利用官商的权利,争取限额生意;何善衡融资方便,保障资金正常周转。大美洋行生意兴隆,利钱滚滚。
我们从何鸿燊的早期史,可见他的发迹得官商荫庇甚多。他熟谙官商的运作与利益,这有助于他成为日后澳门最大的官商——全面垄断澳门的赌牌。
不过,当时何鸿燊根本没有想过日后要经营赌业。其时澳门赌场为老赌王傅老榕所把持,何鸿燊对赌博毫无兴趣,一次也没有进赌场玩过。然而,何鸿燊无意赌业,却会依托赌业赚钱。二战结束,港澳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许多香港人来澳门赌钱,而海上交通相对滞后。何鸿燊认为港澳客运大有可为,就与人合伙开办一家船务公司,投资购买了一艘载客300多人的“佛山号”客轮——为当时港澳间最大最先进的客轮。投入运营后,乘客满船,又是一项成功的生意。
二战结束后,何鸿燊的财富增加到200万港元。他的生意范围逐步扩大,除上面提到的,他还做拆船、金银买卖、药品代理、火柴制造等业务。何鸿燊长袖善舞,是澳门屈指可数的大商家、大富翁。
树大招风,急速暴富的“香港鬼佬”何鸿燊,遭到澳门豪强势力的嫉恨。
饮恨离开澳门
1947年,何鸿燊、梁基浩、老牌赌王傅老榕手下的钟子光等人,合伙开办炼油厂。何鸿燊担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
战时及战后,许多渔民从省港澳等地方偷来大量的日本军用油渣、油青等石油副产品,囤积起来。何鸿燊就从渔民手中收购这种混杂的油料,提炼成煤油供应澳门等地,其中最大的买主是澳门电灯公司,他们用煤油做燃料发电。这样一买一卖,一年下来,何鸿燊的身家又增添了100万港元。
炼油厂油水丰厚,惹得一帮江湖势力垂涎欲滴,他们派人找何鸿燊交涉,强词夺理,声称香港人夺了澳门人的生意,要求介入炼油厂分一杯羹。何鸿燊断然拒绝,他们就扬言报复,放风来说何鸿燊敬酒不吃吃罚酒。经历过海上押船冒险生涯的何鸿燊不吃这一套,掷地有声:“我等着!”
原以为是街头烂仔之类的小角色,不料他们真的来报复。那一天,他们来了六个彪形大汉,光天化日下,他们扔手榴弹炸煤油库。幸亏仅有两颗手榴弹爆炸,燃起的大火被炼油厂工人扑灭。
没引爆的手榴弹被工人扔到油库外,其中一颗砸在一个歹徒脖子上,他脖子被砸出血,歪了脖子。那天炼油厂的工人多,歹徒打不过只好撤退。
那天何鸿燊去香港办事,回到澳门,就有人寻上门,气势汹汹要何鸿燊赔偿他们的损失。这不是明目张胆敲诈勒索吗,何鸿燊厉言正色拒绝了。
此后,他们三天两头来纠缠。何鸿燊的朋友,有的主张与他们斗到底,有的主张破财消灾。
何鸿燊考虑到他在澳门有家有口有生意,不想把事情闹大,就去找何贤。当时何贤在澳门有头有脸,上至澳府官员,下至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他主持公道,是个热心肠人,澳门华界发生纠纷,都喜欢找他调解。
何贤主张适当给对方一些好处,让对方好下台阶,把事情平息下来。因为对方把事情闹大,一分钱油水也没捞着,在江湖上就没有面子,炼油厂赢利丰厚,破小财保大财才是上策。
何鸿燊觉得何贤分析得有理,表明自己的态度:愿意付被砸伤人的医药费,对方提出的其他不合理要求,坚决不给。
何贤找对方谈判,几经讨价还价,对方终于收下何鸿燊的2万港元。
这场风波暂且平息。
这件事的后台老板,是澳门的一位大人物,根基深,势力大,也有相当的财力。他过去与何鸿燊有业务上的交往,关系还过得去。这一次,他一直没有公开露面,隐藏在幕后操纵这一切。一开始,何鸿燊就知道是谁。
这个大人物究竟是谁呢?想必是读者关心的。多年之后,何鸿燊回忆往事,以“他”来相称,不点明是谁。想必这个“他”,或者他的家族至今在澳门还有相当的势力,何鸿燊不想得罪他。何鸿燊自己不说,港澳记者作家就不好写。笔者的朋友冷夏先生曾专访过何鸿燊,他说他基本能确定这个“他”是何人,因为何鸿燊守口如瓶,他也就不便把自己的猜测化为白纸黑字。
1953年,这个神秘的大人物终于撕下面具,亲自出马,威逼何鸿燊放弃在澳门的所有生意。他振振有词:“香港光复,沦陷时来的商人全部回港了。”他的意思很明确:何鸿燊捞过界了。
何鸿燊断然拒绝撤出澳门,决心拼搏到底。朋友和家人劝何鸿燊走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强龙难斗地头蛇。再说,战后香港经济恢复很快,人口增至200多万,而澳门的人口锐减到10多万。原先来澳避难的香港商人,战后几乎都是自动离澳回港的,香港市场一直比澳门大得多,更容易发财。
说是这样说,但何鸿燊与那些来澳避难的港商不同,何鸿燊发迹于澳门,对澳门有深厚的感情。何鸿燊又知道,澳门毕竟不同于香港,香港是个容八方人,纳八方财的地方。澳门华界最讲“陀地”(地盘),最排外。其实澳门也是一个移民社会,外来户想站住脚,必须融入老澳门人的社会中,你还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受他们的盘剥,直到你能够完全独立为止。何鸿燊出身香港最著名的何氏家族,凭这点便决定了何鸿燊难做“澳门人”。再说,何鸿燊在澳门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以官商自居,几乎不与民间帮会交往。既然地方豪强势力不认同何鸿燊是“澳门人”,继续呆下去凶多吉少。
何鸿燊停止了澳门的生意,饮恨离开澳门。在船上,何鸿燊在心底发誓:“我一定要打回来!”
投资地产成巨富
回香港做什么呢?何鸿燊决定投资地产。伯公何东早期发迹是做买办,但成为巨富是投资地产。香港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增加很快,加上经济发展,地产大有前途。
50年代香港加工业蓬勃发展,当时看好房地产业的华商很少,有作为的就更少。50年代中期,地产界有名的华商只有霍英东、罗鹰石、廖宝珊(他同时还是银行家)等寥寥数人,还有一个是后来者何鸿燊。
何鸿燊与人合股开办了一家“利安建筑公司”,兴建了许多商业和住宅楼宇。何鸿燊善于与官方打交道,承接了大量的香港三军宿舍。这类工程没有一点风险,盈利也有保障。1959年,何鸿燊的身价从离澳时的200万港元,增加到1000万。
千万富豪,在当时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称号。当时的香港,有千万身家的富豪寥寥无几。
何鸿燊是香港华商进军地产的先行者之一。当何鸿燊成为地产大亨之时,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王德辉等才刚刚涉足地产业,他们日后都成为身家百亿的超级巨富。
然而何鸿燊没做成香港的地产大王,他做了澳门的赌王。
何鸿燊涉足澳门博彩业,纯粹出于偶然。如果不是叶汉竞投赌牌失败,何鸿燊根本就不会参与赌牌投标。在此之前,何鸿燊对博彩专利制度以及澳门赌界大名鼎鼎的叶汉均很陌生。
第六章 赌圣叶汉 嗜赌精赌泣鬼神
叶汉是何鸿燊建立赌王霸业最重要的人物,他的个人史,就是活生生的澳门赌博史,一生可用四句话概括:“少年嗜赌,青年管赌,壮年开赌,暮年豪赌。”叶汉年轻时来赌场谋生,迅速蹿红,“大破听骰党”而成为澳门赌坛的“赌绩”经典,故有“赌圣”大名。叶汉多年追随老赌王傅老榕,恩怨情仇,最终反目。
叶汉一生“侍奉”过三代赌王:卢九、傅老榕、何鸿燊。严格地讲,叶汉“侍奉”何鸿燊,完全是出于无奈,除竞牌期间他们同心同德外,他们一直在争权夺利。
争斗的结果,叶汉被逐出澳门赌场。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叶汉为什么非得邀请何鸿燊等人联手竞投赌牌?澳门赌场,不是老牌赌王傅老榕家族的“世袭领地”吗?
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叶汉与傅老榕的关系史。
叶汉“侍奉”过两代赌王
叶汉1906年出生于广东江门市的一个小商家庭。叶汉从小精赌,几乎逢赌必赢。父亲不喜欢嗜赌如命的儿子,认为儿子不务正业,这辈子算是废了。殊不知,儿子精赌嗜赌,成为他在赌界出人头地的超人“素质”。
叶汉10多岁时,经世叔叶作鹏介绍,进澳门“诚成赌场”做荷官。叶汉很快在赌场蹿红,成为最出色的荷官。
1930年,澳门政府对赌场实行专营管理。卢九、范洁朋、何土等澳门商人,在广东赌王霍芝庭、香港康年银行创始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门赌牌,持牌公司叫豪兴娱乐公司。
叶汉过档豪兴,豪兴集中了许多赌场来的荷官,都不是等闲之辈。叶汉很快从众荷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头块牌荷官。那时,骰宝是最受欢迎的赌种,叶汉最擅长骰宝。
叶汉的本事是,他能营造气氛,他的骰宝台总能吸引最多的赌徒;他动作迅速利索,有板有眼,不参赌的人看他“表演”也能饱尝眼福;他从不出差错,报骰、赔多少、赢多少,似乎不用心算就能又快又准地信口报出。
荷官要做到又快又准非常不易,因为他要在极短时间内算出所有下注赌客的输赢,而赌客只需算自己输赢多少。荷官报慢了,会挨赌客的骂;报错了,吃亏的总是庄家。因为赌客自己的输赢一清二楚,如果少报了赌客该赢的钱或多报赌客输钱,赌客马上就骂咧咧要求纠正;如果少报赌客输钱或多报了赌客该赢的钱,赌客就不会出声,让赌场冤枉赔钱。
叶汉在关键时刻还能摇全骰,全骰统杀四方,当然世上不会有每每摇全骰的高手,否则就不会有人来赌,把钱直接送给赌场老板算了。
然而这些,身为赌场老板的卢九不懂也不知。卢华绍原籍广东省新会县,在家排行老九,故叫卢九。卢九是清末民初的大烟商,贩卖鸦片成为巨富。卢九的私家花园叫“娱园”,娱园属典型的苏州园林,规模庞大,今日的“卢廉若(卢九长子)公园”只是原先娱园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娱园居住过一段日子,曾与卢九父子等中葡名士合影留念。当时卢九在澳门的地位,如同香港的何东。
因此,卢九虽为澳门赌王及豪兴主人,并不管理赌场的日常事务。卢九高高在上,叶汉想见他一面都很困难。
1935年,在豪兴未得意的叶汉,跳槽去了深圳赌场,老板是傅老榕。
傅老榕祖籍广东南海县西樵乡,生于1894年,原名傅德用,出身贫寒,父亲是五金匠。傅老榕胆大强悍,嗜好冒险,在澳门历代大赌商中最具江湖色彩。他两度系狱,均在中国大陆坐牢,犯的是何案不详。
傅老榕过40岁才“改邪归正”,做“正经”生意开赌。成赌业巨富后,却被标参。“大天二”(土匪)将傅老榕绑架到一个秘密地点囚禁,传话傅家要拿出巨额参金赎人,“大天二”得逞后还割去傅老榕的右耳才放人。其孙傅厚泽回忆:
“祖父的性格视死如归,永不向势力低头,他给‘大天二’标参后,坚持不叫家人赎参。‘大天二’恐吓他,假如不合作,便喂以毒药,并手持似毒药之物威胁他。祖父却不为所动,并乘对方不留神,抢下歹徒手中毒药吞下,但却不死,原来那只是凉药茶,歹徒只是唬吓他。”
1935年,广东大赌王霍芝庭搞定深圳赌牌,请傅老榕到深圳坐镇开赌。因缺乏骰宝台荷官,傅老榕便派人到澳门赌场挖角。叶汉带领一班弟兄过档,把深圳赌场的骰宝打理得风生水起,赌场赢钱如猪笼入水。叶汉深得傅老榕器重,傅老榕不仅常来赌台看叶汉摇骰,还常常同叶汉一道小斟。
叶汉深感傅老板不弃之恩,发誓这生这世要为恩公效犬马之劳。
1937年,傅老榕联合港澳押业大王高可宁参与赌牌竞标。傅、高两人都是民间商人,与官府联系甚少,而卢九家族是澳门第一世家,财大势大,还占有持牌人的优势。
结果,傅老榕以180万元的巨额年饷一举中标,这一年饷是旧公司豪兴60万旧年饷的3倍。傅老榕和高可宁合组的赌博公司名叫“泰兴”。
叶汉做上泰兴公司骰宝部主任,月薪700元。那时赌场的普通荷官每月才几十元人工(工资),杂役的人工还不到十元,可见叶汉的待遇有多高,多么受老板的器重。
叶汉值这个价吗?值,不是叶汉,泰兴遭遇“听骰党”袭击,就会彻底完蛋。
“听骰党”横扫豪兴赌场
按照赌场交接的一般规则,下一期的专营权是在上一期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