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的北平继续生活。胡思杜明确表示不随父母南飞,自己留下来暂住亲戚家中,看局势发展再决定行止。胡适无奈,只好遂了这位他呼曰〃小三〃的儿子的意愿。想不到这一别,再也未能相见。胡适直至去世,都未获悉留在大陆的那个后来号称与他断绝父子关系的小三胡思杜,已于1957年在政治运动中自杀身亡。晚年的胡适在遗嘱中,竟还为这个小儿子留下了一份小小的遗产——人世间命运之残酷莫过如此。
当夜11时,胡适接通了傅作义的电话,约定明早到中南海〃剿总〃司令部换乘傅氏本人的汽车,并下令届时守卫宣武门的官兵放行。15日清晨,胡、陈两家赶至中南海,下午从勤政殿门前换乘傅总司令的坐驾,顺利穿过宣武门抵达南苑机场,乘机飞离北平。同行者尚有北大、清华的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黄金鳌、张佛泉等著名教授。
透过飞机舷窗,古城北平渐渐隐去,面对匆匆掠过的北国大地,胡适与众位教授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双目失明的陈寅恪随着机翼的摇晃颠簸,更是凄惶怆然,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
当胡、陈等人及其家眷乘坐的飞机抵达南京明故宫机场时,王世杰、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等前往机场迎接。乱世纷纭中,陈寅恪只在南京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携家眷悄然赴上海,在俞大维弟弟俞大纲家中住了下来。关于陈寅恪落脚南京又匆匆离开的这一短暂时间,陈、傅二人除了礼节性的寒暄,还交谈过什么深层的问题,对国民党前途的看法有何异同?历史没有留下可供后人查考的确切凭据,故无从言说。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正日理万机,左顾右盼的傅斯年,不会对陈给予更多的关照,也不会静下心来促膝长谈——严峻的局势已不允许他这样做。同时还可以大胆猜测推断的是,在傅斯年心中,既然陈寅恪一家已离平抵京,即表明陈与共产党的决绝态度,日后陈寅恪附在国民党这个几乎被拔光了毛的骥尾上流徙千里,自是情理之中。待稳住阵脚,自有秉烛长谈,叙古论今的机会。只是傅斯年没有料到,南京一别,竟成永诀。
一个月后,陈寅恪没有踏上赴台的船板,而是转赴广州岭南大学任教,自此,终生留在了岭南这块潮湿温热的土地上。正是:
临老三回值乱离,(北平卢沟桥事变、香港太平洋战争及此次)
蔡威泪尽血犹垂。
众生颠倒诚何说,残命维持转自疑。
去眼池台成永诀,销魂巷陌纪当时。
北归一梦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57】
注释:
【1、8、9】《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学术上的贡献》,董作宾,载台湾《大陆杂志》第2卷第1期。
【2】《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1994年出版。
【3】《无中生有的事业》,杜正胜,载《新学术之路》,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98年印行。
【4】《历史语言研究工作之旨趣》,载《傅斯年全集》,第三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5】《蔡元培与史语所》,潘光哲,载《新学术之路》,上册。
【6】《我和北大》,沈尹默,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选集》,第61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
【7】《胡适日记》,第392…393页。沈、马等人引进旁系,往往有利用(如吴虞)或借重(如王国维)之心。
【10】《教育与脸谱》,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11】《回忆我的老师傅斯年先生》,邓广铭,载《傅斯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12、39】《孟真先生的思想》,胡适,载《胡适作品集》,第二十五卷,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出版。
第二部分 第29节:北归一梦原知短(6)
【13】《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专刊·序》,转引自何兹全《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序言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4】《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序言一》,何兹全,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5】载《今日评论》第三卷第八期,1940年2月25日。
【16】《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何兆武、冯左哲,载《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7】《傅孟真先生遗著·序》,胡适,载《胡适作品集》,第二十五卷。
【18】《元气淋漓的傅孟真》,罗家伦,原载台北《中央日报》,1950年12月31日。
【19】《学习甲骨文的日子》,张秉权,载台湾史语所编《新学术之路》。
【20】《忆傅孟真师》,何兹全,载台湾《传记文学》,第60卷第2期。
【21、40】《石璋如先生访问纪录》,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访问,任育德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22、41】《蒋介石年谱》,李勇、张仲田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23、32、33】《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24】《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顾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5】《讨贼中之大路》,载《中央日报》,1936年12月21日。
【26】《记傅孟真》,程沧波,原载《傅故校长哀挽录》,第2卷,台大学生会编,转引自《谔谔之士——名人笔下的傅斯年》,王富仁、石兴泽编,东方中心出版社1999年出版。
【27】1942年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贷款5亿美元,提取1亿美元为准备金,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储蓄券〃,规定按20元购买1美元储蓄券,抗战胜利后凭券兑换美元。当时美元的黑市价已经是110元兑1美元,孔祥熙觉得有利可图,指示其手下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吕咸停止出售美元储蓄券,一面则由其部属出面,利用职权将尚未售出的350万美元储蓄券按官价购进,归入他的私囊;还有799。5万美元的储蓄券则由中央银行其他人员购进私分。此案被称为美金公债案。
【28】据一位知情者说,为搞垮孔祥熙,傅斯年暗中收集了许多孔氏集团私吞美金公债的证据,以备上法庭之用。当时曾任南京《中央日报》主笔的程沧波曾说:〃在重庆时,有一次在参政会开会之前,我好几次到聚兴村他的房内,看他拿着一个小箱子,藏在枕头底下,寸步不离。我问他里面是什么宝贝?他很紧张地说,这是他预备检举某大员的证件。〃(《记傅孟真》,程沧波,载台湾《新闻天地》第156期)另据罗家伦回忆:〃有一次在重庆为了一种公债的案子,他在国民参政会发言到结束的时候,郑重声明他这番话不但在会场以内负责,而且在会场以外也负责,他愿意到法庭对簿。这话使全场兴奋,可是使我为他捏了一把汗。会后我去看他,问他为什么敢作这样肯定的话。他说,'我没有根据,哪能说这话。'于是他取出两张照片给我看。可见他说话是负责的,绝对不是大炮者之可比,也绝不是闻风言事的一流。这种风骨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元气淋漓的傅孟真》,罗家伦,原载1950年12月31日,台北《中央日报》)。
【29】《致胡适》,载《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0】《新潮的泡沫》,周作人,载《亦报》,1951年1月13日。
【31】《傅孟真先生轶事琐记》,屈万里,载《傅故校长逝世纪念专刊》,台大学生会编印。转引自《谔谔之士——名人笔下的傅斯年》,王富仁、石兴泽编,东方中心出版社1999年出版。
【34】转引自徐商祥《怀念校长》,载《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35】《世纪评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和南开大学代理校长等职的何廉,于1947年1月筹款创办的政论性周刊,由留美政治学博士张纯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萧公权、吴景超、潘光旦、蒋廷黻、翁文灏等。刊物的主旨是批评时政,倡导民主。由于言论大胆,笔锋犀利,针对性强,很快得到社会公认与好评。关于傅斯年首次公开炮轰宋子文事,据何廉回忆:〃1947年春季的一天,我收到傅斯年赞扬《世纪评论》的一封信我回信约他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不久,我在南京遇到他。他告诉我说,他要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按原文发表,不能有一字改动,我立刻表示同意。过了两天,他把稿子交给总编辑张纯明〃,这便是《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文出笼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部分 第30节:北归一梦原知短(7)
当时总编辑张纯明一看是炮轰皇亲国舅宋氏的稿子,虽有点担心与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恪守〃言论自由〃宗旨,一字不改地在1947年2月15日出版的《世纪评论》第一卷七期刊发出来。想不到此文一出,〃不到半天时间,这一期《世纪评论》在上海市面上就见不到了。这并不是说《世纪评论》的发行量空前地突然增加,而是一定有人从报贩手里全部收买去了。我立刻到《大公报》馆找到经理胡霖,把我自己手里的一份登有傅斯年文章的《世纪评论》给他看。我告诉他说这一期在市面上谁也买不到了,问他能否在《大公报》上发表,他立刻同意了。就在第二天早晨,这篇文章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何廉回忆录》,朱佑慈、杨大宁、胡隆昶著,王文钧、俞振基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大公报》一出,如一枚重磅炸弹落入纷乱的人群,一个学者如此直截了当地公然批评政府首脑人物,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随着各地报章纷纷转载,一时举国瞩目,所引起的社会性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曾记载说,成舍我主办的《世界日报》当日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的耸人标题加以渲染。
见产生了如此大的轰动效用,《世纪评论》编辑人员在狂喜中已忘记了利害得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扔出一颗炸弹看看效果。一个星期后的2月22日,又在第一卷第八期推出了傅斯年的《宋子文的失败》一文。文中极其准确地点到了孔宋失败的〃死穴〃,谓:〃孔宋失败的一个原因,由于他们的'清廉'程度,孔则细大不捐,直接间接;宋则我生你死,公私一齐揽络来把持。前者贪欲过于支配欲,后者支配欲过于贪欲。虽然形状这样不同,而有好多相同之点,从所以得地位算起,一、二、三我今天只说一件,就是两个人绝对是以买卖为灵魂的,绝对相信他所相信那一种形态的自由买卖,尤其显著的色彩是自由在己,买卖在公。孔宋二氏这样一贯的做法,简直是彻底毁坏中国经济,彻底扫荡中国工业,彻底使人失业,彻底使全国财富集于私门,流于国外唐朝的秕政,是和黄巢相辅而行的,明朝的秕政,是和张李相辅而行的。今天孔宋二氏之流毒,是共产党莫大的本钱。还是先检讨一下自己罢!〃(《傅斯年全集》,第四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6】当第一篇檄文刊发并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后,《观察》周刊的主笔储安平于2月16日致信傅斯年说:〃先生在参政会慷慨陈词,主张清查宋、孔产业,举国共鸣。国事如此,忧心如焚,顷闻先生将为《世纪评论》连写两文,促宋下台,谠论一出,行见全国响应。不知先生拟写之两文中,能否分赐一篇惠交敝刊?〃(《储安平文集》,下册,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观察》在当时颇有名声,傅斯年接信后便把他的第三篇檄文《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寄给储。3月1日,《观察》周刊第二卷第一期将此文一字未改刊出。
【37】《晋史》载,公元29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当了皇帝,是为晋惠帝(259…306)。惠帝为人愚憨,尝在华林园闻蛤蟆鸣,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左右戏之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时天下饥馑,百姓多饿死。惠帝闻之曰:〃胡不食肉糜?〃这样的傻皇帝自然无法掌管朝政,由是权在臣下,政出豪门,势位之家,更相荐托,有如五市,贾、郭二党恣横,货赂公行。终于引出了八个宗室亲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展开连年混战的局面,史称〃八王之乱〃。
【38】关于宋子文的买卖,真正做大始于1940年。这年6月,宋作为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奉派到美国处理所谓的〃家庭事务〃,实际上是争取美国贷款。在这期间,宋子文开始在国内国外动起了大手脚,暗中凭借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时胡适正出任美国大使,由于宋和蒋之间的特殊关系,时人挖苦宋是〃太上大使〃。1941年12月23日,重庆政府准备任命宋子文为外交部部长,胡适打电话给宋子文,宋子文说自己此前也是一无所知,未决定是否就任等。1942年2月11日,宋子文用外交部公文给胡适一个荒唐奇怪的命令——〃请求美国财政部通过国务院不要冻结我在下列银行的账目〃其中列出了六家银行,实际上这是宋子文利用战时所发的〃国难财〃。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遣员接收敌伪区厂矿企业与物资时,宋子文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先后到上海、北平、天津、青岛、广州等重点地区巡视,借机派亲信把持接收事务,将大批工厂、企业转入他个人控制的工矿企业之中,据为己有,致使豪门资本无节制地超大规模膨胀开来。战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发现,宋子文〃开始担任公职的财力十分有限,而(至1943年1月)他已经积蓄七千多万美元〃。美国作家默尔·米勒采访杜鲁门总统,并将一系列调查的数字给对方看时,杜鲁门气得大骂:〃他们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了7。5亿美元。〃后据西方人士透露,宋在掌权期间聚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