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狮的蓝绿色鬃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晚,钦哲仁波切询问是否有人来见他。一个侍者回答:“只有一个讨人厌的老乞丐,他侮辱了您的名字,还高傲地称自己为‘邬金’,甚至不愿稍等。” 
  “什么”钦哲仁波切叫道:“你们没让他进来?那是我的师兄弟巴珠仁波切,邬金却吉旺波。立刻去找他,带他来见我。” 
  那些丢脸的仆人,经过漫长疲倦地找寻后,终于在山谷远方的森林里找到巴珠的营帐。他们对他顶礼,致深深的歉意,并请他当他们尊贵上师的座上嘉宾。巴珠大笑回说他自己正忙着禅修,没时间去应酬。 
这是这两位传奇人物最后一次直接的接触。但是他们却都熟悉彼此的行动,而且常将彼此的故事与逸闻,拿来欢娱自己的弟子。 



米粒
  在西藏有将真言刻在石头上的习俗。刻有真言的石头,会被堆置在选定的特殊地点——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同时也可以保护及加持任何过往的人或动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摩尼石,因为一般最常用于刻在石头上的真言即大慈悲真言——“嗡嘛呢贝美吽 ”为了加持与开光,喇嘛们常会轻声念真言,以及将他们神圣的呼吸,吹向红花色或彩虹般多色的生米粒,然后将米粒洒向欲开光加持的对象,不论是动物或非动物。透过大师有效力地观想,每一粒米都会化作众生所祈之愿,众生伟大的利益随之达成。前一世的宁玛(旧译派)导师,尊贵的敦珠仁波切,曾经在卡林邦的病床上,为南印度密索的一座新建寺庙祈福,在事先预定的时刻,大家期待已久的公开加持仪式将要开始,尊贵的仁波切在卡林邦将七彩米向空中,于此同时,遥在远方的密索新寺庙前方,七彩米也落了一地——这实在是一个奇迹般的祈福。 
  巴珠仁波切通常都隐名旅行。当人们认出他崇高的心性与身份时,都会自然地向他求法及求加持。在满足大众的需求后,他就继续独自上路,而将所得到的一切供养,全部弃置不顾。这种超然的行为引起蒋扬钦哲旺波的关切。他送了一封信给巴珠,说:“你为何舍弃弟子和信众们的供养?若将那些财富用来做善事不是更好吗?” 
  巴珠对这位文殊祜主有最崇高的敬意,他视其为一位活佛;因此,从那时起, 
  巴珠便将他所积聚的一切全都布施给乞丐。他也用这些财物,来资助刻经文及 
  “嗡嘛呢贝美吽 ”的真言,在岩石上。 
  结果一道由数千块摩尼石砌成的长墙终于完成了。巴珠很高兴,送了一封信给蒋扬钦哲仁波切,问尊者是否愿垂顾,为这道摩尼墙开光?对方回信说:蒋扬钦哲在即将来临的吉祥日,会加持那面大墙。 
  每一个人都雀跃不已!文殊祜主就将莅临了!一个盛大的宗教庆典,计划在那天举行。在预定的那天,每一个人都聚集在一起,期盼钦哲仁波切的到达。巴珠警告他们,如果这位伟大的上师不能亲临,也不要失望。因为上师的关房离此有十天路程之遥。巴珠更进一步解释:“藉由祈祷和加持的大法力,蒋扬钦哲从远方一样能够有效地为这道摩尼墙开光。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别惊讶。” 
说时迟那时快,雨开始下起来了,像是凯旋欢呼似地,重重敲击在那巨大的摩尼石堆上,不断地滚过无以计数的雕刻的经文上面。五彩灿烂的彩虹织满天空,天花和红花色的米粒,洒落在石头,以及群集的大众头上,就在那预定的时候,非凡的开光仪式如期举行,虽然文殊祜主蒋扬钦哲不曾出现此地。 
巴珠仁波切高兴地鼓掌,他朝着蒋扬钦哲仁波切遥远住处的方向,顶礼致敬,然后一语不发地继续着他谦恭、独行之路。每位能吃到那神奇的加持米或那琼浆玉脂般花朵的人,后来都转生天道,终将得到解脱。 

圆满的布施 
  多年来,巴珠仁波切把接受的所有供养,赞助于将经文与真言刻在石头上,然后再将这些刻好的石头,堆砌成一个祈祷墙。用这样的方法,他赞助了许多穷人及贫困的艺术家,鼓舞他们去就业。巴珠曾这样唱道: 
  对贫穷的人仁慈, 
  以耐心与爱心对待邪恶的人, 
  对苦难的人仁慈, 
  以宽厚对待愚笨的人, 
  同情那些弱者与受压迫的人, 
  特别要怜悯那些执着于具体的真实的人。 
  在布施乞丐后,巴珠似乎比乞丐还快乐。他宁愿听人乞讨的声音甚于音乐,或喋喋不休的绮语。 
  有一次,一个叫朴空的贫穷刻石匠,向他乞讨要钱。“可怜的朋友,”巴珠说:“你只要说‘我不需要钱’,我就会给你一些。” 
  “这是那门子的把戏?”朴空奇怪地想,一言不发。 
  巴珠仁波切重复这句话三次后,张口结舌的朴空,终于结结巴巴地说:“我不需要钱。” 
  大师于是给了他一大把钱币。 
  因为巴珠在任何情况下从不会错过调济人的机会,因此在那之后,有一个弟子请上师解释他的行为。 
  巴珠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在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位穷人供养佛一块糖果。一个贪婪的婆罗门知道佛陀从不说不,便立刻要求把这块糖果给他。 
  佛陀回答:“你只要说:‘乔达摩,我不需要这块糖果。’我就给你。”婆罗门照做了。 
  后来,阿难请佛解释。佛陀详细地说;“在过去的五百世中,这个婆罗门,一次也不曾开口说过‘我不需要’,我帮他发出这几个简单的字,灌输他不需求任何东西的意识,减少他的贪心,这些字将会在他心识上,种下慷慨的种子。” 
  在这之后,一连好几天,没有贫穷的刻石匠来见巴珠。因为没有人可以分送,所以虔诚信徒的供养品,便堆积起来了。 
  忽然间,巴珠饱受风霜的面容发亮。“他们来了!”他叫道,同时收集着他所有的钱。 
  四、五个刻石匠很快来到。就在这些乞者来到他面前,还不及开口说话,巴珠喊着:“钱在这儿!”并递给他们整把的钞票和铜板。“去刻摩尼石!”他接着说:“长养善德吧。” 
刻匠们离开后,巴珠评说:“我终于除去那些旧废物,它们就好象腐烂在地上的尸体一样,一无用处。 

西藏的茶道 
  巴珠仁波切,在有名的摩尼石墙附近札营,这墙始建于他的前世巴给活佛,而由他亲自完成。那是个严冬的清晨,一个穿着山拨鼠皮破旧外套的小女孩,走进了他的帐篷。 
  巴珠问她:为什么气候如此酷寒,她还要这么早出来。小女孩冷透了骨似地回答说:她出来找她家的雌牦牛。 
  这个亲切的老贤者告诉她:“过来喝些热茶和粥吧。” 
  藏族游牧部落通常将他们的木茶碗带在衣袍的褶层里。当巴珠的侍者梭切去倒茶时,才发现小女孩没有带她的杯子。巴珠立刻从面前桌上拿起他自己的碗,盛满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炒青稞粉,递给那女孩。 
  那害羞的女孩迟疑着,巴珠的侍者也很惊讶,因为一个普通人,竟然用大喇嘛的碗喝茶,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由于大师的鼓励,女孩终于把碗放在唇边喝了起来,同时本能地将她捧着茶碗的双手,在磨得发亮的温暖木杯上取暖。 
  巴珠仁波切很高兴看到小孩放轻松了。喝过热食和茶后,女孩用她肮脏的鼠皮外套的毛仔细地擦拭碗。然后,她很恭敬地伸出两只小手,把碗交回给巴珠。 
  “孩子,也许我的杯子太脏了,所以你才想要擦它!”巴珠逗着她说。接着也没有再洗杯子,他就给自己倒了一些茶。 
他派弟子梭切帮忙找她家遗失的牛。“记得让她的手保持温暖。”巴珠吩咐。 


巴珠的前世 
  在实修的传承里,理论不似精神上的实修那么重要,精进修行比智力来得重要,实际禅修,较仅是听闻学习更受重视。巴珠仁波切,是最博学的证悟贤士之一;然而,他纯朴的生活方式、直言无隐、简单、幽默以及予人温暖的感觉,更是受到后人的钟爱。 
  有一次,巴珠在竹庆寺附近的下威德洞禅修,在上洞住着一位从嘎摩绒来,且头脑简单的修行者;几乎不识字,也同样努力地在独自闭关禅修。 
  一天,巴珠戏谑地剌激他说:“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地方修行,远离所有扰乱,内在的明觉,自然会变得清晰,那时就容易观见本尊,得宿命通等等……您是否有如此的觉受呢?” 
  “从来不曾!”那位天真的隐士回答:“您呢?” 
  “事实上,”巴珠沉思道:“我有时会回忆起我过去的一百世。” 
  “告诉我您以前的经验,”那位隐士请求:“相信它将有助于我的禅定修行。” 
  “有一世,我是印度的一个妓女,同一个村里,住着一个了不起的外道,叫克利斯那恰雅,”巴珠说:“因为虔诚所感,我供养他一个纯金手镯。从此之后我不再生为愚人,并且有福报成为一位班智达。” 
  “很不幸地,我没有任何金子可以供养您,”那位隐士说,显然他看来并不那么笨。“而且,我只愿能达到证悟,而不是学习。” 
“而且我也不是像克利斯那恰雅那样的贤者。”巴珠纵声大笑地说:“太糟了!”


年轻女子的供养 
  有一次,巴珠仁波切,在噶陀寺给予无数地开示。当教学结束时,大喇嘛噶陀锡杜,邀请巴珠在他寺庙内的私人住处,共进午餐。 
  在大喇嘛的房间坐定后,巴珠惊呼:“这儿多豪华啊!噶陀寺的富裕和兴盛,是众所周知的,但您似乎是富中之富。瞧瞧这些虎皮和豹皮的地毯,还有镶嵌饰花的箱子、金银的法器、锦绣织缎的衣服、古董磁杯;士地和牲畜遍地,看来就像是天堂;世间实在没有能像这样的地方了。多么叫人羡慕啊!” 
  接着,他漫不经心地又说:“顺便一提,我仅有一把煮茶的陶壶。我听说您不久将要远行,能否请您把它和您所有的行李一齐打包,带来给我呢?我较喜欢轻装简便的旅行。”锡杜秋基罗卓告诉巴珠:“当然,我会帮忙带您的陶壶,在我众多行李中,那算不了什么。” 
  巴珠仁波切离开噶陀后,锡杜——他已了解巴珠的要求中,所隐含的申斥——便放弃他的寺庙,以及他所有的财产和随从,独自去山洞居住。他秘密地离开噶陀,来到垛康的白冰河,在那圣地独自简单地生活,度过余生。他身着褴褛粗服,以一只木碗代替原来精美的磁杯,并以极少的食物来维生。 
  一天,他写了一封信给巴珠,说:“伯父,请为我欢呼。遵从您的劝告,我已经离弃了一切,而去修行。” 
  巴珠收到信后,赞赏地说:“这个人听得懂我所说的话。” 
  有一天,一个朝圣者来到噶陀锡杜的山洞,陪伴着来的女孩是文殊祜主蒋扬钦哲旺波的侄女。她接受锡杜的祝福后,供养他一小袋的青稞粉。 
  隐士说:“我没有东西来装放,就堆在这块平坦的石头上吧。” 
  “请连袋子一起收下吧。”女孩坚持。 
  锡杜面前摆了一块珍贵的石头,那是一种很稀有,具条纹状的玛瑙,在西藏非常受到珍爱。有人不久前放在那儿当做供养,并请求这位隐士尊者为他祈祷。锡杜把宝石交给那位年轻的女孩,告诉她戴在脖子上当做保护与加持。 
  她不愿接受这位贫穷僧人如此珍贵的礼物,但是喇嘛坚决地说:“你必须收下,”他说:“这里面是有深意的。”她顺从了。 
当女孩朝圣完毕回到家后,她听到噶陀锡杜圆寂了。不久之后,他转世投胎成为她的儿子。 



所有祈求都能如愿以偿之地
  有一次,堪布塔西沃塞,伴着一群朝圣者从卫地回来。同行中有一位年轻的尼师,是有名雅卓的多杰帕母(金刚亥母)的化身。队伍行经札嘉寺上方山中的一个山谷,其时巴珠仁波切已濒圆寂之际,他正独自住在一顶牦牛毛的帐篷内。那些旅行的人怀疑不知能否见到巴珠,因为他总是回避突来的访客。 
  “生命短暂,”巴珠会说:“死亡迫在眉睫。不要拖延!” 
  几位朝圣者说,他们宁可继续赶路,而不愿碰运气去求见那位著名的隐士。“不用担心;我们一定见得到他的。”塔西堪布肯定地说。 
  当他们走近帐篷时,巴珠的声音自里面传出:“伟大的塔西堪布来了,还带着卫地的显贵年轻阿尼来炫耀。人们从不放过我!唉呀!他们会整死我呀!”堪布和他的随从,向这位退隐的大师恳求,祈请见他一面。从帐篷内传出的回答说:“你们不能进来!你们这些人从来都不听我的话!” 
  “不,不,我们一定会的,我们一定会听您的话!”他们齐声回答。 
  巴珠反驳说:“那么,下去到札嘉寺,我的上师吉美嘉威努格的肉身舍利就供在那里。他是大悲观世音本尊自身;见到他的遗体就像见到慈悲的佛。如果你们供养那神圣的肉身舍利,你这一生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并且来世一定会趣向解脱,终究达到涅盘大寂静,因为在那圣骨龛前所做的任何祈求,都将会如愿以偿。” 
  遵照巴珠的命令,所有的人都下到札嘉寺。他们做了整整三天的祈祷、供油灯、大礼拜、绕塔和圣供,之后他们才敢回到巴珠的营地。 
  那些朝圣者仍旧怀疑能否见到巴珠,但是堪布塔西沃塞再次地保证:“不要担心,这一次你们一定会见到他。” 
  他们一靠近帐篷时,巴珠仁波切就叹息地说:“这些忙碌的家伙会要了我的命!他们怎么不让一个老人安静呢?” 
  于是塔西沃塞对他说:“您说我们不会听您的,但是我们已经照做了。我们在吉美嘉威努格肉身舍利前祈祷献供。但是您也说我们所做的任何祈求都会实现;很不幸地,这并不准啊!” 
  “什么!?”愠怒的巴珠大叫:“那是不可能的!你们祈求什么而没实现?我从未听过这种事。” 
  “我们祈求:‘愿我们能见到巴珠仁波切。’”聪明的堪布回答。 
  一阵缄默之后,巴珠又开口了。现在他已不再用粗暴的口气了。“好吧,好吧,”他勉强同意地说:“进来。” 
  他掀开盖在帐篷入口的帘子,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