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衾钟侄阅鞘焙蚣词顾幻靼護riginal soundtrack里艰涩的莎士比亚原著对白,也因为喜欢它而照背如仪。
能够让张国荣迷上的音乐,我也很想认识,所以找来电影的原声 带。原本的黑胶版应该是在1968年发行,我买的是1989年的CD版。很特别的电影原声带,音乐好像只是背景,用来配衬对白。主题曲What is a Youth既有现代抒情曲的感染力,也有古雅的气息。歌者以淳朴的声音,呢喃着年轻人的情怀,思索着爱与生命,如泣如诉。中段插入男女主角初邂逅时的第一 次对话,真美,像两组诗句在翩翩起舞,轻盈的脚步趋前踏后,俏皮地试探着爱情的空间,含蓄又缠绵。我听过,就明白为什么这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明白为什么张 国荣自小就为它着迷。
在宁静的夜半时分,我把主题曲反复听了很多遍,想着他很久以前也像我一样,曾经用心地听这同一首歌……
(2)从音乐到电影
我凝视着唱片封套上的那个男主角,不认识。心里想,如果电影由哥哥演,会怎样呢?
到 底张国荣有没有演过罗密欧?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虽然印象中他没有演过纯粹忠于原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他在“柠檬可乐”和“夜半歌声”中的角 色,都在演这出戏。我很庆幸,即使在原著舞台剧没有商业市场的八、九十年代,都有人巧妙地借用电影中的角色,让我们一睹张国荣演罗密欧的风采。
我也留意到,在这两部电影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随手拈来的文化代号。它不只是为了说明主角是文艺青年,懂得高深的外国名著,而是要来衬托出电影的主题,让角色互相呼应。这就令张国荣的“戏中戏”变得饶富趣味。
事 实上,两部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角色,基本的身份都是“罗密欧”,这身份跟角色重叠至不能分割。像“柠檬可乐”中的Jackson,在女朋友婷婷的记忆中, 是那个跟她演过一出舞台剧,“幕开时认识,幕落时分手”的罗密欧。至于“夜半歌声”中的宋丹平,虽然是风靡一时的著名演员,但故事由始至终没有提及他演过 其他角色,只说他演出的罗密欧“完美无缺”。
然而,电影的角色,只是在“演”罗密欧,并不就“是”罗密欧。他们在代入罗密欧的角色时,也 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去理解他,验证他,重新演绎他。就像宋丹平对着镜子,仔细观察那化成罗密欧的自己,然后在面颊加上一颗痣,给他点上独特的生命和个 性。就是这样,在电影的角色身上,以及由他们再演绎的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镜头折射出来,层次丰富的罗密欧光谱。
Jackson是个我行 我素的人,很有主见,事事处于主导地位。这么一个男孩子,当主角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其实他跟罗密欧很不同。他不会为爱情而死,至少不会为婷婷这个朱丽叶而 死。爱情不能主宰他,他甚至拒绝作出爱的承诺。无论他所说的前途考虑是推搪还是逃避爱情的借口,也是说明了他很懂得为自己打算。从这个角度看来,他对爱情 很有保留,投资得很保守。但他也有他敢作敢为的一面,例如挑战莎士比亚的文学权威。他认为原著对于故事结局的处理未尽完善,所以他自行把结局改写,强调爱 情有绝对的自由,合则来不合则去。我觉得这不像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倒像是Jackson自己的爱情观。与其说他导和演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不如说他借剧 本对罗密欧式的浪漫作了反讽。也因为这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幕殉情戏,最终变成了他自编自导,由婷婷假戏真做的分手结局。
宋丹平毁容前 后的性格迥然不同,本身便是一个多面性的角色。原本的他前卫大胆,把歌颂自由恋爱的西方戏剧引入封建社会,令当时不应该涉足剧院的女性也看得如痴如醉。权 贵当然恨他伤风败俗,骂他离经叛道,但他不以为然。这是他完好无损的右边脸。出事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连他自己也不忍卒睹的左边脸,也就是那不堪一击,失 去外表就像失去了一切的软弱人性。昔日驾驭舞台得心应手,遇到捣乱份子也从容不迫的大明星,变成缩在后台不敢见人,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鬼魅。虽然这张左 边脸,仍然深爱女主角云嫣,但他更爱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也难怪他的“替身”(黄磊饰演的年青演员)也骂他自私,因为就是他这一面的性格,足足把想他想到疯 了的云嫣折磨了十年。难道容貌毁了,就台上台下都做不成罗密欧吗?如果真的相信爱情,为什么不相信可以凭它得到救赎?当然,大家永远无法知道罗密欧与朱丽 叶是不是真的可以天长地久,无法知道假如罗密欧遇上像宋丹平一样的不幸,他会不会也退缩和动摇,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证明情比金坚,便已经双双殉 情。但我们知道宋丹平崇尚自由恋爱的信念由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重新接受自己之后,不惜为了爱情,对强权作出拼死的反抗。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活着的勇气, 而且经过十几年考验,最终仍然能够恪守盟誓,至死不渝的罗密欧。
张国荣分别演了Jackson和宋丹平,并且透过他们去演罗密欧。我总觉 得这不是偶然的。张国荣本来就应该演罗密欧,又或者反过来说,假如他没有演过罗密欧,就会好像他没有演过曹雪芹(不是吴思远)的贾宝玉一样令人遗憾。这不 是一张完美的脸可以解释的道理。年轻英俊的艺人或者有很多,但没有人比张国荣更能演绎出罗密欧的贵族秀气,还有他那率真和固执的性格,那灼热似火又纤柔如 雪的感情。也许“柠檬可乐”和“夜半歌声”的导演也有同感,所以不约而同找他来演罗密欧。但我不会说这是因为张国荣像极了罗密欧。相对于张国荣,罗密欧其 实显得单薄虚浮,像一枝没有根的玫瑰花,欠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度。张国荣不是衔着银匙出生,他的成功得来不易。给挫败打磨出来的坚韧,练历烘焙出来的 涵养,都不是一个十来岁,恋爱大过天的小伙子可以相比。如果说张国荣、Jackson和宋丹平同在罗密欧的光谱中,那么在我心目中,哥哥是这光谱之中最有 人性、最立体又最耀眼的一环。
(3)从电影到人生
好的电影都是诗,语言精炼,意义深长。虽然电影制作有它本身的限制,但 创造出来的时空却是无限。它让你可以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纵横驰骋,带来不同的视野。每一个角色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你可以观察,可以代入,可以超越,可以透 过他们尽情去体味人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是这样辗转相传,经过重重的变奏,融合成复杂的观点与角度。张国荣在90年代拍的“夜半歌声”,主角活在 30年代的中国,他演出16世纪英国的话剧,而话剧的时代背景却是意大利。一部电影,就是这样,串连起几百年间不同的地方、人物和感情。而这古老的故事, 今天仍在延续,在你、我和每一个曾经为它感动的人心里。
人 生如戏,说得也是。人活着,也有很多限制。社会的、文化的、地域的、道德的、理性的……而生命本身,或长或短,最终也无法超越时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家喻户晓,不过,大家也许没有留意,原本的话剧,说的只是几天之内所发生的事:男女主角邂逅第二天,已经私下行婚礼,但朱丽叶的父母并不知情,逼她跟别人 成婚,以至她要吃药装死,最后弄假成真,与罗密欧先后殉情——前后不过四、五天的光景。故事的感染力没有因为夸张地压缩的时空而减弱。相反,就凭主角几天 的思潮起伏,把爱情说得荡气回肠。也许这就是文学大师的功力。不过,我相信最重要的,是因为对于爱情而言,的确是没有不可能的事。要到来的时候,爱无需理 由,也无法阻止。爱也可以蔑视时间,超越死亡,它比生命还要大。
人生很短暂,能够爱的日子更加短暂,但那管是只有46年,20年,还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得几天,只要真心真意付出过,就是永恒。
2003年之后,我对此深信不疑。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八章 姣、靓、型、寸:张国荣的舞台艺术
讲者:洛枫
文稿整理:哥哥香港网站& Carmen@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哥哥/演员是要雌雄同体、千变万化的
首 先我想引述哥哥所说的几段重要的话,接着我会讨论关于哥哥舞台上的艺术成就。 哥哥曾说,一个艺人能做到“姣、靓、型、寸”,男亦可,女亦可,才算成功。大家可以做到“姣”、“靓”、“型”、“寸”的四分之几?哥哥却是百分百全部做 到。2002年《明报周刊》内,哥哥接受林燕妮访问时提到这段重要的话,他说:“我认为一个演员是雌雄同体的、千变万化的……好可惜香港的市场只是一窝蜂 的潮流、一窝蜂的模式,那个不是我的理想。”哥哥所言的雌雄同体演出,是个重要的理念,同时也表现在他的舞台艺术上,这个一会儿再跟大家讨论。
另 外两段话摘自英文报章及杂志,一份是《Times Magazine》,另一份是《南华早报》。2001年时,他对《Times Magazine》的记者说他是较接近bisexual(双性的),他喜欢《Gone With the Wind》的男主角Leslie Howard,他觉得Leslie这个名字很中性,所以用了这个名字。另外一段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的报道也非常重要,他说自己“more myself as Leslie instead of selling an image”,他是很真诚地生活,舞台的空间、电影的空间和日常的生活都是结合为一的。他提到80年代的他为了要顾及当一个流行音乐歌手的形象,碍于当时 市场的需要他不能说太多关于自己的取向及自己喜爱的东西,但他现在已经豁出去了。90年代,哥哥说每分钟都是做Leslie这个角色,无论是在电影、舞 台、音乐方面,可以看到他转变很大,一方面是香港文化环境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他的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很多东西去到某个阶段,他已经不需要去顾忌。他这 种开放心态影响到他在90年代之后的舞台及电影演出,于演艺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跟他早期的演出是非常不同的。
开拓了香港文化的性别空间
哥 哥能够超越男女世俗的界限,展示第三、第四,甚至更多可能性的性别空间,结合了雌雄同体的两面特性,做到男性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是 男性的阴柔特质,因为在一般传统人的眼中,男人应该是雄壮的,或者是“英雄有泪不轻弹”那种形式,但他不介意去表现阴柔流泪甚至是多情那种形态,他全面地 将男性另一方面的特质开发出来。而在演艺上,他走出了男女界别的范围,创造了新的性别形貌──男人可以好妩媚,也可以柔情似水。有时他是借舞台空间去演 绎,有时是借电影角色去表达,有时是在日常生活中去表现。他曾自豪地说,他是穿红色衣服穿得最漂亮的男人,传统里红色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女性颜色,大家看看 他出席《异度空间》放影会与日本影迷聚会时所穿的红褛,没有人可以有他的那种味道。他打破了我们世俗很多的界限、很多的禁忌,男人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 的事情,他全部都做了,且还做得很美。
这种表现、言行、艺术形式,对于我们香港社会,一个以异性恋为主导,一个对同性感情有很多禁忌、顾 虑、偏见的社会,无论在学校、家庭、教育、传媒上都有很多“干涉式”的干预,都对哥哥形成很多的压力,但他在压力之中仍然我行我素。《我》这首歌很明 显,I AM WHAT I AM,我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看得出90年代的他复出舞台之后,是很勇敢地面对,这是重要的一步,亦开拓了香港流行文化很重要的性别空间,这是他最大的贡 献,亦是终生的成就。
华人历史上,哥哥的成就不输给梅兰芳。电子书下载
哥哥所提及的“姣、靓、型、寸”,可以看看这个他穿的类似皮草的长身衣服。皮草代表高雅女性、上流社会、“high fashion”(上流服饰)的衣服,但他一样可以穿,男人也可以穿出一种高雅的味道来。
在 我的理解、观点里,我认为哥哥在香港、甚至整个华人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华人市场,从流行文化的历史层面来看,我相信张国荣是第一个开创者。如 果将他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看,我相信哥哥的成就不输给梅兰芳,梅兰芳在京剧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哥哥在流行文化、流行音乐、舞台、电影的演出,我相信 他所突破的、他所做的也是前无古人。与罗文不同,罗文都可以很“姣”很“型”,“靓”与否、“寸”与否则可能大家各有评价,在香港的流行音乐历史里,罗文 本身都有其重要性,在香港整体的发展、怀旧文化里面,罗文的成就我依然肯定;相对于这,张国荣走出的步伐更多,因为哥哥有电影的空间、有电影的成就,在华 人的地方,华语电影的世界性影响比较大。在电影方面不同角色的演绎,尤其是性别越界(gender…crossing)的那种表达,在目前来说,我暂时找 不到第二个可以代替他。
雌雄同体的演出
哥哥提到的所谓雌雄同体的演绎方法,且看看他的表现,这张是《春光乍泄》的造型 照,在影片中被王家卫剪辑删掉了。哥哥提到一个演员应该是千变万化、雌雄同体的。雌雄同体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身上有男性及女性的特质,可以同时出现,同时互 相补足。最早提出这个观念的是一位英国小说写作家叫Virginia Woolf,她提到男性和女性的特质,两种特质在同一个人身上,一齐结合才能创造更高的创造力和力量,而那个表达才能更加完美,她说的是在写作层面上。而 张国荣则体现于舞台及表演艺术上,张国荣提到一个演员的雌雄同体演出,其实是指如何在一个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