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告诉我为什么不能去。”小礿也开始认真了,她看出黄镛对这件事的重视,开始讨价还价了。
“好,夏天的时候我带你过去,”黄镛见拿小礿没辙,咬了咬牙,最后答应道。说完这话后,他的目光剧烈地变幻着,很多情绪在他眼底汹涌。小礿看得出,带她去阿尔泰,黄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他这时肯定在想办法在作补救了。
她有预感,她想到知道的所有秘密的关键,就在阿尔泰。
关于嘉祥公主的故事,关于嘉祥寺的传说,她似乎已经知道了全部。可她总有一种感觉,在这个故事下面,还隐藏着一条隐讳、不可告人的线索。而这条线索的线头,就在阿尔泰。等这条线头被找出的时候,她才会有真正“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像现在,总觉得身边的这几个人不太对劲。
说剩下的秘密跟她没有关系,她才不信呢!跟她没关系,怎么不让她去阿尔泰!
就算跟她没关系,黄镛、哥哥他们只是为了掩护一个重要的秘密,而那个秘密不方便让更多的人知道。但一群人花了几百年的时间守着一具棺材,本身就是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明了半年后的阿尔泰之行,为了不让黄镛遮掩掉更多的东西,小礿觉得自己该马上行动了。
第九十四章 黄镛的身份
小礿第二天就和黄镛还有清清一起回南京了。一路上,黄镛一如厩往地对她体贴殷勤,没有因为感情被拒而对小礿生出丝毫冷淡或憎恨。反而是小礿,知道黄镛对自己再也企图之后,接受他的殷勤时,心里总会生出几分愧疚,不像以前,动不动就把黄镛对她的好划入“糖衣炮弹”之列。
清清好像和黄镛天生八字相克似的,在南京时就特别喜欢打击黄镛。大年初一那天,黄镛打了净远之后,她更看黄镛不顺眼了。一路上发挥牙尖嘴利的特长,动不动就刻薄黄镛。黄镛在女孩子面前一向是没脾气的,更何况清清的年纪差不多比他小上一半,便一路认怂,只求快点将这个姑奶奶送到学校。
岳风在车站接他们,先将清清送到了学校,再送小礿。在学校门口分别时,黄镛深深地看了小礿几眼,似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怅惘着离开了。
看着黄镛的车子离开,小礿也兀自在校门口呆站了好一会儿。那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黄镛,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室友们陆续回校。被家里的好菜好饭养了一个月,大家脸上明显都长了些肉,只有小礿,个个都说她憔悴得跟变了个人似的。赵雅跟她最亲近,几下单独相处之后,有一回忽然很认真地跟她说:“小礿,我发现你过了个年,整个人都变了。”
小礿对这句话也没太上心,“嗯,都说我憔悴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赵雅对该怎么表达有点纠结,“不是说外表,而是整个人的神情气质——反正我也说不上来,你好像从里到外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小礿正在写字,听到这话时,她头依然低着,但手上的笔再也没落下去过。她就这样一直保持握笔的动作,呆呆地坐着。
她知道是什么改变了自己,是嘉祥公主记忆。她本来以为自己改变的只是大脑中的记忆,在她本身的记忆之后,又多了另一个人记忆而已。她没想到连自己的气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响。
赵雅的话,让她从脚底生出一股冷气来。
沉默了良久,小礿终于抬起了头来,她还记得几天前在黄镛岛时自己作的一个决定:她要为半年后的阿尔泰之行作准备。
“赵雅,你能帮我查个人吗?”
赵雅的爸爸在公安局上班,应该有办法查一个人的档案。
赵雅爽快地答应了,“好,你说。”
小礿当即写了个名字给他,然后告诉了她这个人大概的年龄,出生地等。
赵雅把那张写着“黄镛”两个字的纸条塞进包里,问:“就是常来看你的那个远亲吧?”
小礿点了点头,但黄镛跟她到底是不是“远亲”,她也确定不了。
赵雅第二天就给她带来了答案:没有跟这个“黄镛”信息符合的人。
赵雅把经过排除剩下的几个人的信息打印在一张纸上,一一点给小礿看。小礿只扫了一眼,便一目了然,上面没有她要找的“黄镛”。
小礿愕然地拿着那张纸,猜测着别的可能性。有些人有两个名字也是常有的事,一个是户籍登记上的名字,一个是日常使用的名字。比如“乳名”和“书名”之分。
赵雅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性,建议说:“你把他的身份证号要来,这样查起来方便。”
小礿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怎么要黄镛的身份证号却让她有点犯难,直接去跟黄镛要,他肯定会问原因,自己如实告诉他,只会伤他的心。
伤黄镛的心,是她现在非常不忍心做的事。
躺在床上辗转想了一夜,小礿终于想到有一个地方能找到黄镛的身份证号,就是他的房间的抽屉里。小礿住在他房间里时,有一回偶尔拉开一个抽屉,发现里面有一叠证件凭据之类的东西,里面肯定能找出他的身份证号来。
想到这个办法后,小礿才安心地睡去。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做有点阴险,但想着阿尔泰的秘密对自己的重要性,她心下又坦然了。
三天后就是周末,小礿到黄镛店里找他。
黄镛的“如玉楼”因为上次营业员全部被遣散,停业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次新招来的营业员相貌参差不齐,水准不知打了几个折扣。想着黄镛如此大费周张地换营业员,小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搞得她像个妒妇似的,容不得老公身边有漂亮女人出现。问题是她对黄镛毫无想法,就算他把身边的女人全部换成猪,也跟她没关系的。
见小礿主动去找他,黄镛的欢喜劲自不必说了,他把小礿带进自己办公室后,把所有的工作都推掉了,没话找话地跟小礿聊天,生怕她嫌闷了又想回去。
“我晚上想去你家。”小礿非常自信地提出这个要求。
“好。”如她所料,黄镛的脸上全是欣喜。
这一天,黄镛早早打烊带着小礿回了别墅。再加上岳风,三个人跟以前一样一起吃晚饭。
小礿夹起一块腌猪肉,放到嘴边,问黄镛:“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腌猪肉?”
黄镛吃饭的动作停了下来,看着他沉默的样子,小礿就知道这个问题又很难让他回答了。小礿看向岳风,岳风看看小礿又看看黄镛,对上小礿的目光后,马上埋头扒起了饭。
小礿把那块腌猪肉塞进嘴里,没好气地说:“我不是朱延?!”
梦里的朱延?爱吃腌猪肉,也爱吃蜜饯。虽然她也爱吃,但这只是巧合,很多人都爱吃。
黄镛和岳风同时抬起了头来。小礿没看他们,听不到他们的反驳声,她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她有点难以想像,黄镛和林玲,对嘉祥公主的了解,到底细致到了什么程度?连她的饮食偏好都清楚。
林玲想让嘉祥公主重生在她身上,做得可真够彻底的!
小礿不知道,因为这句话,黄镛的这顿饭吃得味同嚼蜡。
第九十五章 黄镛的身份之谜
晚饭后,小礿借口到黄镛房里找自己落下的头饰,在黄镛的柜子里翻腾起来。黄镛信以为真,也帮着她一起找,小礿没有反对。她拉开一个抽屉,一眼便看到一张银行开户凭证,上面有黄镛的身份证号码。她匆匆默念了一下,记在心上后,便终止了这次寻找。
一回到寝室,小礿就把黄镛的身份证号码写给了赵雅。
赵雅很给力,两天后就给了她黄镛的资料。
赵雅给她的资料几乎是空白的,除了黄镛的出生年月和户口所在地,其他信息一概全无。资料上显示,黄镛的户口所在地是新疆阿尔泰地区。从出生到三年前的将近四十年时间里,他的信息是零。没有求学经历,没有从业经历,没有任何经历,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三十八年一般。
看着小礿一脸的惊愕,赵雅又递给一份资料说:“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我把他的父母也查了一下。”
另一份资料上显示,黄镛的父母籍贯是广东,是一对留学过日本的医学博士,几十年前到新疆工作,至今健在。
黄镛从未向小礿提起过他的家人,只说自己光棍一条,妻子亡故。黄镛的口音既不是新疆人的口音,也不是广东人的口音,而是东北口音,他自己也说过,他来自北京……
黄镛的父母叫俞,母亲姓孟。黄镛既不随父亲姓,也不随母亲姓。黄镛的父母除了黄镛,还有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都姓俞,只有黄镛姓黄……
那寥寥无几的信息带给小礿的印象就是,黄镛在他的家庭里,是个非常突兀的所在,更像是民政局的人弄错了他的户籍,把他和一个毫无关系的家庭扯上了关系。
小礿不明白,黄镛明明结过婚,却为什么查不到他的婚姻信息。他三十八年里的信息,好像被人从公安局的的资料库里不小心删去了一般。
小礿茫然地拿着赵雅找来的资料,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直接去找黄镛问明一切,是不是可行?
“小礿,”一记喊声把小礿从发呆状态中惊醒,她发现赵雅原来一直在看着她,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却不知怎么开口。
小礿朝赵雅笑笑,“有什么事,你说嘛!”她从没见过赵雅扭扭捏捏的样子,这样的赵雅,让小礿感过陌生。
赵雅的目光有点怪异,支支吾吾地像个小女人,一改平日的豪放作风,“你哥哥是不是和尚?”
文小礿愣了一下,就笑着点了一下头,“是的。”
人她从不觉得哥哥的职业有什么问题,但她不明白赵雅是怎么知道这个的。
书赵雅也猜到了她心中的疑问,有些不好意思地坦白,“我顺便查了你哥哥的资料。”
屋小礿不解了,赵雅如果查了她的资料,还好理解些。她查哥哥的资料作什么?她跟哥哥只见过一两面而已……
赵雅忽然笑了起来,眼神闪动着小礿从未见过的异样光茫,“你哥哥挺帅的……”
赵雅丢下这句话就走了,留下惊呆了的小礿。她努力体味这句话中的含义,最终都绕不过一个猜测:赵雅可能喜欢上哥哥了。
她的心焦躁起来,那和哥哥那份与世无争的感情,某一天竟然也会受到冲击!
如果赵雅真的喜欢上了哥哥,她该表示出怎么样的态度。像小姑子那样,把闺蜜介绍给自己的哥哥?还是像情敌那样,叫赵雅就此止步?
她好像都做不到。
想了一晚上,情绪起伏了无数次,小礿终于做出了一个自认为比较理智的决定:让哥哥自己决定。
该来的冲击,就算现在不来,以后也会来。有些东西,并不是勉强地留在身边,就会属于你。就像黄乐鸣对朱延?,勉强的后果就是把自己的一生也搭进去。
哥哥埋头做了那么多年和尚,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如果当他妹妹的是赵雅,说不定他会更喜欢。
虽然有万般酸涩,心内纠结了无数次,小礿还是决定给净远和赵雅一个机会。
又捱了四五天,到了周末,小礿一个人悄然坐上了去黄家村的汽车。
家里的钥匙哥哥那里有一份,大伯那里也有一份。小礿回到黄家村后,直接去大伯那里要来了钥匙。
她这趟回黄家村是冲着黄氏族谱去的。黄镛不是哥哥的远亲吗?为什么他的父母不姓黄!她想在黄氏族谱中找出黄镛和黄家村的联系。
原来放族谱的写字台抽屉里已经不见了族谱的踪影。她明明记得自己上回来的时候,把族谱抱出来后又放了回去。那时还看了相册,现在相册还在,族谱却不见了。
可能被哥哥收在别的地方了,小礿猜想。
她把家里能藏东西的角落都翻了个遍,确定没有族谱的踪影后,开始怀疑是哥哥故意藏起来了。她记得那时候哥哥不让她看族谱来着。那时候她也没多想,一本族谱有什么不能看的呢!
黄家村的族谱不可能只有这么一套。见自己家里寻不到,小礿寻到大伯家去了。
大伯是个憨厚人,听小礿说要看族谱,马上把一叠族谱从柜子里抱了出来,放在她面前,“喏,我们黄家村的族谱,跟你家那套一模一样的。”
《黄氏族谱》一共六本,小礿拿起最后一本随便翻了一下,一个个“黄”字带头的人名,看得她头晕。哥哥说,黄镛的名字没在这本族谱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从中寻找黄镛和黄家村的渊源,就无异于大海捞针了。
前五本族谱里的人都已经作古,对小礿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后一本。她抱着第六本族谱翻了一夜,没看出丝毫端倪,只好把六本族谱都带上,先回了学校。
第六本族谱里的人名清一色姓黄,没有一个姓俞,更没有“黄镛”这个名字。小礿把第六本族谱翻来翻去,翻了三天,实在找不出下手的地方,一泄气,把第六本族谱连同前五本,一起塞进了柜子里,决定另想他法。
从黄家村回来的第四天,小礿接到了哥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净远的第一句话就是,“小礿,你拿族谱作什么?”
净远的语气很紧张,甚至有点生气。小礿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哥哥用这种口气跟她说话。
小礿也有点生气,心说,你们要都说话爽快点,我至于大费周章地去找族谱吗!
她在电话里冷冷地回敬净远,“你说呢!”
第九十六章 几百年前的黄镛
小礿的一记反问,让净远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吃不准小礿有没有从族谱上看到什么,不敢贸然开口。
净远不说话,小礿也跟着赌气不说话。她满脑子都是刚刚哥哥问起族谱时的反常态度。就凭哥哥刚才的反应,她就可以断定,族谱里面肯定有什么,只是她没发现而已。
最后还是净远投降,绕过了这个话题,“身体有没有好些了?”
“嗯。”小礿淡淡答道,
“哥哥,我想你了!”小礿忽然娇嗔道,就像从小到大在净远面前那样。
电话那头的净远轻笑起来,声音里带着无限宠溺,“那可怎么办呢?”
“你过来看我。”小礿撒娇道。
她以为净远会拒绝,她知道这个要求肯定会让哥哥为难,他毕竟还是和尚,而且还有师父盯着。没想到净远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竟回答,“我看看能不能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