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密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医密档-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水里触电会死亡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这电极在水里的电压是多少?”对此情况,叶剑锋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

“这个不是很清楚,陈主任知道吗?”

“我也不了解,那要看两个电极的距离和水域范围吧?我看这个还是请教电力部门的专家。”这个问题陈卫国也无法回答,他转而问宋志国,“对了,王宏自己怎么说的?”

“他说不知道,没注意有人。”

“那他承认前几天半夜去抓鱼了吗?”

=。文。=“这个倒是承认了。”

=。人。=“那天都抓的什么鱼?”

=。书。=“这个倒没问。”

=。屋。=“人在哪里?”

“在所里做笔录。”

“那现在问问看他那天抓的都是些什么鱼?”

打完一通电话后,宋志国说:“抓的主要是鲫鱼、仓条鱼,还有黄刺鱼。”

“当晚还有其他的人在这一带抓鱼吗?”

“应该没有了。”

叶剑锋听着他们这一番对话,突然感觉惊悚不安,他发现自己当初有个重大的失误,这个失误不是在现场,而是在尸体上。

王宏带电的捕鱼器能否造成陆林国身亡,还不得而知。但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陆林国被电击致死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陆林国真的被王宏的捕鱼器电击致死,那么将尸体拖上岸边的一定是王宏,他抓鱼的手上会粘附很多鱼鳞,在接触尸体的时候很可能会将这些鱼鳞转移到陆林国的衣物上。尤其是腋窝的地方,量不多,但应该有。而叶剑锋在第一次检验的时候,没有仔细检查衣物隐蔽的位置。

好在叶剑锋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次尸检时都会将死者的衣物分别装在物证袋里,再带回物证室。这样就是为了及时弥补在初步检验时被忽略的细微痕迹。

叶剑锋不动声色地走到一旁,给在单位上班的周权根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务必将死者的衣物仔细检查一遍,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位置。

半个小时后,周权根来电,陆林国的汗衫腋窝下的确有鱼鳞,都是些很小的鱼鳞,数量不多。

听到这个消息叶剑锋总算舒缓了一口气,现在还不是自责的时候,他立刻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宋志国。

陆林国的死亡时间、地点、衣物上的鱼鳞都将疑点指向王宏。

仅凭这些能让王宏开口说出真相吗?

审查,是宋志国的本职,他想来个突击审讯,而叶剑锋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上海复旦大学的邹教授没有在陆林国器官中发现与现场水样一致的硅藻,结合之前的解剖,可以完全排除陆林国是溺水死亡的,那最为可能的就是触电死亡。

叶剑锋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弄清王宏的捕鱼器能否导致陆林国在水中触电。

侦查实验,是公安机关为了证实在某种条件下某种事情或某种现象能否发生和怎样发生,以及发生何种结果,而采用模拟和重演的一种方法措施。

这次实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试王宏捕鱼器的两个极点在入水通电后,周围水域的电压。

做此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专业技术性强,同时又涉及到一条人命,必须由专业和权威的部门来操作。在南江省,只有南江电力试验研究所才具备这样的实力。

能请动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的专家们可不容易,需上报省厅技术总队。

一个星期后,经总队的介绍,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赶到平江。

电力专家在渔家坝村北侧河道中对王宏捕鱼时用的电瓶、变压器分别作了测试。

捕鱼器输出电压为308伏,两个极点入水后,以每个极点为中心,周边1米范围内电压为90伏,电流为0。65安。在这一米范围内间距为0。8米时电位差为38伏到43伏。这就是科学的测试数据。

“这么低的电压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吗?”宋志国和王宏家属一样,都持怀疑态度。

“一般情况下不会,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是有可能的。”

“为何?”

回答这个问题,电力专家更为专业和准确。

不过,既然领导问叶剑锋,他只好就其所知详尽地解释一番:“人在水中,身体与水接触有0。6米到1米的跨距,这个跨距在现场水中有38伏的电压差,这样一来会有电流通过人体。一般情况下这么小的电流不会电死人,但如果这电流经过心脏,对心脏损害极大,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导致死亡。”

“哦……看来陆林国很有可能是被电死的,这也太巧了吧?”

“是不是,最终还要看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还要一个多星期吧?”

“那是病理检验报告。病理结果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他们一有发现会打我电话。”

上海的邹教授去美国参加完国际法医学术交流会,就匆匆赶回国内忙于陆林国尸体的病理检验。

邹教授和其他几位病理专家一起看过切片,又经过一番分析研讨,最后把检验结果在电话里告诉了叶剑锋。

邹教授把每个病理切片的镜下所见,都详细地告诉了叶剑锋。好多极专业的病理学名词,叶剑锋也不是很理解,这无关紧要,因为邹教授最后告诉他的一句是:陆林国各个脏器,尤其是心脏有符合电击死的病理学改变。

虽然这些病理改变并不是电击死所特有的,但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死因后,叶剑锋给陆林国定的死因是:符合电击致死。

有了这一结论,宋志国自信满满地出现在审讯室,面对着王宏就直接说道:“现在可以确定陆林国就是电击致死。经过我们电力部门专家的研究,是你那套捕鱼的设备电死的!你用捕鱼器电死他后,就把尸体拖上了岸,陆林国衣物上还有你留下的痕迹。”

说到这里,宋志国把桌子一拍,突然提高嗓门吼一句:“王宏!你为什么要杀死陆林国?”

“不!不是我杀的,我没杀他啊。领导,你可别瞎说啊。”王宏被宋志国这句话吓得不轻。

“你不实话实说,谁能相信你?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死了。那天晚上10点多,我开船出去电鱼,到了渔家坝村后面的时候,因为要拉肚子,我就把船停在了桥东面的河埠头边,然后跑到岸上大便。”

“那你没听到或者看到有人落水?”

“真没听到,更别说看见了。当时我是在一个竹林里,离船估计有十几米;还有,就是船的马达没有熄火,响得很,也听不见其他的什么声音。”

“那后来呢?”

“我完事后,就回到船上,一看,发现一个人上半身趴在我船上,下半身浸在水里,一动也不动。”

“当时人死了吗?”

“估计是死了。”

“你估计怎么死的?”

“我看了下,我那个电鱼的网兜掉到水里去了,我就怀疑这个人放电到了。我记得走的时候网兜是放在船上的,我赶紧把电源切断,把人拉到船上。”

“那个网兜怎么会掉到水里去了?”

“我也不清楚,开始我还以为是小偷要偷船。我猜是那个人想爬到船上,在爬的时候不小心把网兜碰到水里,网兜一进水,水里就会有电。”

“那后来怎么处理的尸体?”

“我把人拉到船上,怕被路边桥上的人看到,就运到很远的地方,把人拖到岸上,还抢救了一下,后来看看实在不行了,我就赶紧跑回家。领导,我可真不是故意的啊。”

“只要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们自然不会冤枉你!”

“句句属实,绝无谎言。”

陆林国是被王宏的捕鱼器电死的,但这并不表示是被王宏故意杀死。王宏所交代的情况完全合情合理,都可得到印证,顶多按照过失致人死亡来定罪量刑。

这点宋志国心里是最清楚的。当初,他之所以当着王宏的面说陆林国是被他故意杀死的,完全是一种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策略。王宏一听公安机关给他定了“故意杀人”的罪名,顿时心慌意乱,故意杀人可是死罪,很可能要掉脑袋的!为了保命,王宏不得不把实情全盘托出。

死亡的真相被完全揭开,而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陆林国先被朱青山酒后驾驶摩托车撞入河中,之后又意外地被王宏的捕鱼器电死,他们两人的罪责在此案中如何认定?经济赔偿又该如何承担?还有那没有及时维修的桥,又该谁来负责?这都是摆在政府和司法机关面前的难题。叶剑锋心中倒不再为此而纠结,因为这剩下的难题不必再由他破解了。

第07章 罪不可恕

01

“黄怀忠?就是西柳镇上河村的那个黄怀忠?”

看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吴宏彬手里的死者户籍资料,叶剑锋有些意外。

“叶法医认识这个人?”对于叶剑锋的话,吴宏彬更是意外。

“谈不上认识,但我知道这个人。你还记得3年前西柳镇的杀妻案吗?”

“3年前?”

“就是老公发现老婆偷人,然后用药狗的弓弩杀死老婆的那个案件。”

“哦……听你说过,你不是为此还受到过嘉奖吗?”

“嘉奖就不提了。当时和这个女人偷情的就是这个黄怀忠。”

“就是他啊,我听说当时他和那个女人偷情后,还用手机拍了张合影发给女的老公。”

“对,不然那女的老公也不会杀人了。”

“也难怪,哪个男人能受得了这种屈辱!”

“当时幸亏这小子跑得快,不然估计也难逃一死。”

“这家伙的确很好色,据说还有个外号叫‘黄坏种’。”

“难怪死者家属一直哭喊着说他是被害死的。”

“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像他这样的人,估计欠了一屁股风流债,是值得人怀疑。你们交警现在怎么认为的?”

“110接到报警是晚上10点51分,西柳派出所值班民警先到,然后是120,派出所民警简单看了后,怀疑是交通事故就转到我们事故中队。从目前调查和现场上看,初步认为可能是一起单方事故。但还不确定,按我们领导指示,请你们技术上把把关!”

“你们郭大也在现场?”

“郭大亲自带队。”

已是凌晨时分,吴宏彬将载着叶剑锋的警车停在了北桥村村部。

深秋寒夜,冷风瑟瑟,叶剑锋刚打开车门,就一阵哆嗦,乡下的夜晚真是“美丽冻人”。

叶剑锋搓了搓臂膀缩着脖子,带着痕迹员小杨跟着吴宏彬朝着北桥村南面的村口走去。

刚下车就听见前面远远传来一阵啼哭声,哭声并不大,但在这样寂静的深夜,显得尤为刺耳。只穿过几家农房,很快就看到村口的路边几个电筒光在晃动,从现场稀疏的人影中走过来一个身材匀称、体态中等的人。

这就是吴宏彬口中的领导,‘w…r…w…h…u。c…o…m‘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郭远征。

“叶大法医,不好意思了。”郭远征从紧绷的面容里挤出一丝笑容。

叶剑锋也是苦笑一声,应道:“那咋办呢,您都亲自带队了,还说啥!赶紧介绍下情况吧。”

“情况是这样。”郭远征打着强光电筒带着大家逐一介绍他所掌握的所有情况,“死者叫黄怀忠,男,42岁,就住在前面的上河村,是一个拆迁队的工头,晚上7点多在西柳镇做完活后和工友在饭店里喝酒,喝到9点多,在洗浴中心洗了一个澡,然后就一个人骑摩托车回家,据说他喝了有七八两白酒。晚上10点51分,一对暂住在上河村的外地夫妻俩下夜班回家发现了死者,于是就报了警。”

“尸体动过了吗?”

“只有120医生接触过,确定死亡后,我们就没再动过,死者家里有老婆、儿子和父母,在那边哭的是死者的姐姐和母亲,其他几个估计在所里做笔录。”

“现场发现什么可疑的痕迹物证没?”

“地面除了摩托车倒地时的刮擦痕,没发现明显的刹车痕,也没发现其他车辆的碎片、油漆片等可疑物品。”郭远征指着地面的痕迹继续说道,“这个出村口的路正好是一个接近90度的弯道,路面又不是很平整,从现场看,我们初步认为可能是死者酒后高速驾驶摩托车,在这里转弯的时候,造成侧翻摔倒,然后连人带车一起撞到了弯道西侧的樟树上,死者主要伤在头部,而摩托车的破损处很明显就是在摔倒后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以及撞击到树干上的部位。”

一辆摩托车,一处弧形的地面划擦痕,一具尸体,这本是叶剑锋在深夜有限的光源下所看到的现场整体概貌。

在郭远征的介绍下,除了尸体以外,现场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尽收眼底。尸体比摩托车抛得稍远一点,距离不过两三米,在叶剑锋看来,尸体和摩托车的位置的确符合交通事故现场的一般状态。

地面正如交警勘验的情况一样,基本上可以排除外来车辆与黄怀忠所骑摩托车刮擦、撞击的可能。但是就在叶剑锋还没有接触到尸体的时候,他已经发现了不太寻常的迹象。

“郭大,麻烦确认一下,除了120的工作人员,到底还有没有人接触过尸体?”叶剑锋围着倒地的摩托车转了好几圈后急迫地问道。

郭远征本想随口说没有了,但从叶剑锋的提问语气里他明白了对于这个问题看来要谨慎回答才是。

打完几个电话,十来分钟后,郭远征几乎肯定地说:“派出所朱队长和我,还有死者父母都近距离观察过,但是没触摸过尸体,只有120两个医生接触过。”

“120来的时候,当时你在现场不?”

“我不在,朱队长在。”

“朱队人呢?”

“在村部给报警人做笔录吧。”

“麻烦叫他来一下吧,我要问一下医生接触尸体时的进出路线和其他变动情况。还有,你们几个从哪个位置靠近的尸体?”

对于叶剑锋如此关注的问题,这次郭远征想都没想就答道:“不用找朱队,这个我都问过了,朱队第一个到的现场,立刻就叫人做了保护措施。我们所有人都是从尸体东南侧的外围进去的,现场西侧这半条路我们一直保护封锁的,除了我和小杨勘验现场外,基本没人进来。”

“那摩托车周围120医生是肯定没靠近过了?”

“那是肯定。”

“那这就有些异常了。”

“怎么?有问题?”听到叶剑锋一说有异常,郭远征心里一惊。

“不确定,等看完再说吧。”叶剑锋没急于表明疑点之处。

“听大法医的意思,别是个命案吧?”

“那你郭大队长就解脱了,不过现在你是跑不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