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八总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二十八总督-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维持治安)二字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仅仅是港英当局赐予的一种荣誉头衔罢了。
  限制辛亥革命在港影响经过孙中山多次武装起义和思想酝酿准备工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在香港华人中也引起强烈反响,多数香港华人都同情和支持辛亥革命。据当时香港《德臣西报》的消息,每100个香港华人中,有99个对革命运动表示同情,“75%是狂热的、不顾一切的同情者”。
  11月9日,广东宣布共和独立,香港许多知名人士参加了广东军政府的领导工作。新政府刚刚成立,面临财政困难,香港华商踊跃捐款支持。广东政府财政司长李煜堂到港筹借资金,很快筹借资金近百万元。
  11月12日,香港华人关闭店铺停业举行庆祝活动,据报载,这次庆祝活动,光燃放鞭炮即花费10万港元。港人由清政府的被推翻和革命的发展而激起的狂热情绪,可以想见。
  对于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港府十分不安。面对香港广大民众对革命运动的同情和支持,总督卢押既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表示理解民众的情绪,又对革命形势的发展极度恐惧,因此,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控制,防止中国内地革命运动的发展危及到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港督卢押对辛亥革命及香港华人的表现所持的态度,余绳武、刘蜀永先生主编的《20世纪的香港》一书有如下记述:11月6日,香港华人为武昌起义成功举行庆祝活动时,卢押即派出一支特别的警察巡逻队在各个街道巡视,防止骚乱。他本人整个晚上守候在电话机旁,与警察保持联系。卢押准备,一旦发生骚乱,立即派巡逻队前去制止。
  当卢押获悉香港华人准备举行活动庆祝广东宣告共和时,于11月11日将立法局的两名华人议员何启和韦玉请到督宪府询问。韦玉解释说:在香港,人们的感情很容易倾向共和派一边,不可能制止举行活动,而且这种活动仅限于燃放鞭炮两小时和关闭店铺。卢押当即表示反对举行任何活动。他指出:不能正式承认共和国,其地位尚不稳定。同时,猜想北京易帜而自发举行活动是可以原谅的,当局可以视而不见,但对违反法律的事情,不能再次视而不见。经过何启和韦玉反复解释,港督最终决定,命令华民政务司就庆祝活动一事发布通知,允许11月12日中午12时至下午2时燃放鞭炮,以庆祝广州避免了流血。
  香港政府对香港华人与广东军政府的紧密联系充满猜忌和不满。获悉香港华人组织一个旨在恢复贸易的委员会的消息后,港督卢押借机于11月19日召集香港华人领袖在督宪府开会,表明港府对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种种问题之态度。
  卢押表示,他注意到大多数负责和处于领导地位的华人同情革命运动,他们完全有权这样做。如果他们认为这场运动有利于他们的国家和种族,他们同情它是正确的。卢押表示,他并不敌视这场运动,但是在这个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态度不容易忽视。华人领袖应事前将他们拟采取的行动通知港督,看是否超越了界限。
  卢押说,他听说过去数天成立了两个与广东事务有关的委员会,由于其目标为重建贸易联系和结束过去数周灾难性的萧条,他完全支持这些组织。但卢押又说,它们关心的是纯粹的中国政治事务,目的是促进革命,它们不应该在香港落户。这种委员会的会议应该在广州举行,打算出席这些委员会的中国臣民应该在那里去做。
  卢押还说,一个英国殖民地应该与英国政府保持一致。只要与英国订有条约的清政府仍在北京行使权力,而一个未被承认的新政府又已建立,就会使英国政府处于困难的地位。如果有人提出在香港人们公开支持革命党是真的,不仅北京现存的政府会抱怨,日本、德国等列强也会有理由抱怨,而且强烈要求将此事作为在目前的冲突中支持一方的理由,甚至会偏袒清帝国政府而反对新党。
  卢押强调说,他说的这些适用于以任何方式与香港政府有联系的任何华人,特别是立法局的华人议员。
  卢押还强调,不应该允许放置标语,也不应该允许广州政府派遣正式代表来,或公开认捐支持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拟经香港回国,要求英国政府撤消对他的驱逐令。卢押在与何启等华人领袖会晤中谈到此事时说,我刚刚收到朱尔典爵士的电报说,孙中山要求撤消禁止他在香港登陆的命令。我不反对这样做,但条件是,他不在这里定居,亦不在这里进行革命宣传,因为他可以在广州做这些事情。
  第十五任 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
  1912年7月4日,梅含理抵港,就任第十五任香港总督。任职后期,患心脏病,1918年初由妻子陪同,去加拿大温哥华休养,不料病情恶化,1919年1月27日电请提前退休,被批准,由辅政司史云署理总督。
  梅含理(1860~1922),也译作梅轩利。爱尔兰人。1922年去世。著有《广州方言入门》、《在香港乘快艇游览》等。
  在港38个春秋
  梅含理大学毕业后考入英国殖民地部。1881年做为官学生受招募来香港,在港担任过政府中各种职务。1891年任当时署理总督柏立基的私人秘书时,与柏立基的女儿夏莲娜结识,以后结婚。曾任水师提督参议、库政司、副华民政务司。1893年~1902年任香港警察司。港英政府接收新界时,他一手创办新界警察队,即后来的乡村巡逻队,俗称“穿山甲”。1902年出任香港辅政司,署理总督。1911年封爵士,由港派往斐济群岛任总督。次年,再从斐济调回香港任总督。
  当梅含理抵港就职时,由卜公码头上岸,和夫人夏莲娜坐上两顶轿子,去大会堂举行就职典礼,途中突然遭人开枪狙击,但未受伤。虽然有惊无险,但是本来严肃而兴奋的就职宣誓仪式,却在惊魂未定中进行。所以,香港人称他为“运气不济的港督”。
  这件刺杀总督案,虽然没有侦破,但可以分析得知,袭击梅含理的理由很多。他是1899年锦田血案的重要制造者之一,新界人民有理由惩罚他。他多年署理警察局,不论是无辜的受害者,还是黑社会人物,也都不会忘记报复他。
  第十五任梅含理1913年7月,梅含理将总登记官改名为华民政务司。华民政务司身兼行政局、立法局、洁净局(市政局的前身)的当然官守议员,主管华人的慈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工作,包括同乡会、宗亲会、工会等社团的活动,以及生死统计,婚姻注册,报刊登记均属它管辖范围。1969年2月,华民政务司改称民政司。
  1914年8月,英国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英籍警官要回国服役,警务人员立即短缺,因此,港英当局决定设立警察学校,校舍就是作为敌产而被没收的德国会所。从梅含理以后,香港警员都是警察学校毕业的学员。
  1914年起,港英当局加强岛上的道路建设,从中环穿过岛的另一面直达深水湾的道路于1915年完成;从中环到浅水湾于1917年完成;往赤柱和大潭的道路均于1918年完成。
  1915年起,一些总行设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华商银行(1915年),盐业银行(1918年),中国银行(1919年),新加坡华侨银行(1923年),广东省银行(1929年)等,先后在香港设立分行,开展业务。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货物往返运输中断,一些小型工业厂家开始在香港设立,产品是毛巾、内衣裤、饼干、香烟、搪瓷用具、手电筒等轻工业之类。
  1915年,惠州督办洪兆麟奉孙中山先生之命,起义反对袁世凯。起义失败,洪兆麟受伤后逃到香港,经过调治身体复原,正准备赴日本去见孙中山先生,港英梅含理当局突然将洪兆麟拘捕。广东都督龙济光照会港英政府,指证洪兆麟为杀人犯,要求引渡回广州。洪兆麟请律师辩护。香港法院竟站在袁世凯方面,宣判洪兆麟“罪名成立”。不久袁世凯称帝失败,龙济光也随之失势,12月24日,洪兆麟才获得释放。
  1916年3月26日,尖沙咀火车站大钟楼正式启用,成为此后半个世纪里香港城市的象征。
  同年,英国政府以参加欧战为理由,要求港英政府广开税源,支持英国的战费开支。港府税源委员会提出,仿照锡兰的办法征收利得税和薪俸税,所得税款全部交付英国。这一建议遭到全港人士一致反对,联合起来同港英当局力争,理由是香港人没有支持英国政府对外作战的义务。梅含理当局无奈,只好改变办法,在香港发行“战争公债”,筹款支持英国政府打仗。
  梅含理21岁到香港,59岁离开香港,62岁去世,一个英国人先后在香港38年,这是很少见的。他几乎一生都交给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事业。
  破获警署包庇私赌大贿赂案
  1898年,梅含理任港府警察总监,破获了一起警署自身包庇私赌的受贿大案。成为香港历史上的著名案件。
  当年,梅含理突然接到一个名叫郑安的密报,称岑某聚众私赌,受警署保护。接报后,梅含理立即调集一批警长,亲自率队,驰往郑安所报上环华里东街去搜查,果然破获了岑某的私赌总机构。在总机关内的复壁夹墙里搜出了支付赌款的总账簿。账簿上清楚地记载着岑某行贿的详细情况,某人在某处任职,职务是什么,每月派送贿款多少等。受贿的人除了警署官员以外,还有港府其他各机关,自最上层的人物以至信差侍役都有份。从岑某特设的仓库里搜出了大批珠宝首饰等等,这些都是赌徒在各赌馆拿来变卖或是赌输了当作抵押品的。其中不少是已经报案的赃物。
  本来,岑某操纵私赌营业,在各方包庇下,消息十分灵通,耳目众多,若是在平时,即使总监亲自来搜查,也会有人送来消息的,因为自有高层受贿人物秘密通知。可是,这次伦敦在举行大型庆典,和岑某有关的几个高层人物都奉派回英国参加纪念典礼去了,没有人能及时来通报,这才阴差阳错被梅含理破获。
  经过审查,岑某经营操纵私赌已有多年,1897年是最盛时期,受警方包庇的私赌馆,集中在上环华里东街、西街、长兴街、四方街一带。赌馆派出招徕生意的“带街”,每日黄昏之后,就分布在大马口、水坑口、大笪地、荷里活道、文武庙等处,拉拢途人去赌博,将他们领到设有赌馆的街口,另有专人领他们到街内开设赌馆的摊馆去赌博。因为有官方保护,当时这种赌馆对于来赌的赌客,还许诺一种保障,凡是在赌馆界内遭警方搜查或是遭劫丢失财物的,事后馆方一律负责赔偿。可见,他们所恃势力之大。
  这起大案破获后,因为牵连太广,影响了港府的名誉,官方竭力隐蔽真相,化大为小,淡化处理。但是,终究账簿记载有据,相关人物,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的。结果,警方为这一宗受贿案革退14名英籍帮办,38名印籍警察,七十多名华警和翻译人员。总登记官署方面因此而被革职的有首席文案奥斯孟,以及书记、翻译、侍役等二十多人。清洁局、灭火局、裁判署等部门也革退了不少人。
  因为此案潜在势力很大,那个告密的线人郑安,两个月之后,遭人杀害,弃尸河中。
  马棚大火和警匪枪战
  梅含理任内,祸不单行。1918年,香港发生两起惊动世人的事件,一时成为香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梅含理任内最头疼的两大事件。仅从香港英文《南华早报》的版面安排,就可看出事件带来的震撼。
  《南华早报》封面版向来刊登广告,任何重大新闻均刊登在内页,即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也是放在内页刊发。而1918年初香港发生的这两起社会新闻,使头版广告不得不让位。而且报社记者全力以赴,两宗新闻均发表在头版显著位置,报纸发行量急增,一时洛阳纸贵。
  两宗社会新闻之一是,2月26日发生的快活谷马场大火,遇难者达六百多人,伤者数以千计,是香港历年最重大的灾难性新闻之一。《南华早报》记者深入现场采访,附以图片,比港岛所有中文报纸处理得都突出。
  社会新闻之二是,1月22日发生的湾仔机利臣街警匪遭遇战,多人死亡。
  据当年大火的消息记载,那时马场的看台简陋,观众席全是竹料木板、葵叶等临时搭成的多层简易看台,沿黄泥涌道搭架,直到高尔夫球会附近。2月26日是周年赛马的第二1918年马会大赛日火灾导致六百多人丧生天,农历春节刚过,市民还沉浸在新年的浓重气氛里,大批市民涌入马场看热闹,甚或赌博发新年财。下午2时半,赛事到第5场时,看台突然倒塌起火燃烧,马迷夺路逃生,秩序大乱。靠近高尔夫球会的看台首先倒塌,看台大火迅速蔓延,此时风大物燥,救火设施不足,一发不可收拾,人群拥挤,互相践踏,现场遗留尸体六百多具,伤者数千人。死者之中不少是显赫世家子弟,当时欣赏赛马是高级娱乐,平民百姓难有机会入场。
  调查起火原因,证明是马场内的看台倒塌,引着台下熟食摊贩的炉火造成。场内看台下面有不少卖熟食的摊档,现烧现卖,干燥竹木材料落下,打翻炉火,燃着竹棚,慌乱之中,扑救不及,酿成这起惨祸。因为该年是戊午年,所以又称“戊午惨案”。事后有关方面将遇难者遗骸合葬于咖啡园坟墓。
  《南华早报》评论这次大火灾认为,比开埠以来任何一次灾难都严重。火灾之后,该报继续报道遇难者的身世及善后事宜,封面版仍然大部分版面刊发追踪新闻,保留一部分刊登广告,报纸畅销持续多时。
  至于1918年1月22日的机利臣街警匪遭遇战,是香港历史上有名的警匪大枪战。当然,在20世纪后半期的香港看来已经很平常,但是,当年香港人口少,明火打劫案件不多,匪徒敢于持枪向警方挑战者更少。1月22日这次遭遇战,双方相持达18小时之久,匪徒3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