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魅影秋风
作者:云风行
内容简介:
“鬼阴手”是近三百年来武林中最恐怖的一种魔功,没有人能抗拒它的轻轻一击。
“鬼阴手”的出现,为武林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正文
引子
深山。
古道。
秋风如刀。
风吹过林稍,宛如凄厉的鬼嚎,令人血液凝结。
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尖锐的风声。
忽然,秋风中隐隐传来马嘶声,少倾,三辆双马并驰的大车缓缓行入了这截山道。车上各插一面白旗,上面绘着一把刀和一把剑,刀剑交叉,中间有一颗鲜红的“心”形图案——刀、剑、赤心,构成了一个醒目的“义”字。
这是侠义盟的标志。
侠义盟是当今武林中的第一大帮派,虽然人数远不及丐帮的数十万之众,却几乎攘括了武林中的所有精英,它的影响更是远远超过了丐帮,就连一向被武林中视为泰山北斗的武当少林也远远不及。
除魔卫道是侠义盟的宗旨。
侠义盟成立以来,不知惩罚了多少恶人,救扶过多少好人,干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
三辆马车上,载着十五个侠义盟高手,还有一个囚犯。这十五人刚刚干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驱散了江湖上的邪恶组织“黑豹帮”,救出了五十一个被黑豹帮俘掠的儿童。被他们俘虏的人,正是黑豹帮帮主——“西北豹”皇甫兽。
这些人凯旋而归,而且并没有伤亡,心情都十分舒畅,一路上任马车缓缓前行,他们却在车上饮酒作乐。有的人已然昏昏欲醉。
人在胜利的时候,总会忘记危机的到来。
忽然,深山中传来了一声恐怖的怪啸。
没有人能形容这声怪啸。这声怪啸已不是“恐怖”两个字所能形容的了。
这种声音会带给人一种被生生撕裂的感觉。血肉、骨骼、肝脏、血脉、指甲毛发都被撕裂。
马嘶。
人惊。
风声更紧。
又是一声悠长的厉啸传来,更激起了众人心中的恐慌,人们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兵器。
六匹马竟似也受不了这种啸声,忽然狂奔起来。
蓦地,怪啸变成了一串长笑,刚才的啸声仿佛来自空中,现在的长笑又好似来自地狱,绝不像是出自人类之口。长笑好像在半里之外,片刻间就到了数十丈之处,倏地,古道的尽头浮现一条白色人影,疾若流星般向马车追赶而来。
六匹马向前拼命狂奔。白衣人的身形快得如一道流星,在后面追赶,须臾,距最后一辆马车已不到两丈距离。
那人忽然一声怪笑,右掌一挥,一道惨绿色的火焰自掌心吐出,卷入车箱中,火焰带来的不是光明和温暖,而是阴暗和酷寒。天地在瞬间暗了下来,温度骤然下降,这一掌所带来的,只有黑暗、寒冷和死亡!这奇异的掌力一进入车厢,车厢里的六个活人立刻变成了六具尸体!这一掌带走别人的生命,就像秋风带走落叶一样容易。
白衣人从第一辆马车上空掠过,一声怪啸,五指箕张,指尖发出五道绿光,向第二辆车上的五人疾射而去,车厢里立即传出了一声惨叫——这声惨叫是从五个人的口中同时发出的。几乎是同时,白衣人的足尖点上了车夫的头顶,车夫的头颅立刻碎裂。
这时,从第三辆车厢中,忽然飞出了一道剑光和一条人影,剑光如流星逸电,人影如矫龙出海。
能够发出这一剑的人,武林中并不多见。此人正是这次行动的头领,侠义盟的四大护义之一,名震武林的“游龙剑客”周英承。
白衣人左手食指一伸,一道绿光向周英承疾射而至。好个游龙剑客,使出了天龙门绝技“游龙身法”,身形悬空一个翻滚,长剑一吞即吐,标刺白衣人咽喉。白衣人不躲不闪,一掌拍了过去。
剑尖堪堪点及白衣人咽喉,周英承的身子却飞了出去,正好飞回车厢里。他至死也想不通,自己怎会先中白衣人一掌?
白衣人的手掌本来是够不到周英承胸膛的,但他的掌心却飞出了一道淡绿色的掌影,那道怪异的掌影就印在周英承的胸膛上。
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白衣人身形毫不停顿,随着周英承的身子飞入第三辆马车,穿过车厢飞射而去。他在车厢中未作丝毫停留。第三辆马车除了周英承之外,包括车夫共有六人,这时已经是六个死人。
三辆双马并驰的大车,十九个活生生的人,就在白衣人一掠而过的瞬间,变成了十九具尸体!
这是何等惊人的速度,何等恐怖的武功?
三个车夫早滚落尘埃,三辆无人驾驭的马车,载着十六个死人,向聚义山庄方向疾驰……
作品相关 请大家来猜一猜
《魅影秋风》并不是纯粹的悬疑或推理小说,里面却有不少悬疑和推理的成份。
一开始,这个故事就显得扑朔迷离,给那些具有逻辑推理天赋的聪明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认真读过本书的读者,心里只怕已充满了很多疑团:
——铁炼成与冷君魂是什么关系?那张没头无尾的信是怎么回事?
——铁炼成又如何得知罗忘琴安排在侠义盟内部的奸细身上的记号,从而展开“锄奸行动”?
——那个神秘莫测的含冤客又是谁?
这些疑团,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定会有圆满的解释。在笔者尚未作出解释之前,各位侠友无妨猜上一猜,再看看故事的发展,有没有出乎你们的预料,这岂非也是一件乐事?
作品相关 人物篇(两个主角)
快乐公子的“快乐”,并不是一种不解世情,懵懵懂懂的天真和无忧无虑,而是一种面对荣辱得失的一种坦怀,面对困难和挫折甚至面对生死时的一种乐观。
我要在他身上表现的,就是这种坦怀和乐观。
他的武功并不高,却能凭自己的智慧战胜一个个比他更强大的敌人,揭穿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他自信而不自负,冷静而不冷酷,正直而不严肃,讲原则而不刻板迂腐。最可敬的是他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种对胜败得失、生死荣辱的包容。他从不会为自己的荣辱得失而烦恼,所以他永远是快乐的。在他面临千夫所指,为正邪两道所不容,四处被人追杀而走投无路时,也不怨天尤人,也没有悲观失望。有一次谌小峰被人逼入死路,已经无路可走时,他的敌人得意的道:“谌小峰,这次你已无路可走了!”
谌小峰哈哈一笑,道:“谁说我已无路可走?我至少还有一条路可走。”
鬼面人冷冷道:“什么路?”
谌小峰道:“死路。”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幽默——一种遇死不惧,临危作乐的黑色幽默——这便是谌小峰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的乐观精神。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甚至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都能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情。
本书的另一个主人翁是“飞剑仙子”贾玲玲。她天性善良,可是她的身世决定了她是一个人所不容的魔头、妖女。她怀着与生俱来的仇恨向武林中的正道人士寻仇,而她的仇人竟是她同父异母的胞兄。感情的力量毕竟战胜了仇恨,贾玲玲终于明辨是非,改牙归正。贾玲玲无疑也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她虽然身在魔窟,为人却不狠毒,她就像一株清丽出尘的芙蓉,出淤泥而不染。
作品相关 人物篇(姓名的含义)
“金刚大侠”铁炼成——一个正直,坚强的硬汉。
“大头鬼娃”牛大首——头大如斗,身小如童。
“须眉女人”蓝不女——长满胡须的精壮女人。
“缩头神龟”王八——……。
相信看过拙作《魅影秋风》的读者,不会轻易忘记了上面一些有趣的人物——尽管笔者在他们身上花费的笔墨并不多。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名字与他的外貌、性格、身世背景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就算有个别例外,那也是极罕见的巧合。在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则不同,人物的外貌、性格、命运以及他们的名字的决定权,都完全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这就使这些虚构人物的名字与外貌、性格、命运等诸多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成为了可能。既然我们的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在给人物取名之时,不妨加入一些外貌特征和性格色彩,以最精俭的笔墨来描绘一个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能用文字来“塑刻”出一个人或其它任何一样东西,使他(它)能在读者前面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对一个人的外貌进行精雕细凿的工笔描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永远无法向读者说清楚那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多只能告诉读者:那个人是如何如何的美丽(英俊)或是丑陋;或者什么地方有一颗很大的红痣、胎记什么的。——你总算成功将那个人的某些特征写了出来,使读者有了那么一点点模糊的印象,不至与其他的人物混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精俭一些,给我们的人物取一个有趣的名字,让这个名字尽可能的体现出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性格色彩?有鉴于此,笔者在塑造人物之时,杜绝了取名的随意性,煞费了一番思量,给人物的名号赋予了尽可能多的内容和乐趣。当然,名字与外貌特征及性格色彩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直接而明显的,也可以是含蓄生动的。比如:
无畏大师的无所畏惧,缩头神龟的畏缩不前,独孤不群的孤独,赵人魅的诡谲,“铁刺猬”莫碰的火爆,这些是直接而明示的;而铁炼成的坚毅、勇决,蒋良的和善、怯弱,展漠的冷淡和孤傲,姚武的热情和鲁莽,墨寒石的冷沉和固执,龙遨的自负和狂放不羁,等等,这些是含蓄而生动的。这些人的名号无不预示着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性格色彩,读者看到他们的名字,很容易就会想起他们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名字、外貌、性格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对应的谐趣关系,用两三个字来描绘一个鲜活的人物,笔墨之精俭,莫过于此。这个技巧虽非鄙人独创(事实上古龙、温瑞安等名家早就运用这种技巧了)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外篇 关于作品的创新
提起网络上的原创作品,真是形形色色,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且良莠不齐,而最让人无奈和无法忍受的,却是随处可见的抄袭、复制和毫无创意的简单模仿。
在电脑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复制和上传作品简直比在大街上散发传单还要容易,这就难免会有许多玩世不恭者将某些名家的作品改头换面,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在网上发布,也有些急于求名的作者,不厌其烦地模仿名家的作品,制造了无穷无尽的雷同的故事,雷同的人物。
一个人要创出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那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一部作品,就是一个浩大的文字工程。《魅影秋风》这部小说,是我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写成的。草就之初,大约百余万字!当然,这百余万字里难免有一些多余的字句,冗繁的情节,于是我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对这部小说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毛病:有些地方写得太哆嗦,太冗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少。——鉴于这种认识,我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删去了很多无关紧要的情节,精俭了三十余万字。因此,这部小说在结构和情节的连接上,与其它的小说会有一些不同,大量运用了“断”、“续”、“伏”、“应”的技巧,情节起伏跳跃,似断犹连,此伏彼应,伏线千里,力求避免费大量笔墨平铺直叙,而只是让文章的思想脉络或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采取一种比较隐蔽或更为曲折的方式向前发展。
相信这本小说不会有太多的废话,也不会有冗长琐碎的情节,明快的叙事节奏和大幅度的情节跳跃,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我当然也模仿,也许,你会在的我文字中看到金庸、古龙、黄易的影子,但那只是文字,而且这种模仿是非常辛苦的,那是经过博览、吸收,然后转化而来的。相信,这本书所叙述的故事是前所未有的,人物也一定是新鲜的。
笔者也和大多数致力于武侠创作的作者一样,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我们之前,很多前辈名家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碑,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我们这一代的作者,能不能再打破他们的神话,开辟一条新路?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我相信很多人都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我不敢奢言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只是受了一点点启示罢了。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武侠小说根本不是文学,而是一种由文字组成的娱乐品;“武侠”永远不能跟“文学”相提并论。
——为什么“武侠”与“文学”之间存在这么大的鸿沟呢?
这是笔者一直在深思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人民文学》主编程树榛先生的一篇文章——《严肃文学和武侠文学应该互相学习》,很受启发。
程树榛先生在文中尖锐地指出:“为什么严肃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而武侠文学却经久不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武侠文学为群众喜闻乐见,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是严肃文学应该严肃学习的一个问题。严肃文学更应该跟大众结合,不要陷在小圈子里面。过去武侠小说写历史题材的比较多,写现实的比较少,如果武侠文学更能够发挥现实作用——这虽然是对严肃文学的号召——那就更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和接受。”
程树榛先生这篇精短的论语发人深省,无论是对写武侠的还是搞文学创作的,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严肃文学之所以陷在小圈子里面,只因它缺乏一种动“阅读的动力”,对于最广大的读者来说,阅读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的兴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看那些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书。
而“武侠”文学得天独厚,这个题材本身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娱乐性。当然,笔者追求的绝非单纯的娱乐性,娱乐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才是笔者从未放弃探索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