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最后的花魁是我,不知喝了多少酒,再次出现了上次张国公府的情景,我两眼一翻,醉昏过去。
第十二章 皇帝求医(1)
结果不言而预,我又在家躺了三天,气得颖在我身上乱扭,偶的身上又多了几个伤痕。
……
在家睡了几天没有出门,却不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在今后,直接影响了我的一生。为我的人生之路添上了浓浓的一笔“情债”。
……
长安。
天光放晓,晨钟刚刚敲响,候在宫门外的一班御医便匆匆进宫,在太监的引领下前往后宫给当朝皇帝十三女芷清公主看病。今日的天气甚好,虽然是二月初,但由于今年是一个暖冬,气温与往年相比高了几分。
东方朝霞遍布,赤云金染,晨光柔和的洒在刚刚苏醒的长安,宫殿的琉璃瓦上皆被渡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远远看去,略有昏黄。 晨光虽好,但御医们却是无心欣赏,他们个个脸色凝重,眉头深锁,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今天,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大唐朝说得上话的御医栋梁皆奉旨入朝,连在外镇驻守的数名大将身边的卸医也被召回了京城,众御医中早有传言,今日皇帝要求他们在皇后居所侧殿为芷清公主患的怪病医治。芷清公主是紫霞公主妹妹,小紫霞二岁,均为长孙皇后亲生。紫霞十三岁出嫁,唯独芷清眼界清高,直至现金22岁仍未嫁出,22岁对于大唐女子来说,不少已为人母数载了,这如何不令长孙皇后着急,放眼满朝文武大臣家公子,有才的不是早早婚配,就剩下一帮不学无术之辈,芷清如何看得上?前些天,一些出嫁公主带子女回宫省亲,芷清见后触景生情,三天后一病不起,召御医看后,也不知服了多少药,均不见好转,这下急坏了爱女心切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这才广招各地名医进京给公主瞧病。
…… 不多时,众医已齐集偏殿,各御医及各地较有名的大夫按品阶分列左右,没有品阶的则聚在殿外。没有人说话,众人都在等着皇帝的驾临,偏殿内的气氛颇为肃穆。 不多时,便听到大监唱道:“陛下驾到——” 众人慌忙整礼衣冠,匆匆跪拜于地,以首附地,不敢仰视,口中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却听耳边走过一个沉移,从容的脚步,不多时,一个祥和却不乏几分威严的声音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臣和众医这才缓缓站起身来,略整衣冠,垂首而立。 龙座上端坐那人,身着龙袍,头戴玉冠,体态修长,气宇不凡,但此时面容却略显疲惫,正是一晚未曾睡好的李世民。 他扫了一眼殿下群医,高声道:“今日要烦劳诸位爱卿,想必也猜到了几分,那好,朕就不和你们绕弯子了,朕命你等给十一公主瞧病,诸位爱卿待脉后可直言,所言者无罪。” 众医们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听皇帝亲口说出来,还是不由心头一震,心想公主可能病得不清啊!不然皇帝不会这么说。然今上雄才大略,有汉武唐宗之志,扫清六合并吞八荒之心,继位之初便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志,自今上登基以来,虽说解内忧,平外患,歌舞升平,但皇家内务虽出现理不清,剪还乱之相,几个公主年纪已高,还未出嫁,这能不令皇帝忧心吗?而唐朝又多产刁蛮公主,且多前卫开放,放荡不羁之辈,朝中大臣对于皇家的赐婚唯恐避之不及,凡有男嗣,纷纷提早婚配,防范于未然。如今除了十三公主外,还有十四、十五、十六三位公主,四位公主最小的20岁,最大的22岁,难怪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见四女都要唉气,但又不肯委屈了四女,故一直就这么拖着。如今十三爱女生病,估计就是为情所困,心里明白,嘴里还不能说出来。难怪李世民在十三爱女病后一直打不起精神来。另外有必要提的是,李世民还有七子,除李显十七岁封为卢陵王外,其余六子还不满十岁,除了李治和李宗仁,还有其他偏妃生的四子,均年幼。
……
众医开始纷纷给公主切脉,一个一个来,个个出来都愁眉不展,看得李世民心惊胆颤,龙目紧锁,潸然泪下,就这样三天过去了……
结果如同开篇一样,公主吃了大夫的药,病没治好,反而更重了,甚至出现短暂脱水现象,这下李世民急了,贴出了皇榜,称民间若有人能医治好十三公主者,赐千户,赏千金,封子爵。
知道了这个消息,我心中大骂:妈的,老子世袭男爵,你爷爷的看一个病就是子爵,这他妈的不公平!我大恨。
……
恨过后不禁一呆,脑中急动,搜寻这个神奇的“电脑”,要知道不知为什么,在穿越后,我才思敏捷了许多,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大脑里也会在我需要的时候整理个所以然来,不少数据跃然于眼前,眼前一下子出现了众多药名药方,包括厌食无力气短血虚如同公主此症状者,心下大喜:仰天长啸:“子爵”我来了!吓得旁边二小廝屁滚尿流,慌忙窜出门去狂喊:“夫人,不好了……老爷发忆症了……”。我无语。如此雄心壮志,雄才武略,怎么下人却这样看俺。
……
不多时,颖带着一票下人冲进书房,我连忙解释不是发忆症,而是想到了一个治好公主病的好方子。颖翻了翻白眼道:“夫君什么时候又懂医术呢?”包括春梅和小盈及周边十几个下人,均不停点头,心道:肯定发忆症,肯定发忆症,快叫大夫啊!
我摆手止住众人,吟出一首诗,然后问颖:“这下不象发忆症了吧!”颖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复点头,她已被我这首诗给迷住了,微笑道:“这也是送给我的吗?”我点头。颖欢呼一声,走到桌写,将我刚才吟的那首诗卷抄了下来,下人一见我没事,留下春梅和小盈在书房侍候,散了去。
第十三章 皇帝求医(2)
这几天,家里库房里的草药被我翻个遍,好家伙,不少好东西咧!我找出所需之药,本着缓气解烦、平静心神、厌食无力、气短血虚的症状结合着后世医疗之法,先后配出了后世闻名的“正气风清宁”、“开胃消食片”以及“养阴丸”、“补血剂”四味良药,每种配了十大瓶,或制成药丸,或制成浓缩汤剂,不一一细表。
换了一身儒装,叫一小童背着药箱,信步走到皇城根,也无视几员兵丁的目光,一把揭下数天无人赶揭的皇榜。那兵丁一见我揭了皇榜,大喜,叫道:“有人揭榜了!有人揭榜了!……”
从旁边侧门立即飞奔出几名御医打扮之人,一见是我,都愣了一下,纷纷上前见礼:“见过苍县县男大人!”
我还礼,几人纳闷,什么时候子延也懂医术呢?不过,观其近月长安表现,无不为士人所推崇,没准儿才真出现奇迹,治好了公主,我等也不会因龙颜大怒而掉脑袋。这几日,天天座在皇城根等消息,一连三天无人接榜,早就心冷,正准备回家交待后事,这不,苍县县男出现了,我等也许有救了!
于是客客气气的让我出示的腰牌,将我引进了皇宫,另一宫人飞奔前去报信……
我二人随着那几位御医七拐八拐,走了好一会,这才来到一处精致的临池小阁,那御医上前向门外一宫女通报,宫女走到门外道:“启禀皇后殿下,苍县县男孙小宝孙大人揭皇榜给公主瞧病来了。” “快快请进来。”里面传来长孙皇后急切的声音。
进来见礼后,退到一边,悄眼打量长孙皇后,虽已有四十出头,却是风韵不减,不施脂粉,皮肤却依然白晳滑嫩,想来宫中自有保养之法,我不由多看了她几眼。 右边坐的却是三个干瘦的老头,不用说便是大内御医三位医正了,我看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上下打量着我,却见他嘴角一翘,不屑的一笑,道:“这满长安谁人不知子延及当世诗才,却不料子延还懂医术?” 这医生十分佩服我的诗文,但见我揭了皇榜,等于几乎抢了他们的饭碗,若是真把公主医好了,我们还怎么在这皇城里混?
这话明明就是在煸风点火,我心想你一个行医之人,心存的不是悬壶济世之心,却只是想这些没用的争斗,实在是可恶。有心气那医生,脸上露出一团和气,嘴上却道:“几位大人医术胜过我许多,既然有各位医正出诊,自然是药到病除,我来了只是给您添乱罢了。医正大夫,瞧这情形,恐怕十三公主的病已经给您治好了吧,若是这样,我就不打扰了。” 既然是“三医会诊”,自然这是遇上了奇症,凭一人之力无法诊治,需得大家群策群力,共商良方。我知如此,却故意海夸一番三位医正,明里是在赞,暗里意思却在讽刺他们无能。几位医生自然听得明白,气得是吹胡子瞪眼,一时间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默不作声在旁看我们斗嘴的长孙皇后笑着对几位医正道:“子延大才,几位医正也医术高超,既然来了,不妨子延先进去诊视一下小十三的病情吧。” 那几位医正连着十余日住在宫里,眼见公主病一日病重一日,早就没了主意,听皇后这么一说,也便觉得有道理,便道:“十三公主就在内堂,子延就先进去诊视吧。” 我冲几位一揖,倒还显得懂礼。然后随一宫女进了内室,我随行小童自然连殿也进不来,药箱却给我传了进来,由一名宫女背着一同进了内室。
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华丽的闺房,又是吃惊又是羡慕,这也摸摸,那也摸摸,喃喃自语道:“要是我的房子也有这么漂亮可该多好!” 旁边宫女见我出丑,均苦笑,一会儿治不好公主病,有你受的。 那宫女向一帐中人道:“公主,苍县县男孙大人来了,皇后让给您诊视。” 幔床里躺着的那女人幽幽道:“好吧,翠儿,你先在外边候着吧。” 等那丫环出去,我便接过药箱放下道:“公主,我现在要给您切脉。” 旁边那个叫翠儿的却是一怔,道:“那几位大夫都是先望、闻、问诊,你怎么却是一上来就切脉?”公主在透明的帐内也向我望来,心下不解。
我向公主一揖道:“中医之中有望、闻、问、脉(也称切)四诊,其中当以脉诊为中心手段,其余三诊为辅。脉诊又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之法,萌芽于先秦战国,经过千年以来的实践,才成为中医辩证论治的必要手段。《素问 脉要精微论》言“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言“平脉辩证,脉证并治”足见脉诊之重要。”又道:“四诊之中,医者常以望、闻、问、脉为序,其实乃是下乘之法,临证应先以切脉,不宜先问诊,未问诊则无先入为主之虞,且一无所知,迫使自己虚心静虑、全神贯注去体察脉象。发现病病之后,再利用望、闻、问诊来映证、补充和完善从而取得辩证的依据,确立施治的准则。”随后又解释:“先行切脉却也是他们孙家在总结前人经验之后,特有的一种诊视之法。然而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皆有拘泥之虞,无创新意识,中医一行自也无例外,此法虽好,却不能广泛的推广。各家学有不同,公主也不必计较。请您仰卧,直腕仰掌,放与心口同一水平位置。” 公主便依我所言,旁边翠儿遂皆开幔纱,我坐在了人家床边,开始双脉同切。
这双脉同切之法,却也是五代之后所创,这公主自然是没有听说过,但她一瞧我这位英俊萧洒、名满长安的青年才俊座得如此近,再加上以往读其诗文,不禁为其精妙所赞,如今得见真人,自然心生欢喜,本来虚弱之身,也突然有了精神,不免脸红心跳起来,禁不住偷偷多看了几眼。我装作不知,仔细切脉。
第十四章 皇帝求医(3)
我虽也觉得这位十三公主太娇艳动人,但自有自己的原则,“行医之时莫想他事”,也不去看她的脸,左手持其右脉,右手持其右脉,两手同时用相同的力度按脉,默默体察她的脉象。况且,我的目的是治好了公主顽疾,好爵升一级。 《素问 疏五过论》有言: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这是说幽默交鉴别、通常达变是辨析脉象的最佳方法。许多脉象都是相对的,浮与沉,迟与数,滑与涩,虚与实,长与短,洪与微,紧与缓,弦与濡等等,太过抑或不及,只要一比,自然泾渭分明,了然于指下,因此,两手同进诊脉,便于左右对照比较,却是一种箭捷明了,行之有效的诊脉方法。 一柱香的时间,我已根据脉象明白了几分,与我所带之药对表正确,遂松开了公主的手,道:“公主殿下,小臣现写一小方,您看看对不对您的症状?” 公主默许,旁边自有小翠铺纸磨默,我端座桌前,再一次四下打量了一下公主华贵但显沉闷居室,沉思片刻,在纸上写道: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情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这首“秋夜曲”是王维所作,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结句尢为精妙。
又写道:
寂寂花时闭院六,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心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是朱庆余的《宫中词》,表达的意思是:十三公主你有秘事相对人倾述,却怕鹦鹉学舌不敢说出来。在情思中给人种种想象去探索公主内心隐秘的天地和至今独自一人的痛苦。
这二首诗诗文精妙,正好道出了公主的心病,小样儿,以我上千年的知识,还不知你心中想甚?
将纸吹干,递于小翠,小翠隧呈于公主,公主侧卧床上接过来一看,许久不出声,眼中泪光莹莹,哽咽道:“子延知我心意,道出哀家苦闷,却不知是否还要用药,药引是甚?”
我微笑上前一揖道:“公主殿下,小臣用药如下: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药引八个字:随心而欲、出宫走走!”
诗意:什么事儿都要看开,不要自锁心头,你不出去看看,怎知世界奇妙,又怎能碰见心意的人儿。
公主一下子坐直了身上,唬得小翠一声惊呼,外面人一听见里面动静,还道是出了什么大事。以长孙皇后为首一干人急急步入内室,却见多日不起的公主已从床上坐起,均大惊。这子延是用了什么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