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玻璃心的日子-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位音乐家如此情深意长。这位来自波兰的音乐家也是一位诗人。他诗意的音响就如同恋人们在夜空中诉说着充满柔情的话,感情的细致和旋律的优美以及技巧的多变完全就象是一位进入痴狂状态的诗人的自我呤唱。肖邦是个保守主义者,在爱情上,他多情而又羞怯,这和乔治·桑的张扬和激情是极不相符的。可是文字与音乐就象是天使的羽翼,这宽广而温暖的羽翼为他们遮蔽了一切干扰,抚平他们互相因为爱而彼此折磨后留下的创口。诗人和诗人注定了只能擦肩而过的,当他们各自的光芒在摩擦中产生热量时要么就是使自己毁灭,要么就是毁灭别人,有可能这种光亮的确璀璨无比——可能消亡的代价未免也太昂贵了。
  肖邦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见过她三次。在我演奏时,她眼睛深情地看着我。
  我演奏一着有点阴郁的曲子《多瑙河的传说》,我的心跟着乐曲飞回到故乡。而她忧郁而奇怪的眼睛,老是盯着我,这双眼睛在说什么呢?她倚在钢琴旁,灼热的眼光使我的全身发烧……“乔治·桑用一种自在而犯规的人生让肖邦由衷地感叹:”她多么漂亮,多么温顺,对于一只爪抚摸,一只爪抓伤她的恶猫,以及拼命向她狂吠的狗,她都象月亮一样,在高处,温存地望着它们……“
  乔治·桑并不是水性杨花的女子。她无比忠实于她的所爱,就这个意义而言她从来没有欺骗过任何人。无论是马勒菲依,李斯特,福楼拜还是肖邦,她素来为这样一种天性而感到自豪,她干过不少值得自我责备的蠢事,却没有干过庸俗恶毒的事。她想拥有肖邦,又保留马勒菲依,还找了些合乎道理的借口,企图使人相信她追求的只是这两个年青人的幸福。她在她的《私人日记》中这样写道:“那么,所有象你们那样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你们用眼睛、耳朵和记忆来做什么呢?你们说我厚颜无耻,那是因为我看见并记住了使你们自 欺欺人的伪善行为,因为我为盲目地追随伪善的德行而感到脸红……”这算是一种责难吗?一个被世俗伦理所彻底地鄙夷的女子的斥问让更多的人在拍案而起之后倍觉尴尬。
  如果说一个人能将她的一生都象作诗一样激情挥斥到底,这可不可算是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方式,可不可以暂且抛离常规的审视而去发现她的美。她用自己点燃了那么多艺术家(男士)的灵感,可不可以算是缪斯的再生?
  我不知道肖邦著名的那首《A大调波兰舞曲》创作于哪一年,用李斯特的话来说,它那“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和麻木不仁的人都被惊动和振奋起来。”它让我感受到一个艺术家无论在现实中以怎样一种身份和面目出现,在艺术的表现中,他的剑拔弩张,他的轻捷、潇洒,他的眷恋才是他生活的全部。没有肖邦,乔治·桑依然会如此,她的生活到底会有多大的变化我实在想不出来,可是肖邦是如此地依赖乔治·桑,爱她也怨恨她,乔治·桑是她的至爱也象是她的母亲,没有乔治·桑肖邦也许还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他会不会有那么多杰出的作品,也许……
  逝去的时光里总有一些灵动的残片,它们也许被丢弃在一幢古堡的永不见阳光的角落里,蒙着积尘。某一天你走了进去,不经意地发现了它又本能地拂去了积尘,你会被它古朴的光泽永恒的魅力而震慑。总有一些往事者会让你为它的残败而久久不能平息一份激动。生命可以创造艺术,真正的艺术里面一定有生命的脉络,无论多少纤弱,可是你仍然可以感觉到有温热在流动——哪怕是气若游丝。不要再去追究孰是孰非,合理还是犯规,为它的美而赞叹吧。鉴赏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能超越其形式,包含它的荣辱是非的过程,如果不能体味深蕴的激情,那么艺术就不能诲人思考,指导人的心灵的生活,仅仅流于一种欣赏愉悦了。正如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杰出的读者能才能帮助艺术家完成这一目标。
  伟大的艺术家永远是寥若星辰,如果我们有一天有这样的可能遇到那份让人为之惊怵的一份美丽和激动,可不可以以真诚,以纯洁,以激情,以宽容,以爱……
  孤栖与谁邻
  松本太太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从她依然神采明媚的眼神中可以想象得到她年轻时一定是位美丽的女子。
  年轻时的她是大阪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裕,书香为伴。她又美丽聪慧,知书达理。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婚姻的一再波折使她心灰意冷,膝下亦无一子女。她是在晚年才开始研究汉文化,并想从大唐文化中汉取宁静、幽空和玄妙来作为她的一种生活支柱。
  我因为要学习日语,而得缘有机会向她求教。她说我长得象她一位好友的女儿,也因此得到她格外的疼爱和辅导。她说,命运与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才使她有了今天。她与她最钟情的第一任丈夫共同生活了七年。七年内这个风度翩翩的名门公子寻花问柳的恶习耗尽了她的青春她的美丽和她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击垮了她对生活所存的最大的期冀和梦幻。
  她想用温柔、容忍、谦让来挽住希望最后的一丝细线。可最后丈夫终究还是离她而去,留给她的是无尽的伤痛和被击成瓦砾状的心情。
  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忠厚的男子以他的诚恳走入了她的生活。他也因一生能拥有这样一位才貌均很出色的女子而欣喜。相安无事的生活,平谈如水的生活,谦让和宠爱的生活。平静也许是能治愈人的伤口的。她以为生命会在这种平淡的生活中得到恢复——虽然已不是勃勃生机,可毕竟还是能安稳地安排剩下的日子。没料到飞来横祸夺去了那位忠厚者的生命。没有爱情毕竟还有感情,几年的朝夕相处,晶莹的眼泪只能是最后的送葬品。
  最后,她嫁给了松本先生。她成为松本太太的时候快要近五十岁了。松本先生是位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松本太太是在先生的鼓励之下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的。五十岁的人了,可记忆力与领悟力都卓然超群,她后来成了松本先生不可或缺的帮手。书可以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慰籍,文化的脉博跳得坚强而有力,松本太太也因此而得到生命的另一种寄托。红颜总要逝去,如若还能让心从死灰中找到一抹红光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了。生活是轮回,风光也罢,美丽也罢,归于淡然也算是一种解脱了。
  松本太太开始试着带中国学生,用她很晚开始学习却学得相当不错的汉语向中国学生传授日本文化。几年以后的一个清晨,一向身体健朗的松本先生因脑溢血而永久地倒下了。松本太太后来说,她有很长的时间没有掉一滴泪,她觉得迷惘比悲哀更多更广地笼罩住了她。
  她终于离开了让她几度心碎的故土。她来到中国,在不少大学待过,最后留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六个春秋过去了,无数的学生在她的悉心辅导下得到了教益,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先生。除了日语系的学生,她还特别带了些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教日语,她还将茶道、园艺、插花、绘画、编织等各种艺术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听她谈往昔的岁月是在茶香缭绕、民歌袅袅中细细体味一种时光荏苒的苍伤和无奈。我由于要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那段时间的日语学习不得不暂告段落。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复习。宿舍里比较冷,松本太太就来请我到她有空调的外教公寓去温习。好几次,黄昏时分,她在自己的寓所里为我准备点心和香醇的红茶,残弱的夕阳透过窗棂斑驳而至,在她那有着很多皱纹的脸上印成各种各样的暗纹。她满目的慈光充溢着笑,她弯曲的侧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一个曾经拥有过美丽、繁华、众人仰慕的女子如今已是双鬓染霜,孤栖无邻。可让人感动的是几乎每日都可以从这样一位曾经沧海的老人的脸上读到微笑。她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来承受生活和命运给予的一切美也与残忍。她的天空明澈无比,她为生活付出的是一种无比的耐心。松本太太说:她喜欢学生喜欢教学,特别钟爱中国的学生。和年青人在一起,她感到无比幸福。她没有孩子,但她愿意用自己的爱去关照所有进取的年青人。有的人在繁华和喧闹拥有一切,也许他们依旧孤寂。有的人孤栖无邻,可却让人牵挂与尊重。
  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着的时候,发现世人没有一个人需要你。孤寂与繁华也只不过是从河的这岸眺望河的那岸罢了。
  含着眼泪微笑
  一个女子在她年青的时候,父亲抛离了她与她的母亲。她自小在鄙夷、困顿、抑郁之中长大。后来她学有所成,可是受到同行的嫉妒,遭受事业的磨难,她依然微笑面对。当她为人妇后,她的丈夫在婚后的第五年被一位年轻女孩牵走了,她没有孩子没有家地生活了好久。再后来,她的工作越来越出色,成了有名望有地位富有的人。 在这时也她唯一相伴的母亲突然病故,她为此伤痛不已。她唯一的慰籍是她有很多学生,她爱她的学生们并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喜。她用她的才华和勤奋无时不刻地向别人展示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她用她的温柔和善解人意无时不刻地让别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当她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就要离开人世后,她依旧是顽强地面对,旁人还经常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她在接受化疗时忍着剧痛,望着站满病床的学生,眼泪在她略带笑意的脸上滑下来,她安慰每一个为她心痛的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很有幸能够接识这样一位长者,她让我触接到生活中具有灵性和质感的一面。她的目光柔和,笑意鞠人。多年来积淀的坚锲和对生活的热忱对友人的关爱在她含泪微笑的那一瞬展露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我尊敬这样长者,当他们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依然虚怀若谷。在那些布满皱折的脸上总能看到慈爱的目光,浅浅的笑意,他们会包容你的错误你的过失,为你安排好生活中最繁琐最不经意的细节。
  我怜爱这样的小孩:当他们不小心划破了手或脚,或是跌了一身的泥。他们会大声地说:“我不疼!”尽管眼里已经含有泪花。旋即又会跑开去继续嬉闹。幼小 的生命已经懂得体恤别人的心情——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份崇高的感情。
  我欣赏这样的女子:她们不娇饰,不做作。她们最懂得柔情也懂得恰如其分的小鸟依人。可她们可贵的是有坚锲的一面,敢于站出来面对生活的风浪,并且努力地去战胜它。
  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或善良去帮助别人,完善自己。
  我推崇这样的男士:他们是生活真正的强者,他们有宽大的胸襟去包容所有的公正与不公正。他们用智慧和爱心支撑起自己的人格。他们不虚伪不张扬。他们是女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妻子最好的避风港,孩子的良师,父母的孝子。他们对生活始终有热情,他们善于感动,也会落泪,可他们始终能够面含微笑地回眸生活,脸上有亲切的神情——哪怕眸中有欲碎的光亮。
  含着眼泪微笑是需要学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有的人以为他们从不掉泪,从不大喜大悲就已经达到人生的一种高境界了,以为这样便是宁静致远的表现,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可是在当今的社会里,超然物外就象要摆脱浮躁一般困难,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我实在很难相信,那些人真的已经到了那种境界。恰恰相反,我怀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度。是否你已经有些放弃?是否你已经有些懈怠?是否你的心已被生活的尖埃蒙蔽?是否你的个性已悄无声息地被岁月的车轮磨平?
  含着眼泪微笑是一种最具灵性、最有感情的生活方式。不掩饰自己的真情,然而又是最能充分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不躲避它,也不屈服于它。
  许久以来我一直为这样的场景而感动。那位妇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永恒的微笑中有喧哗 的泪水——以一种彻底投入生活的方式拥抱着生命所有的赐于飘入天堂……
  走过荒芜地
  这个冬季归来,最让我吃惊的是婉仪已经嫁作人妇。多年的老同学,她是我们当中最历经辗转的一个。依旧是恬静的样子,温婉的笑,没有什么变化。她的相恋比旁人多走了几倍的风雨路,但愿她的婚姻能少走几倍的霜雪程。那个与她相恋了多年的男友在赴海外留学的第二个暑假给她来信说:彼此各自珍重吧。她没有象周围的人想象的那般嚎啕,那般疯狂。宁静中蕴积的愤懑在她的脸上转成阴沉的目光,木然的傻笑。有好一阵子,所有的朋友都在为她担心为她伤感。当朋友们还没有从那份伤感中转过神来,婉仪的身边却实实在在有了一位护花使者,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她就成了新嫁娘。
  婉仪回答所有关爱她的朋友,都只有淡淡的一句:“我实在太累了,我想靠岸。”
  后来我见到婉仪的丈夫,那是一个学理科的男子,极内向。视婉仪为珍宝,举手投足之间足见他的细致体贴。他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偶尔插一句也要看看婉仪的神情。婉仪的脸上春风荡漾,非但没有消瘦没有憔悴,反而比原来更白净,人也稍胖了些。那个温暖的午后,我被阳光灼得眼花缭乱,我的思绪也被扭成一团乱麻。
  婉仪从她的性格中迸发出来的坚锲让我为之一震。她说:这是一种命运,我只得接受。况且现在我得到了意料不到的幸福。以前我所求的太美,太虚幻。现在我才知道平淡的生活很好。婉仪说这一切的时候异常平静。我知道婉仪没有骗我。
  有人说人生如潮,潮起潮落罢了。可是,人心有时就象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冢。百草毕衰的时候总会到来,不是有古诗说“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人心就象野草,烧毁了可以再生的。只不过有的人衰败的时间长久一些,有的人短一些。这让我在瞬间怀疑心如死水这一个词,真的能心如死水吗?况且死水尚有微澜。我开始相信每一个人都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