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岁月留痕-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品:岁月留痕
  作者:嘉雨馨晴
  内容简介:
  介绍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两个打工妹子的故事。
  描述了两个女孩和她们的朋友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年轻、迷茫、彷徨的心路历程。
  正文
  序幕
  母亲剖腹生下夕子的第二年又怀上了弟弟。
  母亲是个矮小的女人。她挺着圆溜溜的大肚子,举止笨拙,又怕肚子里的“肉团”撑破了那道缝过针已痊愈的伤痕,就用红布带连腰绕肚一圈,活脱脱像个可爱的不倒翁。
  可想而知,母亲是极其痛苦地把弟弟生下来了。
  爷爷抱着弟弟,长着老人斑的脸上焕发着幸福的光芒。这个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六旬老人家,绝非是一个重男轻女的老封建。他拥有了一对可爱的孙儿女——夕子和她的弟弟。他对他们充满了希望,孤独寂寥的暮年生活又获得新的力量,也多了一种慰藉。
  夕子快活地用白嫩的小手摸摸弟弟那红扑扑的脸蛋,满心说不出的快活。啊!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他是全世界上最美的小男孩。从此,她的世界多了一个伴儿,他是她永不分离,相亲相爱一起长大的朋友。
  柯之琅痛苦地背过脸,她不愿看到卓永辉那副苦丧的模样。
  “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卓永辉低声下气地说:“请你,无论如何给我一个机会。”
  “不”,柯之琅的声音很平静,却冷得自我感觉毛孔扩张,全身起鸡皮疙瘩。
  “当我处在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心灰意冷时:当我软化在奶奶的老泪纵横,迷茫、无助时,你在哪儿?没有人来安慰我。没有人给我鼓励,更没有人告诉我,要对这份情坚贞不渝!——我们已经结束了。我从来不给别人机会,也包括自己。”
  柯之琅一说完,转身逃也似地离开。
  风中,传来他的叹息,不知是懊恼,还是无奈。
  这是1995年炎热夏天的故事的尾声,随着秋季的来临,那份热情渐渐冷却了。
  柯之琅的初恋就是以失败而告终。
  眨眼,夏已去,时光已不能倒流。秋已临,硕果累累。悲哀的柯之琅已闻到收获的气息。而她,终究两手空空,那播下了初恋的种子,没有开花,没有结果,留下了是无限的悲哀、惋惜,还有千万个的悔当初。
  落日的余晖斜照在两旁长长的树梢,萧索的草叶在黄昏的时光中战栗,夕阳在山后拉下长长的影子。
  柯之琅徘徊在晚夏初秋的飒飒风中,回忆昨夜的一场美丽的梦,已随她的离去而破灭。
  像一首悲伤的诗,由自己轻轻地低吟:又似一曲哀怨的长恨歌,悠悠地随风带到远方谁人的耳际!
  往日的伤口,今日的心痛,谁人来抚平?
  挨吧!挨过这个季节,也许会好些……
  第一章第一节跟我走吧!
  “走吧!不要再磨磨蹭蹭的,这个简陋的房子有什么好怀念的?”穿着红色毛绒线织成的蝙蝠衫和蓝色牛仔裤的柯之琅连推带拉着夕子。
  肩挎被褥,手提大包小包的夕子一步一回头,望望身后那排红色的小砖房。
  虽然住房简陋,砖与砖交接处的沙土混合物,轻轻一碰就会簌簌往下掉。屋内墙壁抹上薄薄的一层白灰,几块木板顶着瓦片,再钉上七拼八凑、五颜六色的塑料薄膜,可这就是打工妹所租住的房子。是她们生活的环境,是她们出外打工不能依靠父母,不能奢侈,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所居住的场所,也是夕子工作辗转周折暂且栖息的地方。
  在这里,是夕子告别求学的校园,懵懵懂懂地走上社会,首次居住的陌生的地方,也就意味着她从此的日子里,亲人不在身边,没有爱和呵护,独自一人承担自己的生活重任,还要心系家乡的父母和弟弟。
  夕子叹了口气,幽幽怨怨的。
  柯之琅嗔怒地拍了她一下:“好像你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怀旧和感慨。开朗点吧!小姐。”
  她顿了顿又说:“你工作也落实了,明儿就到我公司报道,在我所属的那一部门。还有,你现在就上我那住,新建的房子,又大又宽敞,比这儿强多了。而且,房东对我们也不错。”
  夕子感激地看着她的好朋友:“谢谢你!”
  “走吧!我们要整理房子呢!”柯之琅说。
  穿过小巷,迎面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各种各样的、颜色各异的车辆穿梭着,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柯之琅沉思着:每一辆车匆匆忙忙地赶着它们的路,不肯歇一歇,不肯多浪费一丝毫的时间,都奔向远方,都有它们明确的落脚点。而我们呢?属于我们这一代替别人赚钱的打工妹的路究竟在何方?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若干年后,我们的青春年华葬送掉换来了微乎其微的一点点钞票,然后就是结婚,生儿育女,重复着一样的历史,走祖祖辈辈走过的路。岂不是太乏味,太虚度好时光,枉来世一趟了吧!
  她苦笑着,狠狠地踢起路边的一颗小石子,身子转了一圈,停了下来,扬起了头,甩了一下头发,仿佛要将那些愁情烦绪,奇思怪想甩掉,然后故作轻松,洒脱地走着。
  身边紧跟的夕子望着柯之琅,她太理解她了:“八成哪根神经又触动了呀!”
  柯之琅耸耸肩,继续往前走。
  穿过公路,前面立着一块牌子:“白沙村”,蓝底黑字,很醒目。
  在牌子下停了下来,柯之琅仰着头,眯着眼,探究着。
  这“白沙村”,天知道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而已。住在这里两年多了,从未见过一粒白色的沙子,盖房子时看到的了,和着水泥、石子混合凝固后,就成了建筑物的一分子。有的,只是起风时路面飞扬的沙尘罢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无名的郊区小村,忽然靠着它的天时、地利或人为的繁荣了,于是,就有很多人蜂拥而至。在这里,有的人就像猫闻到腥,来争取一份他自己的利益:有的匆匆过客,在这里停顿了一番,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而后又漂流到另处去了,有的更多的为了求生存,背井离乡,到这里打工,用自己的劳力换取一份微薄的收入。
  靠着这条公路,沾着它交通便利的“白沙村”就是诱惑着众人前来“淘金”的地方。
  进了村,随处都可以看到操各种口音的外地人。
  人满为患,事实可鉴,村中心一条十几米的巷街,就有十几家餐馆,家家生意兴隆,来客络绎不绝,是足以证明这一点的。
  这里的居民们,这些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主人们,也不是“等着闲”之辈,将剩余的、空闲的房子,堆放杂物的旧房子,整理一下,全部租给外来人员。有的更多地皮的居民,用廉价的红砖头,废木板盖了一排排毫无装修的“小红屋”,就靠收取租费就不愁过日子了。
  生活,就是这样让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生活,就是这样令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活着……
  第一章第二节路边喜乐
  冬天的寒风像个刁钻古怪的孩子,狡黠地从领口钻了进去,柯之琅不禁打了个寒噤。她紧了紧衣领。
  “夕子,肚子在抗议,该慰劳慰劳吧!”
  夕子点头表示赞成。
  路旁,一辆简易的板车上放了一个煤炭炉,卖煎饼的小伙子紧张地忙碌着,身边围着几个“饥寒交迫,望穿秋水”的女孩。柯之琅和夕子把包裹搁地上,也加入她们的行列。
  卖煎饼的小伙子麻利地将腌过的咸菜和肉丝条塞进和好的面团里,挤扁,成饼状,然后放入烧得滚烫的油锅里烙着,时不时来回翻转。锅里发出“嗞嗞”地响声,冒起了烟雾,呛得小伙子赶紧躲开咳嗽着。
  一会儿,煎饼就熟了,可是,对于垂涎欲滴的人来说,等待是漫长的。
  一锅只能放6个煎饼,被先前的几个女孩买走了,她们边走边啃,有说有笑着。
  剩下柯之琅和夕子眼巴巴地望着黝黑的锅底。
  小伙子善解人意地说:“两位小姐请稍等,我就给你们烙,保证香脆可口,保质保量。”
  说完,马上和面粉,搓面团,忙开了。
  天灰蒙蒙的,风“呼呼”地拍打着谁家的灌木篱笆墙“呜呜”作响。
  街上少有行人,冬日日短夜长。傍晚,人们都躲在家里,只有哪些不辞辛劳,为生活奔波在外忙碌的人,在这寒冷的冬天暮色中仍勤勤恳恳。
  望着小伙子揉面的双手,又粗又短,结了厚茧。柯之琅若感叹地说:“听你的口音是四川人,这么远的地方,千里迢迢到这里来,真不容易啊!”
  小伙子憨憨地笑着,手里不停歇地干着。
  “这里交通方便,投资商多,工厂也多,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民以食为天嘛!干咱这行,还好赚点钱。像我们那边在山区里,背朝烈日,脚踩泥巴,严寒酷暑,翻土挖草根,才更苦呢!”
  小伙子咽了口唾沫,“坦然地说,没有人不捡轻松的活干,而且,年轻人嘛,都希望到外面去看看,见识见识,所以就离开了老家,能走多远是多远,凭着一点手艺,混口饭吃还是有的。”
  小伙子蛮健谈的。柯之琅笑笑地说:“我跟你一样,是到外面打工的,我老家也是四川的。”
  夕子扬扬眉头,看了一下柯之琅,阿琅姐又开始唬人了。
  小伙子停下手里的活儿,盯着柯之琅疑惑着:面前的人,无论长相,气质,如何都瞧不出一点川妹子的影子。
  柯之琅笑笑:“我在四川出生,我母亲是本市人,年轻的时候,爱上了我爸爸,后来就跟我爸爸私奔了,跑到爸爸的老家。妈妈生下了我,把我放外婆家,我在这土生土长的。”
  小伙子憨厚地笑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一点都看不出你是我老乡啊!”
  柯之琅瞟了夕子一眼,说得更带劲了,“你想不到的更多呢,我有个男孩有两岁半了。”
  锅里的油“嗞嗞”地响着,急促地催着主人——火候到啦!
  小伙子听了柯之琅的话,愕然地瞪大了眼,一不留神,手里的面饼“刺溜”滑进了锅里。
  小伙子瞪着眼睛看着柯之琅,又想求证似望着夕子。
  夕子不想拆柯之琅的慌,含糊地“嗯”了声。
  柯之琅扁扁嘴:“我老公对我不好,我离家出走喽。”
  小伙子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这么年轻,我不信,我要跟你打赌。”
  柯之琅说:“不用了,我跟命运打过赌了,后来输给了命运,所以我十七岁就嫁人了。”她想了想又添了句:“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我。”
  小伙子半信半疑。
  锅里的四张饼烙好了,香喷喷得诱人。小伙子用四四方方的白纸包好,装在塑料袋里递给柯之琅。
  “我们是老乡,不用算钱,我请客。”
  柯之琅赶紧掏钱,“哎呀!怎么好意思,你也是做小本生意的。”
  小伙子摆摆手,躲开不接受。
  柯之琅把钱放在旁边的和面板上,拿好包裹拉着夕子就跑。
  背后传来好心小伙子“喂喂”的呼叫声。
  跑了老远,她们停了下来,柯之琅按着肚子,笑弯了腰。
  “在这个冬天,编织了一个骗人的故事,只是开玩笑,寻个开心,不损人,不里己。”柯之琅颇得意地说。
  第一章第三节生活环境
  一堵高墙将一座白砖盖成的三层普通民房围在里面。
  透过铁门,可以看到院子的角落,摆放着几盆盆栽,有万年青、仙人掌,还有一棵金桔树。除了大厅前,屋子的走廊,楼梯边的过道,一溜儿排着几盏煤油炉,几块砖块垫着的木板上,摆放了各种厨房常用的器具,还有大大小小的锅盘碗筷。
  在那地方生活的人都知道,这是租客临时煮食的地方。
  大白天的,铁门上的一把“铁将军”,可见主人是一个处世严谨,小心过日子的人。
  柯之琅掏出钥匙开门。
  这时,来了两个学生模样打扮的男孩。其中一个浓眉大眼的撕破嗓子喊:“嗨,之琅,你又带一个靓妹来啦!介绍哥们儿认识认识。”
  柯之琅闻声,尖刻地说:“沈伟,你当我是贩卖人口的啊?小心我那天把你老娘给拐了”
  与沈伟一起叫“阿威”的男孩幸灾乐祸地打趣:“之琅,平时打打闹闹惯了,今天怎么这么正经啦!”
  “我朋友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你们可别欺负她老实啊!多多关照!知道不知道?”柯之琅为夕子着想。
  “我只想和这外来妹套套近乎。”沈伟谅解地裂开嘴笑了。
  年轻人,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混熟了。
  沈伟热情地帮夕子拿着大包小包的。
  “我和之琅很熟的,就住对面,以后我们都是朋友。”
  从此,在夕子成长的历史里多了一页打工的篇章,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酸甜苦辣的日子,只有切身体验的人才会懂得其中的滋味……
  第二章第一节初次上班
  腾荣电子有限公司坐落在本市郊区白沙镇最繁华十字路口地带。左边是白沙镇最大的百货商场,中心酒店和宾馆,右边是客运车总站,后面是巍峨的建筑物——白沙镇民众电影院,前面是一条省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省的大公路。
  腾荣电子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千平方,一幢三层白色瓷砖贴着的厂房。8个深红色的标字“腾荣电子有限公司”刻在外墙上,非常的醒目,其余没有什么装饰了。
  十七岁的夕子就是在这家公司报道的。上班的第一天,她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安静地犹如一汪无波的水。姣好、白皙的瓜子脸上没有一颗瑕斑,乌黑光亮的秀发,一把抓在脑后。她穿着粉红色的绒毛线衣,下身黑色健美裤,白色旅游鞋。整体看起来,显著那么年轻、健康,却也隐隐透露与她年龄不符的忧伤和淡漠。
  她不像新进的员工那样对新的工作岗位,会用怯生生的目光,缩头缩脑地去探视周遭的一切。
  陌生、孤独包围着她,她也排斥着每一个对初来者感兴趣的问长问短,漠不关心地,下意识地做自己份内的事。
  其实在外企工厂里,像她这样的女孩,对管理者来说,却是极为的乖巧和顺服,是不会害她们听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