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你也不用太担心。这件事的影响虽说有些大了,可是你只要不断写出好作品,这些声音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陈谨言这话犹如醍醐灌顶,是啊!为什么有人敢这样污蔑自己,因为自己不够强大。为什么这样的污蔑对自己的影响这么大,因为自己不够强大。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只要自己早日登顶,一切的流言蜚语都会销声匿迹。
“陈叔,我只懂了。”叶弥尔从这一刻开始锋芒尽显。
“陈叔,我记得最近教育部在举办一次名为‘爱国’的征文活动是吗?有什么条件吗?”
“没有什么限制,这次好像是教育部为了在教育上做一些改革而举办的活动,所以,年龄不限,国籍不限,只要紧扣‘爱国’主题,其他任由作者发挥。”
“我明白了。”
“弥尔,你不会是想参加这次的征文活动吧?”陈谨言震惊了,看到叶弥尔‘怎么不行吗?’的眼神,只好解释道。
“这次征文活动因为最后夺冠的奖项是可以直接编入中学生语文教材,所以许多知名的作家也会参加。当然我不是说你比不上那些人,可是这次活动的时间截止后天就结束了。时间太紧了,根本来不及啊。”
“呵呵,陈叔,我既然决定参加,当然是知道了。你放心吧。”看见叶弥尔执意如此,陈谨言知道自己劝不了她,只能任由她去。
“小咩。。。。。。。。。。。。。”一回到学校,就看见沈旻满脸担心的表情,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叶弥尔还是第一次看见沈旻这样扭扭捏捏的样子。
“你这是怎么了,一副天塌下来的表情。就算天真的塌下来,不是还有高个子顶着吗。”叶弥尔笑着安慰沈旻,似乎是一种错觉,叶弥尔感觉有人在某一个角落盯着自己。目光来来回回看了几次,没发现什么一样,就不管了,只当是自己的错觉,和沈旻两个人一起进了教室。
这是隔壁教室窗边露出一双得意却略带怨恨的眼睛,随后马上消失了。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微不足道的插曲。
“弥尔,你不要担心。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人,才不会被网上的言论误导。”
“就是就是,弥尔,我表哥是电脑高手,我让他帮忙查查那篇文章的来源,一定抓到他,给你出气。”
“弥尔,你就应该狠狠的回击那个造谣生事的人,让他知道知道厉害,明白话不能乱讲!”
弥尔·······弥尔·········弥尔··········
一进教室,叶弥尔就被班上同学围住,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帮她出主意或者力挺她。本来在陈谨言面前坚强的外表居然被一群少年给击垮了。
几乎是一瞬间,叶弥尔的眼睛就红了,不停地说谢谢。上一秒她的心还被陈谨言的消息伤的伤痕累累,下一秒就被同学的热情和信任治愈得完好如初。
“真的非常谢谢你们能够相信我,还这么帮我。这些事情是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不过是提前经历了。对于那些想要借此来打垮我的人我只想说你们太天真。这种事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只是我的看上去严重一点。不是吗?我想用一首我新写的歌来回敬那些人。”
我曾怀疑我走在沙漠中
从不结果无论种什么梦
才张开翅膀风却便沉默
习惯伤痛能不能算收获
庆幸的是我一直没回头
终于发现真的是有绿洲
每把汗流了生命变的厚重
走出沮丧才看见新宇宙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
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
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
凌晨的窗口失眠整夜以后
看着黎明从云里抬起了头
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
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
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
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
海阔天空狂风暴雨以后
转过头对旧心酸一笑而过
最懂我的人谢谢一路默默的陪着我
让我拥有好故事可以说
看未来一步步来了。。。。。。。。。。。
或许真如叶弥尔所说的一样,这样的事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首歌才会引起所有人的触动,到最后,几乎全班同学都在高声大唱‘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
歌声一直飘出很远,回荡在这一天的隐泉高中。
第十三章
一首《海阔天空》似乎把全部人心中压抑给发泄出来,这场景任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谁说现在的一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谁说我们没有热血,谁说我们没有脊梁,我们必要更精彩的活,让所有看轻我们的人乖乖闭嘴。当那位说自己表哥是电脑高手的男生把这一切拍摄下来上传上网络之后,迅速引发了所有年轻人的同感,似乎那篇文章带来的影响一下子消弭于无形了。
但是叶弥尔知道自己已经在媒体那边挂了号了,如果自己的出现任何差错,他们多会把自己打入深渊。所以,叶弥尔选择参加这次的征文活动。
而她选择了法国著名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叶弥尔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华夏曾经也遭受过这样的苦难,或许是因为陈家因战争而死的人们而感同身受。虽然小说设定的是法国,但是作为一样曾被侵略,一样曾经被迫放弃自己的文字,一样惨痛的经历,在这些东西面前,国籍又算得了什么呢。叶弥尔一样为这篇小说而感动。
而现在恰好是华夏与倭国外交关系敏感时期,不可以写的太过明显,以免触碰到什么敏感的神经,就以普法两国隐喻最好。
叶弥尔写完之后,又检查了几遍,就把小说发到这次活动的官方邮箱上去了。
“苏老,实在累了就歇歇吧。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估计今天的稿子质量不会很高。”一名女子端来杯茶放在桌子上,柔声说道。
“青玉,你这样的工作态度是不对的。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来稿的作家,相信你爸爸也是这么教你的,再让我听到类似的话,小心我让你爸教训你!”女子口中的‘苏老’把他好一通说。不过,显然没什么威慑力。
“好好好,青玉知道了,下次不敢了。说真的,苏老,周致远那篇《爱无界限》不是很好吗?设定宏大,立意也好,文笔更不用说了,为什么你不同意啊?这截止日期也快到了,您就没有挑出一篇你觉得满意的文章吗?”
因为是苏老是这次的征文活动的总负责人,具有最后决策权,前些天其他评委一致认为周致远的《爱无界限》足以担当冠军之位,不知为何苏老看完之后就一句不行,这让杜青玉十分不解,忍了几天终于开口问道。
这也就是苏老,要是换成其他人,一句不行就否决了其他人的提议还没有半句解释,那些眼高于顶的评委还不翻天了!但是是苏老说的这句话,其他人不得不服。
苏老全名苏博文,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据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后裔,年轻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又四处游历。所做诗词著作不胜枚举,对华夏现代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更有人称苏老是‘当代苏轼’,尽显先祖遗风。
“就因为他的设定太过宏大了,使得他要表达的爱国情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原本他想通过不同国籍的人的爱国情怀来彰显这种情怀留存于骨血的性质,但是其笔力还不足以驾驭这么宏大的设定。可惜啊。。。。。。。。。。。。。”
苏老叹了一口气,继续认真仔细的看着来稿。杜青玉听完就在一边沉思,想想苏老的话,在想想周致远的文章,好像是这样没错。杜青玉自小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写作,看过的作品犹如过江之鲫,接触过的文学大家也是数不胜数。要是让她写出惊人之作或许有些困难,但若是让她品评鉴赏,那真是手到擒来。否则这次也不会受邀加入这次的评委组。
“大才啊!果真是大才!多日的等待最终不负!哈哈哈。。。。。。。。”只见苏老哈哈大笑,犹如癫狂之状。
“苏老,你这是怎么了?小心啊,您身体不好,医生让你稳定情绪啊。”
“哈哈哈,得遇良才,当浮一大白啊!青玉,你赶紧把这篇小说打印出来,让其他人也赶紧看看。后继有人啊!”
“老苏,你这是怎么了?在隔壁就听到你的声音了,有什么喜事让我也高兴高兴!”一名老者听声赶来,后面跟着一群人都是听到声音跑来看发生什么事的。
“老杨,赶紧的,快看看这篇小说。”苏老从杜青玉手上拿过刚打印出来还有些热度的稿子递给杨老,“你们都看看,都看看,哈哈。。。”
苏老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看过一遍的他,又拿起一份书稿仔细阅读起来。
“写的精彩!”
“文采斐然!”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赞美之词。
“好!文笔老练,着眼于细节,以小见大,最重要的是因时制宜,哈哈,难怪你晓得那么开心,好啊,才十六岁,大有可为啊!”
没错!让一众评委赞不绝口的就是叶弥尔写的《最后一课》!
第十四章
“老杨,怎么样?这篇小说够不够资格?”
“当然够资格,不止够资格,更可以名留文史。”
“苏老,杨老,可是作者才十六岁会不会难以服众啊!毕竟之前传出周致远有望摘得桂冠时,就有不少人质疑他的年纪。现在这位作者甚至没有成年。这。。。。。。。。。。。。”
“小杜,你就是当了几年官,思想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比不过你顽固。古人常说;‘达者为先。’即便年龄不足以服众,但是其文采却力压群雄。你们都说说,这篇小说够不够资格拿下桂冠?”苏老说了杜青玉的父亲杜仲林几句,转头为其他评委。
其他评委即便刚开始被《最后一课》惊艳到,但是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仔细的在看了一遍手上的稿件。
“这篇小说足以成为这次活动的状元,正如杨老所说,以小见大,最重要的是因时制宜。我无异议。”
“我们均无异议。”
就这样这次征文活动的冠军就落在了这位十六岁的女生头上,杜青玉几乎可以想象之后的轩然大波。不过这就不是她来操心的事了,不过她还是很好奇叶弥尔这个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苏老这么神色外放的样子。
果不其然,当官方发表声明,冠军是一位十六岁少女写的《最后一课》。所有人都疯狂了。如果这仅仅是教育部组织的一次普通的征文活动,或许大家的反应还没有这么大。可是,重点在于这次活动最后冠军的作品可以直接被选入中学生语文教材,这样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无论什么文章,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的作品。还有些人说语文教材里的作品本身并没有这么含义,甚至本没有达到现在高度,不过是后人自行臆想的而已。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抹杀这其中的含金量。
许多作家到一定程度之后,利他们已经有了,就想着拥有名。诚然,写出好作品是立名的本质之道。可是,在所有好作品中有一类好作品最为特殊。那就是被编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那样几乎是几代人再看你的作品,达不到流芳千古,也可说是名留百载。
所以此消息一出,除了诸如苏老杨老一类看破名利的作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都参加了这次的活动。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活动中居然还能杀出一匹黑马。
再仔细一想,这个叶弥尔不就是之前在网络上吵得很火的‘天才’事件的主角吗?怪不得一直没有出面澄清,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所有人都以为叶弥尔的作品是一早就交上去的,要是知道她不过是临时决定,更是踩着截止日期发过去回事什么感想。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不少人表示反对。华夏的爱国征文,你写法国人民干什么?
《爱国还是崇洋媚外?》
这是《日夜谈》的主编在消息一出之后当天发表的评论文章,文中句句犀利。活脱脱把叶弥尔说成了一个崇洋媚外的卖国贼一般。
在华夏的爱国征文活动中,十六岁少女所写的彰显法国爱国精神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最后夺得了冠军。我不否认,作者惊人的文采笔力,在她这个年纪确实难能可贵的。
可是这样的品格却让不敢苟同,一个连在自己国家的征文活动中都不会以自己祖国为先的人,她当得起这么沉重的荣誉吗?
··········
当我并不是质疑什么,可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一女生,所著作品不过一部立足前人作品之上的《悟空传》,她写的《最后一课》真有这么精彩,让众多文坛巨匠为之倾倒吗?
·········
这位主编一方面夸赞叶弥尔的文笔惊人,文采非凡,另一方面又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