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麒又问道:“你久为东京道士子,想来和他们多有沟通。”
杨朴笑道:“小杨将军要网罗士子了么?其实这事我早就在做了,铁州、信州、咸州、宁江州的良才已经被我们和撒改国相瓜分殆尽。不过大金所占均是极北之地,此地所谓良才,不过粗通文墨而已。”
杨应麒问道:“那辽阳府附近呢?辽阳府乃东京道人文荟萃之地,人才必多。此刻东京虽然还在契丹人控制之下,不过你常常托赵观刘从送信,想来是有和南边的士子互通音讯。”
杨朴叹道:“那边的士子深服辽化,虽然我军连番大胜,可他们还是不很看好我们。我这几个月来发信相邀,大部分如泥牛入海,连封回信也没有。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回信的,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跟我谈诗词,论经学,对我的殷勤之意却全然不管。”说着瞄了杨应麒一眼,心道:“这段时间他不是读书就是游玩,似乎什么事情也不管,但其实把什么都看在眼里!我给南方士子通信这种事情也瞒不过他的法眼!”
杨应麒似乎没注意杨朴的眼神,只是点头道:“这是读书人的臭脾气,倒也不必放在心上。这次我们大捷了,他们的态度多半会大有转变,以后你做起事情来也会顺当很多。”
杨朴嘿了一声说道:“不错!这次可是大辽皇帝亲征!我原来也觉得我们胜算颇大,只是没想到辽人会输得这么惨!”
说到这里兴奋得声音微微颤抖。他生养于辽代,打心里埋藏着对契丹政权的敬畏。虽然金军连番大胜,但许多人还是不是很相信金人可以克辽。在许多人心中——甚至是金国的首脑人物心中,都只希望金国可以顺利建国便属侥幸了。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第三十七章一村之治(下)
和杨朴等人不同,杨应麒一直对金军必胜充满了信心,他的信心甚至比金国的领袖阿骨打还要坚定!原因无它,就是因为他“知道”金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来到之后女真人确实有了些改变,但似乎只是变得更强。”这句话,他当然没说,只是对杨朴道:“这次大捷自然可喜,但我现在想的,却是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
杨朴说道:“此战全胜,战果多半比上两次更为丰硕,我们可得好好准备才是。”
杨应麒问道:“准备什么?”
杨朴道:“辽廷征集兵马来与我军开战,动员令是越来越南了,因此军队中的汉人、渤海也越来越多。此战若胜,汉俘必多!若是超过一万,只怕汉村就不够住了。”
杨应麒闭上眼睛,思虑了一会睁眼道:“这个我倒不担心,我们的管理系统已经成型。只要人口在十万人以内,这个系统都足以控制。”
杨朴问道:“若超过十万呢?”
杨应麒道:“超过十万就难说了。现在我们的一切土地、房屋、牛马、土地都是公有,部民因其战功劳力得到相应的财物,但房子土地却半分也无。如你所说,这不是长远之计。十万人以内我们可以从容算计,秉公分配。若人口滋长,地盘渐大,我们这种管理法子就不大行了。”
杨朴道:“朴之这些天来沉思冥想,倒觉得现在汉村的制度极好!选贤与能,人尽其用,讲睦修信,夜不闭户——虽然连年征战,但仓廪殷实。大家的生活,无论是兵是民都过得很不错。且全村如同一体,就像一家人一样!正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汉村还没有老人,刚出生的几个小孩子也都还在襁褓之中,但可以预见,像折将军承诺过的那样——老有所养,少有所育——一定可以实现!礼记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看我部现在也差不多了。”
杨应麒听了杨朴这番话哈哈一笑:“你把我们汉部的成就抬举得太高了。”
杨朴正色道:“我说的可都是实话。”
杨应麒道:“不错,礼记上说的那些,我们确实大多做到了。但我们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村小,人少——这是我们的局限,也是我们能够成功的原因!正如你刚来时所说,十里之地,千户之家,这么小一个汉村能有多少事情?我们几个的能力都不算差,因此可以把这个小地方管理得细致。只要我们几个首领立身正,眼睛明亮,村里就藏不住奸邪!所以我们汉村才暂时性地没有人事腐败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的势力继续扩展下去,有一天便会突破我们能照看到的极限。等到我部人口超过十万,你我便难以通过自己的眼耳知悉汉部所有的一切了。”
杨朴点了点头,杨应麒继续道:“现在村里的人都服我们,因此我得以从容将所有货殖之母——如田地,如琉璃屋收归公有,土地出场、工商所得也都入我之手——这些都基于他们对我的信任。只要我没有贪婪之心,便能按各人的贡献公平地分配下去,但这也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无法能凭一人之力掌控所有财务,那时怎么办?”
杨朴道:“一人之力不行,可以培养人才作为手足耳目。”
“人才?”杨应麒笑道:“我可不敢说我们招揽和培养的人都一定能够秉持公心办实事。不过等格局做大了,还是得把权力分配下去的。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那不是一两句话说得完的。孔圣人忙活了几十年,弟子三千,及门七十,但天下还是没有大治。不但天下没有大治,连鲁国也没有。他老人家都这样,更何况我?”
杨朴道:“圣人无功,在于时局。”
杨应麒道:“说得好!时局二字点得很准!我们如今得以从容布开这个事业,也得益于时局二字。简言之:便是我们能依附女真,少了独抗强国之厄,此得一个安字;销售奇货,以契丹、大宋的市场来供养小小一个汉村,此得一个富字;四周都是蛮族,部民们原本不是贫民就是奴隶,若不依汉部,就有为奴之噩,所以一旦进入汉村都能极快地成为我们的一分子,此得一个忠字;我们的事业刚刚开始,几个领袖都是英雄人物,风气所激,便使我汉部如同一个全新的民族一般,人人以勇为荣,以怯为耻,此得一个义字。一个安、富、忠、义的部族,想不兴旺都难!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能顺应时局。”
杨朴沉吟道:“然则这四点,似乎都能不长久。”
杨应麒道:“那也未必,只是要看我们要如何去维持。不过只要我们有自强之心,则不能久安他人篱下;有吞囊天下之志,则终不能以奇货为国基——琉璃屋的利润,分给一万个人尚多,分给十万个人可就嫌少了!我们现在所有的土地,给几千人种还行,给一万两万人吃也够!因为我们的作物好,知施肥又多牛马!但若人口急剧扩张,迟早非和女真人发生矛盾不可!现在我们田土工房均公有的制度,到底也不是长久之策,只能算是个过渡。”
他说到激动出,有些张扬起来了。但听在杨朴心中却是一阵莫名的震动,杨朴道:“然则七将军你心中的长久之策是……”
杨应麒就要大谈他的大计,话到喉头,忽然省起道:“唉,我张狂了。”便住口不言。
杨朴道:“七将军莫非还对朴之有忌?因此不愿言明?”
杨应麒笑道:“说哪里的话!我可是把汉村的庶政都交给你了,刚才那番话,犯忌的还少么?连‘不能久安他人篱下’的话都说了,哪里还会对你有所忌?我不愿说,只因政事一道最是累人,纸上谈兵有何用处?我们占了这么多的便宜,到头来也不过做到‘大道之行,一村为公’,可见政事之难。只有自己做事了,才知道古人的难处!空话少提,一切都得慢慢来,一边摸索一边干吧。天下为公的事情我们暂时还管不着,先管眼前汉部的事情。”
杨朴听到这里也知道杨应麒无意在这个问题上谈下去,便说道:“粮草已经发出去了,接待新俘的村子、衣物也已准备好……”
杨应麒听了道:“这些都不必说,我相信你能办好。”
“那七将军口中的大事是……”
杨应麒道:“我想让你做出一批地契来,这件事却得秘密,就算是大哥大嫂,他们不问起你暂时也别说……”
第三十八章南朝北意(上)
欧阳适本来打算在海边呆上一个月便回去,但北面大军戒严,也不知是何景况,因此越拖越久,最后竟在船上过了年。
这些年辽政败坏,海边贫民甚多,人贫则勇于走险,没多久欧阳适募到四百人。欧阳适将陆战的经验和自身的水性结合起来训练这批人,训练虽严格,但这批人只要有了饭吃,便都表现得十分积极。高药师和曹孝才在旁辅助,越来越觉得欧阳适不是等闲之辈。
年底忽然消息传来:契丹皇帝亲征的七十万大军被女真人杀得大败,整个大辽都动摇起来,辽东一路震荡犹大!高药师和曹孝才闻言都有惧色,他们都还不知道欧阳适和女真的关系,所以害怕女真人会打到辽南来。便一起来见这个顶头上司,高药师道:“女真人这样的声势,只怕将来会打到辽南来也说不定,不如想办法往南方撤吧。以我们现在的船只人手,在南方也能过活!”
欧阳适一听大笑,却不表示什么。不久刘七绕道来到,同行还有一个使者传杨应麒的话,让他不用急着回去,如果能够立足便在海边好好扎根。又问欧阳适“海上事宜办得如何了”。
欧阳适对那使者道:“告诉应麒,辽南海岛间没什么大势力,我站得住脚,只是钱银不是很够。”
那使者道:“七将军已经交代,我部此次我军大胜,雁门关以北的商人趋我如蜂赴蜜,若钱银不够用时,尽可先向商人们借去。具体事宜,可托赵履民刘介代办。”
欧阳适笑道:“老幺真是个鬼精灵!这种馊点子也想得到!”
其实杨应麒这哪里是馊点子!根本就是“顺应人心”之举。由于这两年琉璃屋货物畅销,大辽许多地方的商人都已经知道了汉部这样一个势力的存在。而折彦冲在宁江州保护商人的事情杨应麒又设法让刘从等人在商人圈里广泛宣传,令汉部在北地商人中大得人心。这次辽军大败以后,商人们对于女真的野蛮十分担心,在这种形势下汉部便成了他们的新希望。
所以早在杨应麒的使者到来之前,欧阳适便接到了赵观的请求。赵观希望能引见几个商人朋友给“欧阳将军”认识。现在欧阳适手中不但有琉璃屋的货物资本,更有令人垂涎的政治资本!
两日后赵观找上门来,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高丽药商,这人欧阳适却见过——折彦冲大婚的时候他曾经来观礼,还当场把贸易用的货物当作礼物送了,也算是个颇有眼光的商家。
当时女真和汉部都还方兴未艾,因此这个叫李相隆的药商只是去探探道路,埋下一个伏笔。这次金军大胜,李相隆嗅到气味,觉得东北军政格局即将大变,赶紧联系上赵观药见汉部的首领,希望通过汉部取得女真作为自己的靠山。北线战乱,李相隆不敢轻往,便求赵观带他来见欧阳适。
李相隆献上了两箱人参,一船粮食,巴结欧阳适道:“欧阳将军来辽南不过数月,从辽东至高丽的海面盗贼便为之一清。可见是欧阳将军声威所至。”
欧阳适哈哈大笑道:“你少乱捧!我这几个月藏得好好的,都还没敢去动周围的海贼!要让契丹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还用活么?”但脸上笑逐颜开,其实还是很受用。
李相隆脸也不红,笑道:“欧阳将军足不出水寨,便镇得千里海面一片平宁,那更是大大的了不起。”
欧阳适摆手道:“好了,别给我弄这些虚文,咱们开门见山说话吧,你来见我,是想求我什么事情么?”
李相隆道:“只是要一见欧阳将军威严,别无其它。”目视赵观,赵观忙帮腔道:“若能得欧阳将军一纸片字,得驸马爷接见,那李官人就喜出望外了。”
李相隆道:“当初驸马爷大婚时我虽然到了,可惜也没机会亲聆驸马爷的教诲。回高丽后辗转反侧,常常引为平生憾事。”
欧阳适心道:“应麒对高丽似乎也挺有兴趣的,这事得这么办!”便道:“我看现在到处都乱糟糟的,你也先别乱跑了,面见我大哥的事情等将来安定下来再说。不过我也不能让你空跑一趟,这样吧,你派几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跟赵观去见七将军,如果他同意,你派去的那人便在汉部常驻,作为居中联系,如何?”
李相隆早知道赵、刘两家和汉部合作的方式,对自己当初没有预先和汉部建立类似的关系大为懊悔。这时听欧阳适提起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欧阳适又对赵观说:“我在这边购买船只粮草,由汉村直接供给太过不便,因此想先向你家借些钱粮。”
赵观道:“哪里说得上借!我家从汉村进琉璃品从来就没断过,相应的茶书盐药却只是送去了一部分。现在我家还欠下许多债务在这里呢。”
欧阳适摇头道:“咱们一单归一单,不要混了。汉村要的东西,还是不能缺欠,这次我却是向你借。借你多少,将来加一成利息还你,决不悔约。若你家运转不灵,可联合刘家,以你们的名义向其他商人募借。将来汉部的钱粮到位了,自然按息归还。我部的信用,想来你也信得过。”
赵观忙道:“自然,自然!这事欧阳将军你不用出面,免得让契丹人知道。我们两家自然会把钱粮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两年前他在杨应麒、欧阳适等人面前还有几分庭抗礼的姿态,这时却已经唯唯诺诺,不敢轻违了。
李相隆听出欧阳适缺钱,心想这是个讨好汉部的机会,万万不能放过,便说道:“高丽那边,我可去想办法,定要保证欧阳将军这边钱粮无缺。”
欧阳适却摇头道:“我在这里的事情没几个人知道,暂时也不想张扬。说起来,你是第四家!若不是看赵观面皮,又见你曾到我大哥婚礼上庆贺,我断断不会让你知道我部这个据点的。”欧阳适藏在这里颇为隐秘,外人也只是赵、刘、欧阳三家的几个高层知道,以防被辽人发现发兵来攻。他让赵、刘两家知道,也是要他们居中供应钱粮。
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