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婿- 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就返回石屋,吃了它填饱肚腹。”
    余长宁四顾打量了一圈,笑道:“石屋离这里太远,我可饿得等不下去了,我记得此地离你以前居住的朝凤宫似乎不远,要不我们在你的宫殿歇息一番如何?”
    长乐公主略一思忖,点头笑道:“好吧,就去鸾凤宫瞧瞧。”
    打定注意之后,长乐公主带领余长宁来到了朝凤宫殿前,虽然眼前这座宫殿比真正的朝凤宫小了很多,然而当看见熟悉的布局以及雕饰的时候,长乐公主还是倍感亲切大是怀念。
    进入殿内,长乐公主手持火把走得一圈细细察看,感概出声道:“果然是一模一样,连陈列架的雕花的纹路也与朝凤宫内相同。”
    余长宁此际已蹲坐在地上掏出短剑剖鱼,头也不抬地说道:“公主若想早点吃上烤鱼,不如少些感叹生堆篝火如何?”
    长乐公主蹙眉白了他一眼,学着他生火的法子找来一张绣墩摔破,然后架起木柴将火把丢在上面,不消片刻,熊熊的烈火便在阴冷的殿堂里腾升而起。
    余长宁将青鱼剖成了两瓣,缠上木棍放在篝火上不停翻烤,长乐公主则在一默默地看着他,也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不消片刻鱼香肉熟,诱人的滋味顿时让两人忍不住食指大动,余长宁将烤鱼递给长乐公主笑道:“公主快试试味道如何?”
    长乐公主微笑颔首,接过烤鱼轻轻地咬上了一口,虽然秀眉微不可觉地蹙了一下,但还是轻笑点头道:“不错,味道很不错。”
    余长宁悠然笑道:“我虽然是朝廷御封的天下第一厨,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鱼无盐无味,只怕味道也好不了哪里去,公主吃惯了珍馐美味,何必口出言不由衷的话呢?”
    长乐公主愣了愣,突然正色道:“平时的珍馐美味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然而现在这无盐无味的烤鱼却是雪中送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本宫并非言不由衷,而是懂得珍惜得来的不易。”
    闻言,余长宁笑容陡然消失不见,他细细的揣摩良久,突然忍不住怅然一声叹息。
    长乐公主好奇问道:“现在有水有鱼,你还叹息个甚来?”
    “没什么,我们还是快吃鱼吧!”余长宁苦笑摇了摇头,却在心里暗暗道:“是啊,为何一直以来我却不懂珍惜公主,让她伤心难过,有些人总要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惊觉她对自己的重要,我以前真是太傻了……”
    饱餐了一顿后,余长宁与长乐公主对着升腾的篝火相对无言。
    沉默半响,长乐公主轻声开口道:“也不知他们多久能够将我们救出来,乘着还有一点时间,本宫想去母后的寝宫看看。”
    余长宁有些犹豫道:“皇后娘娘的寝宫说不定停着棺椁,我们这样进去只怕有所不妥吧?”
    长乐公主站起身来拍了拍长裙上的灰尘,正色道:“母后虽然已经崩逝多年,然而毕竟乃是本宫的母亲,进去怎会不妥?你若不愿意去,那我就一个人前去好了。”
    余长宁怎肯让长乐公主单独冒险,闻言苦笑起身道:“现在这里就只剩下我们两人,去那里自然要一道前去,走吧,我陪你。”
    长乐公主浅浅一笑,给了他一个还算你识相的眼神,这才长身婀娜地出殿去了。
    皇后寝宫名为立政殿,乃长孙皇后生前寝宫,长乐公主带着余长宁顺着宫道缓步而行,片刻之后便来到了一座雄阔的宫殿前面。
    望着黑漆漆的内殿,长乐公主不禁百般感叹,站在殿前竟良久愣怔。
    余长宁见她迟迟没有入内,不禁出言问道:“公主,你不是想进去看看长孙皇后么?为何却愣在这里发呆?”
    长乐公主幽幽叹息了一声,转头瞥了余长宁一眼道:“母后生前贤良淑德,最讨厌那种言语轻佻之徒,待会见到我母后,你不许东张西望口出狂言,更不能作出那些冒犯的举动,可知?”
    余长宁笑嘻嘻地开口道:“长孙皇后见到我喜爱还来不及,怎会讨厌于我?公主实在是杞人忧天了,咱们走吧。”
    长乐公主无奈一叹,提出长裙跨过了殿门,莲步悠悠地走入了立政殿之内。
    殿内画梁雕栋极是宽阔,一部青铜棺椁停在中央,四周轻纱垂地,白幡高挂,不用问这一定便是长孙皇后的灵柩。
    霎那间,长乐公主两行清泪夺眶而出,悲声一句“母后”,已是快步而至扑到了棺椁前面,大殿中顿时响起了呜呜咽咽的哭泣之声。
   

第915章 绝世字画
    见公主抚棺而泣哽咽不止,站在一旁的余长宁半响没有说话,待到公主的情绪平顺了些许,他这才轻声劝慰道:“长孙皇后早就仙逝多年,公主伤心也是于事无补,常言道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公主只要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长孙皇后在天之灵一定会很高兴的。”
    长乐公主拿起罗帕拭了拭眼泪,默然半响才对余长宁道了一声“谢谢”。
    余长宁洒然一笑,突然将手中火把插在了旁边的陶瓶中,走上前来跪在棺椁之前,伏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朗声开口道:“长孙皇后在上,微臣名为余长宁,乃是长乐公主殿下的驸马,臣虽从未见过皇后娘娘,然而时常听闻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贤良淑德的风姿,早就已经心驰神往,不胜缅怀,今日第一次得见天颜,实在三生有幸。”
    见他对母后执礼甚恭,长乐公主不禁大觉开心,嘴角亦是勾出了一丝淡淡笑容,轻轻说道:“母后,儿臣这位驸马出生民间,虽为商贾之后,然而办事伶俐,头脑聪慧,甚得父皇器重,目前已是官拜鸿胪寺卿,为朝堂上最年轻的重臣,昔日你曾教导儿臣说,择夫婿应重其才能而轻其出身,当时儿臣其实不以为然,现在回想才知母后所说乃是金玉良言。”
    余长宁悄声问道:“长孙皇后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长乐公主微微颔首,怅然一叹道:“母后最爱翻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经常与父皇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历数古代治国得失,她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本宫幼时研习书法,时常替母后抄录《女则》,此话就是那时候母后告诉我的。”
    默然良久,余长宁忍不住感叹出声道:“长孙皇后实乃古代皇后之楷模,能够成为她的女婿,我实在倍感荣幸。”
    长乐公主美目中掠过了一丝黯淡:“可惜母后逝世太早,本宫却没有继承到她多少贤良淑惠的美德,实在引以为憾。”
    余长宁突然站起抓住了长乐公主的小手,正色说道:“公主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虽然偶尔有些刁蛮任性,但是在我流落突厥致使余家蒙难的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勇气,以及对夫家的不离不弃,实在令我敬佩不已,因为有你对我们余家的支持,才使得我能够安心地留在漠南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现在姨娘大哥他们不知道有多么的喜欢你,上次你我吵架甚至还将我赶出了家门。”
    听他提及此事,长乐公主顿时忍不住笑开了,美目瞪了他一眼道:“你还好意思提及此事,若非父皇让你前去河南道治水,只怕姨娘还会好好的教训一顿。”
    余长宁讪讪一笑,正欲开口,却见公主已是收敛了笑容,淡淡开口道:“本宫有些心事想向母后倾述一番,请驸马到旁边等我一会儿如何?”
    余长宁点点头,对着长孙皇后的棺椁长躬一礼后,转身朝着内殿走了进去。
    内殿成列着许多古玩珍奇,金银器具,余长宁现在乃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倒也再不会如以前那般啧啧惊叹,羡慕不已。
    他边踱步边欣赏陈列架上的古玩,突然看见其中一格摆着一个毫不起眼的青铜匣子,在满是珍奇的陈列架上尤为的突兀。
    余长宁生性好奇,吹了吹青铜匣子上的灰尘,却见匣盒上也没有任何的雕花题字,心里的好奇不禁更浓了。
    他见长乐公主正在外面轻轻地说着话儿,也未注意自己这里,略微犹豫了一下,终是忍不住好奇打开了铜匣的盒子。
    铜匣内孤零零地放着一幅裹成圆筒形的棉纸,见状,余长宁不禁大感失望,顺手取出慢慢摊开一看,一幅字体优美的行书顿时跃入眼帘。
    字画上面写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霎那间,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余长宁身子猛然一抖,双目圆瞪嘴巴也是惊讶得慢慢张大,目光中流露出无比震惊之色。
    傻乎乎地呆愣了半响,他这才不能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惊讶高声道:“擦!竟是《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听到殿内传来余长宁大呼小叫的惊叹声,长乐公主不禁秀眉微瞥,缓缓走来问道:“驸马,你在这里干什么?”
    余长宁恍然抬起头来,望着长乐公主一脸惊喜道:“公主,你看我找到了什么?竟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且还是真迹,并非后人临摹的拓本。”
    长乐公主丝毫没有奇怪之色,淡淡地说道:“这本《兰亭集序》乃是父皇在辩才和尚那里得到的,母亲生前尤爱这卷书画,所以崩逝之后父皇才将《兰亭集序》陪葬在这里。”
    一句陪葬直听得余长宁大是郁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是天下第一行书,被历朝历代的人们视为绝世珍品,其价值远在极富盛名的《清明上河图》之上,若是放在余长宁穿越之前的年代,那一定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旷世国宝,即便是现在,寻常人家若是能够得到一幅《兰亭集序》的拓本,那也是视为传家之宝,不会轻易示人。
    如今听到长乐公主言及《兰亭集序》真迹将要陪葬与此,余长宁的心头当真快要滴出血来。
    长乐公主本身也是喜好字画之人,自然能够理解余长宁对《兰亭集序》长眠玄宫的惋惜与不舍,但身为长孙皇后之女,她也希望能够将当世最好的字画留给母后,所以轻叹一声道:“母后生前要求薄葬,父皇于心不忍,将《兰亭集序》陪葬昭陵常伴母后左右,奇珍异宝遇识货之人方能物得其所,这也算是《兰亭集序》好的归属。”
   

第916章 逃生之道
    余长宁沉吟片刻,不得不认为长乐公主说得很对,恋恋不舍地将《兰亭集序》放回了木匣之中,玩笑般地说道:“既然我们来了,也不应该空手而归吧?要不带点纪念品走怎么样?”
    长乐公主心知他是在说着玩,冷哼一声道:“你若敢动我母后的东西,即便本宫不责罚你,父皇也一定不会放过你。 。”
    余长宁哈哈一笑,正欲举步而行,突然搁在陈列架上的火把哐啷一声掉在了地上,火苗熄灭大厅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
    “笨蛋!”
    长乐公主轻轻地骂了一声,上前正要拾起火把,恰好余长宁此刻也俯身来拾,浑然未觉的两人立即撞到了一起。
    公主惊叫一声立足不稳,慌忙之余纤手猛然拂过陈列架想抓在上面稳住身形,不料恰巧碰到了陈列架最下面一格的那只玉碗,那玉碗微微一动,只闻轰隆隆一声大响,陈列架旁边的一面墙壁突然洞开了一条可供人进出的缝隙来。
    眼见这一幕,余长宁与长乐公主皆是惊讶莫名,重新点燃火把细细地端详半响,余长宁惊奇问道:“公主,难道这立政殿还有密室不成?”
    长乐公主摇头道:“本宫从小就在立政殿玩耍,陈列架上的器具不知碰过了多少,从来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这密室应该是这座玄宫中的立政殿独特的设计。”
    余长宁恍然点点头,默然半响突然轻声问道:“来都已经来了,不知公主可否愿意进去看看?”
    长乐公主有些犹豫地开口道:“这样擅闯入内似乎有些不好吧?”
    余长宁道:“天意让我们无意中打开了密室,自然是想让我们进去一睹,公主何必诸多顾虑从而裹足不前呢?”
    长乐公主缓缓点了点螓首,轻吁一口气道:“好吧,那我们就进去一观。”
    言罢,两人小心翼翼地穿过缝隙走了进去,微微摇曳的火光中,一条幽深的石径小道不知通往何处,余长宁没有半分犹豫,举着火把朝着不知名的前方而去。
    不知道走了多久,石径小道越来越窄,越来越低,许多地方两人须得猫着身子方能通过。
    余长宁见着小道凿制粗糙,极是深长,想着想着突然脑海中灵光一现,前行的脚步也是戛然而止。
    跟在后面的长乐公主悴然不防之下,身子顿时撞在了余长宁的后背上面,痛得她秀眉紧紧蹙起,不满高声道:“余长宁,你停下步子的时候难道就不知道说一声么?”
    余长宁惊喜不已地抓过身来,也未回答公主的问题,振奋说道:“公主,我猜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密室,而是一条逃生的通道。”
    一席话落点,长乐公主顿时惊讶莫名,瞪大美目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帝王陵寝乃国之机密,设计布局关系甚大,为了防止帝王崩逝埋葬后陵墓被盗,许多修筑陵寝的工匠都会被坑杀陪葬于此,昔日始皇陵发刑徒数十万修建,为了保守陵墓秘密,被坑杀的刑徒不知几多,我听说一些修建陵墓的工匠为了防止朝廷赶尽杀绝,所以在修建之际便偷偷挖开了逃生通道,这一条通道说不定就是修建昭陵的工匠所开凿逃生用的。”
    一席话听得长乐公主粉面带煞,怒气冲冲地说道:“照你这般说来,若这条真是通道,那岂不是以后昭陵就会成了可供人自由进出之地,本宫猜想那些工匠除了想要逃生之外,说不定还觊觎昭陵中的各式宝物,实在太可恨了,本宫一定要禀告父皇,好好惩治修建陵墓的工匠以及负责监督的大臣。”
    余长宁点点头,笑着说道:“不过这条通道也算给了我们一条求生之路,走,看看前方究竟通往何地。”
    余长宁说完,对着长乐公主扬了扬火把,示意她继续前进。
    又走得片刻,通道突然向右曲折而下,余长宁拉着长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