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秦汉时期会兴起成仙之风。这与先秦的战乱有关。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狂热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转变而来的方士们,其中一部分当时对文化很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统治者,大肆宣传传闻中的海上蓬莱、方丈、满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玉、齐宣王与燕昭玉,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劳民伤财地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达过,不是三神山隐于水下,便是因大风所阻,半途而返。可见所谓仙山,实在很虚无缭纱,是那部分方士们的瞎编。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没有结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有的传说还把徐福描绘成因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远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徐福是不是真的东渡了,东渡能否有条件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这属于学术问题。中外学者正在探讨。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昆仑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z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丹经道决
金丹真传
自序
金丹真传,余衍父师之绪作也。余师父,故称父曰父师,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髫年好道,历访名山,调息运气。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之法,迄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因与李若海结为丹友,圜坐岁余,萦乇几先,道未来事,历历如烛照。若海以为道在矣,而父师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民。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是,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已、金液炼形口诀,乃返若海庐,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
每怅一纸千山之隔,一日有安老师者,扶杖而来,形枯神爽,谓父师曰:“可惜此公向上之志,以此修持,恐终弗克。”父师异而问曰:“何谓大道,超出生死”。师徐曰:“金液还丹,修仙作佛,更无别说,必先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逆来顺去之理,方敢言九转金液还丹之道”。父师请竟其说,安师曰:“物无阴阳,安得自孕?牡鸡自卵,其雏不成,我本外阳而内阴,为离为汞,非得彼之真铅,逆来归汞,何以结圣胎而生佛生仙!彼本外阴而内阳,为坎为铅,非得我之真汞,顺去投铅,何以结凡胎而生男生女!故顺则人,逆则丹;有旨哉,丹经中每每言此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家家自有,非自身所有法财鼎器”。赤县神州,外护善地,侣伴黄婆等语。而父师犹未豁然也。
一日记游华山,时遇一神卜头陀,问曰:“何时得师闻道?”陀曰:“安为汝师”三问而三如是答,且曰:“师寻徒易,徒寻师难”。今曰安师之访,适谐卜语,遂与若海殷勤恳作用诀。师曰:“善哉问,汝能为我了生死,吾不靳汝发汇。修仙之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初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然筑基不完,不敢得药,炼己不熟,不敢还丹,功行不满,无得玄珠”。凡丹药火候爻铢斤两,老嫩浮沉之旨,一一备悉指示。父师乃恍然悟。与若海执弟子礼,愿卒业焉。退以所言,质诸丹经,无不吻合,因速置丹房器皿,虎龙琴剑。奉安师入室,若海虞丹财不足,复拉其友道轩陈子助不逮。五月而体貌异,九月而得药,二年余而炼己还丹温养事毕。
安师辞去,父师寥寥湖海同二十余年。未获同志,六十始至潞安以初节工夫却垂死病验,遂被缙绅绊留,不得生余弟,八十八生余妹,惟仅仅服后天菊以延其年耳。而外护未获,大药未得,安忍斯道之泯泯乎!乃进余而嘱之曰:“道禁父子相传,虑非其人也,然汝乃法器不可使斯道失绪。”命卜日焚香,盟神毕。授其所为术,每授一节,必痛哭流涕,明其不获己之故。复曰:“汝之为我,其必若我之为安师乎”。余受教毕,怀白周公过访,以语省庵白公,荐诸京师缙绅,会芝岳何公、苍衡汪公辈,助所不给,粗务鼎炉琴剑,行未几,而体貌顿异,惠灵渐启,飘飘有出尘风味。迨年百有六岁,遂厌纷嚣,思超凡境,而余兄弟恳恳留也。复留居数月;乃进余而示以细微,嘱以勇猛。叹曰:“吾今远辞汝去矣,我未了之愿,俱托之汝,道不可轻泄也。汝命岂重于古仙师乎!当鉴之平叔三遭天谴矣”。遂仙去,时危坐一榻,顶有白色,郁郁浮空,异香四彻,乡缙绅及士民,咸惊讶而罗拜焉。
余杜门慕演者三年矣,不欲以父师之传,为淮南旌阳室中物也,遂亲游京畿,广求同志,得以道全形者五六人,形全之后,翩然逐名利去,卒未有求延命术者。壬子抵汴,坊间见《玉洞藏书》,索其人则李楚遇笔也,因邂逅于藩史公署,为莫逆交,而楚遇退不敢当。拜而问曰:“修仙有次第乎?”。曰:“有!初为人仙,次为地仙,终为天仙。人仙者地仙之因,地仙者天仙之自也”。曰:“敢问何以修人仙?”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采铅炼汞,凝一黍珠,饵之升仙,上朝金阙,此天仙也。然结丹与还丹有异,癸铅与壬铅不同,结丹之法,由我而不由人,还丹之功,在彼而不在己。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二四,二得丹而四合丹,铅汞两家,半在彼兮半在克,雌雄二剑,一伏虎而一降龙,此丹药之辨也。”时衡麓张公留居邸署:余日与楚以公海内,余虑道未成,难以示人也。因述父师得道颠末,冠诸首,名曰《金丹真传》,就高明者正焉。父师讳教鸾,号烟霞散人。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清和月男汝忠、汝孝同顿首拜书
长冶孙汝忠以贞著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籥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
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得药第二
若问如何得药,采铅制伏阴精。黄婆侣伴要同心,才去安炉立鼎。
虎坐山头有庆,龙眠海底无声,铅珠滚滚过昆仑,到此名为丹本。
结丹第三
若问如何得结,六门紧闭存神。却教真主坐黄庭,梦寐元阳谨慎。
木性金情配合,水升火降休停。翩然住世何真形,必持阴符退尽。
炼己第四
若问如何炼己,鼎炉琴剑无差。弦前弦后采金花,火用既未两卦。
九六周天度数,龙头虎尾擒拿,以铅烹汞结成砂,方许还丹造化。
还丹第五
若问还丹作用,须明阳里先天。晦朔前后正无偏,夺得金精一点。
二候功夫在彼,四候我用机关,婴犯姹女正团圆,门外丁公呐喊。
温养第六
若问如何温养,屯蒙水火抽添。寅申子午用心看,卯酉临门勿炼。
念动悉归紫府,魔来慧俞常悬,丹成十月圣胎完,自有真人出现。
脱胎第七
若问脱胎造化,这般景象谁知。绛宫已住几多时,又到泥丸三日。
顶门忽然雷响,怀中抱着婴儿,神兵百万来护持,上帝已知名字。
玄珠第八
若问玄珠妙用,神仙复做神仙。广施阴德满人间,敕赐金书玉筒。
玄座宝珠一颗,吞来羽人翩跹。潇然脱迹武夷山,飞入蓬莱阆苑。
赴瑶池第九
若问瑶池快乐,其间受用无边。上朝金阙玉京山,出入鸾车凤辇。
食有天厨仙脯,六铢羽服飘然,众仙齐至贺新仙,到此平生志满。
葫芦歌
安师祖为师父所作,并葫芦歌是一具,付于父师。一名雄剑,为人室下工修丹得药之器,器非其人下敢传,为传其歌,与学道者共识之。汝忠志。
葫芦巧,葫芦巧,两个葫芦来回跑,葫芦里面有金丹,服者长生永不老。
又下大,又下小,寸口乾坤都装了,坎离颠倒凭葫芦,长男夺取小女宝。
明老嫩,知昏晓,火候爻铢休错了,龙虎交媾在黄庭,妄作三峰命不保。
铅中癸,隐先天,采得铅癸不成丹,火文火武明六六,弦前弦后识三三。
竹要敲,琴要鼓,三百七五从头数,铅来投汞结仙胎,我返为宾他作主。
拜明师,求口诀,不动法财不肯说,安炉言鼎用法财,备办法财买金液。
修行人,人识化,赤县神州选九个,离山老线母整坛,无生老母登宝座。
赐灵丹,珠一颗,吞入腹中命在我,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
阴渐退,阳渐长,返老还童如翻掌,会闻丹药可驻颜,如信神仙不说谎。
行着妙,说着丑,惹的愚人笑破口,直指单传这葫芦,不得葫芦难下手。
这葫芦,价千金,自古仙佛不敢轻,有缘若遇真传授,共作龙沙会上人。
明道歌
道道,要人若好,早求师,速备药,器皿丹房,虎龙炉灶,同心侣伴难,服伺黄婆妙,三关三候分明,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