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日本、德国这些“亲密的盟友”,否则美国被夷平之后,这些国家将会成主世界的主人。而苏联政府也不甘人后,一旦与美发生全面核战,它也自然会将成堆的核弹投向中国及任何可能在战后成为王者的国家。
这种“全球确保毁灭”战略应该说美苏两大国的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当然制定这种终极核战略并不表明它们一定要这样做,核战略的最高作用是威慑。正是通过可怕的威慑让对方打消了核冒险的企图,从而这个世界才在那风雨飘零的冷战岁月之中保证了长久的和平。不过这种“全球确保毁灭”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却被意外的从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专利,逐渐蜕变成了一种核大国人人可以采用的办法。
“核捆绑”学说最初据说是冷战期间美国智库设计的一种处在第二梯队的有核国家保全自己的恐怖均衡实现方式。这种学说主要针对的是全球核博弈之中拥有核打击能力,但无力与美苏正面的抗衡的国家—如中国和法国。当时美国政府的智囊团便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虽然中国在核弹头数量、核武器运载平台以及核武器防御能力方面都无法与美国正面抗衡,但是如果美国尝试以核武器来摧毁中国的话,那么等待着美国的也将是最终毁灭的命运。这一说法看似痴人说梦,在可对美国本土构成纵深与全境地打击的中国第二炮兵部队的东风—41型地面机动发射洲际导弹和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的大规模成军之前,中国能对美国本土纵深进行打击的只有东风—5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由于这种导弹全都部署于固定发射井中,所以生存能力很低,一旦与美国处于对抗的边缘将极有可能被全部突袭于地面。因此它的对美国威慑能力是象征大于实际。即便有数枚成功突防,对美国来说这样的损失仍足以承受。
但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团却向五角大楼展现了另一幅不一样的画卷:在中国遭到美国全面的核武器突袭之后,中国第二炮兵幸存下来的百余枚地面机动发射东风—31型中程弹道导弹按预定程序转向北方的苏联/俄罗斯发起核攻击,200多枚核弹头将向苏/俄首脑指挥机关、导弹发射井,战略预警雷达、核心型大中城市、核基地、重要的工业中心等关键目标飞去。由于中国与美国发生核冲突,苏/俄所有的战略导弹都处于最高戒备状态。俄国的预警系统将迅速发现了中国的核弹突击集群。在这些核弹突破苏/俄导弹防御系统落地爆炸之前,苏/俄便极可能向战略火箭军下达向全世界目标开火的命令,因为一旦让中国核武器在俄罗斯的领土之上全面的爆炸,那么苏/俄国在与美国对抗中就必然会处于失败的结局,所以为了避免美国成为核战的胜利者,苏/俄很有可能选择世界共同毁灭。
但是这一学说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常被美国政府用来妖魔化自己的敌人之外,在实际上却从未得到过这些“核捆绑”战略可能实施国自身的认可和默许。事实上对于所有的有核国家而言,核武器的威慑效能远大于实战效能已经成为了了一个约定俗成了的共认,而一旦全面的核战争爆发,无论发起者是谁,世界各有核国家事实上都无可避免的会卷入其中,所以无须所谓的“核捆绑”战略,世界各核大国之间的命运本以达成了一种恐怖的平衡。
但是对于仍处于世界核大国俱乐部门外徘徊的印度而言,它显然并不具备享受这种VIP级恐怖均衡的权力。虽然根据西方主流媒体的推测印度的核武器原料主要是来自两个实验反应堆的乏燃料,经提炼后成为武器级的,利用这两个实验反应堆印度的核武器生产能力可以高达470枚。但是印度实际所列装部队的核弹头却仅有30…35枚。当然印度方面还有相当数量的成品部件储备,可在数天内组装和追加部署一定数量的核弹头。武器用钋储量约225…370千克,足够生产50…90枚核弹头,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武器用铀储备。但是即便最乐观的预计印度在核战争全面展开之前所能部署的核武器也将不超过100枚。
印度国防部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官员最近刚刚向美国《防务新闻》表示,在未来1年时间里,印度核工业将加速生产,“为了更好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印度将部署300—400件核武器。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却很轻易便能从这些夸大的言辞之中读懂印度核武装力量的尴尬。实际上印度的核工业基础并不弱,在核物理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印度在20世纪中期都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印度在发展原子能事业上起步较早。1945年,在中国仍在为抗日战争作着最后的冲刺和胜利之初的庆祝自时,印度便相继成立了TATA基础科学研究院、原子能委员会。1948年,当新中国仍为成立,内战的烽火让席卷全国之时,印度政府正式通过了《原子能法案》。1954年,在中国刚刚结束了艰苦的抗美援朝战争,重新开始国家建设之际,印度已经成立了原子能部,全面负责印度核工业的发展。在此后的50多年之中,印度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建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拥有从铀矿开采到放射性废物处置整个核燃料循环的必要设施及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发展中国家之中的一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如果与中国核工业体系的飞速成长相比却显得黯淡无光起来。
虽然印度政府也一直积极进行核武器的开发工作。但是直到1974年5月18日,印度进行了和平地下核试验,以表明印度已掌握原子弹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而此时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已经过去了将近10个年头了。而到了1998年5月11和13日,印度又进行了两轮5次地下核试验,以宣布自己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此后一直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时,中国早已在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之后,宣布全面停止核试验。
印度不仅在核武器的研发领域进展缓慢,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其核武器运载平台的缺乏也一直成为印度核威慑力量这个水桶之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虽然印度一直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但是实际上在这个方面印度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绩却乏善可呈。陆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核威慑力量的基础,而相对于中国完备的地面导弹发射井网络和第二炮兵机动导弹旅而言,印度的陆基核力量几乎拿不出台面。
“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可以说印度陆基核力量的中坚,但是它的初期型号并不完美,带有两级发动机的“烈火—I”型弹道导弹第1级使用固体推进剂,第二级是缩短型的“普里特维”液体燃料短程弹道导弹,而这一粗糙的组织理论射程只有700千米,只能算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烈火II”型弹道导弹的性能显然要出众一些,在1999年3月首次进行的首次试射之中,其在11分钟内飞行了约2000千米,理论上可以可能携带了一枚核弹头从印度北部的发射阵地打到中国中部的武汉和重庆。
真正被印度政府寄予厚望的是“烈火—III”型中程弹道导弹,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为3500~5000公里,可以覆盖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一旦这种武器被大量部署,那么中国的主要城市将都在印度核打击的阴影笼罩之下。根据印度官方的计划,“烈火…III”最早应该在2003年就可以进入试射,但由于当时印美正在紧密磋商民用核协议,印度担心试射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一忍再忍未敢有所动作。直到2006年印度军方才在美国的首肯之下,在印度南部奥里萨邦的惠勒岛试验基地发射了一枚射程为3500公里的“烈火…III”型中程弹道导弹,但是试验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睛,火箭的第二级没有按时脱落,导致导弹在发射之后5分钟、仅仅飞行了1000公里之后迅速跌落在印度洋之中。
虽然半年之后印度政府再度组织了一次导弹试射,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一久违的喜悦让印度的新闻机构着实兴奋了好久,新德里的一家英文电视台在报道该条消息的导语中说,“导弹的发射增强了印度对付像中国那样可能的对手的核威慑能力”。一位印国防技术专家表示“导弹的发射将使在射程范围内的)一些首都感到颤栗”。在该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一条鲜艳的黄线一直将导弹发射地的奥里萨邦同北京连结着。但是吹嘘归吹嘘,实际上漫长的等待和第一次试射的失败已经给印度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时间,在蹒跚之中,印度失去了生产和部署“烈火…III”型中程弹道导弹的最佳时机,在中印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印度军队仅有4枚可以打到北京的“烈火…III”型中程弹道导弹和20枚“烈火II”型弹道导弹
印度陆基核力量的主力仍是针对巴基斯坦部署的“大地”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和“烈火—I”型弹道导弹。“大地”系列短程弹道导弹于1983年开始研制,并于1988年首次试射。从1988年至今,所有型号的“大地”导弹都已进行了28次试验,可以说是印度导弹家族之中最为可靠的成员,但他的射程仅有250公里,而且只有“大地—I”被确定为可执行核打击任务。
与陆基核力量的长短不一不相匹配相比,印度空基核力量可以说是规模庞大,种类齐全。印度可以用于投掷核武器的战机包括法制的“幻影”2000H、英国生产“美洲虎”IS、来自俄罗斯的“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以及在战前向俄罗斯订购的6架图…22M3型战略轰炸机以及4架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这些战机在开战之前组成了印度200架次以上的空中核打击力量,但是随着残酷的中印战争的消耗,这些庞大的机群已经所剩无及了,而要利用空中力量突防对中国内陆进行核攻击,在目前的战场条件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而印度海基核力量则显得更为单薄,海基核力量特别是携带着核武器的核动力潜艇一度被视为可靠的“二次核打击力量”,但是自开展以来印度原有的3艘“先进技术艇”和2艘租借于俄罗斯“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已经大半丧身于大海之中。如果不算上仍没有返回军港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K…152“海豹”号的话,那么印度海军只剩下部署在西海岸的“拉杰拉杰”号“先进技术艇”了。
所以面对着运载平台和投送能力的限制,印度并非不想多部署一些核弹头,而是多作没有意义,“有弹无枪”还不如“有枪无弹”。在印度开始将核弹头装上新近研制的“太阳神”系列导弹的情报发回华盛顿,五角大楼才第一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印度很可能在与中国进行正面核对攻的同时,将现有3枚‘太阳神…2’导弹可以释放15枚核子弹头,即便是拥有全球最先进反导系统的美国,也仅可能拦截其中的1/3,也就是说将有10枚以上的导弹在美国的国土之上爆炸。美国当然可以选择对印度进行核报复,但可能在那时印度有价值的目标便已经被中国的核武器扫平了。而美国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将核战争进行到底。
“‘核捆绑’美国!这或许是我见过这个世界最大胆的主意。但也同样是最愚蠢的!”就在迈克。李总统与霍华德。泰勒对印度的核战略进行着进一步分析的时候,一个老迈的声音从门外幽幽传来。
第五十五章:大雪崩(五)
“下一次起飞之后,我将去往何方,是将毁灭播撒向伊斯兰堡还是飞跃神圣的雪山,让蘑菇云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侧升起。”在位于新德里以北190公里的安巴拉空军基地的跑道之上,早已被新德里宣布坠机身亡的德那巴汗此刻正注视着机场的地勤人员小心的为他的战机作着出击前最后的保养,这是一架德那巴汗早已熟悉了的俄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漫长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即便是在这架经过精心保养的战机之上也清晰可见。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这个世界本身总是充满着奇妙的轮回!”望着眼前这架与自己几乎同龄的战机,德那巴汗不禁有些惆怅,从接到新德里最高当局“去死”的指令,到成为赫赫有名的印…俄联合战斗机中队“方块A”的一员,再到与强大的中国空军在马六甲海峡上空的搏杀,人生的一幅幅不同时间段的风景此刻又在他的面前一一的重现。“或许我真的是已经老了吧!不过这种走向地狱的任务不正适合我这种老兵吗?”德那巴汗独自苦笑着,在他的面前,一枚枚看似普通的炸弹正从安巴拉空军基地核心位置的地下弹药贮藏室中被谨慎的推了出来。
这是10枚外表平常的航空炸弹,除了两侧贴着银红双色条纹的标签外,这些航空炸弹与一般印度空军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挂载的100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并无不同,这些诡异的武器之上所有的设别标识都已经被事先抹去,流线形的褐色铝合金外壳只有一些肉眼勉强看得到的细缝及挂钩,再也没有任何特异之处。对于漫不经心或未经训练的旁观者而言,甚至很容易将把它们误认为辅助油箱或重型燃烧弹,根本不会想到这些在外表平凡的外壳下,却容纳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毁灭力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枚枚印度空军雪藏已久的枪式核航弹,装有核爆炸装置的航空炸弹称为核航弹,这种武器可以说是所有核武器之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唯一有过实战经历的元老,在1945年美国空军就以这种武器成功的毁灭了日本帝国的广岛和长崎,同时也是各大国核武库之中的最主要的打击手段,在遍步本土17个州的33个储存地点和6个欧洲国家之中,美国军队储备了包括5种类型在内的数千枚核航弹,它们从来都是首轮核打击之中的主力。
在这些钢铁的弹体之内放置着由4块处于亚临界的钚239组成核装药,在平时这些原子弹之中的钚239裂变装料始终处于亚临界状态,不会产生核爆炸。而一旦它在战场之上引爆,那么利用常规炸药爆炸使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将在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产生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并将反应能量以爆炸形式瞬间释放出来。这一攻击的威力在理论上将相当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