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英国民众对政治失去热情,英国内阁越来越掌握实权,首相一身兼三任:议会领袖、政府首脑和党魁,将议会、政府和执政党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立法和行政也就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选举,在下议院中占多数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对立法起主要作用。执政党的领袖担任首相,组织内阁,掌握了行政权。同时,所有法官都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直接任命,或经他推荐由国王任命,所以内阁又间接地控制了司法权。因此,内阁实际上是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裁判员
因此英国的议会可以说已成为内阁的“附庸”或“奴隶”。而首相充当内阁与英王联系的桥梁,实际上行使了巨大的王权,成为“无冕之王”。
而国王是一切权力的来源,英王虽然在整个政治体系中丧失了实权,但它的触角仍是无处不在。议会和内阁的几乎所有活动都以英王的名义开展。此刻一个很有趣的逆转便出现了,握有实权的首相实际上并不能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因为他的背后是整个政党的目光,但皇室去可以每年从国库里拿走大量的经费,过着奢侈的生活。当这样的差距长时间的存在之时,国王与首相之间复杂联系使得各种权力紧密在一起。
在内阁的配合之下,英国王室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财富进行一系列绕过议会和政党目光去完成一系列不可告人的阴谋,而这些阴谋的获利又可以稳固内阁成员的政治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最终王室与内阁之间的权力最终溶为了一体。而这一结合最终也令英国拜托了整个20世纪的颓势,重新朝着日不落帝国的方向进发。
第六十九章:珍珠战链
在大多数国家所出版的世界地图之上,阿加莱加群岛都是一个不容易寻找的地方。但是对于已经退役的印度空军中将阿塞得。普拉什来说这个地处印度洋西部的岛群早已在他的心中被铭刻了千万遍了。阿加莱加群岛位于南纬10度25分和东经56度40分,由南、北两个岛屿组成,在这两个不大的岛屿之间有沙滩彼此相连。虽然面积不过70平方公里。仅有400多人口。但是特殊的战略地位却使新德里对这个群岛始终青睐有加。
很多人从未听说阿加莱加群岛这一点也不奇怪。这个隶属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的群岛,在印度洋西岸的马达加斯加东北约425海里的一片汪洋之上,距离印度半岛西南的重要海军—科钦港约1700海里、距离马尔代夫群岛的阿杜环礁约1200英里。距离美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重要海、空军基地—迪戈加西亚岛约960海里。其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印度洋之上的中途岛,除了航行于印度洋西南部航线的水手之外,这个群岛与整个世界毫无关系。岛上的居民曾千百年来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岛上盛产椰子,岛民们生产并出口椰干、椰油,还种植蔬菜,饲养牛与家禽以供当地消费。俨然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
但是随着印度政府于21世纪初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向毛里求斯政府施加压力,提出了租借阿加莱加群岛的请求之后,这里原著民们原先平静的生活便不复存在。当毛里求斯政府同意向印度政府长期租赁这些岛屿,并着手进行进一步开发之时。虽然印度政府却未宣布任何决定,也没有任何报道暗示,但是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会谈却显然一直在进行之中。显然开发这些岛屿是实施印度海军计划的重要步骤。阿加莱加群岛可以作为印度与非洲东南角莫桑比克海峡之间通道的重要踏脚石。另外,它还有助于印度更有效地缩小与其在印度洋西岸的另一个重要盟国—马达加斯加之间的距离,同时巩固其新德里在南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
为了进一步扩大印度海军的活动范围,以全面控制印度洋,落实印度海军制定的“远海歼敌”战略。新德里斥巨资在印度洋西岸的两个海岛国家—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着手建立海、空军基地。好望角和莫桑比克海峡是那些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超级油轮的最为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样,欧洲和由美洲东海岸之间通过好望角前往亚洲的许多大型商船以及中东不稳定的局势使得这一通道更加繁忙。因此这条航线对于印度的两个地区性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控制这里的海上交通线将有着极大的潜在战略意义。另外,东南非洲地区对于印度经济和外交也有巨大价值,将海军力量延伸到这个地区有助于印度增强和保护这些正在日益重要的盟国。
印度与非洲隔印度洋相望,这种“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使双方从人类文明发源之初便存在交往。印度的先民在古代就开始移居非洲,开发非洲。到了近代,印度与非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东南部非洲各国曾同样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可以说有着先天的共同话题和发展背景。印度著名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便是首先在南非发起了“非暴力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种族隔离政策。而在非洲大陆各国的独立运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批印度裔的学者和思想家,有280万印度裔居民依旧生活在非洲大陆,他们无疑是印度拓展在非洲影响力的重要媒介。
在独立之初,印度的非洲战略重点是不结盟运动和南南合作,以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为重点,但是到了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美、欧、中等大国加大对非洲的战略投入,新德里却突然意识到虽然坐拥地缘、政治、人文等优势,印度却正在“失落了非洲”。1991年,印度同整个非洲大陆的贸易总额仅为9。7亿美元,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国家。虽然在包括印度总理曼莫汉。甘地在内的多任内阁的“新非洲战略”的努力之下,印度与非洲的贸易额在2007年上升到了300亿美元,但同欧洲与非洲之间的3300亿美元以及中非之间的550亿美元依旧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以说印度在三大战略需求上迫切希望非洲各国的支持,分别是能源需求、外交需求和大国需求。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但印度本土能源严重匮乏,能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印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新德里清楚的知道:印度需要进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而当中东、中亚以及东南亚三个方向上遭到围堵之后,再不进入非洲这个能源市场,印度经济将在21世纪可能陷入泥潭。
而印度一直期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正式一员,为此在全世界展开外交攻势,寻求支持。非洲是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最多的大陆,获得非洲的支持对于印度进入联合国安理会非常重要。印度也一直谋求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为证明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印度把非洲看成是施展自己大国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但是对于非洲的大多数国家来说,相对于美国、欧盟以及迅速崛起的中国,印度实在是一个并不理想的合作伙伴。虽然在印度政府召开的多次地区合作峰会之上,众多非洲国家也应邀参加。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国家也无非是为了使自己的外交更加多元化,从而获得更多主动权而已。相对于多年以来奉行务实外交政策,通过经常性的高层互访和对非洲各国无条件援助,最终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印度人在非洲的口碑并不好。
印度之所以在非洲的影响力大大缩水,主要原因是“说了不做、毫无诚信”。
当印度公司多次在非洲国家能源开发领域的国际竞标之中落败之后,使得印度政府不得不最终开始反思自己的非洲战略。新德里终于开始认识到,虽然非洲很多,但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之下“无主之地”早已所剩无几。经济相对发达的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各国早与美国、欧盟和中国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目前也早已各有彼此,比如非洲西部的环几内亚湾地区便是美国的势力范围,随着美国海军雄心勃勃的“几内亚湾卫士”海岸安全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预见环几内亚湾地区将会成为第二个波斯湾,沦为美国的“后备油库”。在这个区域之内探明拥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已有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加蓬、刚果、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靠近几内亚湾的乍得等国。其中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作为该地区的两个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分别成为美国的第五和第七大石油供给国,每年向美国供应原油3。07亿桶和1。17亿桶。
而随着美国大举进军几内亚湾,欧洲各大国的石油公司也不甘落后,蜂拥而至。由于欧洲地区能源短缺,欧洲国家的石油消费也大多依赖进口。因此许多欧洲国家非常担心,美国一旦控制全球石油命脉,将严重破坏欧洲统一的发展,阻碍其经济、政治一体化。在几内亚湾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尼日利亚,盘踞着雪佛龙、美孚、壳牌、埃尔夫及阿吉普等石油巨鳄。它们各自在尼东南部德尔塔州附近海域建造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没日没夜地开采当地的原油。同属西方阵营,美国对欧盟的开发目前还保持着宽容的态度,毕竟他们还要面对一个共同的对手—强大的中国。
当美国海军在几内亚湾附近岛国圣多美普林西比建造海军基地的同时,美国陆军也以“联合反恐特别行动小组”名义向吉布提莱蒙尼尔军营派出1800名士兵,建立美在东部非洲的前沿阵地。而在吉布提—这个比邻亚丁湾的东非小国的周边,是众多与美国有着各种历史龌龊,但却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合作关系的国家—苏丹、索马里以及埃塞俄比亚。面对各据一方的东、西两大阵营,在辽阔的非洲大陆留给新德里的空间并不大。唯一的空白似乎出现在了非洲东南沿海地区。在环莫桑比克湾地区,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力量似乎还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渗透。但是印度政府也并非傻瓜,新德里知道这一切的原因并非是中国和西方忽略了非洲南部地区的存在,而是因为那里盘踞着一条不可小觑的地头蛇,它的名字叫—南非。
虽然与印度与南非之间有着英联邦的“亲属”关系,印度裔在非洲的移民也主要居住在南非。但是要想在南部非洲打开一片天地,仅仅凭借这些“感情因素”显然是不够的。为了要与南非建立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新德里煞费苦心的拖出了一个“第三者”,为印度与南非两国之间经济往来、军事交流和政治合作的不断深化创造一个大背景,2003年6月,由新德里牵头,印度、巴西和南非3个发展中大国组建了跨地区战略联盟—“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成立之初,这个论坛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目的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等政治经济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随着磋商的不断加深,讨论内容的逐步扩大,论坛从关注宏观政治问题的松散伙伴关系发展成一个功能性较强、寻求讨论和解决影响发展中国家普遍性问题的联盟,最终成为三国加强相互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机制。
虽然表面上这三国之间的联盟的确具有深意: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巴西是南美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南非则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如此实力的三个发展中大国组成联盟,无疑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虽然新德里一再宣称三国正谋求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明眼人一眼便可以看出,由于三国之间的巴西与其他两国相距甚远,运输成本过高,根本制约了自贸区的建立。印度和南非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前景广阔。印度在南非的投资领域有汽车、钢铁和矿产,而南非则投资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所谓的“印度、巴西、南非”三国联盟更多的时候只是印度与南非的蜜月而已,巴西仅仅是一个障眼法的幌子而已。当然这个第三者对于巴西来说作的也不冤枉。面对阿根廷的威胁,巴西迫切需要得到包括核武器技术在内的更多军事援助,而当与两个准核国家—印度与南非,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条款,通过“合适而有远见的”方式在民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之后。相信巴西的军用核技术也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际上面对来自非洲大陆外部的压力,南非也并非高枕无忧。虽然南部非洲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南非政府却很清楚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无论是面对西方列强还是崛起中的中国,都将是螳臂挡车。要想继续保有在南部非洲的势力范围,与印度结盟何尝不是一个上上之选。毕竟按照新德里的吹嘘,印度海军正在不断加强海空实力建设。印度海军计划在2010年前部署3支航母作战群,成为印度洋沿岸国家最强大的航母作战力量,拥有随时可以开赴非洲东部沿海地区活动,甚至远赴非洲西部沿海展示实力。此外,印度海军还在加紧建造核潜艇,有望2012年前部署第一艘。2025年前,印度海军将部署5艘核潜艇,成为印度洋沿岸国家拥有核潜艇最多的海上力量。一旦需要,印度海军核潜艇随时可以潜伏非洲沿海地区,对有关国家施加压力。借助印度的海军力量,南非用信心依靠南共体的地面部队击败远道而来的任何对手。
在南非的帮助之下,印度一度在非洲南部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氛围。能源匮乏的印度开始向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寻找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合作。作为地区性的液化石油气的开采中心,印度开始莫桑比克投资在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对莫桑比克的贝拉港进行大规模改造。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印度和莫桑比克已签署了广泛的防卫合作协定。两国设想在莫桑比克海岸进行联合海上巡逻以及训练和军事技术转让。
但是非洲与印度相距遥远,因此印度一直尝试着依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和南非这样的盟国的支持在非洲部署他的军队。2003年和2004年,印度军舰为在莫桑比克召开的国际会议提供了安全保障。2004年9月印度出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