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印度空军“三剑客”—印度空军中最早装备苏…30型战机的三个中队中的两个被调往该地区。
第24战斗机中队“鹰”是印空军最早装备苏…30型机的部队,该中队成立于1962年2月16日成立,号称“不胜不归”。该中队将成为印度军队发起攻击的第一支利箭;
第30战斗机中队“水牛”,该中队在装备俄罗斯交付的12架苏…30MKI型战机之前,一直在使用米格…21FL战斗机。应该说起点并不高,但是在日常训练中,该中队却显得异常的拼命,训练中频繁演练垂直爬升以及“空中眼镜蛇”动作,以至在平均飞行700小时后,印方技术人员便发现8架苏—30战机的引擎叶片都出现裂痕。除了这两支印度空军的“瑰宝”级战斗机中队外,普拉什中将手中还掌握着来着俄罗斯的绝对“秘密武器”。
与海空军的强大优势相比,真正令普拉什中将感到担心的却是印度陆军的情况,应该说和中国一样,印度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陆军强国。印度武装力量总兵力约有117。5万人,其中陆军便拥有98万人。编有35个师,以及15个独立旅。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印度强大的陆军力量却似乎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庞大的兵力却同样要面对漫长的国境线上多方向的压力,以及远程兵力投送过程中现实的后勤压力。
目前印度在班加亚齐地区集结的陆军兵力已经达到近7万人,包括1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山地师、1个装甲旅以及数个团级辅助技术兵种部队。但是对于印度政府所规划的战略目标来说,这样的兵力却仍显的太过单薄了。
“如果能在多一个师的话,那我或许就不用如此忧虑了。”看着眼前电子地图上闪烁着的那些部队番号,普拉什轻轻的叹了口气。但是普拉什同样了解他的要求背后所要承担的责任。“每在前线增加一个营的兵力,后方所要承担的后勤压力都将承几何倍数的增加。”印度内阁的压力真实的展现在普拉什的眼前。“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一战啊!”普拉什站起身来,无奈的走向门口。
第十三章:因陀罗之雷(二)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会遇见一个象任令羽这样的竞争对手是胡维风始了未及的,在将来的几年里胡维风在独处的时候经常会想他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呢?他在想些什么?
但此刻走在去西山七号别墅的林间小道上,胡维风对任令羽的出局多少有些得意。印度洋的很多情况的发展完全在他的计算之中,中央军委对他倚重在今夜或许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军人,胡维风和任令羽同样成功。
虽然他不曾象任一样,曾站在聚焦灯下面指挥千军万马去碾碎共和国的敌人,但不可否认在中国军队职业化的进程中,他、胡维风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济南军区的一个小小的师级干部平步青云进出中央领导的视线,胡维风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但是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一种莫名的欲望却在不断的推动他进入一个他本身所不愿成为的角色。如果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军人的身上注定将搀杂着相当多的政客的成分。胡维风喜欢政治,这一点是他与任令羽最大的不同,也注定了两个人将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
在很多后人的著作中都会将中国政府对战争前期的反应迟钝归结为中国政府对印度在马六甲的军事集结一无所知,或者对印度的战争决心心寸侥幸,但实际上这一切却应该说与事实相去甚远。
中国政府早在印尼的战事结束之前便了解到了印度对马六甲地区的权利诉求,而且是通过印度政府正规而又秘密的外交渠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很多问题其实并不象普通百姓们想象的那样泾渭分明。
印度甚至将集结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班加亚齐地区的兵力完全的展示在中国政府的面前:印度在谋求一种与中国共同瓜分东南亚地区的可能,而这一切无疑是建立在强大的力量之上的。战争或者妥协,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无可回避的问题。
西山七号别墅与大多数人所想象中的权利中心相比,显得太过普通和朴素一点。它的历史甚至已经超过了胡维风的年龄,在这里或许积淀了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精彩,但是除了当时当事的见证人之外,外人并不得而知。今天东亚历史的车轮将再次在这里转向。
门口矗立着的警卫并不认识姗姗来迟的胡维风,但是一种职业的敏感令他对这位并不熟悉的首长报以淡到恰到好处的笑容。在平时胡维风并不在意这种忽如其来的热情,但今天这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兆头。胡维风礼貌的冲他点了点头,自信的走进七号别墅的大门。
中国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胡维风都并不陌生,在中国国家军委成员中,主席胡建华并不是职业军人,主要负责军队的发展战略和重要人事任命,军委中真正握有实权的职业军人是国家军委副主席“三驾马车”:
国防部长郭伟雄上将、总参谋长曹阳上将和总政治主任徐才德上将。在其后则是国家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吴辉上将,副总参谋长梁烈上将、总后勤部部长廖狄中将和总装备部部长李继光中将。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团队。军委的主要分工为:
郭伟雄上将、吴辉上将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包括重要军事演习和制定作战计划;
曹阳上将、梁烈上将主要负责重要军事演习和制定作战计划;
廖狄中将、李继光中将则负责军队装备和科研,包括武器装备的进出口;
徐才厚负责干部考核和军队宣传工作。
但是胡维风却明白这一稳定的局面并不能维持多久。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明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负责的军事工作,则经国务院作出相应决定,通过国防部或以国防部的名义组织实施。
但是自普鲁士军队于1785年开始设立参谋部以来,这个组织正日益成为军队的灵魂:贯彻执行最高统帅和国防部长的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并协调各军种、备战区及各种武装组织的作战行动。
有的总参谋部还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武装力量建设计划,掌管军队的组织建设、装备计划以及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事务。这就形成了军队中国防部与总参之间不可调和的权利划分之争,在中国这一问题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彭德怀元帅和粟裕大将的冲突。
而在本届中央军事委员会中,由于对中国军队建设未来道路的分歧,这一冲突显得更为明显。而此刻胡维风更明白自己作为济南军区的副司令员列席参加此次军委扩大会议的意义所在。
“……在此次国防军协助印尼林光昭政府平息国内叛乱的军事行动,我军充分发挥了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光荣传统,顺利的完成了党和国家所交付的使命,证明了我军的远程兵力投送能力和野战攻坚能力,成功的挫败了日本右翼势力海外扩张的野心。”
看到胡维风走入会议室,正在进行战役总结的国防部长郭伟雄上将只是微微的抬了一下头,便继续他的发言:“但是战役中也暴露了我军前沿基地和后勤保障上的许多问题,在没有好好总结和解决现有问题之前,盲目的与地区军事大国展开正面军事对抗,甚至发动一场新的攻势。我个人认为是不慎重的,其结果将可能是灾难性。国防部认为在2008年的上半年我军的主要任务应是脚踏实地的开展对印尼政府的军事援助和战后重建,在切实提高新环境下前沿军事存在的能力之后,才能对于企图染指东南亚地区的地区军事强国的挑衅作出正面的反应。”郭伟雄上将慢慢的合上了发言稿,将发言权转给了主持会议国家军委主席胡建华。
“郭上将的意见对于我军现阶段的发展无疑是建设性的。但是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们调整和部署力量的时间:印度政府已在安达曼地区集结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旦我们作出让步其便将全力打压东盟各国,实质上瓦解我军通过印尼战争建立起来的地区安全机制,所以我个人认为此时应该集中力量,以强硬的态度回应印度政府。”胡建华主席并没有说话,而是示意总参谋长曹阳上将发表自己的意见。
“印度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地区军事强国,其在该地区其战争潜力是日本这样资源贫瘠的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目前我军并没有的在短时间取得绝对优势的实力,我个人支持郭部长的意见。一场长时间的对抗无疑不符合目前国家的利益。”国防部副部长吴辉上将立刻说道,吴辉上将是中国军队中资历和威望都极高的人,他的话无疑是具有相当分量的。
“我看这样吧!中央军委内部保留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让我们听听来自下面同志的意见。”在胡建华主席的默许下,总政治主任徐才德上将作为调解人将发言权交到了刚刚进入会场的胡维风手中……。
第十三章:因陀罗之雷(三)
印度东部空军总部西隆市远郊的一座不为人知的野战机场内,印度政府终于等来了他们期盼以久的最后一个绿灯——中国政府已通过秘密的外交渠道向印度方面表示:
中国将在印度稍后一段时间内在苏门达腊岛及马六甲海峡地区所展开的军事行动中严守中立,但同时也希望印度政府能限制其军事行动的范围,以保证中国政府所扶持的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兰芳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无疑在这次围绕马六甲海峡地区控制权的搏弈中中国不可回避的退让了。印度终于可以真正的放开手脚了。
“此次军事行动被命名为‘因陀罗之雷’。相信各位都可以从这个名字中了解到政府对我们所抱有的希望。”印度国防部长雷纳上将的语气完全可以说是慷慨激昂。
“我们将在6…9周内完全摧毁东盟的军事力量。完全夺取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中诸位的名字将在全世界得以传诵,我们的战士将在泰国湾的洗刷马靴。印度的尊严不允许任何人的质疑。请记住我们将是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不容质疑的主人。当然在我们踏上征程之前,我们也会注意一下我们那些老邻居的反应。”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长期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注定了它几乎处于一个三面受敌的尴尬环境之中。西边的巴基斯坦、东边的缅甸以及来自北方的强大中国,这一切都是印度不能回避的问题。在集中强大的海空军精锐向东南方向扩张的同时,印度的西部和北部军区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相反需要动员更多陆军部队以弥补海空军留下的空洞。
陆军西部司令部下辖的3个集团军:部署在旁遮普地区的第10、11军和拉贾斯坦地区的第12军在战争期间将保持一级战备,同时原南部司令部下辖的第6军也将被抽调到提阿瓦半岛地区布防,而印度国内种类庞杂,驻地分散,隶属不同的部门的准军事部队也将全面动员作为辅助力量配属正规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特别是负责本邦的治安任务,必要时也可调往其他邦执行任务的40万邦武装警察更将枕戈待晨。
“在战争初期政府过度的谨慎态度,几乎是无谓的消耗了我国原本庞大的地面武装,在此后的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是一个绝对致命的错误。”普拉什中将在战后所撰写的《错误2007年》中对印度政府调动过多的军队用于国内治安和边境防御作了如下的评论,虽然不无道理但是面对夙敌巴基斯坦以及出没于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伊斯兰武装游击队的压力,印度政府同样别无选择。
“终于要开始行动了。”作为印度陆军中的精锐第57山地师在战争打响之后将主要负责战场左翼的进攻,部队将以最快的速度翻越海拔3381米的勒塞尔山沿着海岸线一直向东南挺进,占领苏门达腊岛上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港口城市巴东,在那里接受补给,然后折向东攻占占碑和巨港截断东盟军队的补给路线和后路将东盟在苏门达腊岛所部署的数万精锐陆军包围在甘巴河和关坦河之间的沼泽地带。
在苏门达腊岛地区的东盟军队失去战斗力之后,如果东盟仍拒绝停战的话,第57山地师更将可能跨越马六甲海峡,对新加坡本土发动两栖登陆攻击。这一空前宏伟的战略计划原本印度陆军参谋部用于与强大的中国陆军争夺苏门达腊岛的,但此时仅仅是面对东盟军队印度陆军仍坚持采用原定的战略计划便不免有些作秀的成分在内了。
但是这一切对于第77空中骑兵团饿安塞里上尉来说这一切并不重要,在行进过程中他的部队将乘坐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机动,目前他只关心何时能早日离开拥挤的班加亚齐,离为了保证了军队在简易公路乃至没有公路的条件下,仍能顺利实施战斗行动所配备的一千多匹臭气熏天的骡马远一些。
在第57山地师的北边是装备有300多辆T…72M主战坦克和近500辆各式装甲车辆的印度第9机械化步兵师和第93装甲旅的任务显然简单的多了,他们将在战斗展开之后沿着班加亚齐到巴眼亚比的铁路线挺进,抵达罗干河流域—印度军队预测东盟陆军的主力将在那里坚守,印度陆军将咬住他们直至第57山地师的迂回作战成功。
战争严格按照着新德里的脚本展开了:2007年12月4日,隶属于印度一家国营海运公司的万吨级散装货轮“亚斯特兰”号在马六甲海峡马来西亚巴生港外65海里处突然爆炸起火,并迅速沉没,船上75名水手中仅8人获救。
印度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宣布“亚斯特兰”号是被“不明潜艇所发射的数枚鱼雷击沉的。2艘印度“塔尔瓦尔”级护卫舰旋及进入马来西亚领海在事发海域进行“搜索”。“尼赫鲁”号航母战斗群也进入马来西亚附近洋面起飞数个批次的舰载机多次入侵马来西亚领空。但马来西亚政府在当天基本保持了克制,双方的冲突并没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