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膨胀,以带动大批的汉族人民快速地转入新的生产领域。
马兴中大校则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调研,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中国近1亿5千万的“富裕劳动力”――实际上应以失业人员为其正名-在国内的无序流动,给整个社会造成的问题和损失,专家们的最低估计都在1千亿元以上。那么为什么不能以每年1千亿元的投入来消除这一损失,并使之创造财富呢?马兴中大校十分敬佩中央这一富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并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第十三节 海军特种兵
南海某海军基地12月上旬
在南国海风的吹拂下,在这优美的港湾里并无冬意。这里是海军航空兵3师和第三海军陆战师的基地。今天基地戒备森严,在司令部的大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着重要的会议。
会议由海军司令员聂海青上将主持,军委主席王刚、总后勤部部长周至劲上将、副总参谋长金施平中将以及总部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出席。首先由聂司令员宣布会议的主题:建立一支海上快速打击力量。他说道:“我国海军的两栖打击力量与面临的来自周边国家的压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军委领导要求我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海上突击力量-海军特种部队,以应对敌人从任何方向对我们的挑战。今天到这里来开会就是为了更贴近第一线。”
首先由海军参谋长顾史政中将介绍了海军陆战队的现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南海、东海海域的形势日趋恶化,海军大力加强了两栖部队的建设。把三个海军陆战旅扩建为三个海军陆战师,总兵员45000人。第一、第二陆战师部署在南海舰队,第三陆战师部署在东海舰队。没有独立的指挥机关。总共装备有550艘两栖突击舰艇,以及80艘气垫船。数量上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以第二陆战师为例,还是请石一正少将自己来介绍吧。
石一正是老陆战队员出身,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发言时中气十足:“我们师14950人,由三个陆战团、一个两栖战车团、一个直升机团,以及师部的工兵营、通讯营、潜水营、教导大队、卫生院组成。与以前的陆战旅相比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战车团除了两栖坦克、装甲运兵车,还配有重型坦克、自行榴弹炮和大口径火箭炮,还有一个防空导弹营。直升机团有武装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侦察直升机等64架。运送这些战斗单位的是各型战车登陆舰和两用登陆舰。我们还配有三种型号的15艘气垫登陆艇。与美军相比装备虽然差了一些,但我们的战士在训练和作战技能的掌握方面决不会差。”
顾参谋长又作了些补充。
接下来由总参情报局的参谋介绍了美军海军特种兵部队的情况,并配合放映了相关的资料影片:为了配合全球称霸的目的,美国建立了特种兵部队,特别加强了海军特种兵部队。大肆吹嘘其“海豹”突击小队的威力,资料片上的镜头虽然有夸大之处,但说明美国人对发展海军特种兵部队是不遗余力的。这支部队对我海军确是一支威胁很大的突击力量。
美海军特种兵部队人数只有4000人,但为他们装备了许多特种装备:
——低噪音高速PB巡逻艇,36艘。艇体用玻璃钢加固,发动机噪音小。它配有3挺机枪、榴弹发射器,还有一具深水炸弹投射器。
——微型装甲艇:一次可载15-20名全副武装队员,艇壳有陶瓷装甲,采用喷水推进,可在浅水区活动。
——特种气垫船:长24米,重110吨,航速35节。
——微型潜艇:一般排水量为100吨以下,水下航速6-12节,续航能力为60-120海里,乘员2-10人,最多可载8名武装蛙人。非常适合在浅水海域执行侦察、偷袭任务。
——轻型特种战斗艇:小巧易于操作;满载排水量11。5吨,长11米,宽3米,吃水0。8米。安装的930马力的柴油机,使它的最高航速达30节,乘员3名。标准武器装备有12。7毫米机枪二挺,7。62毫米机枪二挺。
——蛙人输送艇:可潜送蛙人的小型特工艇。它能从水面舰艇或水下潜艇中下水。一般可运送6-10名蛙人。潜航到敌占海滩,进行渗透、侦察。袭击或破坏活动。
还有“海盗型”中型战斗艇。美国人甚至改装了6艘核潜艇用以运输“蛙人输送艇”,可见化了多大代价。
总参收集的资料和影视资料集中起来后,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国陆军的中央突击师,拥有的无声无热的运输直升机一次可把近4000名突击队员垂直输送到2000公里外,执行渗透、袭击、破坏活动。武装直升机的对地攻击力量也十分强大。还有大批轻型坦克、防空导弹、装甲车、火力突击车等高效率的突击火力。初步形成了一支快速打击力量。
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支海军特种兵部队,形成海上快速打击力量。就组织结构、目标任务、武器装备各方面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
大家又去观看了石一正师的各项训练、技术表演和战术演练。师部的潜水营和侦察分队的表现非常出色,人人宛如水中蛟龙,水上、水下功夫十分了得,水中破敌舰、登舰偷袭连连得手。侦察分队的任务是渗透到敌占港区、滩头进行侦察破袭陆上的目标。
会议由王刚作了总结,决定以石一正师为基础,成立我国第一支海军特种兵部队。为了迷惑敌人,番号不变,仍称为第二陆战师,直属军委领导。现有的团级编制不变,再以潜水营和侦察分队为基础扩编为特种兵团,人员先从三个陆战师中抽调,暂定编制为3000人。为了推进海军特种兵事业的发展,在师部成立一个研究所,团级编制,专门研究适合我军特点的突击小队编制、训练体制和新装备的研制。教导大队扩大为教导团,将成为海军特种兵的培训基地。总参和海军司令部在人员上给予支持。海军司令部和总后要保证这支部队有最好的人员素质、最好的装备、最高的待遇。石一正少将的近期任务是尽快带出这支特种兵团来。原来的部队也要通过更换装备,加强训练,成为足以支持特种兵团完成各项特殊任务的坚强后盾,把主战坦克、自行榴弹炮、远射程火箭炮调到别的陆战师,力争所有的装备都能用直升机和运输机运送。在直升机方面只要根据海军的特殊需要稍作改装就能满足要求了。关键是水面和水下的特殊装备要加紧研制。总装备部要成立一个支持小组,为满足这支部队的装备需要进行协调。
这次会议影响十分深远。我国的海军将拥有一支能在全球保卫我国利益的快速打击力量。
第十四节 四大发明
中华民族在古代以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和火药这四大发明著称于世。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处于世界上领先地位。受宋代以后“独尊儒术”政策之害,在近代再无闻名于世的重大发明。共和国的成立并未改变这一状况,接连不断的“反右派”、“反右倾”直至中华浩劫“文化大革命”,虽然“扫除”了儒术――仅剩下的不多的文化瑰宝,却并未真正的重视科技和知识。改革开放后,所谓的“知识份子下海”以及贪污腐败的发展,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损害也不轻。
王刚主政后,以国防需求推动经济振兴,又以铁腕初步扫除了贪污腐败之风,这才真正开创了科技大发展的新时代,知识才在中华大地上找到了用武之地。金龙电池的问世震惊了世界,它不仅为强国、强军作出了贡献,更主要的是打开了我国高层领导和科技管理部门的思路,坚定了国人科技兴国的信心。
中南海和丰院12月27日9:00
今天是金龙电池工程上马几乎一周年的时候,王刚的心情特别好。他在主持一个小型的讨论会,有主席科技助理秦邦定、国家科委主任林希方、国家安全部部长戴金滔、总装备部部长吕水正上将、长安工程局局长李明智大校和3位项目组的组长。还有一位在座大多数人都认识的中国银行董事长孔令俊教授。
“我为大家先介绍一位熟人,我已聘请孔教授为我的经济顾问,今天讨论的3个项目估计投资都不会小,必须有专家帮助策划,来掌握资金的调度和运作。”王刚笑着为大家介绍。
首先由“镁钠合金”项目组组长洪京男博士汇报:“资料大家都已看过了,我再扼要地汇报一下。我原来是搞钠硫高温电池的,年初接上级命令项目暂停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金龙电池已经研制成功了。所领导让我们再找课题。我在金属材料专家张国强教授的支持下才转入这一材料领域的。张教授提出,美、俄等国已经搞出了铝锂合金比铝镁合金还轻得多,我国的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终究是比较昂贵的,钠金属则不然。钠是一种很危险的金属,它的比重比水还小,一碰到水就会燃烧,生成腐蚀性极强的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也会吸收水蒸气自燃。不过我们在同它长期打交道中摸清了它的‘脾气’。我们还决定用镁代替铝,这样我们的镁钠合金就与铝锂合金一样轻了,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镁出口国。幸运的是我们选择的这一组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们立项后很担心资金来源,我们所不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我们用了总装备部的资金搞电池结果又下了马,总装备部也不会再向我们这些外行提供资金了。没想到我们比较顺利地得到了启动资金。所里和总装备部还同意我们调集各方面的专家。项目组真是群情激昂,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提供超过美俄的超轻合金材料。到今年3月份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比例和稳定添加剂,得到了稳定的镁钠合金。令人失望的是,它太软了,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时效硬化,强度也还低于铝镁合金。张教授鼓励我们说,美国人搞铝锂合金就那么容易吗?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稳定的镁钠合金这是很大的成功。当年铝镁合金的研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后来才发现了时效硬化的现象。我们又鼓起干劲,经过分析决心通过二条路径,首先是缩短硬化时间,其次是采用表面硬化技术。可以说是从超声波、激光、加压、快速冷却到最后的辐射,我们是费尽心机,搞得精疲力竭。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667次辐照试验,我记住这个数字是因为比著名的‘六六六’杀虫剂的试验还多了一次,当然这仅仅是辐照的试验。我们找到了合适的辐射源,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结合间的塌缩。简单地说就是,镁钠合金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特定的辐射源的辐照,它们的原子挤得更紧了一些,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都证实了这一点。这导致了合金强度的大幅度增强,耐腐蚀性能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可以看到资料上的数值,已经接近钛合金了。只是耐高温强度比钛合金低了70度,比铝镁合金可高多了。然而这种材料的成本要比钛合金低得多,而加工性能则要好得多了。
“我的体会是一分艰辛一分收获。如果当初镁钠合金的强度比较高的话,我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不过也绝对得不到现在这样出色的材料了。”这位洪博士的口才很好,说尽了科研人员攻关中的甜酸苦辣,大家听得很有味道。
“从9月底开始我们着手开发镁钠合金的生产工艺,这是投入大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时我们准备利用试验室制造出来的样材,开发镁钠合金的加工工艺,如轧制、焊接、铸造等,还要开发适用的涂料等。不过这些项目必然涉及巨大的投资和技术力量的调集,已经不是我们这样项目组,甚至是一个研究所所能承担的了。”
洪博士拿出了几件管状的、板状的、工字梁状的镁钠合金小样品,与会者听了他的介绍再抚摸着这些凝聚了科研人员智慧和艰辛的不寻常的合金,心情很是激动。他又放映了很短的几段这种神奇的合金进行强度试验、耐腐蚀试验和高温强度试验的录像,真难以想象这么轻巧的合金会有那么高的强度。绝对是超轻结构材料研究的突破。
王刚感慨地说道:“这要感谢那些开明的所领导,否则你们的‘不务正业’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了。下面请鞍钢的项目组汇报。”
鞍钢“铁铝合金”项目组负责人是一位40来岁的高级工程师汪继宏:“我们是务正业的,目标是开发高强度、耐腐蚀的合金钢。巧合的是张国强教授也是我的老师。我开始时的想法很简单,铁和铝各有优缺点,如果能组合起来形成合金那么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材料,我想前人肯定也干过只是没有结果。二者的熔点相差很大,比重也差很多,又难以亲合。我们决心强行来个‘拉郎配’”
在座的都为他的风趣笑了起来。
“这一场拉郎配可实在不容易啊。先是搞粉末合金,费了很大的劲一无所获。然后是把铁铝混合溶液采用电磁搅拌加上机械搅拌,等到形成固液混合态时,再用压力机反复揉合,以阻止铁铝各自形成晶粒。终于得到了稳定的铁铝合金。一开始我们从理论推算铁铝以3:7的比例能稳定结合。后来反复试验后,才得到以3。8:6。2的比例最稳定,这可是著名的‘黄金分割’啊。更绝的是我们后来又把铁铝的比例倒过来居然也是最稳定的,我们首次得到了一对‘共轭合金’,而且他们的热膨胀系数也极为接近,能很好地焊接结合。我们搅拌的可是铁和铝啊,那可不比和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添加剂――钒,它能大幅度减少搅拌时的摩擦力,并可以使铁铝结合得更好。
“形成铁铝合金的关键是铁中不能有碳,科学地说是碳含量必须低于万分之一。铁铝合金也有时效硬化效应,不过不像镁钠合金那么严重。我们受到张教授的启发,也试验了辐照硬化试验,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们还是进行各种试验,直到前不久我们才得到成功,必须把合金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再进行辐照。效果极为惊人,同样出现了原子间的挤压现象,虽然只是收缩了百分之一的尺度,可是合金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