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佞妆-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了。
    “妈妈去外头瞧着,有些什么状况,便来与我说。”楚维琳吩咐道。
    邓平家的点头去了。
    隔了半个多时辰,邓平家的又回来了。与楚维琳道:“那一家子让我们爷给劝回去了。”
    “劝回去了?”楚维琳瞪大了眼睛。
    邓平家的不住点头,连声道:“是啊。衙门外头好多人看热闹呢,爷就与两位同知大人和师爷一道出去了。爷仔细与那家人说了道理,说这毕竟是人命官司。绝对不会马虎了事,一定会给个交代的。”
    “然后人家就回去了?”楚维琳越发诧异了。
    这等话虽然是常郁昀的真情实意,可在旁人耳朵里,到底像个场面话,为何人家就是信了?楚维琳支着脸颊想了想,兴许是出于对官老爷的服从和信任,兴许是常郁昀那张脸太过良善,哄得住人吧。
    “奶奶,奴婢听到几句,围观的都说,这案子还在查,怕是其中又些猫腻的,说我们爷像是个好官的样子,不会草菅人命,只怕之前传言说永记的药材有问题,是真有问题了的。”邓平家的又道。
    楚维琳眨了眨眼睛,这倒是出乎意料之外了,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隔了三日,门房上送了一张帖子来,楚维琳捏着帖子,来来回回看了两遍,心里便有底了。
    下帖子的不是高家**奶,而是陶家的老太太,请楚维琳入陶家去听戏。
    看来,因着永记药行的事情,陶家那里是坐不住了。
    等常郁昀回来,楚维琳把帖子递给他看,问道:“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意思?是要开诚布公了,还是要拿银子塞我的嘴?”
    常郁昀失笑:“估摸着就是打听打听,现在还不到让你吹枕边风的时候。”
    楚维琳忍俊不禁,笑了会儿,又问:“你说,他们知不知道江谦是我大舅?”
    “应当不晓得。”常郁昀思忖着道,“他们连贺大奶奶是你大姐都不清楚,又怎么会知道你母亲娘家的事情。”
    楚维琳闻言,亦觉得很有道理。
    女子出嫁之后,看的就是夫家了,别人连常夫人和贺大奶奶都没摆在一处想,又怎么会知道楚维琳的母亲姓江,是乾州人士,更把她和来金州采买的江谦联系在一块?
    况且,江谦接到那批有问题的货是在四个月前,算算金州到海州的距离,五个多月前,永记药行就应当出货了,那时常郁昀和楚维琳才刚刚到了金州,陶家连常郁昀的底儿都没摸透,又怎么会去摸江家的底。
    “他们不知道,我们也就不要提及了,毕竟陶家依靠着乌礼明。”常郁昀叮嘱楚维琳道。
    楚维琳知道其中道理,乌礼明恨极了常恒淼,常郁昀此刻按着案子还没有审理,虽是为了收集证据,可在有心人嘴里,指不定就会成了包庇之罪,到时候乌礼明参上常郁昀一本,常郁昀平白无故就要惹上一身骚。
    所以,断不能打草惊蛇,陶家和乌礼明怕是还不清楚,常郁昀已经发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如就此装糊涂,正好多查一查乌礼明的底细。
    夫妻两人又细细商量了一番。
    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楚维琳坐着马车去陶家去。
    陶家离高家不远,却远不如高家气派。
    马车入了内院里,楚维琳踩着脚踏下车,便见到了陶大太太和陶三太太。
    比起陶大太太的有礼沉稳,陶三太太依旧是那般的热情,若不是隔着辈分,她是恨不能与楚维琳姐妹相称。
    陶家的院落没有高家精致,但也收缀得有模有样的。很有一番趣味。
    江南园林便是如此,无论大小,都有其独特之处。
    陶老太太似是非常喜欢看戏,家中就搭了戏台,戏台前有一处花厅,落地的门板卸下之后,能清楚看清戏台。
    楚维琳进去时。里头已经有几位客人了。
    高老太太和高**奶一并来了。两位同知夫人,还有几位前几回见过的太太、奶奶,却是没有瞧见范大太太。想起上回范大太太对陶三太太的那番说辞,看来范大太太与陶家虽是沾亲带故,但实在是不愿意多往来的。
    彼此见了礼,楚维琳落座。
    陶老太太笑着慈祥。道:“我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戏。今日登台的这戏班子是前个月才到金州的,很不错,我听了一回就喜欢得不行。”
    楚维琳笑着颔首,道:“不瞒您说。我家老祖宗也爱听戏,逢年过节,宫里赐戏下来。都会请姻亲们一道来听,可热闹了。”
    陶老太太眼睛一亮。道:“宫里赐戏?那是相当了不得的,我这辈子是听不了那么好的戏了。夫人听过好的,听寻常的戏班子唱戏,就肯定少些味道。不过今日这个真不一样,听说是在京城里也唱过的,有些名气。”
    正说着戏,外头传来一阵问安声,楚维琳循声望去,见一个银发老人被簇拥着来了。
    陶老太太站了起来,几步迎了过去,道:“老祖宗您来了。”
    楚维琳打量了陶家老祖宗一眼,上了年纪的老人,精神似是比不得年轻人,可一双眼睛乌黑发亮,又带了一股子威严,她的气派不输京城世家的老太太们。
    陶家老祖宗坐了正席,她不疾不徐与楚维琳道:“老太婆这把年纪了,说起其他事情,那就是裹脚布,谁都不爱听,也就是说一说戏,才能和年轻人说到一块去,这才厚颜来了。”
    楚维琳依着礼数,顺着说了几句:“怎么会呢?不都说,姜是老的辣嘛,您的话对晚辈们来说,都是大智慧,又怎么会不爱听呢。”
    “是啊,老祖宗,”陪着陶家老祖宗来的姑娘开口说了话,她的声音软糯,带着一点点娇气,“是您太威严,让晚辈们都不晓得怎么亲近了,我在跟您一道住之前,也很怕您的,现在啊,不怕了,恨不能您日日能与我多说说话呢。”
    陶家老祖宗被逗乐了,刮了刮那姑娘的鼻尖。
    楚维琳亦是笑着,从这姑娘扶着陶家老祖宗来时,她便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范大太太口中,病了一场开窍了,随着陶家老祖宗生活的陶八姑娘。
    陶八姑娘瓜子脸,柳叶眉,倒是一个美人,一颦一笑都惹人怜惜,这个模样的,是最讨长辈喜欢的。
    见陶八姑娘和陶家老祖宗亲密,陶老太太的眼底闪过一层阴郁,楚维琳瞧在眼中,便知这俩婆媳的关系是当真不好的。
    戏台上开场了,排的是一出旧戏,楚维琳在京城里也看过,这戏班子果真如陶老太太说的,唱作俱佳,叫人挪不开视线,饶是楚维琳这个对听戏并不热衷的人,都有些入迷。
    戏台上的旦角一个脚步、一个转身、一个抬袖、一个眼神,都独有韵味,几位爱戏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楚维琳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她觉得熟悉。
    从前听过的,觉得熟悉并不奇怪,可让楚维琳不解的是,她对这个旦角的表现很熟悉,细细梳理了一番她并不算丰富的听戏经验,楚维琳心中一颤,她在这个戏子的身上,寻到了当初苏子毓的身影。
    苏子毓是男子唱了旦角,可这台上的人,楚维琳肯定她是个姑娘家,身形与苏子毓完全不同,可唱戏时的感觉却很相似。
    “夫人,这戏有什么不对吗?”
    楚维琳闻言回过了神,见陶七姑娘讨好地看着她,便道:“这个旦儿,不输京中的名角儿呢。”
    陶七姑娘掩唇笑了:“我没听过京里的戏,但听人说,这个戏班子原是在京里唱过的,那个旦角儿,也有些名气的,我原本还有些不信,但夫人说好,那自然是真好了。”
    陶八姑娘听见她们说话,微微偏转过头,低低和陶七姑娘咬了耳朵。
    陶七姑娘眼睛一亮,道:“若夫人喜欢,下回请她们去府中给夫人唱戏?他们这个戏班子,似乎是叫,叫瑞喜班。”
    瑞喜班?
    楚维琳一怔,这不就是当初苏子毓所在的戏班子的名字吗?当年苏子毓出事后,瑞喜班便离开了京城,楚维琳原本当他们已经散了,却没想到,是来了江南一地。
    从前为了常郁晖的事情,楚维琳是认认真真看过苏子毓的戏的,对他的一些表现法子有些了解,才会在两个不同的人身上看出相似来。
    师出同门,到不难理解这旦角儿和苏子毓有些神似了。
    陶七姑娘还想与楚维琳搭话,楚维琳却并不像多理会她,反倒是对陶八姑娘,她不由多瞟了两眼。
    这位疑似重生者,为了对付陶七,也算是费了心思的,却偏偏,要把不相干的人拖下水,让楚维琳不喜。
    陶八姑娘好像浑然不觉,认真听着戏,时不时和陶家老祖宗说上几句话。
    一出戏唱完,中间休息时,便有人提起了永记药行的案子来。
    提起来的人似是收了陶家的暗示,见楚维琳听见了,便问道:“夫人,这案子什么时候审呀,从前我们经常去永记拿药材,如今都有些不敢了。若他永记真有问题,早些关门大吉,免得又害了别人,若是没有问题,也早早了了案子,不然我们真是提心吊胆的。”
    楚维琳心中冷笑一声,提心吊胆的只怕是陶家人吧?
    “我一个后院妇人,不懂前头的事情。不过永记药行的事体,我们爷倒是与我说过几句,那犯人在大牢里并不认罪,又说他是真的叫永记害了,那药材在海州吃出了人命,海州官府那里是一清二楚的。这是我们爷来金州后的第一桩人命案子,他决计不肯马虎的,已经让人去海州那里,问一问海州那儿的情况,再把卷宗和仵作验了之后的结果一并带回来。”楚维琳声音不高不低,正好叫所有人都听见。
    而陶老太太和陶大太太,在听完这句话后,眼底都流露出了些许的不安。
    …………………………………………………………………………
    推书
    《蒋四小姐》嫡女搭戏台,宅斗一流!
    《极品丫鬟》极品丫鬟斗极品,林西表示很慌乱!
    包子的两本完结书,完结的哦~~
    书名:《谋嫡》,书号:3597474,作者,王安宁,
    简介:外表娇娘子内心女汉子的吃货穆锦柔表示:她誓要夺回被嫡母与嫡姐抢去的嫡位,然后努力地吃好喝好。这是一个女汉子在大宅门内的装傻充愣的故事。
    这本新书,书友们可以养肥~~(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美目盼兮yxq、、桑德娜、诺言过期、(2张)、這壹世輪回、黄瓶子的月票~~

第三百章 官司(四)

楚维琳此时面朝着那位问话的太太,瞧不见陶家人的反应,流玉正巧是朝着这边的,把陶老太太婆媳的神色看到一清二楚。
    那问话的太太闻言,眼底亦是惊愕:“真的啊?那永记的铺子真有问题?哎呦,夫人,您来金州时间还短,怕是不太清楚,我们这些人家,每回拿药材都是去永记的,这叫我们往后啊,怎么不害怕呢。”
    此话一出,耳边纷纷是附和声。
    楚维琳浅笑,宽慰道:“其实啊,我倒觉得不用草木皆兵。你也说了,永记在金州这么多年,大家都是去那儿拿药的,若从前就出过问题,早就叫人不敢上门了,可这一回,海州那儿又是的的确确出了人命了,我想,许是这路途上出了什么差错,亦或是铺子里一不小心,造成了一批货的问题,并不一定就是永记所有的药材都不值得信任了。”
    陶大太太神色一舒,若是楚维琳这么说,兴许,这案子还有推托的余地。
    却听杜杨氏不赞同地道:“话是这么说,可谁知道哪一批货会有问题呢?轮不到自个儿的时候,听的都是故事,十几年才出这么一回。可若是轮到了自个儿,那可是一条人命啊,谁家里出了这等事体……对吧?”
    陶大太太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口,见楚维琳亦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心情愈发忐忑,讪讪笑了笑
    一直没有发话的陶家老祖宗清了清嗓子,见众人都看向她,她才道:“老太婆一把年纪了,生死看得多了,到最后也就一句话。生死有命,都是命里有数的。十几年才出一回,这都轮到了,也就随着菩萨去吧。况且,常夫人说的也有道理,兴许是这路途遥远,运输时出了什么差池也说不定的。”
    楚维琳睨了陶家老祖宗一眼。果然还是老姜一块。真是够辣的。
    所有的生死都可以往命中有数上头推,在座的信命、信佛的人极多,这样的说法让众人都沉默了许多。
    楚维琳勾了勾唇角。道:“老祖宗您说得不错,生死有命,开药铺的本也是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可衙门办案。却不能如此来。若是所有的案卷上都写上‘命里该如此’,我们爷别说是乌纱帽了。连脑袋都一并不保了。还是那句话,查归查,该如何买药用药还是如何来。”
    陶家老祖宗笑了笑,没再说话。反倒是陶八姑娘掩唇直笑,道:“夫人说话真有意思,连脑袋不保都敢说。真是直爽。”
    陶八姑娘的声音柔和,似是在打趣调侃。听不出半点儿嘲讽的味道来,但楚维琳早就把此人视为需要格外注意的人,对她的话也就不拿好意来想了。
    “我性子素来如此,虽是有些冒犯的话,但我想,我们爷不会介意。”楚维琳笑意深深。
    李周氏见缝插针,道:“说透了啊,就是常大人‘纵’着夫人呢,夫人与大人是青梅竹马吧?真是叫人羡慕。”
    拍马屁这等事情,便是不能成了那第一个,也断断不会叫人落下,一时之间,具是羡慕之声,而坐在陶三太太身边的陶七姑娘低着头,神色戚戚。
    楚维琳把这些动静一一看在眼中。
    戏台上,新戏又要开场,也就罢了这些话题,众人都把注意力转到了看戏上。
    待这戏唱完了,陶老太太还有些意犹未尽,恨不能再听一场,只是日头已经偏西,便遗憾着道:“下回若有机会,再请夫人们来听戏。”
    楚维琳对这个来自京城的瑞喜班很有一番兴趣,便问陶老太太道:“这个戏班子,老太太是从哪儿寻来的?唱得可真好。”
    “他们似是去年来的江南,一直有些口碑,我从前在别人府上听过,这回晓得他们到了金州,便请了来。”陶老太太说道。
    楚维琳颔首,赐了赏,班主领头谢赏,那旦角儿福下身子时看了楚维琳一眼,眼神冰冷,如腊月里的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