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朱宣明却吩咐道:“谢登,本宫会回朱雀东路,本宫现在就要回三皇子府!本宫要出去,不惜一切代价!”
谢登一听,脸色便塌了下来。现在,这么晚了,宫门已经下钥了,太子怎么能出宫去?他心中想着该如何委婉向太子说明情况,想着如何能说服太子打消出宫的念头。
然而,朱宣明没有理会他的为难,喃喃道:“他进不来的,我一定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
听到这句话,谢登突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分明觉得,年轻的太子,已经变得枯槁了。太子,是个可怜人吧。
谁可怜,谁不可怜,时间都在缓缓流淌。这一日,尺璧院中就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第369章 意外访客
尺璧院中突然到访的客人,是太原府尹范泰言的夫人,也是范仪的祖母姬氏。
其时,她正与风嬷嬷说着京兆的局势,傅氏身边的大丫鬟宝绮来传话:“姑娘,范老夫人想来尺璧院,说是为了多谢姑娘对仪姑娘的照顾。”
现在是年后时节,京兆各家夫人多有往来,姬氏就是来和傅氏走动走动的,却提出了想到尺璧院见顾琰。傅氏虽心中疑惑,却想着顾琰和范仪交好,便欣然应允,遂派了宝绮来传话。
顾琰听到姬氏要来尺璧院,着实吃了一惊。虽然,她早有预感,因范仪之故,迟早会和姬氏见面,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没想到,姬氏会亲自来到尺璧院。
看来,范老夫人对仪妹妹,的确无比上心。——顾琰边这样想,边吩咐月白打点好一切,以迎候姬氏的到来。
很快,姬氏就来到尺璧院了。傅氏陪伴着她,身后跟着数个仆妇丫鬟仆妇,有仆妇手中还捧着数个锦盒。
见此,顾琰就知道姬氏这一次来,应是有所求。姬氏,会求什么呢?
她心底这样想着,脸上扬起了笑容,快步上前,盈盈一弯腰说道:“阿璧给老夫人请安。怎敢劳烦夫人来尺璧院?宜应阿璧前去拜见老夫人的。”
姬氏的年龄和身份摆着,顾琰作为一个孙儿辈,这一番说话是应当的。她恭迎着,将姬氏迎进了尺璧院。
姬氏脸上含着笑容,看着十分亲切,笑着说道:“是老身唐突了。本应下帖子邀请才是。只是老身来见了顾夫人,又想着阿仪时常来添乱。现在见了,果真觉得傅夫人有福分,阿璧真真是好。”
姬氏这一番说话,并不是客套,她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这好,指的不仅仅是容貌。还有通身的气度。她一双利眼见过多少姑娘。但有顾琰这样气度的,还真没有见过。
她打量着顾琰,越发觉得让自己孙女儿亲近顾琰。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做法。见贤思齐,择善为友,这些道理,姬氏太清楚了。
一旁的傅氏见到姬氏的表现。心中再一次惊讶。这位范老夫人姬氏的作风,傅氏是有所耳闻的。
听说。姬家祖上与太祖有深交,是以姬氏一族多少有些倨傲,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便多少有些冷淡。这位姬氏待人接物也是如此。礼数倒是做到足的,但极少听说她对谁亲厚。
但今日,姬氏在叠章院就笑容满面。现在对阿璧又是如此。似乎,姬氏对顾家很特别。这是为何?
傅氏想不明白,姬氏态度越亲厚,她就越感到诧异。
但是,姬氏和顾琰两人似乎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一老一小笑说着落座,倒让傅氏觉得自己多虑了。
紧接着,尺璧院一众丫鬟便上场了。有丫鬟捧着洗盥盆、干净锦帕进来,待姬氏擦洗双手后,其余的丫鬟,就陆续将茶水、瓜果摆了上来。
这些丫鬟的动作,流畅无声,态度恭敬又不卑,显然平时训练有素。见到这一切,姬氏的笑容更深了。
“老夫人,请用茶,阿璧这里有个丫鬟烹茶很不错。”顾琰笑晏晏地说道。她所说的很不错的丫鬟,当然就是精通吃食的杏黄。
姬氏点点头,接话道:“既然阿璧说不错,那么老身就要好好品尝品尝了。”
接下来,尺璧院中便时不时响起笑语,姬氏高兴,傅氏热络,顾琰恭敬,还有机灵的仆妇丫鬟偶有应答,令人听着也十分舒心。如此一来,倒气氛融洽宾主尽欢。
一番寒暄过后,姬氏似是斟酌了一番,开口对傅氏说道:“顾夫人,老身有几句说话想单独和阿璧说,是为了老身孙女阿仪的事,不知是否方便呢?”
听了这话,傅氏心中的疑惑,突然就解开了。她差点忘了还有一个范仪小姑娘,听说姬氏对范仪宠爱非常,原来如此。
既然姬氏如此说了,傅氏便知道怎么办了。况且她对自己的女儿很有信心,没什么好忧虑的,当下便站了起来,说叠章院中还有些事务要处理,让顾琰好好招呼范老夫人,便离开了。
傅氏离开后,房内的丫鬟仆妇们也都知机地退了出去。房内,就只剩下姬氏和顾琰了。
顾琰没有说话,而是意态悠闲地给姬氏续上茶水,等待其说明来意。姬氏,到底想从尺璧院得到什么呢?她让阿仪与自己亲近,图谋的,又是什么呢?
姬氏端起了茶杯,润了润喉咙,便直接说明来意:“阿璧,实不相瞒,老身此来顾家,是想向阿璧借一个人,就是借阿璧身边的风嬷嬷。”
姬氏一口气将话说完,心中不觉松了一口气。在来顾家之前,她就想好这么说了,便没有转弯抹角。不仅是因为她有求于顾琰,还因为她清楚顾琰的性格。
在过去的日子里,姬氏对顾琰的了解绝不会少,她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并不简单,只能以信诚待之,而不能蒙骗欺瞒。
得帝师青眼的姑娘,得风嬷嬷教导的姑娘,必是非同一般。为了自己的孙女,为了将来的范家,再低的姿态,姬氏也不觉得有什么。
原来是为了风嬷嬷……姬氏要借风嬷嬷,莫不是,姬氏也知道风嬷嬷的本事?
如此想着,她便没有正面回答姬氏的请求,而是问道:“请老夫人恕阿璧无状。此前,顾家和范家并无亲近。老夫人为何要让阿仪亲近尺璧院呢?老夫人为何要借用风嬷嬷呢?”
这些疑问,在顾琰心头很久的了。既然姬氏如此坦诚,那么她也直接相询了。
她记得,早在风嬷嬷来到尺璧院之前,范仪就已时时来尺璧院了。这应该,不仅仅是因为风嬷嬷之故。姬氏,为何会这样做?内里,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姬氏的回答,出乎顾琰意料之外。原来,是这样啊。
☆、第370章 荆棘路
姬氏微笑道:“其实,老身曾在莱州待过一段时间,听顾太奶奶说过京兆顾家的情况。自前年赏花宴后,老身见了你,便隐约觉得气度沉稳不似一般姑娘。后来,你还救了阿仪……”
顾琰听得一愣,原来,姬氏和莱州太奶奶有交情。太奶奶,那位神秘的太奶奶。据闻能影响皇族、身边有风嬷嬷这种能人的太奶奶,经由姬氏的提及。蓦地出现在顾琰面前。
莱州的太奶奶,顾琰从来没有见过她,前世关于她的印象也几乎没有,到底她是怎样的人呢?
她不知道,却对莱州起了好奇心。
接着,又听得姬氏说道:“至于风嬷嬷其人,老身也是从顾太奶奶那里听说的。老身原本想等风嬷嬷从宫中出来,再去莱州求人。不想,风嬷嬷来了阿璧身边。老身让阿仪来尺璧院,就是想她日有寸进,事实证明老身的想法是对的。”
至此,姬氏基本说出了心中所想,只除了帝师青眼、沈度与九皇子关系这些略了过去。这些,对着一个小姑娘,姬氏实在难以出口。
但是,顾琰轻巧地问了出来:“老夫人,您欲借用风嬷嬷。是打算,将阿仪送进宫中吗?”
风嬷嬷是从宫中出来的,除了武功之外,一身本事就与宫中有关。姬氏之心,昭明矣。只是阿仪,她适合待在宫中吗?
听了顾琰的话语,姬氏一阵哑口,入帝王家之苦。她怎么会不知道?但是范家的种种谋划,她怎么就能说出来?
范家非世家,只数代官宦。至今尚未出过一位皇族贵人,这对于一个急亟需要跃一步的家族来说,是一件憾事。
和陈留谢氏的谢奎一样,范家的族长范泰言也一直在思考家族的发展,认为是族中出皇族贵人的时候了。范泰言和姬氏选中的人,就是孙女儿范仪。
原本,他们只是想成为皇族姻亲。九皇子和范仪的往来。他们是默认的。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范泰言发现当初的打算或许有出入了,因为中间多了帝师和沈度。
见到范仪从定元寺带回来的锦盒后。范泰言和姬氏就知道,将来谁主天下还不一定。
外戚之家,绝不是范泰言所希望的。他真正谋求的,是范仪能奠下一点基石。能有助之后的两代、三代繁衍。
九皇子在不断成长、京兆局势越发不明朗,范泰言又高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姬氏也要为范仪打算了,所以才亲自来了顾家尺璧院。
事关一个家族的发展,每一步、每一事、每一人,看着都顺其自然如流云无迹。但内里的种种脉络,早已被细细理顺过一遍,甚至被延伸至三代之后了。
或许。这才是当世家族应有之义吧。
姬氏不能细说范家的打算,只能简要地回道:“是要送进宫中。所以才请风嬷嬷相助。老身相信,有风嬷嬷教导护佑,不管阿仪将来是在王府还是在宫中,她都会平平安安。”
姬氏的喉头有些哽咽。人心是肉做的,这些年她一直将范仪带在身边,的确真心疼着孙女。入宫是一条带着血的荆棘路,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但走稳妥了,的确是一条通天坦途。
顾琰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听到她哽咽而神情坚定,一时沉吟不语。
范家的打算,她隐约能猜到,因许多大族都是这样考虑的。去年她自己想及分宗一事,也是为了顾家的将来,是以,她无法说范家对或是错。
她想到了前一世的九皇子妃、后来的范皇后,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命运明明已经改变了,但还是有很多事情顽固遵循,重复着前世的轨迹。
比如,朱宣明被册封为太子,比如,范仪与九皇子的联系。
变了,亦不变。
好一会儿,顾琰才回道:“风嬷嬷在顾家居碧海院,祖父以客卿之礼待之。这一事,阿璧还须问过风嬷嬷的意思,稍后才能给老夫人答复,请老夫人原谅。”
姬氏的哽咽已过去,知道提出请求也不可能立时有回音,便笑了笑,说道:“这个当然,老身等阿璧的回复。还请阿璧看在与阿仪的情分上,代为美言几句。”(bgm:人才太难得!)
顾琰也回了一个笑容,没有应允或者推拒。她和阿仪有情分,和风嬷嬷更有情分,在这一事上,她只会尊重风嬷嬷的意愿。
姬氏离开之后,顾琰便将风嬷嬷唤了进来,对她说了姬氏的请求,说了姬氏请求的原因,并范家的打算。
末了,她还说道:“嬷嬷,此事全在您决定。若你觉得可,我便应了范老夫人;若您不想,我便回绝。”
风嬷嬷一双吊销眉扬了起来,布满褶皱的脸看起来更刻薄可怖,但她的眼神却是和煦的,朝顾琰说道:“奴才想听听姑娘的意见,才好决定去或不去。”
顾琰忽而想起了一个画面,那是在九皇子府的一个画面。风嬷嬷笔直地站在范仪背后,看着虽阴森刻薄,但眼神也是像现在这般的,而且范仪行事一日比一日有度,时任皆赞其“贤皇子妃”。
既为贤皇子妃,那么就可能成为贤后。国朝有贤后,能安定社稷,是万民之福。
“嬷嬷,我没有意见。阿仪时常来尺璧院,她是怎么样的,嬷嬷很清楚,嬷嬷,您的心会告诉您决定的。”顾琰这样说道,她还是不想以自己的取舍来左右风嬷嬷的想法。
风嬷嬷与阿仪有没有这个教导缘分,还是要看风嬷嬷自己。
见到风嬷嬷在凝神思虑,顾琰加了一句:“嬷嬷,此事不急的,您可以回碧海院慢慢考虑,范老夫人那边有耐心等几天。”
但是风嬷嬷已经决定好了,她望着顾琰说道:“姑娘奴婢愿意教导仪姑娘,但奴婢还是愿意住在顾家……”
☆、第371章 莱州隐秘
风嬷嬷答应教导范仪的原因,顾琰没有问。她只是将风嬷嬷的回应告诉姬氏,姬氏自是高兴不已,当天就让范仪来了尺璧院,向顾琰和风嬷嬷道谢。
范仪还是那么娇憨的,朝风嬷嬷鞠躬的时候十分恭敬。——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随后,顾琰去了叠章院,向傅氏提及了风嬷嬷外出一事,道是风嬷嬷每隔一日便会外出半天,请傅氏应允。
风嬷嬷虽然以奴婢自称,但她实则是顾家的客卿,又是顾琰的教养嬷嬷。傅氏没有多想,就答应了顾琰的请求。
此后,每隔一天,风嬷嬷便出了顾家,在后门上了一辆早就等候的马车,马车上是姬氏身边最得信的管事娘子,她恭迎着风嬷嬷往范家而去;响午过后,马车又将风嬷嬷稳稳送回,仍是由管事娘子亲自送回。
如此循环,一日一日。
此时的朝堂,在经历了东宫刺客、亡国妖后等大事后,也难得平静了下来。
朝中还有这两事的余绪,但不外是秦绩出殡、林家的人莫名其妙减少等等。这余绪对某些人来说很重要,但毕竟限于某一人谋一家,并不能影响朝局,成不了什么波浪。
新的一年到来,九府十六卫并无要事发生,各地的奏报都是言及国泰民安,令得紫宸殿中的崇德帝龙心大悦。
对于京兆朝官来说,现在最关注的,莫过于京兆尹的接替人选了。原京兆尹林世谦已死,当然要有新的京兆尹了。
朝廷官位,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病死而有所废止。林世谦死谏。当场就死在了紫宸殿中,不管他是否真的虐杀了秦绩,崇德帝都没有追究,给了林世谦一个三品大员应该有的身后哀荣。
崇德帝此举,获得了朝臣一片赞赏,多有“恩恤官员”“为臣有幸”之类的,倒成为朝中一时美谈。
至于成国公府。崇德帝也是同样对待。秦绩都死了。都没必要再问他为何离开雷州了。崇德帝念在秦邑丧子,赏赐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