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贵娇-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成国公府。崇德帝也是同样对待。秦绩都死了。都没必要再问他为何离开雷州了。崇德帝念在秦邑丧子,赏赐了不少物品,还特地开恩。准许秦邑再入宣政殿。
    原本因楚衍楼事的影响,崇德帝令秦邑一年不得入宣政殿。现在一年之期远远未到,这对成国公府来说的确是开恩。但这开恩,是因为秦绩之死。秦邑怎么高兴得起来?
    但秦邑看着侧夫人董氏隆起的肚子,悲伤之中有一些慰藉。幸好。当时纳了董氏,成国公府还有血脉希望。
    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太平道的上元灯会,仍是如期进行。只是。今年顾琰没了去观赏的兴致。年年岁岁灯火璀璨,看久了便无甚新奇。
    相比之下,顾琰更愿意在桐荫轩内。和沈度喁喁私语,间或说说朝事。间或提提家务。在这样寻常平静的相处中,两人的情愫也在一点点加深。
    静水流深,日日能有这种平淡安静,是人生一大福分。
    这一晚,沈度还是来到了桐荫轩,问起了风嬷嬷为何每隔一日就去范家。——对于顾家,尤其是尺璧院的情况,他是极为上心的。
    顾琰伸手逗着小圈,边回道:“风嬷嬷去教导阿仪了。范老夫人姬氏,认识莱州的太奶奶,知道风嬷嬷的本事。”
    沈度看着顾琰越来越掌开的脸庞,嘴角微微扬了起来,答道:“范泰言曾在莱州任官,想必就如此,计氏和顾太奶奶才有往来。”
    顾琰的动作顿了顿,忽而想起风嬷嬷是元家旧人。又想到风嬷嬷原是在太奶奶身边的,不由得问道:“计之,莱州的太奶奶,和你原来的家,有什么关系?”
    太奶奶,风嬷嬷,她身边的人,似都和曾经的元家有关系,是什么呢?
    “严格来说,顾太奶奶和我家没关系。只是顾太奶奶身边有一个人,是我祖父的旧识。”沈度回道,突然极为轻声地说出了一个人名。
    听到这个人名,顾琰瞪大了眼睛,停住了逗小圈的动作,下意识脱口而出:“他……他不是早就薨了吗?”
    沈度伸出手唤小圈过来,才为顾琰解惑:“假死而已。这些年,他一直在莱州。呃……他与顾家太奶奶交情非一般……”
    沈度叹息一声,将他所知道的莱州事说出来。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错综交汇跌宕起伏,听得顾琰一愣一愣。
    这还是第一次,她听到莱州的秘辛。原来,原来莱州的太奶奶,有这么一段激烈的过往。最后,都归于沉寂。
    “先帝有密令,禁止顾太奶奶出莱州一步。我以后会带你去莱州,你见到顾太奶奶,就知道她是怎么样的人了。”沈度说罢,忍不住伸手抚着顾琰的秀发,似有什么充斥在心口。
    他的阿璧,他的姑娘,即使世事如何变幻,即使局面再艰难,他都不会放开她。没人任何人或者事,能够阻止他们在一起!
    他靠近顾琰,将头抵着顾琰的,温柔而坚定地说道:“阿璧,我绝对不会让你像顾太奶奶那样,绝对不会……”
    他这番保证,既是说给顾琰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艰难和诱惑,他要克服要抵挡,绝不能那样,绝不!
    顾琰伸手握着沈度的手,同样回应着:“我相信你不会。我相信你。”
    她绝对信任他,前一世的沈大人,这一世的沈计之,她都全心全意信任。其实他不知道,她信他,信了两辈子,而他,从来没有让她失望过。
    桐荫轩外,有冷风在呼啸,但轩内却暖意融融,间或有小圈在“吱吱”叫闹,暖融之中便添了几分趣致。
    忽而,顾琰想起了一事,笑眯眯地问道:“计之,那方子试验得怎么样了?若是可以的话,我还是觉得尽早开设铺子会比较好。”
    沈度“哈哈”一笑,说道:“已经找了师傅来酿造了,似岁对这事十分感兴趣,时间肯定不会有所拖延的。”
    方子,去年十二月初八顾琰送给沈度的生辰礼,就是一张方子。
    这是一张香醋方子。现在,顾琰和沈度心思十分简单,他们想不到,这个香醋方子会给他们带来那么大的收获!
   

☆、第372章 远虑

    这个香醋方,是前世顾琰在福元寺所得。那时候,福元寺的香火时断时续,寺中的居客堂,只有几个人。
    住顾琰隔壁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妇人。中年妇人孤身一人,想必也有一番故事。后来中年妇人病重,顾琰念及自己失祜失恃,对妇人起了恻隐之心,便尽心照顾。
    她照顾妇人,乃是一点恻隐善心,但妇人给了她回报。
    妇人过世之前,赠予她这一张方子,就是这一张酿醋方子。在成国公府寥寂的生活里,顾琰时不时想起福元寺的生活,都会拿出这张方子来看一看。
    这方子上面的一字一句,顾琰早已铭刻在心。这张方子,是她善心所得,她便将这一个方子并当中的善心,送与沈度当生辰礼。
    这便是方子的因由。
    顾琰曾想过用这方子来开一个醋坊,但顾家没有这方面的能手,她一个姑娘家也不能时时在作坊露面,因此所想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
    这张方子,在沈度手中,会比在她手中更有用,这就是她的想法。
    醋,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大定的醋坊也不少。但是这些醋坊都是一种老黑醋,味道并不算好,因而大定百姓不嗜醋。
    顾琰好酸,便想着用着香醋方一使,说不定能酿出好闻好吃的醋来。
    沈度见到这张方子后,所想的也是差不多。既然有方子,那么开设醋方就有可能了。当他把这个方子给如年、似岁两个人看时,就见到似岁双眼放光,像看到什么珍宝一样。
    沈度知道似岁对从商有兴趣。但没想到一张小小的醋方,会让似岁激动成这样。因此,他把醋坊的事情,全权交给似岁处理了。
    按照似岁的估算,按照方子酿出一坛醋,需耗时一个月左右。现在,似岁将京郊沈家的庄子作为醋坊。已经在其中试酿香醋了;还在东澄大街找了一间铺子。正在准备装潢,事情在一步步推进。
    他没有告诉顾琰的是,不管是醋坊还是别的什么。他都打算由这方子所得的一切,都会将一半送来顾家。——现在,还不必说这些。
    顾琰靠着沈度,心中却升起了一丝隐忧。新一年对于她来说。没有近忧,却有远虑。
    她的远虑。远在润州。崇德十一年到来了,前一世的润州大疫,还会出现吗?
    京兆年前突降暴雪,顾琰是很高兴的。她从钟岂的口中知道。若是前一年有大雪严寒的话,下一年的病人都会少很多。
    顾琰暗暗希望着润州的冬天,也会比往年冷。但她年前接到了陆筠的书信。心中抱怨天气缓和不少,寒梅都不怎么开了。
    陆筠的书信令顾琰感到忧心。钟岂回润州了。若是疫病出现,他会挽救润州吧?为谨慎起见,她立刻给陆筠回了书信,让她多关注润州的病人,让钟岂不要整天待在县主府中……
    先前她一直觉得只有神医钟岂才能救润州,但现在想想只靠钟岂一个人,力量还是太单薄了。润州可能出现大疫病的事情,还是要告诉计之,让朝廷有所准备才是。
    想了想,顾琰便说道:“计之,我早前接到筠姐姐的书信,她说润州天气颇反常,冬天十分暖和。我曾听钟大夫说过,暖冬之后春有疫。不知,润州会不会出现大疫?”
    听到“大疫”这两个字,沈度坐直了身子。大疫,是朝官最怕的,意味着或会有无数百姓丧生。如果钟岂说的话是正确的,润州的天气反常,的确要慎重对待才是。
    “我明日去司天台和尚药局一趟。”沈度这样说道,心想除了润州之外,大定九府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天气反常?
    第二日,沈度就去了司天台,询问司天台关于天气的情况。接待他的,是春官正苏虞。
    大定曾有令禁止司天台官员与其他官员私下往来,因为在天家看来,占卜天象与国朝气运有关,是极为隐秘的事情,他们怕司天台官员会泄露这些机密。
    虽有严令,但并不是说禁止司天台的一切往来,因为朝中有不少事,是需要司天台给建议的。比如司农寺劝课农桑、工部治水救旱等,又比如现在,沈度可以担心大疫为由,来司天台询问润州的情况。
    大定九府之中,有专门监看气候天象的官员。这些官员会一旬向司天台上报当地的情况。想必润州的天气如何,司天台这里是有记录的。
    听了沈度的因由,苏虞便立刻查了润州的情况,所得的结果正与陆筠所说的一样,润州的冬天的确比较暖和。
    苏虞合上了卷宗,说道:“我们也注意到了润州的暖和,但并不特别反常,沈大人是否多虑了?”
    “但愿是本官多虑了。烦请苏大人再看看,别的地方是否也像润州那样。”沈度说道,仍是有些担心。
    苏虞又翻看了不少地方的卷宗,但再没发现什么异常,记录都和往年相差无几,并没值得注意的地方。
    沈度谢过苏虞之后,又去了尚药局。郑杏林此时并不在尚药局,但其余的太医听了沈度的询问后,都饶有兴致地说了起来。
    有的说的确是那么一回事,暖冬的话,第二年病人就会多些;但有的也说,寒冬的话,病人也会很多,当不得准。七嘴八舌的,沈度都不确定应信谁的话才好。
    但沈度这个人,办事一向细致审慎。虽然没有确定润州会起大疫,但在紫宸殿奏对的时候,还是向崇德帝说了这一事,并建议尚药局向润州一带的大夫发出警示,以有所准备。
    最近朝中无事,沈度这个不关不紧的建议,便被崇德帝接纳了。随后,郑杏林便以尚药局的名义,给润州的大夫、药商等相关的人,都发去了警示。
    当然,这警示也被送到了润州府衙,也被送到了润州的县主府。
    至此,沈度的心才渐渐定下来。但朝中,像他这般安定的人并不多。
   

☆、第373章 淑妃闹心

    过了上元节还憔悴不宁的,是太子朱宣明。他因秦绩之死,一直浑浑噩噩的,做什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现在朝中这样的局势,不用他特意去做什么了。况且在东宫不比在三皇子府方便,蒋钦和秦邑等人也不能时来东宫了,朱宣明便更闲了。
    一闲下来,他就愈加想念秦绩,精气神就越发萎靡。最知晓他这种情况的,就是谢登了。但就是谢登,也只能在值守的时候留宿东宫,平时多有劝慰,朱宣明也听不进去。
    眼见着朱宣明一日比一日瘦削,谢登心急不已,思忖良久,便去见了太子妃张氏,请张氏劝慰太子。
    在张妙被诊出有孕之后,朱宣明就没在她这里宿过了,平时又托政事繁忙,连她的处所都不怎么来。对此,张妙只感到轻松惬意,她同样不想见到朱宣明,这样正合她意。
    来东宫为她安胎的成嬷嬷,倒是经常劝说张妙,劝张妙要关切太子,夫妇宜同心,这才是立足的根基,云云。
    平时成嬷嬷说什么,张妙都会乖顺遵从,但就是这一事,她听不进耳中,断不肯这么做。
    她用手轻抚着腹部,摇摇头,阻止成嬷嬷的话语:“嬷嬷,您别说了。我在话本上曾看到一句话: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恩爱夫妻不白头。我与太子这样。不是很好吗?”
    朱宣明心里装着谁,她一点儿都不在意,也无心探究。就这样,他过他的,她顾自己的。这样就够了。她只想平平安安地将孩儿生下来,别的,如云烟而已。
    成嬷嬷见她这样坚决,便不再说了。现在谢登来请,张妙同样不为所动。
    她神情平静,完全看不出有何忧虑,回绝了谢登:“太子心中有事。你们作为东宫职官。应好好劝慰太子才是。本妃有孕身子不适,都已很少见到太子了,还是要靠你们。”
    朱宣明为何会憔悴萎靡。张妙连原因都不想多问,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说道。
    张妙这些话语,让谢登知道是白来一趟了。他内心感叹道:像太子妃这样心冷的人,真是世间少有。太子夫妇。又哪里像世间夫妇呢?
    无奈,他只得来到了永和宫。将朱宣明的精神状况告诉了淑妃。既然夫妇之情没用的话,那还有父母之恩,或许淑妃娘娘能令太子改变吧。
    淑妃最近接过了管理后宫之权,忙得正不可开交。听了谢登的禀告,还是放下了手中的事务,即刻将朱宣明请来了永和宫。——现在朱宣明住在宫中。母子两个见面容易得多了。
    一见到朱宣明,淑妃就止不住地心疼。才几日没见。她的皇儿好像又瘦了一些,面容也更加阴沉。这到底是怎么了?皇儿被册封为太子了,占尽优势,只在皇上之下,理应意气风发才是,怎么会如此萧索呢?
    淑妃将一生的希望都放在了朱宣明身上,但她从来就不明白朱宣明。这时,朱宣明也不会让她明白了。
    “母妃,孩儿没事。只是在宫中稍微闲暇,孩儿提不起精神吧了。”朱宣明不欲淑妃担心,便如此回道。
    见朱宣明不想多说,淑妃叹息了一声,语气忧虑地说道:“虽则你是太子了,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二皇子虽然失势了,但还有五皇子。九皇子、十一皇子等人也在长大,你还是要振作才是。天下,只能是你的。”
    天下,只能是你的。
    听到这话,朱宣明的眼神亮了亮,他恍惚记得,那个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天下,只能是你的。殿下,这天下一定会是你的。
    是了,天下,他耗费所有心力都想得到的天下,他以为会和那个人共同努力得到的天下,为此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现在,那个人已没了,但天下,他一定不可以再失去!
    如此想着,他眼里暗淡的光逐渐亮了起来。天下,天下,他一定要得到。届时,他会让大定百姓都知道自己会是一个明君,也会让大定百姓都记得谁是秦世子!
    朱宣明离开之后,淑妃继续处理后宫事务。未几,便交代道:“送往那里的物品,可不能短了,免得谢姿那贱人有机会污蔑本宫。”
    一说到谢姿,淑妃便觉得气难平。谢姿虽然被拘在坤宁宫了,但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