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贵娇-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强烈关注的人当中,顾霑为了东宫属官配设一事,正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心思时间理会这事,而霍韬乃标准的军中性格,只一笑置之。
    其他有孙女或侄女在备选之中的九府尹,则在京兆之外,就算有什么反应,一时片刻的,也传不到京兆来。
    朱有洛有些暗喜,程媚这个侄女他一向没注意到,但现在竟有机会成为太子良娣,被妻子念叨得多了,他也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横竖在这一事上,他并没有收什么钱财,不是吗?
    于是他翘起双手,放任事态发展,既不加以阻止,也不从中推动。朱有洛心想,程媚能不能成为太子良娣,端看她自己的福分了。
    真正异常在意此事的,是尚书左右仆射郑时雍。在得知自己的孙女郑蕤在备选名单之中,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眉头都能夹死苍蝇。
    早在东宫属官提出的时候,郑时雍就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心中多少已有了忧虑。随后官员们的反应,证实了他这种忧虑。
    朝中的官员,都倾向了东宫,为了担任东宫属官,官员们各出解数,甚至放弃了朝中官位,三品大员蒋钦是。兵部郎中是。这不是郑时雍想看到的情况。
    郑时雍离开京兆的时候,几位皇子尚年幼,夺嫡之势尚未显;现在他回到京兆时日尚短。选择上便没有多少倾向。
    在他看来,就算三皇子是太子,但他是崇德帝的官员,还是政事堂的官员。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循皇上心意而行。
    他不像朝中官员一样急着谋后路。急着往东宫靠拢。到了他这个位置,其实已没必要想太多了,太子是皇上选定的太子,是将来的帝王。
    现在。大定的江山是皇上的。
    先前郑时雍的担心,就在于皇上和太子的关系。他自己身在高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但人欲无穷,为长远计。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作为崇德帝纯臣,郑时雍实在太清楚崇德帝的性格了。准确地说,郑时雍判断每一个帝王,对待皇位,都是一样的表现。
    春秋鼎盛,哪个帝王会愿意皇权旁落?
    官员一面倒,已让朝中局势变得颇为微妙,现在再加了太子良娣一事,等于直接推动太子和皇上进一步对立。
    太子与帝王之间的微妙关系,乃是千古难事。现在,太子良娣一事又涉及自身,该如何处理呢?——郑时雍脸色阴沉,正是为了这个。
    此刻在东宫,朱宣明来回踱着步,末了恶狠狠地说道:“这个刘以佐,还敢出现在本宫面前!本宫倒不知他是真傻还是假懵了!都是因为这个人!”
    他怒气难消,在反应过来太子良娣一事是多么险恶后,他想扭了刘以佐的脖子!
    到现在,朱宣明觉得刘以佐不是真想靠拢东宫,而是在挖一个大坑给东宫跳!
    在得知这一事后,蒋钦就立刻求见了,道现在情况危急,这太子良娣一事就是个大圈套,请太子殿下谨慎应对,云云。
    这一点,朱宣明何尝不知?但是,他心中取舍两难。
    利用太子良娣来获得势力,是他心中所想,也是接下来所为,但在当前的局势,他真的怕父皇猜忌,怕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太子之位会有什么差池。
    因为,这个世上,唯一能废太子的,就只有在位帝王。
    朱宣明被册立太子之后,听得最多的劝诫就是不作就不死,但真实的情况是,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东宫都成了箭靶子。
    如今,应该如何化解这种危急呢?蒋钦所给的建议是静观其变,而成国公府递进来的话语,也是差不多。
    静观其变,难道要等着父皇的猜忌下来吗?朝中官员也像中邪一样,都认为这些良娣人选可以,听说就连后宫妃嫔,都在一个劲儿地说太子良娣人选的合适,这更让朱宣明心焦。
    就在他坐立难安的是,崇德帝的传召到了。此时有召,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朱宣明强压下心中的惊恐,作出一副无所知的神态,硬着头皮来到了紫宸殿。
    这时,崇德帝已经将怒火压下去了。在见到朱宣明后,反而和蔼地看了其一眼。
    正是这和蔼的一眼,朱宣明背脊起了寒意,胸口的剧跳也更加厉害。风雨欲来,泰山压顶,就是朱宣明现在所有的感觉。
    他告诉自己要沉着冷静,但是双手仍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的颤抖,崇德帝都看在了眼内。当下,眸子便暗了暗。
    他想起了早前孟德妃和陈婕妤的话语。孟德妃并没有说太子良娣合适与否,只是向崇德帝建议,下半年要多取宫女和内侍,因为东宫会多两个太子良娣,不能怠慢。
    而陈婕妤则是一个劲儿地夸几位太子良娣人选,从她们的容貌到背后家世,从为人处事到将来升位,竟将她们将来的路都能准确说了出来。
    的确,这些良娣出身不凡,是东宫的助力。
    那又如何,他还在位上呢!
    想到这,崇德帝开口道:“先前,礼部的官员上奏,呈了几位太子良娣的合适备选,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他说出的,还是郑时雍和朱有洛有关的几个人名。说罢,便紧紧盯着朱宣明,想从其脸上看出些什么。
    鬼使神差地,朱宣明说出了四个字,正是这四个字,让崇德帝一愣,而常康则倒抽了一口冷气。
   

☆、第410章 无对

    朱宣明梗着脖子,四个字脱口而出:“儿臣不知!”
    这四个字,实在不像朱宣明会说的话语,反而如无知小儿一样的赌气,也类似小姑娘的撒娇。
    赌气,撒娇,这是朱宣明从来没有过的表现,尤其是在崇德帝面前,绝对不会有这样不适宜的表现。遑论,隐藏在这四个字下面的,是深深的怨怼。
    此时的朱宣明,如同一只被逼迫至角落无可逃脱的猎物,这若口而出的四个字,就是挣扎无果的放弃和不满。
    于是,一切撒手不理,就如此放任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这意思,竟似在责怪崇德帝,责怪崇德帝逼迫他如此!
    难怪,崇德帝会一愣,常康会倒抽一口冷气。
    为臣为子,朱宣明此时此刻的态度,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他是魔怔了吗?
    不,不是魔怔。事实上,朱宣明从来没有一刻是这么清醒。
    他清楚,应对现在东宫的危机,在紫宸殿中的奏对,绝对不能像以往那样,必要用非常法,才能暂时逃过危机。
    一愣过后,崇德帝便眯着眼睛打量朱宣明,然后问道:“你不知?你不知什么?太子良娣人选,你不知?”
    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这四个字既然已经说出口了,那么必然要照着说下去,朱宣明便回道:“是的,儿臣不知。儿臣对这些人选根本就不熟悉,是以不知。儿臣亦不知这些人选,是否符合父皇的心意。儿臣但听从父皇意思而已。”
    朱宣明说罢,以极慢的动作低下了头。刚才的怨怼仍是浓重得化不开。
    他此刻所说的,并不是虚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朱宣明的确充满了迷惘,每个人都告诉他父皇最看重他,他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他茫然,却始终觉得局势太难测,几经艰辛。他才终于被册立为太子。
    然而。就算被册立为太子,又如何呢?他之上,仍有父皇。仍有父皇主宰着他的命运,他仍有时时被扼喉的感觉。
    半点差错都不能有,不,就算安分守己待在东宫之中。灾难仍是会找上门了。就连自己的父皇,都是随时提防猜忌着自己。
    朱宣明心中惶恐无措。东宫属官是他想要,太子良娣也是他所愿的,但是,父皇会依照他所想所愿吗?不。不会,否则就没有现在紫宸殿的应对了。
    这世上,会竭尽所能帮他达成所想所愿的。就只有那一个人!
    可是,那个人。已经死了。
    不合时宜地,在紫宸殿这里,朱宣明又想起了秦绩,心中本以为已平息的伤痛再度汹涌而至,令他脸上显露出凄惶神色。
    “父皇,儿臣不知,请父皇教教儿臣,儿臣该如何做呢?配设东宫属官是国法,纳太子良娣是祖制,东宫属官有吏部负责,太子良娣有礼部处理。儿臣,没想法。”朱宣明继续说道。
    崇德帝没有说话,朱宣明的话语、表现,都异于往常,令他一时无语。
    儿臣不知,儿臣不知……他真的是不知吗?
    崇德帝将朱宣明召来,是因为早知道刘以佐往东宫递了消息。既然有所往来,那么刘以佐建议的人选,东宫会不知道吗?
    礼部上呈的建议人选,无论怎么变化,都不离郑蕤和程媚。这很明显,东宫意在政事堂!
    又怎么会不知?
    还有朝中官员想担任东宫属官一事,这么明显的态势,东宫会没有想到后果?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东宫对这些势力的渴望,超过了别的东西。
    包括,对帝王的畏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崇德帝的心中,已被这样的想法覆盖。即使有呆愣,即使有迟疑,但是他不信,不信朱宣明不想得到这些势力。
    不信,即是猜疑。想法先入为主,就算朱宣明有什么表现,都是徒劳无功。
    良久,崇德帝才摆摆手,说道:“你退下吧。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朕自有安排。”
    这话一落,就令朱宣明白了脸色。他知道,自己故意梗着怨怼的一番话,没有任何作用,只得脚步踉跄地离开了紫宸殿。
    太子离开时的状态如何,有不少内侍是清楚看见的,皇上是什么态度,已不言而喻。
    紫宸殿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并不是多隐秘的事情,当然沈家父子也听闻了。
    “东宫属官闹得沸沸腾腾,已令官员心思浮动,再加上太子良娣,东宫可谓占尽好处,皇上心中自然会有想法。”沈肃点评道。
    他习惯性地用手指啄着桌面,心中真正的想法没在脸上露出了一丝半点来。
    沈度点点头,狭长的眼也半眯着,看着心情倒是不错。
    “阿璧这一计,很好。太子良娣,我还真没有想到太子内宫会有这样的作用。皇上……也没有想到吧,才会难得慌了手脚。这个世上,能名正言顺接替帝王权力的,就只有太子而已。”沈度说道,唇角勾了起来。
    太子良娣一事,是顾琰最先提及的。在沈度如常去桐荫轩的时候,顾琰边逗着小圈,边说这是东宫纳太子良娣的最好时机。
    太子良娣,将来的贵淑贤德四妃,所出的人家必然不会简单,势力自然也非同一般。
    只是稍微一想,沈度便知道这个“良机”是何意思。的确是良机,是东宫纳太子良娣的好时机,更是……对付东宫的好时机。
    刘以佐不是沈家的人,但是刘以佐是什么性格,有人很清楚。——毕竟,范泰言才离开礼部没有多久,他的属下是什么样的性子,他知之甚深。
    为了九皇子和范仪,范泰言的人情便在此时送到了沈家。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沈肃侧过头,看向了一旁腰身笔直的少年,突然问道:“若是你,身处这样的危机中,会如何应对?”
    少年一双大刀眉,紧抿着嘴唇,神容看起来颇为清俊。这不是应该在定元寺中的朱宣知,又会是谁?
    
☆、第411章 知情

    朱宣知的背脊挺得笔直,清俊的脸上闪过一丝迷惘,片刻后才低声回道:“师公,我不知道。”
    的确是不知道。
    这个问题,他已经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倘若自己是太子,身处这样的危机中,该如何应对?
    这些日子他在沈家所闻,从东宫属官到太子良娣,当中的丝丝缕缕已经超出他的认知。一件看似十分寻常的事,一场看似极为平静的局势,背后牵涉着那么多人的努力。
    东宫属官关系着朝堂的将来,哪一个官员谋划东宫之职,基本代表着这官员的倾向,或者说,代表着他们所靠近的势力;太子良娣是顾姑娘提出的,是为了将东宫的势力推向最高处了……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老师说是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之事,都是人力所为,而不是局势自然发展。
    即使知道得这么多,遗憾的是,他想不出,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达成心中所愿又不会触怒父皇,不致父子成仇。
    父皇……默念着这两个字,朱宣知的脸色沉了沉。
    沈度将他的脸色收归眼底,忍不住伸手为他正了正衣冠,然后才说道:“你不知,便对了。世无双全法,太子身处这样的危机,很难破解。因为帝王心中有疑,在这样的局势下,不管太子说什么做什么,皇上都不会信任。”
    沈度为朱宣知分析崇德帝的想法,声音缓慢而清晰。——他希望朱宣知能懂得多一些,更多一些。
    现在有了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之事,崇德帝和太子都无暇他顾。定元寺中的监视也松懈了下来。在郑太后的配合下,沈度将朱宣知接到了沈家。
    也无须多作什么伪装,朱宣知的暴瘦,使得他和过去胖乎乎的样子旁若两人,倘若不细看,还真不会发现他就是九殿下。
    沈度将他安置在南园,由曲玄负责伺候和保护。显然。朱宣知在沈家适应良好。虽然过去的伤痛仍在,但他已经停止了继续消瘦,脸上也不总是暴戾的神色。
    能抚慰伤痛的。除了时间,就只有最纯粹的关爱。
    沈度对这个小孩儿有无尽的耐心,也有十足的信心。他相信,这个小孩儿会慢慢好起来。
    现在。他让朱宣知在一旁看着,看着东宫属官会如何发展。太子良娣一事又会如何解决。这些,是对朱宣知的教导,也是最有用的锻炼。
    沈肃冷冷开口:“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因为无法舍弃。东宫会出现这样的危机。说白了是太子太贪,也是因为帝王太贪。”
    他这个毫不客气的评判,让朱宣知微张着嘴巴。呆愣地问道:“太贪,师公。请问是何解?”
    “你要记得,太子就是太子,皇上就是皇上,都各自有责任。配设东宫属官,纳太子良娣,这是国朝法规。但是,倘若太子没有这么急,或者狠得下心来纳无势力的良娣,局面就不会变成这样。”沈肃回道,看了沈度一眼。
    沈度会意,接过了话语,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