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长女-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下坏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君臣义断

陈成跟着兵部和金吾卫的急骑,去了北疆,他紧急报告的,正是他在北疆看到的情况。

“老太爷,属下尚未达到北疆,就接到了如流处的传讯。如今北疆全归蒋博文控制,五万安北府兵几乎死绝,谷大祖、郑闲和侄少爷不知所踪!如今他们正在北疆全力打探消息……”

陈成所汇报的情况,和兵部和金吾卫的情况有所出入。事实上,当兵部和金吾卫的人去到北疆的时候,距离突厥入侵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他们见到的,也只是蒋博文掌控下的北疆,看到的,也是那一具具安北府兵和突厥士兵的尸体。

北夏城和陶阳城的百姓,早突厥入侵之前,就已经从这些地方迁走了。虽则他们保存了性命,但是对于安北府兵和突厥士兵之间的具体交战,并不清楚。

而留下来的那些青壮,跟随着安北府兵,在战场中身亡了。对于这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当中真相,竟然没有多少个真正知道。

在蒋博文带着陇右卫士兵接管北夏城、陶阳城之后,北疆一带的舆论和风向,早就尽归蒋博文手中。

何况,战事已经结束了,还过去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足够蒋博文和陇右卫粉饰太平了!

是以兵部和金吾卫达到北疆的时候,见到的,只不过是蒋博文精心布置出来的假象,那残余的“一万余”安北府兵,也只是陇右卫的士兵而已。

兵部和金吾卫的人,哪个会想到,他们所见到的一切,会是一个骗局?他们又哪里会想得到,蒋博文会胆大包天到这种程度?

谷大祖、郑闲、沈则思逃窜不知所踪,剩下的万余“安北府兵”力指当中真相,触目所及全是突厥士兵和安北府兵的残骸。这些官员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快马上报至京兆的,也是这样的情况。

不能说他们被蒋博文蔽目,而是在北疆。蒋博文已经能只手遮天。知道当中真相的,几乎全部死绝了,还有谁能够戳穿他的谎言?

就连先于兵部到达北疆的如流处人员,在多番查探之下,所能得到的,也都是这样的消息。

所有的言论、证据、消息,都指向了谷大祖勾结突厥,就算不是勾结,也是投降叛国,因为还有那一封投降书作为明证!

如果不是如流处的人。发现了沈则思的求救记号,他们也都会相信了北疆之事,会是蒋博文说的那样。

“信号?所说的是什么?”听到陈成说到最关键的地方,沈华善马上追问。

“如流处的人也只是隐约在陶阳城中,发现了侄少爷留下的求救记号。可是这个记号中途断绝了。属下认为定有隐情,所以才疾驰回京兆。想必,兵部和金吾卫的消息,也送回来了。”

陈成的话才刚落下,沈其就将兵部官衙的情况送来了。包括那个人头匣子、投降书等情况,这都是很容易就能知道的事情。

“老太爷,兵部已经将这些证据送进宫中了。”

沈其急速地说道。在提及到蒋博文这个人的时候。沈其眼里带着一股刻骨仇恨。

“有了兵部和金吾卫的说辞,再加上这封投降书没,可谓证据确凿。谷大祖之罪定矣!如果不能找到他们三个人……或者说他们三个人已经身亡,那么谷大祖之罪再无推翻的可能。”

知道了这些事情交,对于最坏的结果,叶正纯马上就推算出来了。果然。最坏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若是谷大祖被定罪,沈则思也免不了。那么沈家该怎么办?

“是啊,没想到金吾卫前去北疆,反而坐实了谷大祖的罪名。不过,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我绝对不相信谷大祖会这么做。”

沈华善沉沉地说。这个最坏的结果,已经到来了。就算不能改变这个结果,该做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

京兆官员,很快就知道了乌吉首级和谷大祖的投降书信,仍然没有哪个官员先有动作,他们都在观望着紫宸殿的风向。

很快,在早朝之上,兵部尚书郑棣恒就在宣政殿上,将北疆将领和那些证据一一陈述,以免了京兆朝臣的种种猜测。

这个时候,景兴帝对于北疆和谷大祖的旨意,已经有了。

“先前,北疆之事,牵动朝廷上下。朕心实忧;如今北疆事定,朕心甚慰。蒋博文立下奇功,护佑了北疆百姓,实乃大永柱梁。谷大祖勾结突厥、投降叛国之罪,不可赦……”

景兴帝的话语一下,京兆官员便都知道了帝心所向。也是,对于这等叛国之人,定要重重问罪。那么,郑闲和沈则思等人呢?

不由自主地,朝臣都将目光投向了沈华善。

沈则思是沈华善侄儿,若是沈则思叛国,那么定会牵涉到沈华善?皇上会对沈华善和沈家如何处置?

就算是中书令,若是家有重罪,也不能幸免吧?

然而令朝臣觉得奇怪的是,沈华善并没有出列为谷大祖求情,反而神色如常。

沈华善站在宣政殿上,只想起了紫宸殿的那一幕。紫宸殿中,君臣恩义已断了吧?

在谷大祖的投降书送进紫宸殿没有多久,沈华善就进了宫。他是大永的中书令,就算是休沐在家,想要进宫,也是随时的事情,宫门局的内侍绝对不会阻拦。

此时紫宸殿内,那些北疆兵将、左良哲和郑棣恒等人,都早已离开了。就连唐密这个内侍首领,都退出了紫宸殿。

紫宸殿内,就剩下景兴帝和沈华善这一对君臣了。

“你此来见朕,必是知道了北疆的事情。沈则思身为安北右都护,这些事情,他绝对脱不得其中。你且说说,朕该如何办?”

景兴帝的语气很平静,完全听不出有任何怒意,就是一个贤明君主在征求臣下意见。

沈华善依然还跪着,头也还是低着。只是脸上却没有了多少拘谨和害怕,语气也十分平静。只问了景兴帝一个问题:“皇上知道为什么安北都护这几十年来,都是有谷家之人担任吗?”

尚不等景兴帝说话,沈华善就说了,他语气教导和善。就如同景兴帝刚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给景兴帝讲授政事一样。

“那是因为此前历代先帝,都知道,谷家子弟乃是最忠诚科托之人,有他们在北疆,就等于是守住了北疆的门户,就阻住了突厥的铁蹄!谷家、谷大祖又怎么会叛国呢?”

“皇上,三人成虎。如今谷大祖、郑闲和沈则思都不知所踪,皇上就算定罪,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总要谷大祖他们出现才行。不然。如何服众?如何安天下?”

沈华善的语气,依然十分平静。此一番话语,他不是对景兴帝指责,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朕想知道,中书令大人说这一番话语。是因为沈则思在安北都护府中?抑或是为了什么?”

令人意外的是,景兴帝也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这样问道。

“臣非是为了侄儿,而是为了皇上!皇上,谷大祖定然无辜,皇上若妄定下谷大祖之罪,恐引起民愤!如今谷大祖在京兆百姓心目中。依然是护国安邦良将,若是定罪,百姓会怎么想?民心民情如何平复?皇上难道就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吗?”

沈华善这一番话语,可谓对景兴帝推心置腹。他不是不知道,景兴帝不是可以动之以情的人,然而此刻。沈华善除了这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景兴帝还是十二皇子的时候,沈华善就发现,自己能说的能做的,应该说的应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只是,为什么自己会和皇上越走越远呢?君臣之间,为何会这样陌生呢?本该是肱骨心腹的关系才对的。

“然而,爱卿还是认为谷大祖无罪?”

听了沈华善这一番话语,景兴帝并没有多大的震动,甚至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只问了这么一句。

“是!无论皇上如何决定,臣都认为谷大祖无罪!”

沈华善也只说了这么一句。

“当年若非爱卿扶持,朕也不可能登上这个位置。沈家有从龙之功,沈则思之罪可免。这一次,就当是功过相抵。只是中书令之位,定要换人了。”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都说不出口。

景兴帝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正如之前沈华善自己提议的那样,沈华善用中书令之位,来换得沈则思平安,也就是换得沈家存在。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也说不出口。他知道,他被夺职,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皇上,已经决定对沈家动手了。

也是,朝中权臣,还有军中势力,这样权势滔天,皇上怎么会忍得?

只是在景兴帝下决定的时候,沈华善心中也有了决定。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此乃正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夺职

宣政殿上,景兴帝说罢谷大祖的罪名之后,朝臣们都沉默了。

集贤殿中年轻的官员,那些对谷大祖抱有深深同情和怜悯的官员,是没能站在宣政殿上的,因而他们并不能为谷大祖伸冤。

而朝中重臣如沈华善等,早已在紫宸殿向景兴帝求过情,可是没有半点效果。

景兴元年的冤案,就出现在这里。谷大祖、郑闲、沈则思带领的安北府兵,为了守住北疆,为了保护北疆百姓,以五万的兵力,就以奇计祭拜了十几万突厥大军,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可是这天大的功劳,为国朝奸佞所迷蔽,传到京兆的时候,就成了叛国投敌的天大之罪。这样的结果,除了可笑讽刺,不知道该说什么。

谷大祖和沈则思立下奇功,郑闲英勇战死,这些真相,都没人知道。此刻在京兆里,大永君主和朝臣只在定谷大祖的罪!

若天公有仁,见到这些事情,会作何想?

君主无道,朝有奸佞,礼崩乐坏,是以征伐礼乐从四处出。或者这就是大永朝政的真实面貌了,物必先自腐,然后才滋蠹虫,就算谷大祖、沈华善这些人,再有心,也无力回天。

沈华善此刻静默站在紫宸殿上,心中所想的,竟然不是如何去保住谷大祖和沈则思,也不是如何保住自己中书令这个位置,而是想起了君复乐临死之前的那一番话语。

荧惑守心,国朝将亡,这是天象?还是真实朝政?这样的国朝,这样的皇上,他还有守住的必要吗?

在这个皇权至高的时代,沈华善这样的想法,乃是大逆不道论罪当诛的,因这是不臣之心。

如果没有兄长沈从善。没有孙女沈宁,或许沈华善也只是大永一个中规中矩的朝臣。就算做到了顶级权臣中书令的位置,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像韦景曜这样。为了皇上为了朝廷尽忠——就算这个皇上多疑昏庸,也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可是沈华善受了沈从善几十年影响,没有一般朝臣对君主皇权的绝对畏惧和崇敬。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他看到了朝中太多的事情,那一个个朝臣所作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沈华善来说,都是一个冲击。

为了门下给事中这个位置,吕务厚被杖死、申科郁郁而终,他们想要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规范,一个能够带领大永朝臣、百姓走向更好的规范。

如今,沈华善想守住的,也是一个规范。规范,是什么呢?对于君主而言。规范就是勤政爱民,就是亲贤臣远小人……

可是自从景兴帝被册立为太子以来,沈华善就见到这个规范在日益消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沈华善发现,这个君主,他完全没有追随的必要了。

对于一个臣子而言,不追随他的君主。能有什么下场?

“中书令沈华善治家无方,致令族中子弟沈则思卷入北疆乱局当中。故夺其中书令一职,即日起效,罢退朝廷!”

景兴帝最后这样说道。他这几句话,对于朝臣来说,无疑是个惊雷消息!

夺沈华善中书令一职?!怎么会这么突然?!那么谁可堪中书令之位?

所有朝臣都不可置信地看着沈华善。忽然觉得不能理解这个动向了。这个消息怎么会这么突然?

他们原以为,皇上会看在沈华善过往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的。可是谁料到皇上会直接夺了沈华善的职位?

没有了中书令的沈家,还能谈什么权势?这一下,沈华善真的是被侄儿沈则思拖累死了!

朝臣们暂时还想不明白。沈家之所以权势滔天,不仅仅是因为中书令这个位置,而是沈家数代,都出现了卓绝的人物,所有子弟同心合力,才有沈家今日的局面。

所以沈华善不会为了自保,而像赵钰罡那样,推自己的女儿去死。他想要的,是尽可能地保存族中每一个子弟。

这每一个子弟,才是沈家的根基。尤其是像沈则思这样的子弟,更是沈家不可或缺的人才。

相比朝臣的惊诧,沈华善反而很平静。他缓缓出列,跪了下来,说道:“谢主隆恩!”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是吗?况且祸福相依,谁又能说沈华善被夺职,不是沈家之福气呢?

事情没有跌至谷底再无翻身机会的时候,谁又会知道,原来谷底别有洞天?

“祖父还是被夺职了啊……”听到这个消息的沈宁,反而笑了笑。

她还在坐月子,脸色看着倒是红润。她生产损耗的精神气慢慢补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只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孩儿,并没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或许,沈华善被夺职,早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她一点都不惊讶。

上一世的事情,再次出现。只是这一次,她不像上一世那样悲凉无助了。这一世,就算祖父被夺职,上一世的惨剧也不会再发生。

她知道,祖父心中必定早有应对去路,才会被夺职。如果祖父还有心留在朝堂,皇上怎么将祖父罢官?

这话有些自大,然而在沈宁看来,这就是事实。

沈家在大永朝堂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卫复礼、江成海、杨简锐、邱盛年这些朝中重臣,都和祖父有深厚感情,他们为什么不出来阻止这个事情呢?

必然是祖父早就和他们通过气了,这些人才没有站出来。

“皇上既如此,那么京兆府中之事,也可以出现了吧。”

沈宁笑着说道,一旁的应南图,也是心意相通地点点头。

是了,既然祖父已经有了主意,那么事情也可以进行了。

没两天,谷大祖勾结突厥,被皇上以叛国之名定罪的事情,就在京兆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