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大丈夫-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要谈祖宗制度吗?那就和你研究研究这祖制,看看你们还有什么说辞!

满殿的文武,虽然都被激怒,而柳乘风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可是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再说话,他们当然知道,柳乘风这一手借题发挥几乎无懈可击,廉州开海,就算反对,又该拿什么反对?

柳乘风躬身向丹陛上的朱佑樘行了个礼,笑吟吟地道:“陛下,廉州开海,与朝廷无关。微臣奏请的乃是修筑道路的问题,朝廷是不是划拨银钱,还要请陛下定夺。”

朱佑樘坐在御椅上,看到下头的文武百官们一个个吃瘪的样子,不由心中大悦,尤其是想到就在几天之前,这些人一个个慷慨激昂地奢谈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轻废,一旦废黜,则社稷倾覆,天下不安。而现在,这些话就像是狠狠地打了他们一个耳光,搬起了千斤的大石,却是砸在了自个儿的脚上。

朱佑樘故意绷着个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失态,良久才长出一口气,随即道:“柳爱卿所言也不是没有道路,既然柳爱卿愿意拿出二百五十万两银钱出来修筑道路,朝廷也没有不应允的道理,这件事,准了!”

第三百零五章:疯狂了

三百万两白银去修筑道路,这是大明还未有过的事,想当年朱棣迁都燕京,可谓是当时最浩大的工程,这紫禁城的修建,还有许多城市的规划,所耗费的银钱也不过两百余万两,这还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修葺才渐渐成型,可是现在柳乘风所提出的这项大工程,所糜费的数字竟然不比迁都要少,不过正如柳乘风所说,所糜费的银钱,朝廷出小头,他出大头,就算有人想反对,也是无从下嘴。

柳乘风得了朱佑樘的允诺,微微一笑,道:“陛下,要修筑这条驰道若是按部就班地修筑,只怕没有七年八年的功夫也别想修筑完工,所以为了加快进城,微臣倒是有个主意,倒不如先进行规划勘测之后再分命各府各县的官员在自己的境内分期开工,如此就可以大大地缩减工期,争取在两年之内,大部分的路段都可以完成。只是若如此做,就免不得要和沿途的各家知府、知县打交道,朝廷得有个人出来掌总,否则下头的人未必会买账。微臣既然要出这个钱,能否恳请陛下让微臣来督监工程的进度?”

修筑这么一条道路,这算是弘治朝最大的一次工程了,琐碎的事可是不少,测量、决定线路,招募人手,采取何种办法修筑,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必须得有个人出来主持这大局,否则下头这么多人,谁肯买你的帐?

柳乘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人家出了大头,总不能把他撇开,朱佑樘亦是微微一笑,看着柳乘风,淡淡地道:“柳爱卿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朕对你另有任用,不如就由你选出个人选来吧。”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让这满朝的文武都目瞪口呆,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以为自己大获全胜,让皇上做出了妥协,可是现在若是反对廉州开海,那就是不遵守祖宗制度,你不遵守祖制,难道还要强求皇上遵守?到时候皇上肯定是要开海的,届时又该用什么理由来反对?

可要是支持廉州开海,那么所谓的朝廷禁海就等于成了摆设,这满天下都是片板不得下海,可唯独廉州可以出海,可以造船,所谓的禁海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廉州不过是一个府,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十个县,只有四个县濒临大海,能造港口的地方最多也就一两处,这么点儿地方,对江南世家的影响总比全面开海要好一些,既然如此,现在也只能默许这个事实了。

“只是便宜了这个柳乘风”不少人心里恨恨地想着。

柳乘风却无视这些人心里的腹诽,笑呵呵地道:“陛下,微臣以为,寿宁侯、建昌伯二人可担当这个重任。”

把寿宁侯和建昌伯搬出来,也是柳乘风左右权衡的结果,要想总览修筑道路的大局,首先就是要有一定的权柄,否则怎么压得住下头那么多府县的官员?又怎么可能压得住工部的官员?张鹤龄兄弟虽然无官无职,却算是大明朝最响当当的外戚,谁敢欺瞒到他们的头上,那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碰到这两位大爷,谁都要掂量掂量后果。

除此之外,张家兄弟毕竟是柳乘风的合伙人,这二人虽然贪婪,可是他们也不是蠢蛋,这条道路将来是张家挣钱的根本,虽然三百万两银钱很是诱人,可就算是要贪墨,至多也不过能贪墨几十来万而已,可是相比起来,若是这条路修得好了,柳乘风已经承诺,张家三两年就可以收回这些银钱,所以根本没有贪墨的必要。

孰轻孰重,想必张家兄弟还是分得清,他们现在的锦衣玉食是柳乘风给的,想发财靠打一个工程的主意有什么用?有柳乘风在,还怕他们会吃亏?

再者,搬出这一对兄弟,能强化宫中对修筑道路的支持,尤其是张皇后,自己的兄弟如今也算能做事了,心里当然高兴,谁愿意自家的兄弟是废物?因此若是将来修筑道路时出现什么风言风语,有张皇后在朱佑樘耳边时不时吹一吹枕边风,这宫中的支持就更加牢靠了。

朱佑樘听到柳乘风推荐了自己的这一对大舅子,倒是愕然了一下,张家兄弟在朱佑樘心里是那种混吃等死的纨绔印象,现在将这偌大的工程交给他们去总揽,似乎有些不妥。只是柳乘风既然堂而皇之地提出来,若是他不应允,难免在张皇后那边不好交代,便点头道:“一切随你吧,好了,修筑道路的事,该议的也议了,朝廷也不只是修筑一条路的事,诸卿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朝议的消息已经飞快地传出宫去,这一下子,整个京师哗然了,其实大家一开始也以为是百官们获得了胜利,陛下承认了错处,就差下罪己诏了,结果今个儿清早整件事却是倒了个个儿,廉州居然开海了,而且皇上已经亲口应允,将要糜费银钱三百万修筑一条道路,从南通州直去廉州。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廉州将和江南连成一片,京师的商贾若是想去廉州可以先走运河至南通州,再由南通州沿驰道去廉州。据说这驰道,廉州侯早就曾提出过,所谓驰道的标准,要求道路有三丈宽,路面光滑如镜,便是遇到阴雨的天气也不会致使道路的泥泞。这就是说,这一条道路虽然比不过南北运河,可是纵然廉州和江南相距千里,所糜费的运输开支也会降至最低限度,而货物到了廉州就可以扬帆出海,或者直取陆路进入南洋,那么聚宝楼已经疯了,挂着最新货物价格的牌子几乎是每隔一炷香就换一次,各种货物的价格节节攀高,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丝绸已经涨了一成,足足涨了一成,这才两个时辰功夫不到,失陪诸位失陪”

一个个商贾看到这价格的暴涨,眼睛都红了。

货物的价格之所以如此暴涨,说来也是简单,如此利好的消息,但凡眼界高一点儿的人都明白,将来大量的货物都将随着廉州开海,大量地运出国门,整个大明的物资势必会度过一段拮据的时间。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许多地方的货物都会断供,因此有不少的大商贾已经开始囤积货物了,大量的生铁、丝绸、瓷器甚至是粮食,只要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价格就是涨多少,也疯狂地吃进。

其实就算不考虑开海的因素,单单即将进行的大工程所糜费的生铁、粮食只怕也不在少数,到时候朝廷至少征募数十万人开工,无数人烧制砖土,要吃喝拉撒,这是一笔多大的生意?

现在先将货物吃进,未雨绸缪,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之内,这些货物是绝不可能下跌的。

于是商贾们都疯了,整个聚宝楼到处都是嘶哑的声音和热锅蚂蚁一般找人洽商的商贾。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来:“生丝,收购生丝,有多少要多少,一担十三两七钱银子,比最新的时价高三钱银子,欲售者从速!”

中小商贾们沉不住气,大商贾们此时也有点儿手忙脚乱了,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一开始的时候,一点儿风声都没有,此时的他们当然也有点儿毛躁了,这一个消息足以导致整个商界重新洗牌,不知多少商贾可以抓住机会一跃成为巨富,错过了这个机会,到时候是要追悔莫及的。

靠着聚宝楼的是一处别院,别院里亭台楼阁隐在林木之中,在这里,乃是聚宝楼的休闲之所,不过寻常的商贾花销不起这里的,一般进出的都是大商贾,不过更有一些巨富索姓在这里租住了一个房子,直接搬来这里住下,好随时掌握最新的商业消息,随时与人交易。

东厢的庭院边儿是一个小屋子,屋子紧靠着阁楼,这儿已经被一个京师的大商贾包下了,每月的租金是两千两银子,两千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有这么一笔钱,在京师也能建起一座宅子来,可是偏偏这些不起眼的屋子,不少人为了租住,几乎是打破了头才抢来的,对这种大商贾来说,两千两银子不算钱,那无处不在的商机,比这点儿钱有用得多,若是运气好,一个月谈成几次交易,随随便便也能挣来纹银上万,如此算下来,两千两还真不算多。

住在这屋子里的是恒源货行的大东家,东家姓杨,名文,杨文的祖籍是苏州人,从前是在苏州做买卖,现在却是举家搬来了京师,不过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在苏州,他拥有桑田上万亩,更拥有纺织的作坊七八座,雇佣的织工超过两千多人,除此之外,他还涉及到了茶肆、酒楼、成衣相关的不少生意,凭着这些,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聚宝楼的金牌会员,为了生意方便,他每个月几乎有二十天都住在这屋子里

第三百零六章:天要变了

杨文今曰大门未出,二门不迈,倒不是他不知道这惊天的消息,只是外头已经乱了,无数的商贾涌入聚宝楼,平时在这聚宝楼里,最高峰时的商贾进出数量也不过一万打头,而现在,人数增加了三四倍,听到了消息的商贾,什么都顾不上了,蜂拥而至,都如热锅的蚂蚁一样。

杨文这把老骨头,当然经不得这样的推挤,连门儿都不敢出,只是打发了人,给他随时传递消息。

外头的喧闹声,早已传了进来,激动嘶哑的嗓子,飘荡进来,让杨文有点儿神魂不属。

廉州开海了以杨文多年的商贾生涯,当然清楚,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开海,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量的货物短缺,原先的货物,只是供应大明内部,虽然近来增速不少,可是毕竟,这需求量还是有迹可循,可是现在不同,市面上的这么多货物,势必会有大部分流向海外,一旦如此,大明各省的货物就会出现短缺。

而且,届时修筑道路,所需的劳工至少数十万人,这么多劳力,据说都不是按摇椅的方式抽丁征募,而是直接花钱雇佣,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暂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他们的粮食、衣衫,都需向商贾们购买,这些工钱,最后迟早会流进商贾们的腰包。

重大的机会杨文眯着眼,感受到这极大的商机,整个人不由激动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他还从来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感觉。

“老爷老爷”一个管事的快步进来。

一般情况之下,聚宝楼是不允许其他人出入的,不过金牌会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带一个仆役进来,毕竟是大商家,有时候忙不过来,少不的要叫个信得过的人去洽商,这管事是杨文最信得过的老仆,平时一些生意甚至都直接交给他去做,所以也没什么忌讳。

眼前这管事平时一向稳重,今曰似乎也有点儿失态了,匆匆进来,脚跟还没停稳,随即道:“老爷,生丝又涨了三钱银子,又涨了三钱,这才一个时辰呢,现在不少商贾都在收购,咱们手里,不是还有一批货吗?是不是这个时候放出去?”

杨文听的心里咯噔一下,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但他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几乎所有的商贾也都看到了,未来几年,市场上的货物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他按捺住激动,慢悠悠的道:“别急,先等一等,只怕还会涨的,再等等看吧,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就什么都不必怕。”

管事的也觉得有理,随即又道:“现在据说朝议还在继续呢,不过这聚宝楼里倒是有不少人在说什么去廉州的事儿了。”

“去廉州?”杨文一下子醒悟过来,不由拍案道:“老夫竟差点儿忘了这一茬了。咱们杨家,也要去廉州,杨忠,你跟了老夫这么多年,老夫平时呢,也对你信任有加,这一次只怕要劳烦你一趟。”

杨文想到什么,随即直接开门见山,有些急不可耐的道:“过几曰,你就带着几个人一道去廉州去,到时帐房给你支一万两银票,去了廉州什么事都不必说,立即购置土地,若是能靠海的更好,无论如何,总要拿下几块地来,咱们杨家能不能从这里分一杯羹,就看这一次了,廉州将来多半会成为第二个泉州也是未必,想想看,天下所有的货物要出海,都必须经过廉州中转,到时巨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只怕不比迎春坊要差。”

商贾们的生意经,在经过了聚宝楼和迎春坊的洗涤之后,也开始渐渐的眼界开阔起来,甚至一些生意的理论,也开始成型,这杨文久在聚宝楼,当然知道事物的联系,大家都不是傻子,廉州那地方又是修筑道路直通江南和京师,又是开海,若说北通州是整个大明朝的枢纽,那么廉州就是大明与整个外藩的中枢,任何货物想要出去,或者有货物要进来,都绕不过廉州。

这消息一出来,到时候必然无数商贾前去廉州,购置土地,提前做好准备,虽说海是开了,可是港口码头、道路都还没有修筑起来,而且货船也暂时还要制造,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是不成的,可是做生意,眼睛得放长远,正是因为现在开海还只是筹备阶段,这个时候廉州购置土地,或者先随便做点生意,等到开海时,才能占住先机,否则等到廉州已经成为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时,你再怀揣着银子去投资,有多少钱也未必能摆平。

杨文整理了一下思绪,总算是沉住气了,慢悠悠的吩咐道:“这第一件事,就是你带着一万两银子,火速去廉州,无论是廉州城、沿海甚至是县城的土地,有多少购进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