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员的旅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图书管理员的旅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二个特务,九个人当场被打死,两个人重伤不治。唯一活下来的,就是留上船上的那个国民党老兵痞*子,闽浙边区反*共救国军的中校队长,淮海战役的老熟人,释放后跑到了宁波,又渡海到舟山,之后撤到台湾,最后又在这个无名的河滩上重回俘虏营。

赵无极没有想到,所谓的两难问题既是如此轻易的得到解决。没有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刘区长的二十响更没有打中三十米外混在一块的两个人影中指定的一个的功能。在巨大的压力下,留在船上的中校队长并没有想到过要劫持人质,就地趴下不过是保命之举,更没有试图疯狂的打死船工以求自绝于人民,甚至在卧倒时还福至心灵的猛拉了一把老船工,让他趴下。这也成了这老兵痞*子自称是“投诚”而不是“投降”的重要理由。

很简单,武装特务空投到人地两生的敌界,精神上的压力本身就已经很大。在受到猛烈的火力突袭后,又有几百号人、哪怕是空手的几百号人向你怒吼奔来的时候,唾沫甚至都要溅到你脸上的时候,即使河滩上仍有没受伤的特务,那么他的气势早已被彻底打跨,哪怕手指就勾上板机上,也根本提不起开枪的勇气,甚至连站起来的勇气也没有,只能抱起头缩成一团免得被当场打死。

中校队长虽然有跳河而走的选择,但在他的心中,根本没有跳进寒冬的河中为党国尽忠的打算。笑话,冬天跳河,不是自尽难道还是求生?

赵无极在心中痛骂了一番那些电影电视。他开始明白,除了文化知识和某些先知先觉上的优势,对于具体的战争、战斗甚至是对这个年代的理解,他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所有的人都很兴奋,包括溪口村的群众,热闹的样子就象是村里来了舞狮队或是花鼓戏似的。许多人围着缴获着一个电台,发出诸如“几百里外也能听到声音啊!”“哇!”之类的惊叹。

刘云东对赵无极的表现很是欣赏,用力拍了拍赵无极的肩头说:“小赵,回去要给你请功!”

赵无极看着兴高彩烈的在打扫河滩战场的群众与战士,勉强笑了笑,空手冲在第一线,俘虏一个特务,本来应该是兴奋的不能自己。只是赵无极在经历了初期的爆发后,却有些沉默,如果有哲学家在此的话,也许会有更恰当的定义——赵无极同志开始了关于人生观的思考,他步入成熟期了。

而刘云东很理解这种新战士参加第一次战斗后的反应,他归结为兴奋之后的后怕,战场上的傻大胆不是没有,但更多的人是正常的,能勇敢也会害怕,但也能获得宝贵的战斗经验。鼓励了赵无极几句话后,刘云东便去安排其它事项了。战斗结束,还有许多善后要处理,如让村农会主任登记今天参加支军的群众姓名、人数,派通讯员向林发书记汇报战斗简况,还有大家关心的庆祝大会与会餐等等。

刘云东有些猜到了赵无极的想法,但仅仅也是摸到了点边。赵无极的沉默是有一些因为肾上腺素超标排放后的后遗症,但更多的却是对生命的感叹。

这个时代的人,生命如同21世纪的股市一般的波动不安。山区贫瘠的土地,少得可怜的耕地面积,疾病、饥饿、洪水、战乱、土匪……长期处于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中的人们,仍处于马斯洛所讲的需求五阶段的第一阶段,所谓的“辣椒当油炒、火笼当棉袄”并不是一句笑话。对于后一句话,赵无极已经用手脚上从未见过的冻疮体验过,这个冬天,有生以来,他从没有如此的渴望着有一件厚实的棉衣与棉裤。不少贫苦群众的心态,甚至用“朝吃白饭,晚死可矣”评介亦不为过。

即使今晚出现了伤亡,想信见惯了牺牲的刘云东和看多了死亡的老百姓们,并不会因此而有过多的伤感。死亡的和看到死亡的人们,都保持着相适应的思想准备。

人命不值钱啊。

想起艄公婆娘小心的给男人脱下早已显旧的布鞋,换上一双草鞋的镜头。陷入了小资产阶级情绪中的赵无极这么想到。

第八章 志愿军

 农历正月十二的早上,尽管老天爷还是紧皱着眉头,没有一点好脸色。但渡口村对岸的河滩上,来客路驿不绝,从渡口到溪口沿途的几个村子都来了人,站满了河滩。渡船一番番往来,每次都载上的满满的一船。

区公所里,中校队长李有财正在忙不迭的吃着早饭。自称投诚的他熟知解放军的政策,被俘当晚在溪口便已经将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争取宽大处理。空投后的几天里,他们不敢进村,只能吃些干粮,又冷又饿的在野地里呆了好几天,当俘虏的几天里都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虽然当了俘虏但他的精神状态却不差。

根据他交待的情况,确定无人漏网后,当晚午夜时分,刘云东带队返回沿海区公所驻地。第二天大年初十,区里决定乘热打铁,定于大年十二召开反特庆祝大会暨参军动员大会。

全面动员青年参军的通知已经下到了县里。早在去年冬天,各县县大队及学校,就已经动员了一批战士与学生参军,不过规模很小,不到十个人。但这一次,党中央提出扩军6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入朝参战。秀山地委要求,江源县要落实120人的参军指标。

沿海区是条件较好的基干区,下属四个乡,水路交通便利,物资往来算是丰富,在江源五个区里算是大区也是“上等”区,这次参军指标,沿海是大头。

林发这次来沿海,也是打算亲自来抓一抓工作。

“老刘,庆祝大会和动员大会合在一起开,这个办法很不错。”林发表扬之后接着说:“不过,这次动员参军,沿海条件比较好,你要确保完成50个指标,必须保质保量,到时不准掉链子。”

刘云东应得很爽快:“放心吧,林书记,我一定给你找出50个棒小伙来。”

听着外面人声鼎沸的样子,林发拍拍刘云东:“走,出去看看。”

此时的赵无极正在忙碌会务。会议的议程是他提的头,这些事情上他倒是见多识广,几条建议令林发连连点头。

今天来的人不少,除了各乡的干部、各村农会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外,还有大年初九晚上参加了围堵特务的青壮年群众,加上来看热闹的群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千人大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愉,由于赵无极的提议,区里决定将许诺的白米兑现安排在了大会上,以增加气氛。虽然有许多人并没有分米的资格,只是因为别人的欢乐而绽放起快乐,在一张张皱巴巴的脸上挤出一条条深垄。

会议开的隆重而成功。

有被俘特务分子的现身说法,有领导的鼓劲讲话,有积极分子表决心,有老人的忆苦思甜,有骨干分子在人群中的鼓动宣传,现场气氛浓重而热烈。在积极分子的组织下,不时的爆出“打倒日本强盗、打倒美帝!”“反对美帝武装日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口号。

赵无极作为华侨代表,也上台作了现身说法。他用本地方言现编了、哦,是回忆了本地华侨在美帝本土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号召群众识破美帝的真面目云云。最后他表示,他要参加志愿军,保家卫国,并号召有志青年一同参军,拿起枪杆子,保卫土改果实!坚决不让美蒋匪帮把分到老百姓手里的土地给收回去!

中午,区里杀大肥猪慰劳参会与参战的干部群众。一块块的猪肉不分肥瘦,和着干菜装在一口铁锅里,架在一个装满了炭火的泥炉子上,啪啪的冒着泡,汤上浮动着难得一见的油荤。五六百号人吃的心满意足,特别是当晚参战的群众,心里更是填满了与10斤白米同重的幸福。

饭后,林发便带县大队押李有财回县城。李中校的舞台不能局限于一区一地,区、县、专区、甚至省里都有着他广泛地发展空间。

他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超新星(内涵请百度或谷歌)。

午后的区公所里,赵无极一双脚架在火盆边上,袅袅的冒着湿气。他手里捧着一份八开大的干部登记表,发黄的纸张上用毛笔书写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挺拔的字迹,而脸上则用丰富的表情书写着高考过后分数上线的悲欢离合。

只见登记表上的家庭出身栏上填写着“工人”两个刺眼的小字,“人”字还得意的把右腿跨出了格子。

一个小时前,也是在这里。

林发书记颇有启发性的问道:“小赵,听说,外国人读书都很早,我看你18周岁总还不到吧?”

熟读文件的赵无极闻弦音知雅意:“虚岁是18了,周岁还不满。”实际上他早已26了,只是富足生活养成的气质以及遗传上的原因,看上去20岁的模样。

“嗯,按政策,18周岁以下的学生,只划定家庭出身。小赵的父母是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家庭出身就定工人好了。”林发一言而决。

工作单位栏上则填写着“秀山专区江源县沿海区公所文化教员”的字样。赵无极的档案将从这张登记表开始建立,参加反特战斗的表现也将记录到档案中。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档案将跟随他的一生,是“公家人”调动、提拨、考查的必备之物。

响亮的工人家庭出身,职员的阶级成分,赵无极有拿到了低保证的感觉,而且是后期美帝国主义的那种。

谈话时,林发还曾委婉的表示,留在地方工作更有前途、更能发挥他知识的作用,隐晦的表达了战场的危险。无奈赵无极一心想报效祖国,执意报名参军,而且指明要上前线,林发表示赞赏之后,同意他参军的申请,并让他交接工作后尽快到县里体检报道。

赵无极还坚决的拒绝了林发的另一个好意:将他的那晚的英雄事迹结合归国华侨的特殊身份,整理上报。赵无极很担心由此为自己打上太过鲜亮的政治烙印,海外关系能不宣扬则不宣扬最好。

林发一开始将这理解为青年人惯有的腼腆和谦虚。但在赵无极搬出“捧杀”以及太大的荣誉会带来过大的压力的理论之后,林发勉强理解了一些,有些奇怪的同意了。这也与林发长期在农村做群众工作,政治觉悟不高,加上在乡下没有人提醒有关,换做另外政治觉悟敏锐些的领导,对于这种身份敏感、事迹突出的典型,岂有不树的道理。

不过,林发还是留了点私心,作为一县的领导,他隐约知道一些朝鲜战场的凶险。几天的接触,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希望能帮他一点,好好的活下来。除了给他一个好出身外,他要求赵无极早点到县里报道,打算把他早点送到第七军分区去,早一些接受军事训练,增加一些活命的本事。

其实,赵无极对朝鲜战场的了解,也并不如后期FQ们那样的无知与无畏。半年多的生活,使他开始理解“艰”与“苦”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对于战场上的困难,有了一些思想准备,尽管还远远不够。

对于战争,他有些害怕与担心,但在他内心的深处更是有一种希冀,他总觉得,他的神奇旅行,还只是刚刚开始。

第九章 革命年代的爱情(上)

 打正月十二以来,获得了新生的赵无极兴奋的一如N多年后那些平反后领到20年补发工资的离休老头,大有一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几天来,他检阅到了多样的眼神,有羡慕、有赞赏、也有埋藏很深的嫉妒。这也是赵无极日想夜想离开地方的原因,他在地方的基础实在不结实,很容易受到这样那样的攻击,归侨的现状又使他天然的缺少盟友。而部队里,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里人来人往,来得快,走得也快,留下的往往是同龄人之间的战友情。

不过生性谨慎的赵无极依然谨守低调原则,他不想节外生枝。赵无极打小喜欢看书,知书达礼,却在文气的外表潜伏着一颗好动的心。内心的深处也有深刻的YY情节,渴望着YD的人生。但他的性格,是凡事没有很大把握的时候喜欢低调做人。诸如踢足球,他是当了半年的守门员,看懂了规则暗暗琢磨了技术后才上场当后卫,踢了两年后卫改后打中场,最后自认实力充分后才走上边前卫的位置,此后一直自信满满。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主席曾这样评价内心YD的文化人们。

正月十五刚过,区里欢送赵无极等二人入伍参军,另外的一人是区中队的战士张瑞明,19岁的年青战士,个头不高有些憨厚。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是一个叫做上山坳村人,从地名就听得出是来自更贫苦的高山地区,他入伍参军得到了家里的支持。

刘云龙派副区长柳德生和两名持枪战士护送他们进城。农历正月十六一早出发,五个人走了60里山路在才到了江源县城。

江源县城是一个河间谷地,四周是山,一条小溪从城边流过。据说,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湖,后来湖干涸了,慢慢就有人聚居起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正式设县。县城的背后是一座1000多米海拨的高山,据传在南宋时期曾经这里伐木用于建造皇宫。这个时期的江源县城占地很小,透过一圈矮矮的城墙,看得到大片大片乌黑的瓦片。时近黄昏,还可以看到袅袅的饮烟升起。江源县城东西两边的小山,各有一个黄泥夯筑的方形碉堡,不过在49年民兵扑城的时候捣毁了,现在只留下一截泥墙,记录着国民党在这座县城的历史。

柳德生很照顾赵无极的华侨情节,以中年人的健谈一路上讲述着江源的古董(故事)。许多趣事赵无极从末听说,边走边听走得一点也不费力,很快就进了城。

“好!没问题。欢迎你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天在县政府军事科,第七军分区的干部在进行体检之后,如是说。建国初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征兵要动员、要争取,因此军分区派有干部驻在县里联合办公。征兵时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不象后来义务兵,一征就是几百人。

顺利通过体检的赵无极和张瑞明留在了县城,等待过几天后去秀山。赵无极请了个假,把背着的一条猪后腿捎到了林发书记家里。

在林发家,他没有看到警卫员小柳,打听之后才知道前天小柳去婚姻登记,回老家结婚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赵无极又是“嘿嘿”的傻笑,又是摇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