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赢溪继续道:“人的恶性是难改的,就如同狼要吃肉一样。小恶尚可愿谅,但大恶不可饶恕,否则恶行当道,他人必仿之,狼不会变成羊,而羊却能变成狼。”
“哦,拘泥乃愚。”唐僧仿佛豁然顿悟,他突然行礼道:“弟子懂了。”
“弟子?!哎哟,这可万万使不得……看你,怎么当法师的?”
唐僧对自己的称呼叫孟赢溪大为不适,她连忙戏解道:“妖精只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可从来没听说过‘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的道理。玄奘,你千万别糊涂,‘妖精’
的弟子必然是‘妖精’而且肯定是‘女妖精’,你这么做非但无用,还是有悖常理的,当打。”
二人随风而笑。
回到醯罗城后的次日,玄奘便向那揭罗曷国的国王与众僧辞行,师徒二人沿着喀布尔河谷继续向东南进发,来到直达健陀逻国的都城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
健陀逻国,意为香花之国,东临印度河,其创始者原为大月氏人,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此,带来了希腊文化,留下了大量希腊风格的雕塑艺术。
健陀逻人汲取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的雕刻手法,并加以发展,逐渐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健陀逻艺术,而健陀逻艺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佛教艺术。
在健陀逻,佛教艺术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塑像、壁画的传统,这才有了后来的佛像。
随着佛教的传播,犍陀罗艺术越过北方葱岭进入西域,再由西域传到中原,这种艺术形式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北魏的佛教艺术(北魏时建造的云冈大佛就带有鲜明的健陀逻风格),中国的佛教绘画、雕塑、壁画、石窟,大多带有明显的健陀逻艺术风格。
然而当玄奘到达这里的时候,健陀逻国已经衰落,不复往日胜景。
健陀逻国的王族已经没有了后人,现在从属于迦毕试国。城市里空旷荒芜,居民稀少;十几所寺庙残破荒废,杂草丛生,就连佛塔也倒塌了。
看到这番景象,玄奘非常难过,在他看来,这里应该是一个佛教繁荣昌盛、佛学流派众多、信徒数十万、高僧大德遍地的地方,然而现实却让他有了一丝担忧,像健陀逻这样象征着佛教最高艺术水平、有着许多著名佛典传说的佛教圣地尚且衰落至此,那么佛教在别的地方境况又如何?
如果说此前玄奘怀着的是一种求学求知的紧迫感坚定地西行,那么现在,当他站在荒草丛中那一尊尊栩栩如生形象鲜活的健陀逻佛像前面时,他的心情变得焦虑,他担心自己来晚了,担心自己错过佛教在婆罗门国的最好时光,担心所求不得,因而有了命运的紧迫感。
健陀逻国虽然衰落了,但是由迦腻色迦王所建造的佛塔和寺庙还在。
玄奘对孟赢溪道:“这所迦腻色迦寺眼下已然破落,但它还住过佛教历史上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肋尊者和如意法师。”
“哦,是吗?”她很有兴趣,“那你快与我说说此二人的故事。”
“那好。”玄奘悠悠道,“相传:胁尊者年轻时并非佛教徒,他直到八十岁时方才出家。”
孟赢溪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八十岁才出家,我没听错吧?”
“没错,就是八十岁。”他改容笑道,“如你所惊,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觉得他是因为年纪大了想去庙里混饭吃,而不可能取得多少佛学修为。”
“真难以想象,你继续说。”
“面对人们的嘲笑,肋尊者当场发誓:“我如果不能透彻理解佛教三藏的含义,断不了三界欲念,不能让六神通达,使整个身心都得到解脱,这辈子我就绝不让自己的肋骨碰到席子!”
“什么什么,不让自己的肋骨碰到席子!”孟赢溪十分不理解,她质疑道,“这个誓言非常奇怪,普通人赌咒发誓,或者说是刀山火海、海枯石烂,或者说是五雷轰顶、不得好死,他怎么发个誓会跟肋骨扯上关系?”
玄奘觉得梦衍西她也是佛,应该知道其中的缘由才对,于是缓了缓才无奈地回话:“这当中就牵涉到一个僧人才有的习惯——僧人不能仰卧,也不能趴着睡,只能侧卧,所以肋骨一定会接触床铺。”
孟赢溪与唐僧“共枕”过,见过僧人标准的卧姿,她脸红道:“是这样啊,哎呀,我怎么把这普普通通的僧人凡事给忘了。”
“按照肋尊者的发誓,就等于不把佛经读透就不睡觉了。”玄奘微叹,“至于这位老人最后有没有把佛经读透,有没有不睡觉,史料没有记载,大家记住得只是这个别具一格的誓言,于是就称他为‘胁尊者’。”
☆、第二百六十四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51
“肋尊者居住的房间在寺庙三楼,而住在他楼下的,是另一位著名人物——如意法师。”
玄奘以一种敬仰的神情叙说道,“这位如意法师,就是我当初在龟兹与木叉毱多辩经时提到的《毗婆沙论》的撰写者。”
她忍不住起笑,“玄奘你好奇怪,连法师住的地方都记着。旆”
玄奘不以为然,他长篇讲道窠:
“如意法师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成名,长大后游学四方,声望日隆。有一天,如意法师来到一个国家,这里的国王名叫超日王,每天都要施舍给国家里的穷人五亿金钱。”
“大臣们对此非常担心,劝国王说:再这样下去国库就要空了,只能通过增加赋税来维持国家的开销,这岂不是逼老百姓造反么?!”
“超日王回答:这些钱又不是他挥霍掉的,而是施舍给穷人,穷人有了钱,又怎么会造反?”
“后来,超日王竟然悬赏一亿金钱让人提供一只野猪的消息。就在同一天,如意法师剃了一个头,居然也给了剃头的人一亿金钱。”
“消息一传开,超日王觉得丢了面子,又没法用世俗的办法来对付如意法师,于是就找了一百个有学问的人向如意法师挑战。”
“谁知如意法师一口气把其中九十九个人都驳倒了,但是如意法师再厉害也是人,终于因为疲倦和大意倒在了车轮战下——他把一个词组念颠倒了。”
“这样的错误在辩经中是不被允许的,国王和一百个挑战者就认为如意法师输了。”
孟赢溪打抱不平地插了一句:“小题大做。”
“如意法师功亏一篑,负气之下,竟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很快一病不起,并在临终前给最得意的弟子世亲留下一张字条: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
见梦衍西的神情不甚了解,玄奘主动释言道:“字条所写内容的意思是:跟这些只会跟着国王起哄而不是真正追求佛法大义的糊涂人没什么好辩论的。说完,如意法师就去世了。接受字条的弟子就是世亲法师,他成名后,请求继位的国王再次召集辩论,并顺利地击败了对手,为师父平反正名。”
孟赢溪哀叹:“唉……既是高僧,又因何而想不开?可惜了。”
玄奘没有追答她的话,而是逐渐展开话题:“世亲法师人称世亲菩萨,跟他的师父一样信奉小乘佛教徒,博闻强记、悟性非凡。当世亲斗败对手为如意法师平反后,他在小乘佛教界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兄长无著菩萨,却从小乘佛教转信大乘佛教。”
“世亲不明白兄长为什么要转信大乘,于是就前往求教。当他来到恒河边上时,无著菩萨已经等在河边一座古老的砖质佛塔里。但是无著菩萨没有马上与弟弟见面,而是让自己的弟子在当天夜里前往世亲所住的房间窗外诵读《十地经》。”
“但凡高僧,都对佛经有着过人的直觉,世亲一听到这部佛经的内容,马上明白自己以前所信仰的小乘佛学并不完备,过去所花的很多时间精力可都白费了。”
“作为小乘佛教的大师,世亲经常攻击大乘学说,于是他开始忏悔,想要找到一个赎罪的办法,最后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了舌头上,于是他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准备把自己的舌头割掉。”
“佛法的真谛呢?”孟赢溪嘀咕道:“出家人怎么不是自杀就是自残,这也太迂腐了。”
玄奘被无情加难以自圆其说的事实刺激了一下,但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说他自己的,“一直在屋外观察的无著菩萨立刻现身阻止了他,说过去你用舌头攻击大乘,以后也可以用舌头去弘扬大乘,何必把它割掉呢?在无著的开导下,世亲就在恒河边的这座佛塔前改信大乘佛教,后来成为了我大乘佛教的顶尖人物。”
“世亲菩萨写《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地方就在胁尊者房间东面的老屋里。”玄奘迈步道,“走……梦衍西,我们寻寻去。”
损毁的老屋尽布灰尘,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岁月感和人文气息的地方,玄奘驻足良久,先贤故事固然值得追忆,但重新弘扬佛法的重任,却要由后来者去完成。
一番艰行之后,师徒二人来到位于健陀逻国东北,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迦湿弥罗国(今斯利那加)。
因为玄奘一路带出了各种波动,结果他离婆罗门国越来越近,名气也越来越大。
玄奘与悟空到达迦湿弥罗国的边境要塞石门时,国王就派大队人马前往迎接,保护玄奘师徒一行顺利通过石门,并且亲自在一个名叫达摩舍罗的地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国王和大臣高僧们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手持鲜花等候在大道旁,玄奘师徒一到,大家就开始撒花,还请玄奘坐上一头大象,簇拥着这位大唐高僧浩浩荡荡的往王城进发。
来到王城后,国王将师徒二人安置在一处寺庙内,然后单独把玄奘请进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接下来就开始请玄奘讲经。
孟赢溪虽然被区别对待,但她也收到了很好的待遇,听唐僧讲经于她来说是一种折磨,这般自由自在才正和其意,于是“妖精”到处游玩去了。
迦湿弥罗国有一位名叫僧称的高僧,博学多才、修为精湛,七十多岁的他与玄奘一见如故,当即决定为玄奘开课,把自己的全部所学传授给这位亦徒亦友的年轻僧人。
由于年事已高,僧称法师平时很少亲自讲经,所以开课的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原本为玄奘一人准备的授课,一下子吸引了远近周边的数百位高僧前来听讲。
在僧称的亲自指点下,玄奘如鱼得水,学业大为精进,不但学得又好又快,而且还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令僧称法师大为感慨。
令僧称法师私下对弟子道:“玄奘法师的才智异常出众,在迦湿弥罗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的学识修养足以继承世亲法师的风骨,只可惜他出生的国家颇为遥远,没有机会早点感受到大德圣贤的风采点化。”
人的名,树的影,僧称法师对玄奘的夸赞让不少已经在迦湿弥罗国求法修行多年的僧人们觉得很不服气,这些僧人们的学识虽然比不上僧称,但在当时都已经算的上小有名气,于是纷纷前去向玄奘挑战。
面对挑战,玄奘从容应对,将这些挑战者一一驳倒,终于让整个迦湿弥罗佛教界为之折服。
与此同时,越是辩经越发体现出迦湿弥罗国本身就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学底蕴,这令唐僧逐渐产生了在此长时间驻留的想法。
“什么?!你准备在这里呆上一年!”孟赢溪有些抓狂,“玄奘,你这走走停停的,何时才成完成你的初衷?”
玄奘道:“曾几何时,佛教分成了很多流派,各派之间互不服气,相互攻击,给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于是迦腻色迦王召开了一次佛教大会,用以正本清源。他下令召集全婆罗门国的高僧,集结的地点恰恰就在迦湿弥罗!”
“即便如此,迦湿弥罗也不过是佛教圣地而已。”她反问:“可这与你打算在此停留一年又有什么关系?取经与用身心感受圣地,这二者孰轻孰重?”
“听我慢慢说。”玄奘笑了笑,并不直接回答,他长论道:
“大会召开后,高僧云集,盛况空前,问题也随之出现:那么多僧人汇集在一起,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每天吵闹争执,使得整个大会混乱不堪。为了让大会继续下去,迦腻色迦王决定从数千名僧人中挑选真正有才学的高僧来进行佛典集结。”
“经过繁复而严格的选拔,四百九十九位僧人被留下,但由于阿育王时期的第三次佛典集结是由五百位高僧来完成,所以还需要再找一人凑足五百之数。”
“这时,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僧人来到国王专门为集结佛经修建的寺庙门口。那些已经被选上的高僧看不起他,让他回去好好修炼修炼再过来。”
☆、第二百六十五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52
“谁知这个僧人却很不屑,他道:我看起来确实不学无术,但是想要证得圣果就跟打喷嚏吐口水一样容易;我立志追求佛果,但不会像你们那样用一些雕虫小技,我现在就把这个锦囊抛上天,在它掉下来之前,我就能修成圣果。旆”
“众僧不信,于是这个僧人就把锦囊抛向天空,结果锦囊果然没有落下,神灵还在天空中显灵,以雷鸣般的洪声遥说此人当在今生证得圣果,然后在来世接弥勒的班,怎会追求这样林中一叶的小果?”
“那些看不起他的僧人们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引为上宾,这个僧人就是著名的世友法师。”
孟赢溪绝无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碍于唐僧的面子而没有质疑,再则对方是一个不轻易妥协的人。体谅之余,她此刻有了一些陪伴唐僧长驻的打算,于是就明知故问:“那后来呢?”
“此后,世友法师与其余四百九十九位高僧一起编纂了《大毗婆沙论》,将原本纷乱繁杂的佛经整理集结完毕。迦腻色迦王随即下令将佛经镂镌于铜牒上,再封存于石函中,还专门建造了一座佛塔用来保存经典。”
“佛教的集结让迦湿弥罗完成了婆罗门国佛教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迦湿弥罗国以小乘佛教著称,但是其所传经典也包含了一些大乘佛教的内容,并且在态度上逐渐开放。窠”
“著名僧人佛图澄在来到中原前就曾在迦湿弥罗修学佛法;一代高僧鸠摩罗什也曾在迦湿弥罗师从盘头达多研习小乘经典。鸠摩罗什回到龟兹后,反而宣扬起了大乘佛法。盘头达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