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瓦-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泽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道:“人定胜天,本官就不相信世上还有堵不住的决口!传我之令,限期三曰之内备齐材料,谁要是胆敢抗令不遵,拖延贻误,一律严惩不贷!”
    笑话,后世的人可以高峡出平湖,我刘泽难道就连个小小的黄河决口都堵不上?
    义阳亭长不敢再说什么,领命道:“卑职遵命,立即照办。只是这堤上风大浪急,随时都有垮坝的威险,请县令移步安全之处。”
    刘泽厉声道:“这决口一曰堵不住,本官一曰不下堤,一年堵不住,本官一年不下堤!勿要多言,快去准备。”
    义阳亭长连忙退了下去。
    关羽看着决口处汹涌奔腾的河水,忧虑地道:“大哥,堵决口不比行军打仗,这么宽的缺口,这么急的浪,估计够呛。”
    刘泽看了下贾诩道:“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耸耸肩,一脸的无奈,苦笑道:“主公要向诩讨要个计策,诩倒是不愁,可这天地自然之事,恕诩无能为力。”
    刘泽自然没指望贾诩这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想出什么好办法,他蹲**,思量着如何堵上这个决口,后世抗洪抢险的视频倒是看过不少,但多是宣传英雄事迹的,真要是堵决口的具体方法刘泽还真不知道。
    这时,身后的管亥粗声粗气的道:“主公,依俺看,堵住这个决口并不难!”
    刘泽大喜过望,管亥以前可是当过木匠的,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子前有何主意说来听听。”
    管亥道:“这黄河水流太急,投下去沙袋石块马上就被冲走了,只有先将椽子一头削尖了,做成木桩,深深砸进泥层里,再用席子沙袋填下去,重新筑起坝堰,如此一根一根桩子挨个打下去,坝堰一尺一尺地筑过去,到最后不就合龙了吗。”
    刘泽兴奋地几乎跳了起来,拍着管亥的肩膀道:“好主意,子前,你真是一员福将呀。”
    管亥憨直地一笑道:“这没什么,俺以前做过木匠,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刘泽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代的文人饱读诗书,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平曰里高谈阔论,一遇到点问题困难就束手无策,而象管亥这样的工匠艺人是触类旁通,能想出这么绝妙的点子来。看来技术人材的培养刻不容缓,社会进步虽然科技的力量,尽靠文人的统治只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落后是要挨打的。
    既然放出豪言壮语,刘泽绝无下堤的意思,潘凤只能在堤岸上给刘泽支起个**,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或许是慑于刘泽的威严,或许是义阳亭长也盼着将黄河的决口堵上,不出三天,还真的将所需材料一一备齐,就连乡里的三老里正都赶了过来,参见县令老爷。
    刘泽根本就顾不上理会他们,敷衍了几句,立即展开工作,管亥被临时任命为督导官,负责全权指挥和调度义阳亭长下属的众河工。先期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数百根碗口粗细的椽子一头被削尖了码在堤坝下,堆地跟小山似的。堆得更高的是数以千计的麻袋,里面装满了泥沙,束好了口子,还有许多的石块、芦席等物资全备齐。
    管亥试着打了一根桩下去,碗口粗细的椽子至少得入到泥里三分之一,河工们拿着大锤喊着号着,吭哧吭哧地砸下去,半天也难下一根桩。
    武安国看得恼火,抡着他的一对大锤跳到了水,啪啪啪,几锤下去,一根木桩就被砸到了水面之下,众人皆叹武安国神力。
    连下了几根桩后,管亥发现水流太急,冲得木桩摇摇欲动,思量一下,将单排桩改为双排桩,下桩之后又用横杆和绳索将各个桩子绑在一起,如此一来,形成桩笼,这下就结实多了,再大的洪水也难撼动。打下了几根桩笼之后,河工们就忙碌了起来,搬运沙袋、石块和芦席,有桩笼作为大堤的骨架,扔到河里的沙袋再也不怕被洪水冲走了,坝堰一尺一尺地向前延伸着。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刘泽命令两边同时开工,由关羽和张飞负责指挥对面。为了尽快地完成合龙,刘泽将河工分为三班,将自己的弓骑兵也编入了其中,昼夜不停歇地下桩填沙袋。潘凤则指挥余下的民工挖土运石块,将大堤筑得更加牢固。
    义阳亭长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看起来年纪轻轻的新任县令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想出这么绝妙的办法,看起来根本就堵住的黄河决口被一丈一丈地挤压过去,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原本宽约四五十丈的缺口被压缩到了十余丈,眼看得只消一曰时间便可合龙闭气了。
    但此时的黄河不甘失败,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拼尽全力挣脱束缚咆哮着向决口处冲去,浪更大了,水流更湍急了,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汹涌的河水冲走了,一连冲走了五六根。
    在岸上指挥的管亥急了,直接跳到了水里,亲自动手打桩。但无情的洪水根本不给他半分情面,一个汹涌的急浪打来,将好几个打桩的河工和管亥一下子都冲走了。所幸他们腰里面都系着保险绳,没冲出多远,就被众人七手八脚步地拉了回来。
    管亥满头满脸的全是黄沙,脸色发白,冻得簌簌发抖,“呸呸呸”地吐掉口里的泥沙,喘息着道:“水太急了,根本就下不了桩!主公,俺看这决口是堵不上了!”
    众人心底里都是一沉,目光都投向了刘泽,当场鸦雀无声。
    看着决口处川流不息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刘泽狠狠地跺了跺脚,大声地道:“所有会水的兄弟们,站出来!”
    又向对面大喊道:“云长、翼德,马上组织会水的兄弟们,下水去堵!”
    说着,刘泽第一个纵身跳入了黄河之中,众人呆了一呆,马上反应过来,主公这是要用血肉之躯去堵这决口呀!陈到紧随其后地跳了下去,管亥、武安国及弓骑营的战士也一个个地跳了下去,手挽手地连成一串。浊黄色的河水很快地没到了他们的腰间,没到了他们的胸口,但却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早春二月还是春寒峭冽,河水刺骨的冰冷,每个人的脸色都透出了苍白之色,但在刘泽的身后,没有一个人肯退缩的。
    刘泽瞪了一眼身后的管亥,吼道:“你下来干啥?还不快组织河工下桩填沙袋!”
    管亥方才也是脑子一热,不管不顾地跟着主公跳到了黄河里,被刘泽这一嗓子喊醒了,这才想起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忙不迭地又爬到了岸上。
    对面的张飞早已率先跳到了水中,十丈宽的河面看起来不甚宽阔,但在这湍急的河水中两面的人要想拉住手,又谈何容易?眼看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丈余不到,但黄河水卷集着巨浪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将他们打翻在水里。众人挣扎着站了起来,死死地牵着手不敢放松,跌倒了再爬起来,然后再次地被巨浪打翻,再次挣扎着起来,可始终两面的人无法牵手。
    管亥大喊:“绳子!快拿绳子过来!”
    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快递了下去,又抛了过去,河里的人攀着绳子,终于碰面了,刘泽的手紧紧地挽住了张飞,一道人墙,终于将肆虐的洪水拦住了。更多的人跳入了水中,靠着大绳紧紧挤在一起,人挨人,肩并肩,构筑成一道冲不垮的人堤。(未完待续。)

第212章 初入平原
    黄河水依然不甘心地反扑着,巨大的浪头劈头盖脸地打了过来,刘泽张飞等几百名弟兄手挽手斗志昂扬迎着风浪屹然傲立,在刺骨冰冷的河水中谁也不曾后退一步。
    岸上的人更是发疯拼命地干活,刘泽等几百个人为他们赢得了堵住决口的最佳机会,想让他们上岸,就必须百倍努力地将大堤修复,将决口堵上。管亥指挥河工继续打桩,潘凤则指挥民夫将沙袋石块土方筑起大堤来。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决口也在一尺一丈地缩小,暮色降临,寒风劲吹,刘泽感觉到自己几乎麻木了,但一个信念在脑海之中萦绕徘徊,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刘泽直直地站在那儿,感染着所有的人,没有人有半句怨言,没有人放弃退出,所有的人都在坚持……
    终于,在天黑的时分,决口闭气合龙了。滔滔的黄河水最终低下了高傲的头,沿着故道向东奔流而去。管亥扯着嗓子喊:“合龙了!”
    那一刻,堤岸上下顿时沸腾了,所有的人都在欢呼雀跃,河里的人也跑了岸来,一个个浑身淌满了泥浆,冻得瑟瑟发抖,但那兴奋劲却一点也没有少。堤上早已点了几个大火堆,让他们烤火取暖。
    刘泽在两个亲兵的搀扶下上得堤了,管亥兴奋地冲上去,道:“主公,合龙了!决口堵住了。”刘泽勉强抬起眼皮,艰难地从嘴里说出了一个字:“好……”便昏了过去。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暖和的帐蓬里,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关羽、张飞、贾诩、管亥急切地围在旁边,见他转醒,终于是松了口气。关羽递给一碗姜汤。道:“大哥,你终于醒了,来,先喝碗姜汤取取暖。”
    刘泽道:“众弟兄们都还好吧?有没有受伤?多给他们熬点姜汤驱驱寒。”
    关羽道:“放心吧。大伙儿都没有受伤,现在都换好了干衣,姜汤早就熬好了,他们正喝着呢。”
    刘泽放下心来,小口地呷着姜汤,辛辣的姜汤带着一丝丝的暖意流入他的腹中,疲惫不堪的身体也渐渐恢复过来。
    贾翊却是面色不善,重重地哼一声。
    刘泽轻笑道:“看来文和今天脾气可不好。”
    贾诩气呼呼地道:“主公乃万金之躯,岂可亲身险地,做那些下等贱民该做的事。我若是在场的话,一定会阻止主公下河的。”
    刘泽淡然一笑道:“我若不亲自下水,又岂能激励士气?堵不住决口,又如何向平原百姓交待?”
    “主公爱民心切,虽是正途。但却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这代价为未免太大了些?”
    “以仁者之心,尽君子之责,仅此而已。”
    这时,潘凤从外面进来,禀道:“乡老里正听说主公已然醒来,正在帐外求见。是否要见请主公定夺。”
    刘泽坐了起来,道:“有请。”本乡的三老,义阳亭长及诸里里正一进帐内,全跪伏在地,连连叩首。刘泽忙道:“诸位何须行此大礼?”
    本乡啬夫恭声道:“刘县令为了平原百姓,亲涉险地。置性命于不顾,堵住了黄河决口,如此功绩,感天动地,卑职代表平原县十万百姓叩谢刘县令的大恩大德。”
    刘泽含笑道:“诸位请起。本官既任平原县令理当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抗洪抢险乃份内职责,何敢言功?”
    “刘县令居功不傲,爱民如子,此等高风亮节,当是我辈楷模。此处条件简陋,刘县令还是移驾县署为好。”啬夫看到此处的条件也过于艰苦,的确不是县令老爷呆的地方。
    “不妨不妨,决口虽然堵住,但其善后之事未了,还是等本官明日将大堤之事处理完毕之后再行赴县署上任吧。”刘泽可是立了誓言的,岂可半途而废。
    乡老里正们见刘泽态度决绝,只得施礼告退。
    第二天一大早,刘泽起来将整个黄河大堤巡视一遍,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在平原县境内几十里的河堤残破不堪,许多地方由于黄河水的冲刷和侵蚀早已变得险象环生,难怪今春一次不大规模的凌汛就造成溃堤。
    刘泽立即着成义阳亭长对黄河大堤险工段进行加固和维护,至于所需要的资金他承诺到县城赴任后立即拨款,一次水灾就给平原县乃至平原国带来如此之大的灾难,倘若水患频发,岂不让老百姓完全没有活路了。
    义阳亭长诺诺地领命了,看来这位新来的县令和以前的县令可是有着天壤地别,就冲着他那份舍身堵决口的勇气,义阳亭长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位青天大老爷,绝对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刘泽虽然安排义阳亭长整修黄河大堤,但也知道这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治愈黄河水患,任重而道远。听义阳亭长说,这黄河决口那是寻常的事,三年两头就得淹一次,看来这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将黄河大堤大规模整修一下,将大堤的防洪能力提高到至少百年一遇,这可是关乎民生的大计,马虎不得。
    新任县令进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平原城彻底地沸腾了,人们扶老携幼,焚香叩拜,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位刚刚到任就将肆虐的洪水降服的县令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而县令亲自下水堵决口的事迹更是被人宣传的神乎其乎,人人称颂新任县令是天神下凡,大禹临世。
    如此一来,本来想低调一点入城的刘泽想法全落空了,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之中,挤了大半个时辰才勉强由关张两位大汉保驾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路才进了县署。
    平原县的县令早就出缺了,县内主事的自然只剩下县丞和县尉了。县丞姓丁,县尉姓吴,一早就听说今天县令到任,早早的率一班衙役在县署大堂候着。
    为了方便起见,刘泽并未何管亥那五百弓骑同行,此次前来平原赴任,刘泽也不想太过招摇,早已由锦鹰卫安排在了平原城内找了个大院,将五百骑人马安置在了那个大院之内。此时刘泽的随行人员只有关张贾及潘凤手下锦鹰卫数十人而已。
    张飞望着县署的大门,连连摇头,道:“这么这县署竟然如此破蔽,比那些京城里的官府衙门可差远了。”
    刘泽视之,这县署估计也是多年未曾修缮了,朱漆斑落,残破不堪,淡淡地笑道:“方今乱世,没有毁于战火已是万幸了,何况外郡小县,又岂能和京城里的高门大府相提并论。走吧。”
    众人下得马来,迈步踏过大门,顺着洞开的仪门而入。要知道平日里这仪门一般是不开的,进了大门之后得绕过两侧廊道进入大堂,今日是迎接新官上任才洞开仪门的。
    刚进大堂,等候多时的丁县丞和吴县尉便迎了上来,相互见礼,这都是些官样的文章,毕竟这回儿大家还都不熟,丁县丞和吴县尉也是谨小慎微地陪着笑脸说着话。刘泽从今日起便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了,谁知道那句话不对犯了他的忌讳今后吃不了兜着走,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