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必将成为江东孙氏心中一块永远的痛,历史上孙权五攻合肥而不得,一直到吴亡,孙氏始终没有机会染指合肥,合肥对于孙吴而言,就是梗刺在喉,却始终无法拨除。正是出于这种战略考量,使得刘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争夺合肥,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从京口渡者十之一,就是因为采石渡口是长江下游最狭处,而控制了合肥,就等于扼制了江东的咽喉,进可攻,退可守,牢牢地掌控着江淮之地的主动权。
由于被给线太长的关系,已经占领皖城的孙策不大可能向北翻越大别山而攻击淮西诸县,虽然如此,刘泽还是派了第四军团第八师的一个旅向西横扫了阳泉、安丰、弋阳、六安诸县,将这几个县的管辖权夺了下来。淮西诸县原本都是袁术的势力范围,但袁术被围寿春之后,急调淮西诸县之兵勤王,现在淮西诸县基本上都是座座空城,几无可御敌之兵,第八师第二旅三千人马一路长驱而进,淮西诸县望风而降,第二旅兵不血刃一口气收复了淮西十余座县城,兵锋直指龙舒县,与江东军掌控下的皖县舒县遥遥相对。
此次孙策偷袭皖城得手,倒给刘泽提了个醒,放在自己篮子里的鸡蛋,才是属于自己的,淮西诸县虽然已经是自己的菜了,但不亲自夺下来,始终不怎么令人放心,所以刘泽还是抽调一支军队拿下了淮西诸县,解决掉了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第452章 袁术绝望
如论如何,这一次最需要感谢的,还是乔氏的那对姊妹花,如果不是孙策和周瑜在皖城看上了乔氏姊妹,因此而耽搁了些时候,而错失了逐鹿合肥的机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泽不清楚此时孙周二人的真实内心想法,情场得意能否填被他们战场失意的失落感受?
念及江东二乔,倒让刘泽回忆起了尘封在心底多年的一段往事,光和七年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刘泽千里施援长社,在高阳亭就曾偶遇到乔氏姊妹,只不过当时她们还尚在幼年,小乔还被荒淫无耻的张梁所掳走,刘泽路见不平,救了小乔回来还顺手捎带了张梁的人头,利用这颗人头,救回了老师卢植的性命。往事如烟,一晃十三年过去了,如果不是在此听到二乔的讯息,刘泽早就这段往事给遗忘了,那曾经粉雕玉琢玲珑可爱的小乔姑娘,现在想必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了吧,还有那眼高过顶孤傲如白天鹅的大乔,这回觅得孙郎这般的如意郎君,也该是她心满意足的时候了吧。
回想起与小乔当日在高阳亭分手的时候,稚气未脱的小乔还直哭鼻子,要他将来去皖县看她,他答应了吗?好象是答应了,多半是为了哄小女孩不哭的缘故,刘泽是答应了,好象当时还和她拉过勾。只是可惜后来刘泽一直忙于东征西战,如何能分得出身来去遥远的淮南皖城来看她,渐渐地他就将这一段近乎儿戏般的诺言给忘掉了。
今天他来到了寿春。离皖城已经是咫尺之遥了,却听到了她出嫁的消息,刘泽没有任何的想法,苏东坡的词写得多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英发雄姿,羽扇伦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论样貌。论才华。周瑜都是上上之选,小乔能够嫁给他,也应该是件幸运的事。
刘泽的脑海之中,浮现出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模样。刘泽微微一笑。在心底里道:“小乔姑娘。祝你幸福……”
┄┄┄┄┄┄┄┄┄┄┄┄┄┄┄┄┄┄┄┄┄┄┄┄┄┄┄┄┄┄┄┄┄┄┄┄
秋去冬来,落叶纷飞。
对于被徐州军围困下的寿春而言,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饥馑在城中蔓延着。寿春城的粮价已经飙升到了五十万钱一斛的地步,斗金换斗米,每天饿死病死的居民不计其数,哀号遍城,啼哭满街,绝望写在了每一个寿春人的脸上。
对于袁术而言,他不仅仅是绝望而且是愤怒。秦宜禄去江东求援,孙策倒是过江来了,不过他可没有打救援的旗号,反倒是打着讨伐的旗号,不但见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从刘勋手中抢走了皖城,把袁术万不得已最后的一步退路给掐断了。要知道,杨弘就曾多次建议袁术放弃寿春,退守庐江,但孙策的这一手釜底抽薪太狠了,把袁术最后的希望给抿灭了。
引狼入室!秦宜禄这那里是去搬救兵,分明就是引狼入室,孙策小儿,就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袁术真得好恨,恨当初为什么要借兵给孙策,让他白白得了江东之地,现在他翅膀硬了,爪牙利了,居然打到淮南来了,骑在他袁术头上拉屎撒尿起来,真是岂有此理!
袁术愤怒了,但愤怒之后就是无可奈何的悲凉,他这个大陈朝的仲家皇帝,当得真是屈辱至极,刚刚登基还没满一年,就被人家死死地困在了寿春城内动弹不得,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坐吃山空。原本寿春就没有多少存粮,几十万的人几十万张嘴,每天的消耗是惊人的,由于无法得到补充,困守寿春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一条死路了。
原本还指望着徐州军粮尽之后可以退兵,但让所有人绝望的是,徐州军的后勤供给不再只依靠陆路运输而是启用了泗水淮水的漕运,如此看来,围困寿春的徐州军就算再坚持个三年五年都没有什么问题,反倒是寿春,粮食吃掉一斛就少一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全部饿死的下场。
针对这种情况,以张勋为首的死守派势力没落了,以杨弘为首的逃跑势力也沉寂了,而以桥蕤为首的主战派势力开始抬头。死守下去就是死路一条,这已经成为了所有的人共识;庐江失守,除了寿春之外,大陈国已经是再无寸土,现在就是想逃,也是无路可走了;困兽犹斗,不想坐以待毙的话,唯有拼死一战,置之于死地而生。
袁术也转而支持桥蕤,撤掉了张勋大将军的职位,降为车骑将军,由桥蕤出任大将军,寿春城内的兵马,皆由桥蕤一人调度,同时提升主战的陆勉和袁胤为左右将军,准备与徐州军决一死战,打破对寿春的围困。
虽然桥蕤是信心满满,但现实无疑是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徐州军深壕坚垒面前,饥肠漉漉士气低迷的袁军很难再有所作为,虽然从仲业初年(建安二年)十一月到仲业二年(建安三年)二月间,桥蕤连续地对徐州东西大营发起四次攻击,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
这也是刘泽下令各营不得出战,依托坚固的营寨坚守,否则徐州军全线出击的话,桥蕤的伤亡人数可远不止这个数。刘泽很清楚这已经是袁军最后的困兽之斗了,虽然包括贾诩陈宫在内的许多将领都倾向于速战速决,但刘泽决定还是慢慢地和袁术耗下去,将袁术耗到灯尽油枯的地步,寿春城自然不攻自破。
刘泽的想法是袁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现在也只剩下一条拼命的路了,但寿春城的军民未必与袁术是一条心,只要长期地围困下去,寿春城的军心民心便会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少的流血代价拿下寿春城是刘泽的目的。袁术早已是冢中枯骨垂死之人,犯不着跟他拼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寿春城拿下来,将来还是扬州的州治,到时候城池残破民生凋蔽,还得自己去修复,所以刘泽的方针一直是围而不打。
对此贾诩陈宫等人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虽然有泗水淮水的漕运,前线的粮草供应倒也没有出现短缺,但大军长期地出战在外,徐州空虚,曹操袁绍等人一直可是觎觑着徐州的,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从背后捅上一刀子。
刘泽倒是不担忧,锦鹰卫的情报系统可不是空转,每月都有最新的情报报到寿春前线大营之中,让刘泽足不出户,尽掌天下大势。
曹操此时正在宛城和张绣纠缠,本来张绣已经投降,但老曹的人妻之好害惨了他,他看上了张绣的婶娘,也就是张济的未亡人邹氏。邹氏有沉鱼落雁之容,曹操只是偶尔看了一眼就心痒的不行,命侄子曹安民将邹氏接到他的军营之中,日夜寻欢作乐。张绣投降曹操本来是迫于形势,未必是真心投降,曹操霸占其婶娘之后,张绣似乎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决心夜袭曹营。
张绣的反应纯粹有些过激,他的叔父已经死了,婶娘孀居,而且那个时代没有要女人守节这回事,寡妇再嫁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按理张绣应该效仿赵范一般,将邹氏献给曹操才对。张绣冲冠一怒为红颜,多少显得有些诡异,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都给了曹操,张绣为何还要在乎一个女人?所以答案只能是一个,张绣和这位婶娘的关系,远不止是婶侄这么简单。邹氏年轻貌美,与张绣年纪相当,却嫁给一个年老体衰的糟老头子(做妾续弦不得而知,但绝不会是原配),而且张济很快就死了,张绣和邹氏**,有点**的关系也足不为奇。张绣既然已经把邹氏视做他的禁脔,此时曹操再来染指邹氏,就不难理解张绣的愤怒了。张绣的态度倒是和后世明末的吴三桂有点相似,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最初将山海关重镇献给了李闯,却因为一个陈圆圆愤而叛闯投清,张绣也是为了邹氏而不惜先降后叛。
总而言之张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历史上为了一个女人而引发的战争屡见不鲜,这一次,曹操为他的放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子曹昂为了保护他献出了自己的座骑被乱箭射死、给曹操拉皮条的曹安民下场更惨,被乱兵砍成了肉泥,心腹爱将典韦拼死力战,以一人之力挡住张绣无数军马,最终也是力战而死,就连曹操的座骑绝影也一命呜呼,也算是曹操福大命大,虽然受了箭伤,却也捡了一条命回去。
现在曹操狼狈地逃回了许都,在那儿舔舐伤口,刘泽估计他一时不会儿还顾不上徐州这块。不过老曹在汉末三国号称是打不死的小强,虽屡战屡败,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越挫越勇,最终将曾经打败他的对手一个个地踩在了脚下,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未完待续。。)
第453章 臣有一计
河北巨鳄袁绍此时与公孙瓒的较量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袁绍根本就无瑕南顾。就算袁绍吃掉公孙瓒,他最大的对手自然就是雄居河南兖豫二州的曹操,就算袁绍有鲸吞徐州的野心,那也得消灭了曹操,占领了河南之后,才会付诸于行动。袁绍就算再没脑子,也不会绕道青州南下攻击徐州,而把侧翼和后方全部暴露给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操。
其实徐州最潜在的敌人就是江东的孙策,不过孙策小富即安,拿了皖城等地之后在淮南就不思进取了,就更别说图谋徐州了。这倒不是说孙策没有野心,而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江东初定,原有旧势力的残余力量还不时地在江东给孙策制造点小麻烦,豫章那边还未得手,江东现在是内忧外患,冒然地与徐州开战,无疑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孙策息事宁人,放弃了与刘泽争夺淮南,令蒋钦守皖城,周泰守濡须,自己挥师南下,去平定豫章了。
所以刘泽也是审时度势,判断此时徐州虽四面环敌却是安稳如山,上兵伐谋,下兵伐城,既然能用不流血的方子解决掉袁术,刘泽就没必要与袁术拼命。现在想拼命的可是袁术,但刘泽深壕坚垒让他无处发力,袁术就这样一步步地陷到了泥潭之中,不可自拨。
桥蕤的失败让主战的鹰派势力彻底地沉沦了,第四派势力于是就粉墨登场了。
寿春陷入了绝境,不甘活活饿死的百姓开始向外逃亡。初时,袁术是禁止民众出城的,但到了后来,禁而不止,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军队也无力弹压,袁术想想寿春城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粮食也消耗不起,也就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民众逃亡了。徐州军虽然是铜墙铁壁。将寿春城围的是水泄不通。但对出城逃难的百姓则是网开一面,不光准予放行,还施舍钱粮,这让被困在寿春城的百姓更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逃亡的行列中来。到了建安三年二三月间春荒的时候。寿春城的居民已经逃散了七八成。
百姓的逃亡自然严重地动摇了袁军的军心。寿春城军粮短缺,守城的士卒连着几个月来都吃不上一顿饱饭了,饥饿和绝望的情绪在袁军士兵之中蔓延。普通的士兵绝对没有为袁陈王朝卖命殉葬的打算。这个时候,关于在义成和阴陵之战中被俘士兵的消息在寿春城中广为流传。按照大陈官方的说法,这些士兵被俘之后,都受到残酷的虐待,都被杀戮了,但现在传来的消息却是这些士兵不但活的好好的,而且吃得好穿得暖,待遇跟他们这些苦守在寿春城里缺衣少食的士兵那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于是,一些胆大的士兵开始出城叛逃,袁军的军法是相当严苛的,凡是被捉回来的逃兵,一律就地斩首处决,但就是这样的严刑峻法,也无法阻挡叛逃者的决心,与其守在寿春城里等死,倒不如拼一把,只要能跑得出城去,就可以逃出生天。逃兵们想走城门是不可能的,于是每到半夜时分,许多士兵三五成伙地从城墙上垂下绳索,垂下吊篮,夜缒而下,在夜幕的掩护下,向徐州军营奔去。
徐州军对这些投诚者无一例外地表示欢迎,好吃好喝地招待着,袁军逃兵多少天来吃不上顿饱饭,个个面黄饥瘦,见到徐州兵端上来了大米饭红烧肉,个个眼里直冒绿光,风卷残云地就将整碗整碗的饭吞到了肚子里,直吃到肚皮撑处圆鼓鼓的再也容纳不下任何东西才算是罢休。
徐州军对袁军逃兵的政策是相当宽松的,愿意留下来的,可以呆在军营里,每天一日三餐管饱饭,等待以后的重新整编,愿意返乡的,徐州军发给路费盘缠任由自去。
对于许多袁兵来说,当兵就是为了混饱肚皮,为了生存而卖命,至于为谁服务为谁卖命,他们压根儿就不在乎,有奶便是娘,何况徐州军的奶水充足,一天吃三顿饭,那可是贵族老爷的生活,当兵的想都不敢想,可在徐州军营之中,就算是普通士卒,一样也能吃上三顿饭,而且伙食质量相当高,有米有肉有菜。徐州兵为什么总能打胜仗,现在这些降兵们总算明白了,吃得饱吃得好,体力有保障,打仗有斗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