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瓦-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攻陷邺城的消息传到了长沙,刘泽正在与诸臣议事,闻此消息不禁一怔,长叹道:“曹操还是攻陷了河北之地,北方已无人再能挡得住曹操了,争雄天下的时代,终究还是要来了。…………”
    贾诩道:“曹操既得河北之地,下一步必将会图谋荆徐,虽然主公与曹操的五年契约之期未至,但依然不可不防。”
    刘泽点点头,道:“五年之约不过是权宜之计,想凭着它束缚住院曹操的野心,完全是不可能的,看来荆徐的整个防务计划要重新来制定了。”
    攻下荆南四郡之后,刘泽立即着手对荆南四郡的人事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巩志任武陵郡太守,刘度任零陵郡太守,桂阳郡太守由傅巽出任,至于荆南四郡之中份量最重的长沙郡太守的位子则由建安三年进士榜的头名状元杜袭来担任。荆襄九郡之中,除了南阳郡之外,八个郡都已经归到了刘泽的麾下,这八个郡的太守都安排了妥当的人选,至于每个郡的军事,自然也不再归太守管辖,刘泽另行任命了八个都尉,掌管各郡军事。
    荆襄九郡平定之后,摆在刘泽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安置降兵降将,从江夏到新野,从襄阳到江陵,直至荆南四郡,这一路打下来,降者无数,为了不影响靖军的战斗力,刘泽对于降兵降将一直就是另营安置,但这也只能是权宜之计,统一编制是大势所趋。靖军想要提高战斗力,就必须对已收编的军队进行整编。
    荆襄系的降军水军大约有七八万人,步骑十几万,除了一部分改编为郡兵之外,大部分经过选优汰劣,重新整编为三个军团,即第六、第七、第八军团。
    第六军团将和关羽的第二军团合并重组,关羽仍旧出任第二军团都督,升任五星上将,文聘为副都督。副将军衔。高顺出任第六军团都督。升为正将军衔,臧霸出任副都督。
    原来归属于第二军团的第三步兵师和第四步兵师此次划归到了第六军团的建制中,第三步兵师的总兵由原副总兵成廉担任,第四步兵师的总兵仍为徐宣。第二军团辖下除了原来的第二骑兵师、第五步兵师和第十二步兵师之外。新增了第十五步兵师和第十六步兵师。由向朗和霍峻担任总兵。
    第六军团也新增了三个师。两个步兵师:第十七步兵师和第十八步兵师,分别由魏续、章诳担任总兵;一个骑兵师:第八骑兵师,由尹礼来担任总兵。
    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此次都调整为满编五万人。陈登调任第六军团的参军,第二军团的参军则由诸葛亮推荐的马良来担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在荆州素有贤名,只是与蔡瑁不睦,才未得重用。
    第七军团是水军,由甘宁出任水军都督,正将军衔,王威出任水军副都督,副将军衔,马谡出任为第七军团的参军。第七军团下设三个舰队,第一舰队总兵为苏飞,第二舰队总兵为沈弥,第三舰队总兵为娄发。刘泽对荆州水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撤裁掉了接近半数的兵员,择优汰劣,使水军力量更为精干。每个舰队满编一万人,加上军团直属部队,第七军团合计兵力为三万五千人。另外刘泽计划操练一支水军陆战队,总兵力为一万人,下设三个陆战旅,不过这支部队尚未成型,暂时还没有列入到第七军团的编制中来。
    第八军团为新编军团,没有采用第二第六军团的混编方式,完全是全新组建的军团。虽然底层的士兵全部来自于荆北荆南的降兵,但东点军校最近几期的毕业生充实到了第八军团的中层之后,这支完全由荆州降军组成的军团也焕发也了新的光彩。
    黄忠被刘泽任命为第八军团都督,正将军衔,多多少少出乎众人的意料,黄忠既老迈且又是新降之人,寸功未立,此次便是一步登天,与关羽、张飞、张辽、太史慈诸多立有赫赫战功的绝世名将比肩而立,确实让人很是惊讶。第八军团的副都督则由义阳人魏延出任,和黄忠一样,魏延也是一个资历浅薄的将领,唯一的战功就是来自于襄阳平定蒯氏叛乱的那一役。刘泽将这支新的军团交到了两位降将的手中,许多人都觉得刘泽是在冒险。但刘泽素来以眼光独到称著,而且他在此次的任命上固持己见,贾诩等元老级的重臣谨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刘泽也没有采纳,所以许多人对第八军团还是有些期望的。
    第八军团下设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步兵师和第九骑兵师,合计兵力五万人。第十九步兵师总兵由穆顺担任,第二十步兵师总兵由宋宪担任,第二十一步兵师总兵由雷绪担任,第九骑兵师总兵由毛晖担任。雷绪是雷薄的弟弟,曾在袁术手下为将,袁术败亡跟随雷薄陈兰投降了刘泽,曾历任旅都尉、副总兵等职。
    第八军团的参军由殷观担任。殷观是荆州南郡人,刘表在位时未得重用,仅为蔡阳县令,刘泽主理荆州之后,很快地被提升了起来,而且本人谋略出众,有独到见地,此番被提升为第八军团的参军,足可见刘泽对他的器重。
    军队完成重组之后,已经坐稳荆襄的刘泽又将迫不及待地踏上新的征程,曹操击败袁绍占领了冀州,对刘泽而言,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想和曹操对抗,还得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行。
    以贾诩的建议,下一步进攻的目标应当是江东。赤壁之战,刘胜孙败,无疑给一统江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吴所倚仗者,不过就是强大的水军和长江天险,今刘泽已得荆州全境,与东吴共享长江之险,从荆州东略吴会,便有几条旱路可走,依靠靖军强大的步骑力量,长驱东进,足可以荡平东吴,坐拥江南半壁江山,拥有徐淮荆襄战略纵深,将来与曹操争雄天下,也完全有了坚实的后盾,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而诸葛亮的建议则是西进巴蜀。江东孙权虽经历了赤壁之败,损失惨重,但孙家经营江东数载,树大根深,赤壁之败也仅是伤其筋未能动其骨,何况江南之地水网密布,尤其是吴会等地,被称之为水乡,若无强大的水军,靖军几乎是寸步难行,想要完全地击败孙权,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战争拖得越久,越对靖军不利。而巴蜀之地,号称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国富民殷,其主刘璋暗弱,不能自守,此时取益州,可以说是天赐良机。有川蜀做为根本,以汉中作为门户,便可走当年汉高祖刘邦取天下的道路,取关中出函谷,天下尽在其握。
    帐下的谋士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贾诩的东进策略,一派支持诸葛亮的西进谋划,各是有理有据,争得是不亦乐乎。
    无论是东进江东还是西进益州,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益州有山川之险,而江东有水乡地利,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和江东似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旷日持久的大战,对于靖军而言,也是不堪承受之重。曹操的虎视眈眈,让刘泽认识到必须要建立一个大的纵深,才能保证将来和曹操的较量之中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和曹操的决战才是将来的重中之重,而这场决战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保证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刘泽必须要依靠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于是,刘泽抛出了另外一个计划,剑走偏锋,直指交州。(未完待续。。)
    
   

第573章 吴巨求救
    刘泽向交州进军的计划一经提出,立刻遭受了几乎所有的谋士的一致反对,交州故然算是天下十三州之一,但地处蛮荒,人口稀少,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略价值,而此时天下相争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刘泽舍中原腹地而出兵蛮夷之地,似乎于理不通。
    对此刘泽早已打算,虽然交州偏僻,但交州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稀少的问题可以用移民来解决,最为关键的是,刘泽急需要一个出海口,用来打通与罗马的交易通道。陆上的丝绸之路中断之后,刘泽一直想打通的就是海上的丝绸之路。徐州虽然也濒临大海,但从徐州下海的话,需要绕行整个的东海南海,航程太远,而交州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则是再合适不过了。打仗靠什么,自然得靠钱,没有庞大的经济基础,很难争取到战争的最后胜利。自董卓以来,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的混战,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没有人就没有兵源,没有人就没有税赋,长期而庞大的战争需要源源不断的金钱来维持,一昧地盘剥民众来榨取军费,只能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所以刘泽想到了对外贸易这条路。
    原本刘泽就是搞经济的出身,黄巾之乱前,他就揽聚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而获得如此庞大财富的途径恰恰主要就是来自于对外贸易,所以刘泽迫切地需要占领交州,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金元帝国。
    有锦鹰卫情报机构的存在,刘泽虽未亲历交州,对交州的状况也是了解的一情二楚,以交州目前的兵力和实力,靖军根本就不需要派再多的兵马过去。只要十万人马,足可以横扫整个儿的交州,相比于有山川之险的益州和水网密布的江东。拿下交州可谓是轻而易举。何况交州既可以轻取,也必定不会耽搁很多的时间。平定交州之后,抽调出兵马来,依旧可以继续在中原争霸。
    最终刘泽说服了众谋士,大家一致同意首先进兵交州。
    无巧不成书,就在刘泽调兵遣将,准备向交州进军之时,苍梧太守吴巨传来了求救文书。
    董卓造逆天下大乱之时,做为一方乐土的交州也并不曾安宁。朝庭委派的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交州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当时的朝庭对中原天下都丧失了统治权,何况是边远偏僻的交州,交州的政局进入了半真空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交趾的士家趁势而登上了交州的政治舞台。
    士家原本不是交州的土著势力,前汉王莽时,士家祖先为了避祸,从孔子出生的鲁地迁移到了交州,开枝散叶,传到士燮这一辈。士家在交州已是数一数二的望族了。士燮年轻时曾游学中原,拜儒学大家刘子奇为师,为人聪慧勤勉。很快就得到了朝庭的重用,先后举孝廉、茂才,一路步步高升,坐到了交趾郡太守的位置。士燮很有战略眼光,董卓之乱以后,他认为天下势力必将割据,为了不让他人染指交州,士燮开始一方面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方面上表朝庭。将自己的弟弟推荐担任士壹担任合浦郡太守、士黄有担任九真太守、士武担任南海太守。那年头朝庭流亡于关洛,没人在乎士燮的表奏是否送达到了汉献帝的手中。只要上过表就代表朝庭已经是许可了。其他各郡不服,好办。士燮派兵护送三个弟弟去上任,不服者格杀勿论。
    士家在交州就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士燮兄弟一起担任各郡郡守,强力掌管着一州之政,因辖地偏在万里之外,所以威望尊贵至高无上。他们出入时鸣钟响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常有几十位沙门夹在车马群中焚香。他们的妻妾都乘坐配有盖帷的小车,子弟都有兵士骑马跟在身后,当时他们的尊贵显赫,震服当地蛮人夷族,就算是从前的南越王尉他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士燮为了不让旁人染指交州,指使区景刺杀了朝庭派来的交州刺史张津。荆州牧刘表闻讯之后,认为机会来了,他一直对交州就心存觎觑,于是派赖恭为交州刺史,接替张津的位子,同时又派吴巨为苍梧太守,接替刚刚去世的太守史璜,强势介入了交州。
    此举当然引起士燮的不满,双方兵戎相见,冲突不断。吴巨武将出身,尚武好勇,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应对士燮的挑衅,提倡强力还击。但赖恭却主张以和为贵,想要和士燮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交州问题。
    吴巨对赖恭很不满,依仗手中握有兵权,将赖恭逐回了零陵。赖恭回荆州之后,向刘表诉苦,反遭刘表一通训斥,郁愤而终。刘表派赖恭吴巨进入交州,就是想掌控交州大局,根本就没想要和士家讲和。吴巨在苍梧得到了刘表的大力支持,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吴巨很快地就在苍梧站住了脚,并开始了向南的扩张之路,在最初的两三年时间里,吴巨先后攻下了郁林郡、合浦郡和南海郡的诸多县城,士家军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但到了建安五年的时候,刘表在荆州尚且自身难保,如何还有余力闲钱去支援吴巨,吴巨的进攻势头锐减。士家毕竟经营了交州二百年,有着丰厚的家族底蕴摆在那儿,依靠外力支持的暴发户吴巨在丧失外援之后,原形毕露,开始走上了下坡了。
    从建安六年起,士家就开始收复失地,郁林郡、合浦郡、南海郡的大片领土重新又回到了士家的控制范围。建安七年四月,士燮、士黄有、士武三路大军六万余人,从郁林、合浦、南海西南东三个方向攻入了苍梧郡,开始了对吴巨的反攻大清算。
    吴巨抵敌不住,退守广信,向长沙的刘泽递上了求救文书。
    原本吴巨是刘表派到交州的,他是刘表的下属,现在刘表早已覆灭,按理说他和刘泽也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吴巨此时是病急了乱投医,也不管刘泽是否出兵相救,一纸告急文书用六百里加急火速传到了临湘城。(未完待续)
    
   

第574章 南下交州
    “这个吴巨,倒也算是本王的故人,当年黄巾之乱时,他还是皇甫嵩帐下的一个司马,一晃这么多年不见,物似人非。``”刘泽手握书信,对众臣说道。“既然吴巨有书至此,我们出兵交州,还正愁没有好的借口,正好来借用。”
    于是刘泽命关羽率第二军团进驻襄阳,张飞率第三军团驻守武昌,高顺率第六军团回师徐州,原驻守徐州淮北的太史慈第五军团则将徐州的防务交还给高顺,专司驻防淮北郡。刘泽从东到西,一字排开三个军团十五万的兵力,就是充分做好了迎击曹操的准备。而张辽驻守淮南,张飞驻守武昌,则是对东吴进行严密地布控。
    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七军团总算是初具规模,虽然没有恢复到昔日荆州水军鼎盛时期的战船数量,但其战斗力在甘宁的操练下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有了大幅的提升。刘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