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求很快得到了蔡锷的响应,因为这本身就是蔡锷提出的。
蔡锷在山东战争结束之后找过夏钧,和他详谈过自己的意思。蔡锷一方面打算把四川交由华东政府管理,一方面蔡锷则希望组建一个可以参与华东内部政治的‘统一共和党’,同时还想带兵。
这些要求夏钧全部已与满足,就逐渐新政党来说,实际上也没什么,这些小党派参与到华东政府的内部来并不会对复兴党造成什么威胁。
另外保留川军也不是问题,夏钧甚至许诺蔡锷,川军有一个军的编制。装备、待遇与华东军等同。
此时华东政府开始从防御自己的地盘转向收复边疆省份,并需要在边疆建立起防御体系,所以未来依旧得继续扩军,一个军的规模并不算大。
蔡锷答应了,其他省却是很犹豫,唐继尧在蔡锷的劝说下免强答应,而刘世显和陆荣廷则是断然拒绝。
行政权给华东政府,那还不两下被吞了
虽然说可以保留军队,还能组建政党,但那哪比得上收刮来得实实在在的有利益?哪比得上督军当得有权势?
拒绝的,无外乎是钱权给得还不够,但华东政府不会再加码了,这已经是夏钧的最高限度了。
他们既然不要这个机会,那么今后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要向整他们,夏钧有许多办法,随便揪住你一个把柄,就可以用这些把柄兴师问罪,虽然小题大做,但却能在道义上站稳脚跟。
刘世显、陆荣廷这两个家伙的底子都不是很干净。
这个联合会议即有成果,也未完全达成目标,会议刚开始,贵州、广西就退场了,只留下四川、云南两省继续谈。
唐继尧显然也是个能看明白局势的人,他知道此次中日战争结束后,西南已经不允许他们这些军阀存在了。
特别是这次华东政府召开了这次会议就能很明显的说明这个问题,显然华东政府是开始要收拾西南了。
刘世显和陆荣廷则是心里一百个不请愿,这个价码还不是他们理想的,虽然他们也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大局的变化。
当然,此时中日战争远远还没有结束,只是山东战场结束了。
自山东战场的受降仪式举行之后,国战军就浩浩荡荡的乘坐着火车杀到了东北,收复旅顺的作战计划被提上了案头。
此次国战军开赴东北,主要的目的就是把日本彻底的从东北清除出去,至于朝鲜方面,夏钧也不是太在意,先让日本占着吧那些棒子的死活暂时还管不着。
他现在如果要打朝鲜是可以的,但未来就缺少和日本大打出手的平台了,等日本积蓄好力量,他可以继续在朝鲜与日本大干一场。
日本将是中国的磨刀石,也将是夏钧的一头奶牛。
所以此时不能急
但日本却是着急了,他们在朝鲜的兵力只有三个师团,此时远远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脚步,如何才能保住朝鲜?
唯一的办法就是调停
英法俄等国家连日来向华东政府发出照会,华东政府都未给出什么答复,显然华东政府并不想谈。
这个时候,华东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三个步兵师已经集结完毕了,同时还有华东军的D集团军的九个步兵师也调集到了福建。
登陆地点已经选定——新竹不过还要准备一段时间。
国内的事,夏钧则是考虑西南的问题,如果把西南问题解决了,那么华东政府也就占据了中国整个南部地区。
看地图就会发现,整个中国传统的汉人活动区域,华东政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省份,只剩下河南、河北、陕西、三个省。关外也就是东北三省还在北洋的管辖范围,但北洋政府没有驻兵,华东政府想什么时候接管都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就行。
参与各省联合会议的西南四省,最终只谈定两个省。
随即在一月四日,华东政府宣布,四川、云南并入华东政府行政区域。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华东政府再吞三个省
湖北、四川、云南
其中湖北、四川可是农业、人口大省,云南虽然是特困省,每年需要中央进行财政补贴,但华东政府显然云南很重视。
云南与中南半岛的大多数国家都有接壤,这里是重要的国防边界,同时也是未来夏钧打算扩张的一个箭头方向。
别的不说,起码越南要收回。那里在唐代、明代都是中国的领土,而且汉化程度高。
至于其他国家,夏钧对他们那些平坦的农业地形比较感兴趣,这些都是热带土地,中国接近赤道的也就是海南省和台湾省这些地方,很多热带作物没多少土地可以种植。
就拿泰国来说,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平原地区都被泰国所占据了。另外就是越南和柬埔寨,他们占据着湄公河三角洲,那里的地势也很平坦。
在云南建立一个专门应对丛林作战的部队势在必行,因此把云南的行政归入华东政府有重大意义。
华东政府吞并三个省的消息,再次震惊了整个中国,特别是北洋政府。
对于民众来说,他们是振奋的。
然而对于北洋政府来说,这却是一个黑云压顶一般的消息。
此时算算华东政府接管的省份,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东、山西、山东、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西域,已经上升到了十四个省。这十四个省份之中,也就只有西域、云南算是比较贫困的。
华东政府此时的地盘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洋政府
王占元所策划的蓝田惨案,已经开始敲响北洋政府的丧钟了,通过这次惨案的经过和发展,人们发现,只要北洋政府有什么把柄落在华东政府手上,他们马上会单方面的进行惩治,通常手段都是接管某省行政……
第一百八十九章:巨额财政预算
第一百八十九章:巨额财政预算
谁都看得出,北洋政府的日子不会远了,因此华东政府已经完完全全的从地盘、人口、经济、军事、文化、威望等等方面死死压制了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未来何去何从,这已经是很多北洋之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袁世凯卧病在床,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自他听说山东大胜之后,就已经知道天下的真正主人是谁了。
天下不是他的,他的天下财散与天下人只让他做了一个多月的皇帝。而那个吝啬的小子,却即将在将来坐拥天下。
在病床上,袁世凯一直在思考着他们之间的区别。
想了很久,他承认夏钧的发展路线是对的,那样才是最正确的发展路线,但却也是最难的发展路线,一般人是无法复制的。
而且他袁世凯就算有夏钧那样的能力,也是生不逢时。
袁世凯当年所处的年代,是清廷统治下的中国,他唯一能够崛起的方式也正是他一贯所采用的。如果他使用别的方式,那么他今天必然走不到这样的高度。
这让袁世凯想明白了,他和夏钧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所面临的大环境,以及各自的能力都是有差距的。
而当他这种笼络人心的方式自开始后就无法停止了,因为一旦停止的话,那么换来的只是离心。
用锦帛来收买人心虽不是王道,但他也只能走这样的路线,能走到这样的高度,确实已经是古今第一人了。
……
已经是1916年了,华东政府这一年的财政预算也在进行,今年的财政预算比较晚,主要是战争原因。
整个1915年,华东各省总产值突破了八百亿元,经济增长100,可谓是超高速发展,华东政府财政收入达到了一百五十亿元。
这七百亿的生产总值里,有近三百亿的军火订单,主要是由华东集团生产,一些民营企业也加入生产,但利润却是要被政府剥下大半的。
一整年里,中国完成了协约国、同盟国近三十亿英镑的军火、物资订单,这才是主要的增长点。
华东政府现在可谓是超级有钱,这么多钱要怎么花,成为了今年的重点议题。
当然,总产值这么高,今年的铸币税也就上升到了十六亿元,是总产值的2,这些铸币税将在今年由中央银行进行货币增发。
中央银行今年已经印了几百亿的票子了,这些票子属于正常的发行,不是政府的税收,而是出口产品之后换到黄金、白银、美元等等东西,中央银行必须印出票子来兑换。
对于那些美元,基本上交由华东银行处理,华东银行一般都是跑到美国去把这些美元换成贵金属后运回来。
不过能挣到的美元不是太多,毕竟协约国手上的美元也不多,因为美国也是收美元的,他们直接拿去买美国的军火就可以了。
同时美国在贸易时也收取复兴币,因为复兴币币值稳定,可以拿到中国去换贵金属,双方都愿意收对方的钱,自己也收自己的钱,但总是离不开贵金属这东西。
协约国和同盟国此时都在收罗黄金应对战争,有黄金就有军火和物资。各国不仅动用民间的黄金,而且还动用储备的黄金。
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比较可观了,特别是各银行的黄金、白银,那数量绝对比国家的黄金储备要高得多。
不管是华东政府还是美国政府,拿到对方的钱,第一件做的就是到对方那里换成贵金属,因为持有太久会被收铸币税的。
当然,双方都还是储备了一些对方的纸币,这主要是用来进行贸易的少量储备,也不会被收太多的铸币税。
这一百五十亿元怎么用呢?
往年财政预算最高的也才三十多亿,而今年的财政预算高出了近五倍。
不过华东政府的地盘却是增长了很多,不愁没地方花钱,只是钱花在哪里最值得的问题,这方面从去年十一月就开始讨论了。
中央银行首先从这一百五十亿中抽走了十一亿,将用这比钱储备八百吨黄金,加上原本储备的两百吨黄金,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千吨黄金。
一千吨的储备量,只是沙俄的四分之一,不过再拿更多钱来储备的话,各部门肯定不同意的。
整个预算还剩下一百三十九亿,教育部又分走了三十亿元,今年教育部将对全中国各省的儿童进行教育,不管是华东政府管理的省份还是北洋政府管理的省份。
此时北洋政府的各省份已经完全被华东政府给渗透了,不管是商业上还是教育上,或亦是宣传上。
特别是这个教育方面,那些学生学的都是华东政府的教科书。
北洋政府此时已经有所察觉了,但他们如果敢在这方面制造摩擦的话,那显然就给了华东政府借口。
而且先例已开,北洋政府已经无力阻止。
华东政府教育部的教科书本身没有问题,但对华东政府的各种政策却是有宣传的,再一对比北洋政府的话,差距马上就出来了。
随着华东政府在军事上的不断胜利,教科书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政府愈加被动。
北洋这个集团此时已经是出现分裂了,曹锟、冯玉祥等部队此时已经是公开的响应华东政府。
此时这些部队回归北洋的体系,北洋政府还不好动手进行处理,因为一旦使用强制手段,那么马上就会激起公然的分裂了,纷争那些部队可以投靠华东政府,华东政府照样给编制。
教育部的教育规模是不断的扩大的,虽然师资可能不够,但重点还是素质教育。
对于一般的国民来说,只要能看得懂字就行了,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则是要求国民的素质更高一些。
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是挂钩的,但也不是完全挂钩的。
后世的中国,文盲也很少了,但国民素质就很高了吗?
文化只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基础,但不是全部。
这个素质,就是教国民在遇到一些情况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平时正确的行为习惯等等。
教这些东西不比教知识简单得多,师资方面是没问题的,教育部有专门的这方面的教师,而且非常专业。
由于华东政府不需要愚民,所以提高国民素质是追求的目标。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育部的三十亿投入无人反对,而且华东政府上下已经习以为常的是,华东政府并非只把占据的地盘看成自己的,同时还把北洋政府占据的地盘也看成了未来即将拥有的。
因此没有谁把其他未占据的省份的教育看成是多管闲事,反而是一种先期的投入。
三十亿元的教育经费,也就意味着平均一下,每个中国人可以分到近七元钱。而受教育群体大概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口,每个学生的年平均投入达到二十八元。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学校科研的,今年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将十分充足。
同时这三十亿很多是用来建设硬件设施的,现在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是很高级,同时还要扩大规模,因此就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还是比较紧张。
对于教育部来说,再多的钱投下去也是有地方花的,特别是这硬件设施方面,因此教育方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慈善捐助。
行政部方面今年则分到了三亿元,经费占财政收入的2,属于低到非正常水平的地步了。
就世界各国来说,一般3~5的国家行政管理费才算是正常的,而后世的中国,行政管理费占到了24。
华东政府的行政管理费之低,完全是精打细算之下的结果。华东政府的行政人员当中重复的编制是没有的,而且因为追求的是高效率的行政,这也让所需的行政人员更少。
这主要是与当年行政人员缺少有关,特别是华东政府刚成立那段时间,因为行政人员的辞职,所以当时演变出来的就是超高的效率。
就如何提高效率方面,谁都可以做出建议,甚至可以递交到委员长那里,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效率已经奇高了。
长期以来,华东政府对行政方面的投入都是非常小的,这导致各地方政府的办公地点都十分简单。
什么装修都显得很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节约资金更是把这方面给省了,就是一栋混凝土楼房。
当然,对于行政人员的待遇是很不错的,行政方面也就是这方面花得钱最多,也是一个能省的环节。
交通工具方面最多的也就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是很少配备的,因为行政机关很少有老头。
下面都是年轻力壮的,嫌自行车不好骑,可以骑摩托车,成本也不大。甚至是地方大员都没有配备轿车,需要的话自己买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