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沧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沧海-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呃……你只要照做就行了,无需理会什么是氧气!”

……

在钱惟昱的指导之下,实验进度果然快了很多,整个苏州军器监火药司的核心人员一起动手,每次十组配方十组配方的试,最后终于试出了一组配方,约摸是提纯后的硝石占七成二、竹炭粉占一成五、硫磺粉占一成三——

当然了,这组配方只是瞬间爆发力最强的配方,并不是持续总能量释放最高的配方。事实上如果在对“燃烧”要求更高、而对“爆炸”无所谓的话,把可燃的硫磺和炭粉配比加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样就更适合于制造出类似于宋朝时候的毒烟蒺藜弹、突火枪等等燃烧持续时间久、爆炸力弱地武器。

只不过,如今钱惟昱弄火药是用来进行炸山开路的实验的,自然要做到极限追求瞬间的爆破爆发力了。

配方比例搞定之后,最后剩下的就是研磨混合的问题了——经过反复试验,刚才那组配比的配方是爆炸时固体成分利用率最高、爆破后固体残渣最少的。但是,那并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正如钱惟昱要求的那样,沈默当时也是把火药点爆了一次之后,把残渣收起来重新研磨粉碎混合,最后再点一次,留下绝对不可燃的固体。

之所以第一次点火的时候,不能充分爆炸干净,就是因为硝酸钾这一氧化剂和其他可燃剂之间没有混合充分。

翻炒火药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而且经过后世的经验证明,完全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钱惟昱自然不打算学习那种粗陋的方法。把三种药物彻底混合之后再研磨更是自杀性的做法。

幸好钱惟昱的基础化学知识让他可以知道这三种药粉当中哪些是氧化剂、哪些是还原剂。因此只要确保氧化剂只和氧化剂混合研磨、还原剂和还原剂在一起研磨,最后才小心地混合、充分搅拌即可。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钱惟昱让沈默尽管放心地去把硫磺和竹炭粉研磨细了之后混合在一起,继续用捣臼和磨子混合均匀、细碎成粉。而硝酸钾就只有单独研磨了,磨到同样细碎之后,再把硝酸钾掺进硫磺和竹炭的充分混合物里。这时候就只能轻轻地搅拌了,还要用大铁链子连接在混合火药的锅子里、另一端抛在地上。这段铁链可以起到接地保护的作用,引走可能由于摩擦引起的静电,这样就不会因为翻搅时候的摩擦静电激发火星、引燃火药了。

……

研磨混合的方法改良之后,不过数日,到了六月中旬,就有一批新的火药面世了。首批次沈默也没敢大批量生产,只是做了约摸两炒锅、几十斤的分量。经过少量引爆实验来看,爆破后剩余的固体残留物已经非常微少,而且在一次爆破之后钱惟昱用舌尖微微舔了一下爆破后的火药残渣,随后马上漱口清口。从那种苦涩麻痹的滋味来看,剩下的应该只是硫化钾而已。

是时候进行工程应用的实验了。

次日一大早,钱惟昱命林仁肇拨了一个指挥、五百人的镇海新军士卒,择其可靠忠勇之士,到苏州城外虎丘山立砦围了一块地皮、随后寻找一处怪石嶙峋的所在。虎丘山虽然不高,但是后世好歹是著名的假山园林景点,那些天然而成的整块、坚实巨石还是很好找的。

沈默带着军器监的一队铁匠,用大锤和铁钎,找到几处数丈长短的整块假山,然后在上面凿出一排拇指粗细、深约数尺的孔洞来。随后把新式的火药全部灌进去、填塞夯实了。再用黏合的糯米汁夯土封住打出来的洞口、尽量减少火药爆破威力往这个方向的宣泄。

同样,为了检验爆破效果的对比,这些工匠不仅有挖凿直孔,也有挖凿一些略微带些曲度的奇形孔洞,这些孔洞在出口部位往往有些拐弯抹角的转折,更不容易泄了爆破的劲道。

“回禀殿下,所寻三处巨石、各高三丈有余、深广两丈。每处****眼六孔、粗五分、深四尺,每孔灌填火药一斤半。三处一十八孔总计用药二十七斤,请殿下查验。”

“不必查验了,让众军士退开、每处各拉二十丈的引火线。命工匠点火后退开便可。”

沈默依令而行,马上把导火线布好了。其余护卫军卒也不知道这东西的威力,倒早早地退开了足足五十丈开外。三名点火工匠在二十丈外用火褶子点了药线,也马上返身奔逃,二十丈的药线足足能烧几十秒,也够这些工匠跑得和卫兵一样远了。

“轰轰轰!”三声巨响接踵而至,三座数丈高的假山轰然一挫,随后拦腰崩断倒塌。黑火药的爆破威力虽然只有硝化棉之类最初级无烟火药的两三成,但是经过钱惟昱精益求精的改良后毕竟还是不错的。加上虽然材料不行,但是钻炮眼定向爆破的工艺却是直接从千百年后抄袭而来的,两相找补之下竟然也能做到把数丈假山炸断。

原本,就算用修都江堰的李冰所用的“冰火两重天”之法,要想开凿掉一块三丈见方的大石,起码也要数百人持续十天的工时。现在,三千个壮劳力一天的工时,就被十斤火药搞定了——一斤新式火药用在开山炸石的基建工程上,就可以抵上三百苦役一天的活。

“这就是孤想要的!速速让军器监全速生产这种新式火药!硫磺硝石市舶司的商船队会源源不断从日本运来的。今年秋天,孤就要五万斤火药开采佐渡金山和生野银山!另要十万斤火药用于给十叔开凿兰溪江和闽江的暗礁!”

。。。

。。。

第207章 火药初阵

历史上,一直到南宋晚期的时候为止,日本的硫磺矿最大产能可以攀升到大约每年开挖5万石的程度。这些硫磺绝大多数都是作为日本对南宋的主要海外贸易出口物资,冲抵一部分中原向日本输出的丝茶、瓷器、香料带来的贸易逆差。

当然了,并不是说敞开了可劲儿挖一年也只能挖这么多,而是因为南宋军需最巅峰的时候,也只要用到这些火药而已。另一方面,日本的硝石产能远比其硫磺产能要低下,而中原的天然大型硝石矿也多是在西域地区,南宋时候因为疆域的限制、宋廷无法得到西域的大型硝石矿,所以除了一小半硝石依靠自产和日本输入外,剩余的大部分硝石都只有通过海贸的渠道由阿拉伯商人输入。

这种情况下,对南宋一朝火药产量形成制约的,主要就是硝石这块短板。在硝石供应受限的情况下,硫磺再多也没啥用处。后人读史书时候,经常会惊叹于贾似道当政时期,南宋虽然只有东南半壁江山、却可以花费动辄一年两亿贯的军费、收入每年一亿三千万贯的的夸张数据,并由这个片面数据得出“强唐富宋”的概念。

但是实际上,当时宋廷的军费和财政收支都明显畸高,与宋廷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均来自于海贸有很大的关系——宋人卖给大食人的丝茶瓷器,作价自然是国内同类产品的几十倍;而大食人输入的硝石等物资,在国内的官面价也是奇高。在表面价格奇高的进出口对冲之下,单纯比拼gdp数据自然会觉得非常夸张了。

这种经济学现象,就好像两个经济学家开店。一个人用100万软妹币卖一碗拉面,另一个买下;然后后者再开价100万软妹币卖一个蛋糕,前者一样买下。虽然本质上不过是一碗拉面和一个蛋糕的以物易物,并没有产生多少社会财富,但是在比拼gdp数据的时候,这两个吃食的交易就产生了200万软妹币的gdp。后世南宋和大食人供需两旺的进出口数据,大部分就是这么刷出来的。

扯得有些远,暂且回到中古时代、中原火药产能的这个问题上来。

这5万石硫磺产能,日本国内约摸会占用1万多石、出口南宋3万多石、而这里面又有至少七成是用于火药生产、其他少部分则是用于其他化工、药材生产用途。

根据后来的文献估计,南宋时候的黑火药技术还不算成熟、配方配比不完善,加之那段历史上,宋人对于火药兵器的杀伤力主要依赖于“毒烟”、硝石产量又受限,所以自然会导致容易产生硫化物毒气的硫磺用量比例大大提升。基于这些原因,宋人《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火药兵器,硫磺含量可以达到四分之一强。

按照这个数据,从日本贸易得来的天然硫磺刨除沥青杂质、折掉损耗,可以生产出的火药约摸在**万石之间,折算上火药的密度,约摸在八百万斤上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宋一朝火药产能的巅峰了。在金国亡于蒙古、宋蒙鄂州之战后,贾似道曾经极力推广火药兵器的生产,集倾国之力才达到了这个高度——当然,这种情形没有持续几年,南宋就亡于蒙元之手了。

按照三百年后,南宋一朝的火药极限产能——每年800斤来折算。如今钱惟昱掌握的地盘相比于南宋还是小了很多,约摸只能算是有后世南宋四分之一的地盘。钱惟昱唯一的优势是——后世南宋时候的航海外贸区域,如今全部在钱惟昱手里,日本硫磺更是予取予求,东南亚和大食进口的硝石商路也还算通畅。

目前因为只是火药量产的第一年,大食海商那里还没有接到足够的需求量预测,不会进口太多,钱惟昱估计他手下的中吴军节度使各处军器监如果开足马力生产的话,今年下半年生产出30万斤火药还是可以做到的。后面随着价格杠杆的作用、大食商人加大硝石的进口量、他自己也扩大生产,三年内火药的年产量就有可能增长达到150万斤的程度。到时候,用于工程爆破用途的火药就会充分供给,并且有足够的盈余用于开发军用装备了。

……

信州,兰溪江上游,河流在此被天目山和仙霞岭的高峻山势所逼仄,只能在一条崎岖的山谷间流淌。这里的江面,说是江吧,其实也只水势至此无处宣泄,拣了一个短板的口子喷溅出去罢了,两岸的怪石高出江面十数丈,江心还有嶙峋暗礁。自远古以来,直到大唐末年,这里都是行船的畏途。

不过,今日么,鸟枪换炮了的撩浅军,自然也要试一试这里的深浅了。

负责攻克这段河道的是一个撩浅军里的指挥使,名叫吴立,是个当年忠献王时就跟着参加福州白霞浦之战、伤折一臂的老水鬼。因伤退役之前,不过是个都头,不过既然从一线作战部队平调到了二线工程兵部队,按例都是要升一级的。

这吴立三十五六年纪,一身紫铜色的油亮皮肤和坟起的肌肉,一看就是积年勤苦之人。撩浅军里呆了八年,修过钱塘江的海塘,也开挖过常浒河、东圩河、疏浚过太湖。经年累月的经验,让他养成了一副本事——用月牙铲往地上铲上两尺深,闻闻土味儿,就可以知道土层有多厚、还有多少深浅有地下水、有坚岩。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业务熟练,这次撩浅军被广陵郡王殿下派给平南军麾下、到浙西赣南一带来凿通兰溪江航道的时候,第一个就派了他的那个指挥。在信州和衢州干了几个月,因为勤勉不出错,这几日又被派到了一个秘密的活计。

昨日出工之前,一名苏州来的密使直接找到了吴立的都指挥使,说了一番殿下的密令,随后都指挥使就把吴立找去。跟着密使来的还有一支马队,运了足足数千斤的神秘货物,在吴立的营内卸了。密使反复叮嘱吴立一定要让麾下士卒保密、对于即将会用到的新装备新物料绝对不能泄露半句。此外还有一个营的镇海新军卫兵在他们撩浅军的营地里扎下了,专门派人负责看管货物、办理进出账目的手续。

吴立原本是个粗鄙武夫,当年凭军功一路从普通大头兵杀到都头,依然什么字都不识得。后来调进撩浅军后,因为废了左臂习不了武了,才开始勉强想学点儿文、免得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不过那时他已经年近三十,读书已然是晚了,这些年有一搭没一搭的,也不过粗略认了几百个字而已。

不过个把月之前,在《汉和字典》面世的同时,钱惟昱麾下的中吴军节镇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殿下不仅给各军都派发了字典,确保每个指挥有一套;还下令给各级军官配属教谕的先生扫盲。每个指挥配属一个好歹认得全字、粗通文墨的儒生,要求指挥使、虞侯、都头、军使都要在年内抽时间扫盲。据说明年如果读书人多了,还要做到什将、队副这些也要扫盲,打仗训练屯田之余,花上几年功夫让他们基本上能认上一千多个常用字。

吴立这些年和工程打交道多了,也知道这管理撩浅军之类的部队做活,不稍微识点儿字、能够粗略看懂一些账目的话,是干不成事儿的。虽说他只是军事管理的主官,另有掌书记、参军、司马这些文职的人管帐,但是主官一点都不懂的话,很容易增加下面人偷工减料、偷懒耍滑的机会。

好在他原本这些年也认了几百个字,有了点儿基础。教谕来教授“假名拼音”之法的时候,一开始假名的正音环节不过半个月就学会了,此后用这假名拼音之法再习学其他字眼,便快捷了许多。这段时日以来,每到下工的时候,他和手下几个略微认识些字儿的都头便分着《汉和字典》各自自学,每日倒也能新习学十几个生字。

所以,这一次苏州来的密使给了他一卷那种名为“火药”的新式物料具体用法秘籍,上面尽数写了用大锤铁钎在岩石上钻打炮眼的工序、炮眼的尺寸形状、火药的用法用量、引线的使用、人员的避险……凡此种种诸般法门,都自有一定的制度。他仗着如今认字多了,倒也都能看懂。

……

“轰!”一声巨大的声响,又一块矗立在兰溪江当中、犹如拦路虎一样的巨大暗礁,被四周穿凿进去的十几处炮眼、十几斤火药给拦腰炸断了。崩碎的暗礁变成数十块大者直径一丈余、小者五六尺的大石。

轰鸣的声响,也把吴立从一开始的紧张和回忆中拉扯回来,这是用火药夷平河中暗礁巨岩的第一次实际工程应用。他带队按照秘籍上书写的方式施为,居然也一次成功,而且也没有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拍了拍头上溅到的土灰和细碎小石子,吴立继续吼道:

“甲字营的,下堰搬开炸碎了的巨石。乙字营继续加固上游的围堰、同时把下游的围堰填土重新挖开,装到大车上拉到再上游三号暗礁那里、重新堆成围堰。丙字营丁字营负责转移到下一个营地,开凿炮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