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狼-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因为卿院觉得是件不着边际的事情,就连黄石本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成果,他因为不懂得具体步骤所以一直无法在这上面提供指导。

“邓少校请坐。”吕志强面前的这位年轻军官高鼻梁、深眼眶,一望就知道带有异族血统,但说起官话的时候,这些南方的卿院大夫们全都自愧不如。

三十来岁的军官脊梁挺得笔直,这种坐姿可以让人一下子认出他们齐国公亲信嫡传的身份,吕志强见过的每一个齐国公培养出来的军官都是这样的坐姿,就好像是不会弯腰似的:“今天请邓少校来,是想向您咨询一下有关枪的问题。”

“什么问题?”邓少校瓮声瓮气地问道。

“鄙人不太懂枪,”这是一句大实话,而且是吕志强在下定决心支持齐国公前需要获得专家意见的原因,他举起一支普通的燧发枪比划着问道:“一支枪,可不可能从枪管后面进行装填?”

“不可能。”邓少校面无表情地答道,接着飞快地问道:“吕大夫还有其他问题么?”

“如果能够从后面装填的话,那么士兵就可以卧倒装填了,”吕志强仍不放弃努力,把齐国公用来说服他的理由都拿了出来:“现在是卧倒不能射击,射击不能卧倒,如果可以从后面装填的话,那么士兵的伤亡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吕志强说话的时候,邓少校的眉头慢慢地皱起来了,唇边的两撇小胡子也微微翘起来,似乎满心的不耐烦,但仍一言不发地听吕志强说完才冷冷地问道:“吕先生这主意是怎么来的?”

“是我的幕僚,还有卿院里几个大夫的设想,”吕志强事先就知道这位广东有名的枪械专家没有参与到齐国公的新式枪支研究中,为了得到客观的意见他也没有把齐国公暴露出来:“难道邓少校认为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么?”

“没有!”邓少校简短地答道:“吕大夫还有其他的问题么?”

“没有其他的,但是邓少校敢说一定这种枪一定造不出来么?”吕志强把从福建带回来的简单图纸和一些设想草案摆在桌子上:“如果使用金属弹壳,把火药装在弹壳里,确实可以不用清膛,而且可以从……”

“吕大夫,”邓少校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喋喋不休的吕志强,他腾地站起身:“我是个武人,说话不好听请大夫不要介意。这给枪上膛就好像人吃饭,饭是要用嘴里吃的!”说着邓少校重重地拍了两下自己的大腿靠后位置:“用后面,那不叫吃饭!叫拉屎!”

“即便是吕大夫要我在卿院上作证,我也会说这样的话,”邓少校直言不讳地说道:“吕大夫,治国我们武人不懂,但打仗的事,还请大夫们交给我们去办吧,这卿院才开了几年啊,怎么又要搞文人领军的一套了?”

“邓少校误会了。”吕志强起身抱歉道:“您的意见对我非常宝贵,国朝的安危就指望你们了,感谢您今天能来。”

“吕大夫言重了,下官告退。”邓少校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向吕志强敬了一个礼,迈开大步离开了办公室,主人则就此下定决心搪塞齐国公的要求,不会让国民党在卿院上提出这个议案自取其辱。

……

今天来求见黄石的又是一个辽东的老部下,当年在长生岛帮鲍博文挖野菜的时候他才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大人,小人想回辽东去。”当年那个挖野菜的孩子,如今也是福宁大学的教授,大都督关闭后一心研究灌溉、育种和其他各种农业方面的学问。

“前几天我只是问问你愿意不愿意帮我研究军粮保存,”对方提出的这个要求让黄石大为吃惊:“你说了不愿意,那我也不会勉强,董兄弟难道信不过我吗?”

“不是信不过大人,若是信不过大人的话,那小人也就不会来辞行了。”董少杰已经说服家人搬回辽东去,若是黄石愿意帮他获得路引最好,若是不给只有自己再去设法。

“董兄弟为何要弃我而去?”

“大人莫怪,”董少杰直言不讳地说道:“以往跟随大人的时候,时刻就想着打回辽东,向建奴讨还血债,可从在长生岛的时候起,每次吃到自己种的菜、收获的米麦时,都会想:乡亲们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现在可有一碗饭吃么?到了福建以后,小人的孩子们都不知道辽东是个什么样,但小人却仍是魂牵梦萦……这些年小人帮着鲍大人培育良种,土豆、红薯越来越大,越来越可口,可这些东西虽然出自小人这个辽东人之手,但辽东的父老们却始终没有机会尝上一口。听说辽王英明神武,驱逐鞑虏光复辽东后,虽然知道大顺是大人的敌人,可小人却也为父老乡亲们高兴;更可喜的是辽王爱民如子……”董少杰念了不少他从辽民观察家上面看来的消息,他看的时候就喜悦得偷偷落泪,现在和黄石说起时又是忍不住眼圈发红,而黄石则静静地听着。

“上次大人召见,要小人研究如何改良军粮,以适合大军使用,当时小人心里就是一阵绞痛,以前帮大人生产军粮,为了是打回老家解救父老乡亲,但现在不同了。辽东父老在辽王治下生活的很好,而辽王一定会助顺王和大人一战……大人恕罪,小人不仅不愿意为大人生产军粮,而且想快点回去,帮辽东父老生产粮食。”董少杰不是不知道辽东的百姓很多都被屠杀,现在有很多都是新被掳掠到辽东去的,但是对他而言,只要是生活在他故乡那片热土大地上的,就是他的亲人一般。

“首先我未必会与辽王为敌,其次,难道你想愿意为辽王生产军粮打我么?”

“如果大人不与辽王为敌,那小人回辽东对大人也无害,没有什么为辽王产粮打大人一说,”董少杰抗辩道:“而且自古兴师作战,只会苦了百姓,会夺去他们的口粮,小人到了辽东,一样不会为辽王改良军粮,而是会把一些良种带回去,把这些年小人在福建摸索的种植经验带回去给乡亲父老。大人!”董少杰加重语气说道:“您不也是辽人吗?难道您就一点不惦念着可能还在忍饥挨饿的辽东父老么?您就不高兴让他们也能种上这些高产的粮食么?”

“我放你回辽东不难,不过我很怀疑辽王是不是能让你一展所长。”

黄石表示会帮助董少杰取得路引,感激之余董少杰心里有些话其实并没有和黄石提及,在离开齐国公府后他对着大门默念道:“大人,小人说句不敬的话,您已经被辽王落下了;您办校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辽王就能做到不收学费而您还在和卿院扯皮;辽王能够做到官民一体,而您这里还在党争,甚至您还在纵容党争,从来没想到如何把所有的人拧成一根绳。”

……

黄石让人去给董少杰办路引还没有两天,鲍博文就闯到齐国公府来,一见面就大叫道:“大人,怎么能放董少杰回辽?您难道不知道辽东正要生产火药支援李顺吗?难道还要他们再为李顺提供军粮吗?”

“辽民观察家说的?”

“您连这个都不看吗?”

“我看了,但我不记得它大吹大擂送了多少火药给李顺,所以我没放在心上,是不是它说辽王府将要支援李顺大批火药?”

“是啊,起码辽王想这么干啊,而且不久前它还大吹大擂他们的火药产量每月都能翻番。”

“这报纸你是不能这么看的?这甚至不像是以前的官府邸报,以前的官府邸报是通报官府想干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干成不好说。但辽民观察家上面的,只是辽王想让其他人听到的东西,和他想干什么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大人刚才还说也看它?”鲍博文一愣,恍然大悟道:“大人说要怎么看这报纸?”

“除了看看辽王想说什么外,一般来说我是反着看的,看上面不提什么就知道辽王不想让人知道认为他打算、或是正在干什么。看发生了什么大事但辽民观察家只字不提或是一笔带过,不让辽民知道,就知道辽王在担忧什么。”

“哦。”鲍博文一愣之后,马上反应过来:“大人您还是没有说为什么要放人走。”

“你觉得我老大说的那个科学怎么样?”黄石还是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鲍博文并没有太在意那个科学,无可无不可地说道:“一般般,小孩子的玩意,大人还是没有说为什么要放人走呐。”

“因为我也是辽人啊,我一样念着辽东的父老……”黄石砌词把鲍博文送走了。

在边上给叔伯长辈端茶送水的黄子君把这两段对话旁听了一遍,等鲍博文走后她问道:“父亲,这跟大哥的那个科学有什么关系?”

“乃明迟早要推广这个科学,我这是在给他拔荆棘上的刺呢。”黄石笑着引用了朱元璋的一个典故。

黄子君表示她一点也没听明白,虽然她这些日子看了不少大哥拼命推荐的科学书籍,但还是不懂。

“德先生、赛先生。”黄石以前觉得军队和国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社会上的风气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性质,他认为这一对年轻的先生……好吧,对现在的人来说他们还是婴儿,也是互为表里。

“君儿有没有感觉,科学这东西要求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有几点是必须的,不惟命是从、不畏惧权威、言者无罪、在法则面前人人平等。”

“父亲怎么把科学说得和治国一样?”黄子君细心想了一会儿,奇道:“而且和父亲的治国之道很像。”

“因为科学和我现在这套治国的办法出自同源,”黄石没法告诉他女儿这两者都是其实都是文艺复兴的成果,是同一颗思想果树上结出的两颗孪生果实。反正邓肯已经不在了,他就告诉女儿:“这是你邓伯父给我的启发。”

“那父亲怎么对科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我老了,脑子不够用了,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但这是真正的好东西,我一定要为你大哥拔这个刺。”黄石记得这个时代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罗马医学的人还会被罗马教廷送上火刑架,他绝不愿意成为一个新的亚里士多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反对的言论和念头,黄石认为应该受到鼓励和保护,只要对大多数人无害就行,他不指望同一个人,一方面在政治上迷信权贵、完全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另一方面在科学思考时却全无思想包袱,思维活跃而毫无约束——这是精神分裂患者,不是正常人的大脑。

“既然是这样的好东西,”黄子君模模糊糊地能意识到一些父亲的想法,不过她还是有些奇怪:“父亲也不藏起来,就不怕被李顺学了去么?”

“学不全的,顶多学一点技术走,思想是不会学的;将来或许会有选择性的学,如果他们能坚持那么久的话,不过那个时候他们会通情达理得多,而且依旧不能和我们相比。”黄石笑起来,作为一种思想的果实,科学对专制制度是有毒的,她会被诋毁、弯曲。如果时间够长,黄石觉得李顺可能会帮着各种巫术的信奉者宣传,会拼命强调用科学的不足之处来证明她不是万能的,专制统治者对她会是又敬又怕,可能忍不住使用其中的一些成果,但最好还是设法把科学降低到和神学、巫术、风水这些流派为伍的程度,希望人民相信这些东西和科学各有所长、并无高下优劣之分:“我不认为可能,只是说假如,假如真有一天,李顺那边的百姓都意识到科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不过比已知的所有巫术、鬼神、符咒、算命都要强得多,那我们就不用和他们打仗了。”

第二十一节 建议

辽东的保安系统比南明使者团想象的还要好,沿途接待的驿站人员都绝不发问,这一路上辽东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景象给南明使者团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了沈阳王府后,辽王吴三桂热情地亲自跑到厅外迎接,一见到来使就亲切地叫道:“妹夫。”

这样的称呼让贺飞虎有些不自在,好像憋在心里的那股气一下子都散去不少,但对方既然攀亲戚,他也不好再板着脸叫对方辽王,贺飞豹拱拱手道:“表舅。”

“我那妹子可好?我的小外甥如何了?”初次见面的吴三桂满脸堆笑,拉着贺飞虎的手带他来到花厅坐下,对迫在眉睫的大变只字不提一个劲地聊家常。

中间几次贺飞虎发话想开始正题,但却被陪坐的辽相洪承畴又扯回来了,他笑眯眯地劝贺飞虎道:“想当年三国的时候,曹刘不共戴天、汉贼不两立,但张家和夏侯家也是顾念私情的;夏侯渊是张飞葬的,后主也款待夏侯霸嘛。将军和我王可比他们的关系要亲近得多,今日好不容易见到了,说国事这么扫兴的话题干什么呢?”

这次秘密出使辽东本来就不是贺飞虎本愿,齐国公下令从南洋的屯垦团抽调精锐回国,然后以这千余人为骨架组建一个新的作战单位,贺飞虎本来以为这个新营肯定会交给他负责,而他本人也摩拳擦掌打算去找许平报父仇和北京行刺齐国公之恨。但齐国公却下令他仍呆在南洋,对此齐国公府的解释是需要他坐镇那里让南洋友邦安心——南明远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并不需要把屯垦团全部掉回来,连他们的主将都不会动。

这种无聊的外交工作两个月前总算是到头了,接到齐国公召令后贺飞虎急不可待地回国,发现他的旧部已经被安排到一个名叫海军陆战师的单位中去了,而且人员也已经打乱,并不是他推荐的那批旧部在担当这个师的要害岗位,他们更像是教官,齐国公说完成整训后可能还要把他们再送回南洋屯垦团。

对此贺飞虎虽然有点不满不过也没有太多想法,他立刻表示愿意带兵上前线,随时准备与顺军一决雌雄,为齐国公和先父报仇。得知齐国公又打算派他去当赴辽的密使后,贺飞虎一肚子的委屈,他和妻子是贺宝刀当年与祖大寿定的娃娃亲,贺飞虎觉得自己赴辽地位有点尴尬,但齐国公坚持如此,说他的身份对南明有益无害,更不担心目前祖大寿对他夫人的影响:“出嫁的媳妇只会向着婆家,那里会为了娘家害婆家呢?”

话虽如此,贺飞虎依旧心里打鼓,临行前他妻子也要他对岳父尽量客气有礼,尽量不提当年在北方同盟的事和眼下的敌国身份。

“舅舅他老人家还在北京,此事既然不能泄露,那愚兄也找不到请舅舅来辽东的理由,”吴三桂含着歉意的解释倒是让贺飞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