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唐-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秀延一听到李括便恨得牙痒痒,偏偏如今这小子又被调离了陇右,划归安西统属。不然的话,以他陇右副节度使的身份,足足可以寻到一百个机会借敌军之手弄死那小子。

“只要相爷一句话,我立刻……”

“不急不急,即使你不去找他麻烦,他也会找上门来的嘛。”

李林甫轻咳了声:“别忘了,他跟老夫可有不共戴天之仇。”

高秀延的身子微微一颤,忽然想起与李括偶遇时少年所说的那句话。

“那厢是家仇,此番却是国恨!”

是啊,那个小子肯定不是善茬……自己差点置他于死地,若不斩草除根,恐怕夜长梦多。

“秀延啊,你跟老夫多久了?”

李林甫却是并不再提李括之事,突然之间转换了调子。

“呃,算上今年,已经五年了。”

高秀延略一思忖,随即答道。

“承蒙相国栽培,属下才得以升到此高位,相国有什么吩咐,属下定当……”

“五年、五年了。人这辈子有几个五年,你跟了我足足五年,却仍如此愚钝,你让老夫说什么好!”

李林甫的语调陡然变寒,斥责道。

“属下愚笨,不知相国何意啊?”

高秀延不知李林甫为何突然变脸,颤声问道。

“你确实愚笨!”

微顿了顿,李林甫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这些时日你还在和吐蕃人来往吧,连自家府里的人都看不好,到时候出了事可不要来找老夫!”

高秀延心瞬时沉了下去:“相国是说,我府中之人被那厮,那厮……”

“老夫什么都没说!”

李林甫气的胡须乱颤。

“老夫英明一世,怎么收了你这么个废物。实话告诉你吧,你家管事已经把你与吐蕃人密谈的事情告诉那子了。”

“什么!”

高秀延身子如遭电击,惊呼道:“他,他都知道了?”

“要不是老夫发现的早,恐怕过不了几日你就在京兆府的大牢里了!”

李林甫狠狠瞪了高秀延一眼:“你说别的事上你蠢就蠢吧,还偏偏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犯糊涂。私通敌国,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你自己的事情,到头来还得老夫帮你解决!”

“相国,相国!”

高秀延立时跪倒在地:“相国,属下对相国可是赤胆忠心啊。只是,没想到那厮如此阴毒,竟然通过这种卑鄙的手段……那个高德忠,枉我待他不薄,我这就回去剐了他!”

李林甫摇了摇头:“那个管事留着还有大用。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天宝四年,陛下给太子在崇业坊赐下了一座宅子……后来的事你也知道了,太子一直住在东宫,那座宅子便也闲了下来,只留了几个仆人在打理。咱们这位太子爷可是个情种啊,夜深人静的,若是在宅子里发生点什么……”

“相国,相国的意思是?”

高秀延似有所悟,拍了拍脑袋:“相国的意思是叫那厮寻到太子的私宅,我们再出面……”

“唉,老夫可是什么意思都没有,这些都是你自己说的。”

李林甫轻推了推手,笑道。

“是,是,属下明白了。那个死小子,不是喜欢顺藤摸瓜吗,老子便叫你查个痛快!”

高秀延嘴角微咧,攥紧了拳头。

人在危难的时候能折射出许多东西,无所谓好人,坏人,都是为了活着而挣扎的人……

第三十八章 荒年(三)

“你打定了主意,要上奏朝廷,开太仓以赈济灾民?”

杨花花难以置信的盯着李括,调子里已带了颤音。自己好说歹说,这个呆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不错,方才我和铜武营的兄弟们在城门外熬粥布施,触动颇深。河东的乡亲们遇了大旱,又遭了蝗灾,这才背井离乡来长安讨活命。此事若不经由朝廷,怕谁都无法揽下来。”

李括点了点头,目光毅然。

“呵,括儿哥还真是忠厚仁义啊。你可知道太仓的存粮是预备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为了陇右的战事,太仓的粮食已经见了底。陛下现在正为此事犯愁,你这个时候上奏能有什么好结果?”

杨花花柳眉一挑,轻呵一声。在她看来,放粮之事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时上奏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不正是大灾之时吗。若是朝廷不开仓放粮,这些灾民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啊。”

李括长叹一声,忧忧而道。

他当然知道太仓储粮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开放,可是现在河东的灾民已经涌入了关中,总不能这般见死不救吧。

“他们本隶属于河东道,未得朝廷诏令擅自徙迁本就是大罪,圣上不降旨怪罪本就是大大的恩典。现在他们竟然要聚众威逼朝廷讨要口粮。呵呵……况且,若是边关再起战事,这些粮食便是士卒的救命粮,若是都被这些灾民吃了去,到时该如何是好?”

杨花花却是并不认同少年的观点,在她看来这些难民本就有错在先,私自徙迁,即是大罪。(注1)与杨花花已经争论了近半个时辰,李括已是有些不耐:“照夫人这么说,边关将士的命是命,河东灾民的命就不是命了?现在边关安靖,各道存粮足够兵士食用,而这些灾民却是连树皮都吃不上!”

杨花花冷冷一笑:“你真以为陛下会因为你一句话便开仓放粮?晋阳府放粮已逼得圣上延期支付百官俸禄,若是再将这太仓存粮悉数供于这流民,朝中人心何安啊。”

“说到底,夫人是认为百姓命贱了。”

李括摇了摇头,苦笑道。若杨花花真是这样想的,他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他们的背景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括儿哥,你怎么会如此想奴家。你且坐下,来,坐下。”

杨花花抓住李括的右臂拽到了一旁,叹道。

“赈灾之事,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这之中牵扯到太多的利益。你且相想,若是朝廷下令开太仓以赈济灾民,那些世家大族是不是也得打开自家的仓廪,布施于灾民?”

见少年急欲起身,杨花花叹道:“你且别瞪奴家,非是奴家怜惜那些存粮,只是各家都有各家的打算,不能保证朝中大员都是圣人。之前向世家征粮已是得罪了他们,若此番朝廷再不顾一切的做出姿态,恐有变故啊。”

“那怎么办,此事朝廷若不出面,又有哪家有足够财力可提供粮食?”

李括现在只关心如何才能筹措到足够的粮食,无数像二丫那样的孩子现在正在城外等待赈济。

“哎,小冤家,算我上辈子欠你的。”

杨花花顿了顿,幽幽道:“既然朝廷不便出面,便有奴家出面当这个罪人吧。”

“夫人,你……”

李括挠了挠头,一时有些无措。

“我杨家恶名贯长安,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自嘲的摇了摇头,杨花花道:“不过,此事得按奴家说的去做……”

杨花花俯身至李括近前,低语道。

太阳悬在了天空正中,散着阵阵燥暑。日盘踟踟蹰蹰的移了良久,也没见降下几分。恼人的日光射透云层,扰的人直眨眼,在这个时段,即便是最卖命的商贾也会收了摊子,躲在榆杨树下避避日头。

虢国夫人府宅中,一群身着坎肩的男仆却是匆匆忙忙的扛着粮袋,朝不远处的推车走去。

“我说齐四哥,今天夫人是怎么了,这么多袋好米都要运到城门根送给那些叫花子?”

吴大宝扛起一只米袋,稳了稳,朝二十几步外的推车走去。他心中实在不明白,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为何要无缘无故送予别人。

“听说这伙人都是河东的穷鬼,因为闹了饥馑才涌入了关中。你说说,真是一群扫把星。我们长安城自己人都没吃饱呢,他们却来分食,作孽啊。”

“你小子别他娘的抱怨了,夫人这么吩咐自然有她的道理,况且这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好人有好报,人在做,天在看呢。”

被吴大宝唤为齐四哥的人是个年约三十的壮汉,满面虬髯,四肢颇为健硕。不过,与他孔武外表相悖,这汉子生的一副和善性子,最是信佛。

听好友连番抱怨,他自是忍不住念叨了两句。都是穷苦人出身,虽说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却也不愿看的别人落难。

将米袋扔到了推车上,吴大宝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复又朝堆满了米袋的仓廪走去。

“切,把自家米缸里的存粮送给别人,行哪分善、积哪分德?这世道哪还有好人的活头,都是奸臣当道,呜呜……”

吴大宝正自说的兴起,就被齐四哥捂住了嘴巴。“你小子是吃了豹子胆吗,恁地满嘴放炮!”

“呜呜……”

“我放开你,你不许再胡言乱语!”

齐四瞪了吴大宝一眼,提醒道。

吴大宝自是连连眨眼,点头,表示自己同意对方的要求。

“呼!”

吴大宝长呼了一口气,苦笑道:“也就是你齐四哥,仁义!换了别人,就是谁我也不服!”

说完,他也不与对方多做纠缠,又扛起一只米袋,颤巍巍的朝推车走去。

此时正值午后,日头最是毒,仓廪距离推车虽然只有几十步,走一个来回却也要耗散不少气力。豆大的汗珠从吴大宝的额头渗了出来,嘀嗒嘀嗒的落在石板地面儿上。

这米袋每只都有两百来斤重,若不是青壮劳力根本扛不起来。即便是如吴大宝这样有气力的汉子,趟数走的久了都觉得骨头散了架,不得不坐在一旁稍作休整。

“这已经是第四趟了,估计运完这十车,就差不多了。”

齐四擦了把脸上的汗,笑道。

“这夫人也真是怪,你说这送粮就送粮吧,还要在朱雀大街上推上几个来回,哎……”

吴大宝显然不满这个恼人的决定,高声抱怨着。

“夫人这么做啊,一定有她的道理……”

齐四却是不再理会吴大宝,推着一只车子便朝府外走去。

“齐四哥,等等我,等等我唉。”

吴大宝赶忙起身,朝齐四奔去。

“哎呦喂,我的个娘咧,哪个不长眼该天杀地宰的王八羔子,撞倒你吴爷爷……”

吴大宝撞到人跌倒在地,立时开始满嘴喷粪。

“这位大哥,不好意思。”

李括冲吴大宝款款一笑,向他伸出手去。

“哟,原来是李将军。您看我这,再跟您开玩笑呢。是不,齐四哥。”

吴大宝麻利的站起了身,频频冲齐四挤眼。

“将军,这小子就这德行,您别往心里去。”

齐四摇了摇头苦笑道。

“不碍事,一会还请各位把米粮运到府外的长板车上,我叫了军营的兄弟来运送米粮,就不劳烦诸位哥哥了。”

李括冲齐四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那敢情好,我老齐正想歇会呢。”

齐四大大咧咧的冲李括一抱拳,见吴大宝没有动响,遂转头瞪了好友一眼。

“哎,一定,一定,将军您就放心吧!”

张大宝抹了一把脸上的虚汗,嘿嘿一笑。

注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很严,严禁灾民逃荒。但是乱世就管不了许多了,战事一起,什么都是浮云。

第三十九章 无言(一)

这人世间的事情,还真是怪。

自从看到杨府将赈济灾民的一袋袋米粮推过朱雀大街,向来以吝啬出名的关陇世家纷纷打开了自家仓廪的大门,吩咐仆人取出米粮运往城墙外,交由铜武营的军官熬粥布施。

韦家、柳家、郭家,谁都知道这些京畿大户家中囤积的私粮加在一起足可比肩国库太仓。经由虢国夫人一牵头,大批的米粮便从他们的私库挪到了城门外的窝棚前,除去供给布施的米粮,每人还能领到不少粳米。

“哎,慢一点,慢一点,人人都有份儿,人人都有份儿。小春,给大伙儿换大斗,换大斗!”

张延基见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恶仆,乖乖的将米粮运到城外,直是乐开了花。

虽然他出身豪门大族,却最恨别人倚仗身份胡作非为。都是娘生爹养的,谁比谁差多少?

“张大哥,你就放心吧,这斤两在我这管足!我还能亏了咱们的乡党?”

王小春拍了拍胸脯,大声笑道。他早已融入到大唐的文化氛围中,整日笑容满面。不过也许是过惯了塞外无拘无束的生活,自从回到长安城,他便觉得压抑无趣。军营里的生活太过单调,虽然每十日可以休息一天,但他却不知道该利用这个机会去干些什么。

直到自家兵马使下了命令设粥棚赈济灾民,他们才算松了番筋骨,舒爽了下身子。一个个大木槌在黑铁过里搅上几轮,那米粥的香味便浓上一番,啧啧,这味道,可是把他们这些老少爷们胃里的馋虫都勾了出来。

按照募集来的粮食总量,李括留下一部分做熬粥布施之用,剩下的则直接分发给灾民。经过初步计算,每人能领到两斗粳米,这个数量虽然不是很巨大,却也暂时解决了灾民的温饱。

“大哥哥,大哥哥,我要米,要米……”

二丫不知什么时候摸到了李括身边,揪着少年的衣角嚅声道。

“是二丫啊,哥哥给你准备了白米,每人两斗噢。”

不知为何,看到二丫脸上纯真的笑容,李括心头的阴云便一扫而空。这笑容,是大灾之中的希望,是支持人们活下去的动力。

希望不死,就能创造奇迹!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

二丫的阿爷也跟了过来,连连对李括躬身施礼。

李括冲那中年男子点了点头,略想了想便开了一袋新米,按照二人的份额舀了四斗的米粮。

“多谢军爷,你真是观世音菩萨啊,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

中年男子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破烂口袋,感动不已。李括按照两个成人的份额将米粮分给了自己,直把那口袋填了满,这样的好人哪里去找阿。

“不要谢我,多让二丫吃几顿饱饭,相信朝廷很快就会开仓放粮了。”

李括笑了笑,替中年男子将袋口扎紧。

“大哥哥,大哥哥,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阿?”

二丫允着一根手指,歪着脑袋打量着李括。

李括被她盯得一愣,蹲下身来道:“二丫想回家了?嗯,让哥哥想一想,现在皇帝陛下正在治理河东的灾情,新年,最晚新年后二丫便能回家。”

“噢,拉钩!”

二丫满怀期待的望向李括,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直眨个不停:“骗人的是小狗。”

“嗯。”

李括眼睛一酸,将右手小指搭上了二丫的小手。

“老哥儿,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李括站起了身,和声询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