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首的愤怒-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森特这个“胡汉三”终于把自己的意大利武装党卫军训练好了,因为墨索里尼不愿意把这个自己用三百万吨红酒武装的装甲军送去苏联前线,这个装甲军的坦克是李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才帮文森特补充完整。
  因为墨索里尼为这个装甲军也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所以一直没有批准文森特出兵的请求,直到希特勒亲自打来电话,墨索里尼才泱泱不快地派文森特出发,可是此时距离开战只有八天时间去了。
  这可是一个装甲军,光是豹式坦克就是一百辆,其他坦克四百多辆。还有人员三万多。其他设备也多,文森特去找墨索里尼,而墨索里尼根本就不见文森特,意思就是你小子自己要去的。自己想办法。没有办法的文森特开始叫魏特曼自己动手去筹集列车了。美其名曰是筹集,其实跟抢差不多,如果不是看在意大利武装党卫军是去帮自己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魏特曼还真不会去干这种有损军人荣誉的事情。
  为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魏特曼只要捏着鼻子开始抢劫过往列车,所有物资全部卸车,然后装上意大利武装党卫军的人或者物资就出发,当然魏特曼还是要开一张白条给那些受到损失的人,落款当然是意大利政府,让这些人去找墨索里尼吵架吧,才不管魏特曼的鸟事。
  魏特曼可不是傻蛋,文森特那小白脸叫我执行抢劫任务可以,叫大爷我抓人,那是万万不能的,大爷我打大白条给那些受到损失的人。
  “长官,你们不行这样啊!!!我这列火车的货物全是海鲜,一卸货就全完了,呜呜呜……这可是我的身家性命啊!!!长官求求你啊!!!千万不要啊!!!”
  “你们快点卸货,快点……”
  一个商人拉着魏特曼的衣袖,苦苦哀求着,那情形十分的凄凉,魏特曼其实心中也是十分的不忍,那些个海鲜的价值不菲,这样一卸货,基本算报废了,可以说这个商人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
  “说你损失多少钱?”
  “啊!!!”
  那商人好像没有明白过来呆呆地看着魏特曼,魏特曼只好在重复一句:
  “你损失多少钱,说个数字,我打张白条给你,然后去找墨索里尼先生领钱就是。”
  那商人瞬间破涕为笑,两年对着魏特曼鞠躬致谢:
  “一百万意大利马克。”
  “嗤嗤……拿着这个两百万意大利马克的白条,一星期以后就去找墨索里尼首相领钱吧。”
  魏特曼也不知道自己开了多少张白条,你要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魏特曼就会把白条打给你,并且加倍给,这让魏特曼的抢劫列车行为极为顺利,居然有几辆列车自己空着就开来了,然后找魏特曼开白条,如果主动的投怀送抱,魏特曼当然不能小气,大笔一挥,二十万意大利马克的白条就送了出去,只是这些人找到墨索里尼的时候,墨索里尼会不会气的吐血,这些商人的势力自古都是很大的。
  文森特带着整个意大利装甲军浩浩荡荡地乘着火车到了波兰,此时已经距离开战还有三天,李默的所有部队全部到被部署到苏联边境地区去了,李默和博克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也到前敌指挥所去了,至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希姆莱,就不用去管他了,指挥大兵团打仗不是他这个“养鸡场主”该干的事情,他就在柏林为南方集团军群刮地皮吧。
  “报告,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好吧,文森特这小子还是改不了那嘻哈浪漫的习惯,因为以前李默有空闲的时候,给他们讲个关于《沙家浜》的故事,文森特别的没有记住,就记住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哦,胡汉三同志,看来你还混的不错嘛,现在都是中将军长了,那胡汉三军长有什么指示不。”
  “报告总司令,我胡汉三是来找你领战斗任务的,呵呵,还是老长官指示我胡汉三吧。”
  “那行,胡汉三同志,你立即把你的装甲师运动到这里,明白了吗?”
  “明白了,然后呢?”
  李默用手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进攻苏联的港口城市敖德萨,使苏联里海舰队失去补给基地,从而毫无用武之地。然后我们快速挺近500公里到扎波罗热这个铁路枢纽,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苏联的铁路补给,再下一步就是我们这次的战略节点——罗斯托夫,拿下罗斯托夫,我们的整个补给系统,就将完全依赖苏联的铁路系统了,并且这个铁路系统还四通八达的,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第363章 小国胜大国的阀门

  占领罗斯托夫后有两个战略任务,一个是去南边700公里外的巴库地区,另外一个就是直插斯大林格勒,以北一百公里处,炸毁斯大林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然后快速度过伏尔加河,狂奔1300公里,到达苏联的亚欧分界线上的铁路枢纽城市——奥尔斯克,快速地攻占它,然后建立机场和完善的防御圈,这个机场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方面是我们的补给通道,一方面是用来轰炸苏联所有的铁路枢纽和车站的。这个任务无疑是最艰巨的,稍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我的胡汉三同志,你选择去巴库地区抢油田呢?还是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呢?”
  文森特豪不犹豫是用自己的手指着奥尔斯克说:
  “我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但请总司令证明我们意大利装甲军的荣誉吧呵呵。但请总司令才给我配置一个装甲军”
  “胡汉三同志,你可别把我当土豪一样地打劫,装甲军是没有的,但是我可以给你两个步兵师,德国最精锐的步兵师,战无不胜的步兵师,想要吗?”
  国防军新编步兵师,现在已经划入南方集团军群战斗序列,就成了李默口中最精锐,这不是忽悠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嘛。
  “要,当然要,我完全可以让这三万多南方集团军群精锐步兵建立一个防御圈,然后用我的意大利装甲军组成快速打击部队,哪个苏联佬敢来动我的奥尔斯克……那是他自寻死路。我会免费送他去上帝那里报道。
  文森特狂言已出,不知道结局如何,也只有真真切切地打过才知道。
  李默安排到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后,亲自给希特勒写了一封报告,仔细分析了德国应该如何战胜国土宽广的苏联。李默毕竟只能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对于占领地的具体政策,还是需要德国这个欧盟元首拿主意,李默没有直接使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学术研究报告形势来写的。
  (重点★★★★★) “……小国能战胜大国,面积、人口、资源、技术等因素。更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而不是立即就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战争实力(战争实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武装部队的多寡精锐与否、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后勤补给是否充足)——“潜力”不等于现实的“实力”。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未能及时转化为战争实力,即使她的潜力再庞大,也有失败的可能。
  国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数量及资源丰富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它决定了战略空间的大小和战场上双方的旋回余地。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行方式:阵地战还是运动战?速决战还是持久战? 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战时急需的人力资源:适龄兵役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军队后备兵力的大小。男女壮年人口是战时扩大军需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和国家能否生产出足够的战争物资、武器装备有着莫大的关系。石油、铁、铝、煤、橡胶、粮食、布料、各种金属都是战时需求量极大的战略物资,缺少了它们,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一个国家如果处在战时被封锁的状态。战略物资无法通过贸易交换等方式获得的话,资源问题就决定了她自持力的大小、持续作战的能力。
  文化技术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在战时能够发明出多少武器装备、生产设备、军事理论、运筹科学等成果,他们是国家战争实力的放大器:先进的武器可以以一当百,优秀的战术可以以寡胜众,卓越的理论可以使战争机器的运转效率最大化。但是,战争潜力的转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时间、空间和物资保障。一旦被敌方使用以快打慢的方式得逞:国土被大片占领、人民被大批奴役、物资被大量掠夺、技术被疯狂窃取,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就会被强行压制,国家甚至就可能一败不能翻身,永远抬不起头。
  小国如何才能战胜大国?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主要为四个方面:
  1。 使用编制精悍的精锐军队,大量消灭敌方庞大但臃肿的军队,即以精锐胜平庸,消灭敌方直接抵抗力量。
  2。 占领敌方战略要点、政经中心、重要城市、资源矿区、生产基地、交通枢纽,阻止敌方进行战争动员、物资生产、军队集结、部队调动。
  3。 对于已征服地区:征用敌方人员作为劳工甚至士兵;开发敌方的矿产资源、使用敌方的生产设备作为自己的战争补充;利用占领的战略要地或军事基地,作为己方的前进基地和补给后方。
  4。 建立傀儡政府、恢复社会运转;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使敌方人民在符合己方意志的政权领导下,尽快回复到战前的正常生产生活状态,以此最大限度的削弱敌方人民的抵抗意志。 如果一国做到以上4点的部分甚至全部,就能够有效的压制敌方,防止其战争潜力转化成现实的战争实力,小国战胜大国便不会是天方夜谭。而用于维持已征服地区所需要的力量,则是远远小于战争所需,更加不是问题。
  总而言之,“以战养战、以夷制夷”,是小国战胜大国的不二法门,核心就是一个字,“快”!”
  李默这份报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委婉地告诉了希特勒,应该如何做,怎么对待占领地的人民,如果希特勒还是奉行你历史上那一套,对占领地的人民实行高压歧视政策。这等于把本来对斯大林极度不满的苏联人民又活生生地逼回到斯大林的阵营去,这是希特勒自己找死,李默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李默占领的地盘,不管是统帅部,还是希特勒,李默决定实行波兰一样的民族宽松政策,占领地的苏联人民将获得二十亩土地,把处于集体农庄的人民解救出来,发挥苏联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吃大锅饭,没有人会去积极生产,这个是经过实践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也可以尽最大地争取到苏联人民的支持,如此情况下李默治下很难出现苏联游击队。


 第364章 德国优势

  在歼灭军队、占领土地、开发资源三项都相符合,而在治理人民这项,德国在战争初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强迫加入苏维埃联盟的、波兰人因为德波战争时苏联的背后一刀也对其恨之入骨、乌克兰人也十分反感苏联政权,把德军看成是解放者,用盐和面包来欢迎他们。
  另外一个杀招就是,苏联人可以自己选举自己的领导人,当然这个选举表面上绝对是公正的,而李默只要控制占领地的经济就可以了。
  至于希特勒到底会怎么对待李默的这份报告,现在李默也不知道,李默叫了一个秘书直接乘飞机去了柏林,让自己的秘书把这份报告交给田添,然后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启后,领着两位苏联元帅去见希特勒,希特勒会如何对待这两位前苏联元帅,李默真的不知道,历史上希特勒就把前来主动要求合作的苏联将军俘虏给送回了战俘营。
  李默还把现在和历史的“巴巴罗萨计划”仔细比较了下,分析了下,也有一些总结认知:
  德国具备的优势也对德国战胜苏联添加了若干筹码:
  1。 战略突然性:
  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9月波兰战役前夕,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后,苏德瓜分了波兰。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夜,苏德之间的经贸技术交流始终较为密切,德国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装备给苏联。以示友好。为了隐蔽战略意图,德军在向苏德边境秘密集结期间,准备举行了欧盟军事演习,造成苏联的错觉。
  德国在大张旗鼓、大肆宣传,他们对英法的仇恨,制造德军即将攻击英法的假象:给部队配发英国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准备登陆器材,举行登陆演习。还宣称要实行攻击直布罗陀、占领法国南部、进军北非、以挪威为跳板进攻英国等作战计划,力图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国还以“训练”、“换防”、“借道”等名目。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境内调集德军。 苏联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虽然认识到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日渐增大,并采取了打造东方战线、加强军队及边境筑垒等措施,但仍然存有麻痹大意的心态和侥幸心理、以及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为德国不会如此之快的进攻苏联。客观上造成军队对于苏德战争在心理和物质上的战争准备不足。以至于在现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还是未训令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2。 军力优势:
  到现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中了武装力量总人数为700多万,装备有坦克及装甲车辆7600余辆、各种火炮5万余门、飞机7000余架、舰艇210多艘,编成350多个师。其中49个为装甲或摩托化师。
  加之德国在白色方案、威塞演习、黄色方案、惩罚行动等历次战争中获得的宝贵战争经验,闪击战的运用已接近炉火纯青;部队人员素质极高、士气旺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而当时苏联总兵力也有500余万人,包括300多个师、7000多辆坦克、十万门火炮、近两万架飞机。但是,苏军部队编制人员不足、素质低下、装备缺少、武器落后,实际上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总兵力为170多个师约27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1600架飞机,和德军进攻兵力比约为1:3,处于绝对劣势。而且,苏军战争思想较为落后,还未彻底跳出一战的阵地堑壕战的思维……
  全世界都从德军闪击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