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向自己虚构的那个“亚历山大”宣战了,暂时就为那些即将倒在大唐铁骑下的国家默哀吧
“关于开发江南的事情,贤婿就多多担待了需要什么,但说无妨,朕在这该用的钱物上,绝不小气。”李世民眼中昂扬着斗志,江南的开发关系着大唐未来是否有足够的金钱,足够的粮草。李世民本就对此事异常重视,如今目光更为长远,江南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杜荷在开发江南上下足了功夫,也不希望功亏一篑,沉声道:“陛下放心,小婿必将尽心竭力,处理好江南事情。”
李世民满意的一笑,想起了李承乾前些日子的告状道:“前不久,有人向朕举报,说你与武家勾结,说你在江南曾调动武家巨资,是武家幕后的主使人。朕自然是不信的。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在朝中做事,有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尤其是你年纪轻轻,身居高位,更是如此。万事朕这里可以给你当着,但还是注意一些为好”他并不相信杜荷贪财,但心知若无足够的把握李承乾是不会一状将杜荷告到他面前的,唯一的解释只有杜荷在无意中做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让人抓住了把柄。
作为父亲,李世民还是给李承乾流了几分面子,并没有指名道姓,却不知杜荷早已知道此事了。
杜荷这里也不点破,想了想,一拍脑袋道:“哦,是有怎么回事情,是小婿的错了,不过当时情况危机,小婿也顾不得那么多。武家的二姑娘与我是旧识,她是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武土彟的次女,才略不输于男子,非常了得。小婿这里甚至敢说一句,她若是男子,必然是国之相才。只可惜因父亲早亡,受到了同父异母的兄弟虐待,离家来到了长安。为了生计,不得以投身商海,白手起家,打下不小的基业。几年前,她意图扩大生意,经营茶叶,但因底子不厚,缺少启动资金。小婿见她才华实在了得,也就借了她一大笔钱,收取适当的费用。不过年余,武家因茶叶发家,赚得盆满钵满。她一直想将钱还来,但小婿这里月月领着俸禄,实在不缺钱,也就让她留着周转。直到江南疫病起时,小婿才向武二姑娘讨回了拿笔钱财。她是商人,有这广阔的商业渠道,为了方便也就直接让她助我购买物资救助苏州灾民了。小婿实在想不到此事,竟会受人把柄。”
虽然李世民并没有细问详细经过,但杜荷却将事情如实以告,说的详详细细。
“原来如此……”李世民听悉缘由,心中也是恍然,不再多言,只是道:“那个诬告贤婿的人,朕已经给了相应的处罚,你也不必在意。”
李承乾受了什么处罚不得而知,但自从他告状后起,杜荷就再也没有与他见过面了,即便早朝也没有他的身影:以李承乾的太子身份,每次早朝他都应该在李世民身侧学习治国之法的。李世民连早朝都限制他上,可见这处罚不是一般的重。
杜荷也想起一事道:“开发江南不仅需要我们这里决策,也需要良臣来执行。小婿心中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不知当说不当说”以他此刻的身份地位还不足以干涉朝堂上官员的任命,但是他们在饭堂中喝酒商议,没有朝堂上的庄重,言行有几分聊天的意思,也就没有了顾忌。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笑道:“你想说的是杭州太守刘仁轨吧”
杜荷笑着应了一句,刘仁轨曾是他的部下,对于他的才华,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是未来的宰相,有着治理国家大事的才华,只是没有家世地位,没有立功的机会而已,开发江南这等大事,不让他来处理,给他立功的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李世民道:“刘仁轨当初还是朕派他给你的,对于他的才华又岂会不知,即便你不说,朕也有这个意思……你在奏章上说在上海、广州建造两个港口,专门用来海外贸易。朕打算册封刘仁轨为苏州刺史,让他着重负责上海的发展。广州朕也有了合适的人选,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两季水稻,我大唐现在最缺的还是粮食,尽可能让两季水稻种植成功。”
上海、广州这两地是杜荷根据历史后来发展趋势而定下的两个最适合海上贸易的两个港口,依照唐朝的叫法上海应该叫嘉定而广州称番禹,但杜荷就是觉得这两个名字叫的不顺口,顺便给他们改了一个名字,李世民也同意了。
杭州龙井村
武媚娘收拾好了行礼,正与大姐武顺辞行。
武顺不舍的拉着武媚娘的双手道:“媚娘,这么快就走了,大姐还盼你多待一会,多陪陪你大姐呢”
“我想他了,这里一刻也呆不住……”武媚娘红着脸,在亲姐姐面前却也没有顾忌,实话实说。武顺有经商之才,江南的生意由她来打理,大赚不亏,但在细节大局上,比起武媚娘来始终要逊色许多,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武媚娘懂得轻重缓急,当初也没有随杜荷返回长安,而是留在了杭州处理。
直至今日,所有细节隐患和不足的地方都得到了解决。这处理完一切事情,武媚娘就急着准备行礼了。
武顺掩嘴轻笑道:“好吧,既然如此,我这做大姐的也不强求了……哦,对了,姐姐这里有一样东西,给你尝尝,味道很不错呢”她走出房间,再次进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捧着一个盘子,盘子装着一块块切成片,粉红色的果实类似的东西,不知叫什么,从未见过。
武媚娘拿过一块,轻咬一口,脆脆的很甜很爽口,是一种从未吃过的果实。
“这是……”
武顺笑道:“大姐也不知,前些日子,我们的商船在海上救了一个人,是他送给我们的。说是在我们大唐没有的东西,还有好一些,你拿回去,顺便带给娘和小妹尝尝鲜,还有你那心上人……”
ps:今天是工作的最后一天了,是我表哥的公司,也不能说走就走。由于我的职位挺高,所以在接手上花费了一些功夫。
以后就专心码字了……
明天的更新……可以期待一下
第六章 万事俱备
第六章 万事俱备
渭水上游
杜荷独自一个人策马走在渭水沿岸,这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经黄土高原,中、下游渠道纵横,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如今长安是世界上第一大都会,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川流不息,各类船舶,不下百艘,足见繁华。
但随着深入渭水上游,商队行人渐渐少去,偶尔只有几艘游船会在湖面上出现。
继续深入,行了十里左右,一座规模宏大的造船厂出现在了眼前。
这里正是最新建的造船基地,里面聚集着大唐最出色的工匠,专门研究海船的构造。
想要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分辨方向的罗盘,远行的海船是海上贸易最重要的工具,少了任何一样都是不成,一日没有完工,他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计划就无法实施。故而在定下策略后,杜荷全身心的投入海上货船与罗盘的建造发明。
这日他得到了程老怪的邀请,说是第一批海船已经功成,让他检阅。
杜荷闻讯大喜之余,抛下手中的一切,赶来造船厂。
程老怪本名程铜,因为行为古怪,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老怪,是唐朝著名的工匠。当时隋末唐初,群雄并起,南方霸主萧铣与江东辅公祏的水军威震天下,所向无敌。而李唐太原起兵,关中立足,所用兵马以步骑为主,根本没有创建水军,水战能力极其低下。
高祖武德三年,李渊封李孝恭为总管,进攻极擅水战的萧铣。当时还在李孝恭麾下当将军的大唐军神李靖给李孝恭出了一个主意,说水军成型非一日之功,在如何训练也比不上萧铣水军,不如寻求捷径,以战舰为主,倚靠利器来胜萧铣。于是举荐了程老怪,建造战舰。凭借利器,李孝恭不但攻破江陵生擒了萧铣,连辅公祏的江淮水军也败在了李孝恭的手上。
战后李孝恭上表程老怪的功绩,李渊大喜,将他提拔为作监大匠,专门负责宫殿的建造,但程老怪直接辞去了官位,心甘情愿的当一介草民。原来这程老怪是一个痴迷造船工艺技术的工匠,投奔李孝恭是为了数之不尽的木材和发明资金,压根没有当官的意愿,他情愿当个百姓研究他的造船技术,也不愿意为皇帝建造宫殿,青史留名。
杜荷在找寻这方面人才的时候,听过意外的听到了此人的名字,亲自前往江陵去请,徐老怪已有八十高龄,正是在家享清福的年纪,本不愿答应杜荷的要求,但自从见到杜荷手绘的活动三角船帆的原理后,不等杜荷开口,叫喊着同来了。
作为一个痴迷造船技术的人物,遇到杜荷手上那些从未遇到过的知识哪里有不心动的道理,不但屁颠屁颠的跟来还拉着继承他技术的两个儿子与一个孙子,一并加入了进来。
程老怪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动手,但他经验丰富,技术超一流,杜荷便给了他总管的权力,让他代替自己管理造船厂的运作,负责建造能够在海上远行的船只。
步入造船厂内部,程老怪早已等候多时了。
“大人”
程老怪脾气古怪,恃才傲物,在造船技巧上放眼整个大唐,也找不出几人可以与之媲美的,常不将他人放在眼底,但面对杜荷身上那几千年的经验知识,却也不得不服,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句。
“程老辛苦了”杜荷略一点头,让他带路。
来到造船厂深处,一艘红色的帆船静静的停泊在渭水河上。
与一般常见的船只不同,眼前的这艘船规模并不是很大,但设计上已经改成以“帆”为主要动力的船只了。一般在湖面行驶的船只,为了追求速度,船舶都会装上轮桨,就是人力带动的车船,依靠人力踩桨,转动螺旋桨,使得速度最大化。这一点在海上是行不通的,海上航行,人数越多越是碍事,故而合理的分配人手是很关键的问题。因此海船以“帆”为主,正是为了减少不必要人员消耗。
“这是根据大人绘制的图形原理为依据加上老夫多年的经验而造成的轻型多桅帆船,它有好几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挂横帆,后桅挂三角纵帆。这样就既能充分利用风力,提升速度,而且比较灵活,便于操纵,可以在各种风向条件下行驶。此外吹在风帆上部的风,除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以外,还产生向上的升力。这升力比较小的时候有利于船只航行,但如果升力过大,就有可能使船只倾覆。使用这三角帆和顶帆,可以减小升力,有助于船只稳定航行。”
杜荷顺着木板搭建的桥爬上了甲板,仔细的观察整艘帆船,发现一切构造几乎无懈可击,让人挑不出毛病,暗自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实在惊人,自己只是根据记忆说了一个大概,他们就凭借自己的想象成功的造出这样出色的帆船,实在了不起。
“很好”杜荷笑道:“只是不知这船是否具备远行的能力。”
程老怪瞪圆了眼睛,似乎因为杜荷的这一问,受到了侮辱,提高了声音,忿忿道道:“这是自然这艘船所有地方都抹上了红漆,可以防止虫蛀,所有的木料都是采用上等的榆木,尤其是船底,特地加了两层,即便一层出现故障,还有另一层防护,即便是遇上大风浪,也可以确保此船无恙。”
“榆木?”杜荷眉头皱起,榆木是盛产于黄河流域,华北平原最常见的一种木料,有着弹性好,耐湿,耐腐的特点,尤其是上等的榆木,更有坚硬如铁的效果,素有“榆木疙瘩”之称。正是因为其不开窍,难解难伐之意。
但上等的榆木却不多,价格与常见的榆木,有着天壤之别,用上等的榆木造船,这样会使得造价非常的昂贵,很难广泛的普及。
“造价会不会高了一些”
程老怪无可奈何的耸动着肩膀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人,你要知道,这是海船,不但要经受大风大浪,而且还需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往往几个月都无法登陆,假若不用上等的材质,一但在海面上发生意外,全船的人就危险了。这是生命啊,容不得半点马虎。”
杜荷也知这个道理,但造价太高的东西,很难普及的,这是铁打的事实。
“有没有方法减少造价,以常见的坚固木材,发挥上等榆木一样的成效”
程老怪白眼道:“这就是大人强人所难了,一分钱一分货,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又想省钱,又想造出好的东西,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杜荷尴尬的摸着鼻子,让人说成小孩子,还真不好意思,目光突然瞧见甲板上有一个四方形的木箱,脑中灵光一闪,笑道:“未必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程老,我有一个想法,应该可行……这帆船的船底是怎么建造的,直接装上两层木板吗?”
程老怪心知杜荷奇思妙想的威力,忙道:“嗯,这能否远行,看的主要是底板的承受力,两层木板能够更好的保护船底,可以确保远行安全。”
杜荷桀桀一笑道:“那便成了,你有没有想过将船底以全新的方式制作,不用老套的两层木板相连,而将船底以箱子的型式连接起来,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说白了就是不用两块木板合起来加厚,而是让两块船底木板分开,再以木板将船底的两块木板以“井”字形隔成无数个小箱子,相互之间不漏水不通风。这样即便有一处地方受到了撞击,破裂了。那么水也渗透不到船舱里来,只会灌满破裂的小箱子,完全不用修理就能够继续航行。这样要比两个木板合在一起,更有效果。”
程老怪呆立了半响,低呼道:“我看可行,这样一样,固然麻烦了一些,但却减少了开支,无需用上等的榆木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个办法妙,以此方法造成的帆船,即便用常见的榆木,也比我先前用的办法还好”
“还有我们还可以在船底铺一块铁皮,这样也能有效的加固船身,防止不可避免的撞击。”杜荷思绪活跃了起来,记得古时候的铁甲战船也是这么做的。
程老怪叹服道:“这技术不但可以用于航海,用在战场上更是拥有奇效,可以让战船拥有更强的防护能力,即便受到了撞击也不会沉没。”
杜荷一听,突然笑了,也意识到自己无疑中的灵机一动,将会成为未来“海战”与敌对决的利器。
“重新建造,以我的方法,重新造一艘帆船,大唐的未来,就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