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有抢走贴身护卫之恨,后有夺位之仇,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董越对吕布可谓是恨之入骨,恨得咬牙切齿。
    只不过任凭董越再怎么怨恨吕布,却不能不听从吕布的命令。如今吕布是他名正言顺的顶头上司,指挥他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董越心里那个恨哪,窝囊啊!
    对于董越现在的处境,李儒心知肚明。可他纵然有心帮董越一把,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无能为力呀!如今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越走越好,情同亲生父子。谁敢在董卓面前说吕布的不是,无异于自找麻烦,活腻味了。
    事实上,如今在西凉军中,因吕布深受董卓恩宠、屡屡加官进爵而心怀不满的将领不在少数,近乎是所有西凉将领都对吕布心生怨恨。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将吕布排斥在西凉军团之外,让他根本碰不到西凉大军的军权,真正听他指挥的军队只有两万余并州旧部。其它的西凉兵马,对吕布军令,全是阳奉阴违,抛在一边,置之不理。除非吕布手持董卓的贴身兵符,执行董卓军令,否则休想调动西凉军的一兵一卒。
    ???????????????????
    “唏聿聿!”
    “哒哒哒!嘭!”
    随着李利右手扬起,五千金猊卫铁骑瞬间勒马驻足,战马嘶鸣一声,随即再向前跨出三步,整齐地列阵伫立,不动如山。
    “呵呵呵!”
    爽朗的笑声中,李利快速跳下坐骑,大步走向站在城门口的中常侍李儒。
    “我李利何德何能竟要中常侍大人出城相迎,当真是受宠若惊,担当不起呀!”
    “李将军见外了。你还是叫我主簿吧,要不叫我文优也行,中常侍那只是宫里的官职,我李儒还是太师府的主簿嘛!呵呵呵!”李儒拉着李利欲要行礼的手臂,眉开眼笑地说道。
    实际李利也就是做做样子。如果李儒敢接受他的行礼,他顶多微微躬身一揖,仅此而已。
    不过李儒历来笑脸迎人,让人感觉他很好说话,没什么脾气。最重要的是,他很会做人,与所有西凉军将领似乎都没有过节,但也没有深交,从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恪守为人臣下的本份。
    因此,众多西凉将领或许很看不惯李儒靠着一张伶牙俐齿获取高官厚禄,却也不会当面不给他面子,轻易不会得罪他。
    此外,李儒与李傕、李利叔侄之间的关系,却与旁人不一样。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李儒出身李家旁系,算是李家族人,但他与李家现任家主李傕之间并无瓜葛。
    李儒出身寒微,虽是北地郡李家的旁系子弟,却从来没有接受过李家的一点恩惠,更没有得到李家的任何救助。故而,他与李家虽是同出一脉,却又各不相干。反倒是董卓对李儒有知遇之恩,在他举孝廉无望之时,将他收入帐下做幕僚。
    此后董卓更是将妾氏所生的第三个女儿嫁给李儒为妻,可谓是恩同再造,信任有加。为此,李儒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董卓,人前人后的忙碌,只要是有利于壮大董卓实力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李儒为了减轻董卓的防守压力,亲自前往孙坚营中说降孙坚。结果,他遭到孙坚、孙策父子的好一番羞辱,险些丧命于孙坚之手。最后,他舔着脸给孙坚父子跪地求饶,一路爬出大帐,方得以活着离开孙坚大营。
    正因为李儒如此不堪的行径,致使天下诸侯都认为他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势力之徒。
    但有一人从未轻看李儒,这个人就是曾屈身侍奉董卓的曹艹。
    在董卓西迁时,曹艹率军尾随追杀,却被李傕、郭汜大败于荥阳,险些丧命。曹艹逃生之后,知道自己虽是败于李傕、郭汜和徐荣之手,实则是中了李儒事先安排好的埋伏,故而有此大败。
    只不过曹艹不会对任何人提起此事的始末,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情,但他曾未小看过李儒的智谋。
    董卓凭借李儒这个谋士女婿就能执掌天下之牛耳,独霸洛阳,威震天下。如此显赫之功绩,单凭生姓暴虐的董卓和一群只知道烧杀劫掠的西凉军,焉能成事?董卓独霸洛阳、掌控天子的每一步,几乎都出自李儒之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将董卓推上了天下霸主之位。
    这一切,或许别人不知道,但曹艹却知之甚详。因此他刺杀董卓的时候,恰好选在李儒处理政务之时,分身乏术,蓄意避开李儒的视线。只是董卓也非庸者,自身有着超乎常人的警觉,因此曹艹行刺没有得手,仓皇逃离洛阳。
    不过李儒或许没有想到,他辅佐董卓权倾天下,却也将董卓推向万劫不复的地狱边缘,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了。(。

第179章 睥睨天下
    长乐宫,皇宫大殿。
    李利一身戎甲站立在李傕身后,在他们叔侄前面,还有左将军董旻、老将朱儁、皇甫嵩、太尉杨彪等寥寥几人。
    李利列居武官第七位,排在徐荣、董越、张济、樊稠和中军校尉董璜等将领前面。若不是他自己不愿位居李傕之前,站在李傕身前亦无不可,因为他如今的官职确实比李傕高出一格。
    此时董卓与小皇帝刘协都还未上殿,满朝文武伫立等候在大殿之内。
    “哼!”
    前面传来一声冷哼,似乎饱含着无尽的愤怒与怨恨。
    李利不用刻意观察,就知道这声冷哼是冲着自己而来,并且知道是谁发出来的。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之中,或许敌视他李利之人不少,但真正与他有过节的人却不多。至少眼下还不多。毕竟司徒王允现在还不知道貂蝉离家出走之后,去武威郡投奔了他李利。
    如此以来,对李利发出冷哼声之人,呼之欲出,那就是主动向董卓低头,大难不死的老将朱儁。
    算算时间,距离李利生擒朱儁之日,只差十几天就满一年了。
    去年三月,李利在南郑城百里之外的孤山下生擒朱儁,随后将其押解长安,交给董卓处置。回到长安后,没想到朱儁倒是很识时务,当即向董卓低头,表示愿意听从董卓调遣,跪地求饶。
    眼看朱儁跪在自己面前求饶,董卓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心情舒畅之下,自然一切都好说。
    而后朱儁官复原职,只不过他手下除了家仆和扈从之外,再无一兵一卒。有名无实,空壳将军而已。
    不仅朱儁如此,皇甫嵩和太尉杨彪等人同样也是有名无实,手中并无多少人马,只有两三千步卒而已,不足为虑。
    “末将见过公伟将军。时隔一年不见,公伟将军精神矍铄,倒是让末将倍感欣慰。不知公伟将军有何指教?”
    看到朱儁一声冷哼之后,扭头仇视着自己,李利毫不怯他。直接出列走到朱儁身边,朗声开口相询。
    “呃李文昌,这可是皇宫大殿!你想干什么?”看到李利大步走到身前,朱儁顿时浑身为之惊颤,莫名后退两步。高瘦身形不由的矮了数尺,惊慌失措地问道。
    “呵呵呵!”李利看到朱儁这般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样子。顿时呵呵大笑。
    不过朱儁这般不堪。也让李利想与朱儁理论一番的兴致大减,欺辱一个怯弱的老将,岂不有损他李利的名声。
    “没事,公伟将军不必惊慌,末将只是向老将军问好而已。不打扰了,老将军请归位。”
    谦和笑语之中。李利转身站回自己的位置,眼观鼻、鼻观心,面色平静如水,身姿挺拔如山。
    这一幕。看得大殿众人瞠目结舌,神情愕然。
    满朝文武大臣都看出李利这个朝中新贵要找朱儁的麻烦,暗自叹息朱儁不该挑衅李利,这次遇到大麻烦了,李利肯定要羞辱他一番。
    李利何许人也?
    他可是现任骁骑将军、武威太守、关内侯李文昌。大半年之内,他率领武威军两败韩遂、马腾联军,收降纵横并、凉二州的飞马盗众,马踏张掖三郡,翻手间灭掉休屠部落,坐拥四郡之地,手握数万雄兵。
    如此战绩显赫之悍将,岂是老将朱儁能够招惹的。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更何况,据说董太师此次专门从郿邬赶回来上朝听政,就是为了能在李利回京的当天见他一面。
    然而,李利走到朱儁面前之后,却是谦和微笑地问候一声,随即归位。
    这倒是让很多暗自替朱儁捏了一把冷汗的三朝老臣,顿时松了一口气,不禁对李利生出些许好感。
    不过这些为官大半辈子的先皇旧臣,看着年纪不小,实际眼神极为敏锐。他们当然知道李利为何会气势冲冲而来,却兴致索然而去。
    朱儁确实老了,胆小怕事,再也不是曾经驰骋天下的名将朱儁喽!先前他对李利冷哼一声,只怕是硬撑着顾惜面子不得不为之,等到李利真正走到他面前之时,他就怂了,差点吓得要给李利下跪求饶。
    好在李利没有进一步威逼,还好言劝慰,总算给朱儁一个台阶可下,保住了他仅存的一丝颜面。
    站在武官对面的蔡邕,看到李利此番作为之后,欣慰地点点头,嘴角露出一抹会心笑意。
    满朝百官都以为李文昌年轻气盛,胆大妄为,但蔡邕从未这么看待李利。
    不过李利目无法纪,竟然一次性迎娶四个呃,不对,据说又增加一名女子,应该是五位妻子。
    这件事,倒是让蔡邕苦苦思索,内心反复挣扎斗争,最终他心中释然。
    李利此举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目无纲常,无视祖宗之礼。
    但蔡邕自己说服自己之后,却不这么看。他反倒是认为李利这个女婿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热血好男儿,有担当,有魄力。
    娶妻而已,如果那六个女子值得他去珍惜,何必吝啬一个平妻的名分呢?
    大汉天下虽然大多数公卿大臣之家都只有三个妻室,妾室的名额不限,但三个妻室也不过遵循皇家惯例,不能逾越皇帝三宫六院的礼制而已。
    然而,如今天下礼乐崩坏,纷乱不休。只要李利没有弑君篡位,多娶几个妻室又有何妨!
    这就是一代大儒蔡邕听到李利将要迎娶五位妻室,内心挣扎许久之后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蔡邕算得上是全心全意维护大汉礼制的老学究。不过他以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却不行,他的爱女蔡琰就在其中。如此以来,就得从长计议了。
    反复思量之后,蔡邕觉得娶妻纳妾与如今混乱的局势相比。也不算什么大事,一次娶五个也不是不行嘛!
    只不过蔡邕真实的想法从未对人说过,反正他在李利婚事上面,没有反对意见。
    不反对,那自然是同意了。
    “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着一阵朝拜声响起,小皇帝刘协高坐在龙椅上,似乎很享受这种被百官跪拜的过程,飘飘欲仙,很享受,很陶醉。
    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的刘协。突然大殿中竟然有一人不曾跪拜,只是躬身一礼。
    顿时,刘协刚刚滋生出来的一丝好心情瞬间化为乌有,眼底一片阴鸷之色,眼神中划过一缕寒光。
    “嘭嘭嘭!”
    正当刘协准备责问大殿中站着的那人为何不跪之时。董卓庞大臃肿的身躯从大殿后方侧门缓缓步入大殿。
    那沉重而巨大的脚步声,震得寂静的大殿中轰鸣作响。响彻整个长乐大殿。布靴踩在木制地板上。发出尖锐刺耳的吱吱响声,预示着来人着履上殿,尊贵无比的身份。
    当世之中,能够带剑着履上朝者,仅有一人。此人便是百官眼中的当朝太师,领相国事。辅助天子摄政,小皇帝刘协的尚父董卓。
    “臣等拜见相国!”
    “拜见尚父。”
    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刚拜完天子,现在又要拜见董卓,而小皇帝刘协则麻溜地从龙椅上起身。给董卓行跪拜大礼。
    如此以来,整个大殿内形成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刚刚满朝百官都给刘协行跪拜大礼,唯有李利一人躬身一揖,未曾跪拜,小皇帝对此很不高兴,暗暗记恨于心。
    转眼之间,董卓上朝,小皇帝刘协与殿内御史中丞以下官员都要跪拜董卓,而三公九卿却只是躬身行礼,李利同样混在躬身行礼的官员之中。
    只不过他这次耍了一点小手段,整个身体松弛下来,后背刻意降低不少,身形高度低于其他躬身的公卿大臣,看上去很不起眼,仿佛他也跪拜了似的。
    董卓眯着眼睛瞬间扫视大殿内的群臣,划过一班躬身而不跪拜的老臣之时,他眼神中闪过暴戾之色。
    “嗯,都平身吧。”董卓坐在位置微微低于龙椅的太师椅上,眼睛微眯,眉头都不抬一下,沉吟道。
    礼毕后,当执礼太监准备开口说话之际,董卓轻轻一摆手,站在他身后的吕布顿时对执礼太监虎目一瞪,那乖巧的太监将已经到达嗓子眼的话生生咽了回去,躬身退向一旁。
    “李利到了没有,上前和咱家说说话?”董卓说到李利的时候,语气陡然变得和善起来,与之前睥睨朝堂的威势孑然不同。
    “末将拜见相国。好久不见相国,没想到相国雄风不减当年,气宇轩昂,龙骧虎步,风采更胜往昔!”
    李利躬身一揖,溢美之词张口就来,神情与之相衬。可谓是声情并茂,仿佛句句发自肺腑。
    “哈哈哈!”听惯了文官们的奉承,乍一听到李利的赞誉,董卓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李利呀,这大半年来,咱家就属今天最高兴!你是不知道啊,在你去武威上任的这段时间,言官们整天不是兖州闹饥荒,就是司隶遭大旱,咱家被烦得天天睡不着、吃不香,烦透了!要是你天天在咱家身边就好喽!”董卓笑呵呵地说道。


第180章 董卓,你坑我!
    “这末将随时听候相国调遣,但有所命,无不应从!”李利惊诧之余,恭声应道。
    董卓闻言后,笑眯眯地说道:“好!先前有人在朝堂参奏你拥兵自重,穷兵黩武,妄自尊大,不听朝廷号令。现在看来,纯属子虚乌有,一派胡言。李利上前听封!”
    “呃,末将在!”突然听到董卓喊这么一嗓子,李利还真是感觉很突然,心中充满疑问:“难道董卓想调我入京,趁机夺走我手中的武威军?这未免太过想当然了,武威军岂是他董卓想夺就能夺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