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非文和兄对此战心存顾虑,没有必胜的把握?”李玄疑声问道。
    贾诩轻轻点头,面带忧色说道:“主公此次仅仅抽调金猊卫一万五千战骑,弓弩营五千和三万郡府兵,共计五万兵马。此举几乎是没有动用我军主力战营,真正战力不凡之兵惟有金猊卫战骑。余下三万余兵马战力有限,只可驻守关隘,却没有主动出击的实力。此外,驻守北地郡的虎贲营铁骑原有三万战骑。但历经一个月的节节抵抗之后,而今只剩下两万兵马。
    这就意味着主公此次出征,主力战营兵马不满四万,算上三万郡府兵和一万余北地郡兵,兵力不到十万。以如此兵力对战十五万於夫罗大军。若想速战速决,只怕是力有不逮。然而,一旦战事胶着相持,那我军所面临的形势就将十分不利。如果情报无误,那么一切正如主公所言。北地郡战事一起,中原各路诸侯必然有所行动,司隶前线局势堪忧,随时都将迎来中原诸侯的大举进攻。”
    “嗯,文和兄所虑甚是。”李玄点头应声,低声道:“此番北征,正如文和所料,主公打算速战速决,力争一个月内剿灭於夫罗大军,而后挥军直取河套平原。至于司隶战事么,文和不必担忧,此前讹传主公蒙难之际,我私自征调飞熊重甲营和龙骧营前来长安。此刻,两营人马就驻扎在潼关之内,一旦司隶战事骤起,这五万战骑立即奔赴前线参战,届时我司隶前线将集结十五万大军应战来犯之敌。”
    语气稍顿后,李玄接声道:“正因如此,主公此次北伐没有征调各营主力,只有金猊卫战骑赶赴北地郡参战。并且,主公此次起用右军师郭嘉为司隶主将,滕霄、徐荣二将为副将,戎守司隶边境。与此同时,北伐军虽是主公挂帅,却起用鲁肃为随军主簿,周瑜为中军副将;典韦为大军先锋,黄忠为副先锋,中军以张辽、许褚为大将,后军以陈到为主将,胡车儿为副将,押解大军粮草辎重。
    由此文和军师不难看出,此次我军北伐,除典韦和张辽将军之外,主公一律起用新近加入我军的将领。故而,此番北伐,除亲卫军金猊卫之外,主公没有征调其他主力战营。这样有助于这些初次独当一面的将领展现才能,毕竟他们现在资历尚浅,且没有多少战功,若想指挥主力战营将士征战,还需积攒足够的战功才能令众将心服。所以,在我看来,此战如能取胜,那一定是大胜;如不能速战速决,我军损失也不会太大,唯一可虑之处便是北地郡恐怕难以保全。”
    “原来如此。”贾诩错愕点头,说道:“我军已厉兵秣马两年之久,各营主将理应重新轮调,亦或是提拔一批新晋将领补充到各营之中,以免将来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之我就想向主公谏言,现在看来,还是主公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早有安排。这样我便放心了。”
    李玄欣然点头,附和道:“文和兄所言极是。如今我军各营主将全是西凉本土将领,很容易出现排挤新晋将领的事情,久而久之,不免滋生拥兵自立之野心。何况,只待此次扫平北部边境,我西凉境内往后数年之内都不会再有边境之危,挥兵进取中原势在必行。
    如此一来,广招天下豪杰共襄大事便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允许军中有人结党营私,私立山头。因此,待边境平稳之后,我会向主公谏言,重新轮调各营主将,各州郡主要官吏也要重新调动,最好是异地调任,不主张原地升迁。不知文和兄可愿与我联名进谏?”
    “如此甚好,正合我意。”贾诩微笑颔首,说道:“此番主公命我留在长安主持军务,元忠主持政务、调拨粮草军械,文优执掌情报细作,已然将西凉军政尽数托付于我等,恩宠之盛,无以复加。由此我等理应尽心竭力为主公谋划,誓死效忠主公,很多主公不便出面之事,还需有我们来做。好在主公此次返回长安,却是替我等解决了一件大麻烦,否则我等做事难免束手束脚,施展不开呀!”
    “文和兄是说大司马之事吧?”李玄微笑问道。
    贾诩微微点头,轻声道:“正是。此前主公一直态度不明,不闻不问,致使我等时刻提防着大司马,生怕他再生事端。不承想大司马终究不是昏庸之人,此次屠龙盛事办得相当漂亮,一举将主公的声望提升到谁也无法企及的高度。此外,他还深明大义让出大司马之职,甘愿降职就任司徒之职,如此便正式让出西凉最高统帅之位,位居主公之下。
    由此可见,我等远远不及主公了解司徒李傕的脾性。他虽然权欲之心甚重,却明白事理,时刻不忘主公才是西凉之主。而今西凉态势已然明了,主公总揽军政,司徒掌朝,与朝中百官周旋,分工明确,有利于我等行事,再不像以前那样瞻前顾后,生怕一不留神触犯禁忌了。”
    李玄会心一笑,颔首道:“是啊,在此之前我一直提防着司徒,唯恐他再生异心。为此,我还和文优设局赚他入瓮,结果证明我等错怪他了。如今主公进位骠骑大将军,位居三公之上,名正言顺执掌西凉军政,如此我等再无顾忌,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做事,替主公分忧。往后我等关注的重心将转至中原各路诸侯身上,虽然眼下还不是进取中原的有利时机,但是有备无患,早作准备以免将来仓促行事。”
    正当李玄和贾诩二人低声私语之际,祭坛高台上的刘协终于读完檄文,步入正题:“朕歃血祭告苍天厚土,祭拜历代先祖先皇,蛮贼无道,擅自挥兵犯境,大肆抢杀我大汉子民,此乃人神共愤之举。今日朕敕封武威侯李利为骠骑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掌杀伐、主战事,乘銮驾、持天子剑,代朕出征,剿灭蛮贼,扬我大汉军威!”
    “微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刘协当众敕封令下,李利单膝跪地,朗声领命,随之起身从刘协手中接过天子剑。
    至此,天子登坛誓师仪式已毕,刘协今日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接下来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但见李利手举天子剑,登上祭台,与刘协并肩而立,俯视前方数万将士和立于高台两侧的文武百官,朗声道:“蛮贼凶残,强横犯境,夺我城关,屠我百姓。今本帅上承天命,下奉民愿,提领三军,挥师北伐,誓必剿灭蛮贼,开疆扩土,扬我大汉军威!”
    “主公威武!万岁、万岁、、、万岁!”
    随着李利话音稍顿,台下共计十余万军民扬声大呼,朝拜声此起彼伏,如山呼海啸般直冲云霄,声震八方,余音悠长,经久不息。
    这时,只见李利抬手下压,高台下人声鼎沸的声响戛然而止,随即李利朗声喝道:“此次出征,本帅替天伐罪,将率领十万铁骑出征蛮贼,定当一举踏平蛮夷,震慑边境宵小,重振大汉雄风!众将士听令,出发!”
    “诺!”随着李利一声令下,天子剑出鞘,剑指苍穹,台下将士应声领命,后队改前队,迎着战鼓轰隆声,无数旌旗迎风激荡,策马飞奔,浩浩荡荡向北奔行。
    

第562章 风云变天下震动
    北门檄文一经传出,迅速传至中原大地。
    随即,天下震动,诸侯震动,天下黎民为之侧目。
    檄文本身没有出奇之处,顶多就是文采斐然,谈古论今罗列蛮贼於夫罗之罪孽深重,不杀蛮贼天理难容。
    实际最为引人瞩目之处,却是这份檄文出自少年皇帝刘协之口,登坛祭天,誓师出征。
    此举看似平常,实则意义深远,影响之大远远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自董卓把持朝政以来,至今已有五六年光景,小皇帝刘协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世人很少能够听到皇帝发出的声音。尽管天子诏令仍在源源不断传到各地,但天下人都知道这些圣旨诏书并非出自皇帝本意,因为皇帝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然而,北门登坛祭天之事传播开来之后,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天子终于再次露脸,令许许多多身处战乱兵祸之中的百姓骤然想起现如今仍是大汉天下,天子还在,大汉军队还有能力抵御蛮夷入侵。
    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檄文广为流传开来,骠骑大将军李利的名号再次走进无数置身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心里,倍受推崇,敬仰传诵。
    值此天下纷乱不堪之际,当各镇诸侯纷纷争夺地盘连番恶战之时,新任骠骑大将军李利不但没有趁机出兵中原,反而调集十万铁骑出战蛮夷贼军。但凡有志之士,不管此前对李利印象如何,但此番对李利的印象却是大为改观,颇为推崇。不论李利是不是忠于汉室,但他身为汉人,毫不犹豫地捍卫大汉疆土不容蛮夷入侵的义举。却是毫无争议的客观事实。
    凭此一点,足以令天下士子对李利顿生好感。即便是很多视李利为仇敌的豪强士族,也不得不承认,相比大多数只顾壮大自身实力的诸侯,李利无疑是比这些人更有责任感,识大体、顾大局,不愧为天下兵马大将军。
    相对于普通百姓和士族而言,各路诸侯对檄文毫无兴趣,对天子登坛祭天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令他们甚为震动的是。休养生息两年之久的西凉军再次显露兵锋,乍一出动就是十万铁骑,此举当真让众诸侯闻之色变,惕然心惊。
    眼下正值中原各州郡最混乱之时,冀州袁绍时刻提防着幽州公孙瓒。陈留太守张邈伙同其弟张超、王楷等人趁着曹操出征徐州之际,迎吕布出任兖州牧。偷袭曹操老巢。徐州陶谦自从曹操撤兵回援兖州之后便一病不起;南阳袁术挥兵攻取汝南。既而割据扬州,战火如火如荼。此外,黑山贼听闻白波贼攻打凉州之后,贼首张燕领兵袭扰并州各郡,各部贼军还趁乱劫掠司隶、兖州和冀州边境,搅得天下混乱不堪。烽烟四起。
    正当天下诸侯大打出手,打得难分难解之际,一直沉寂无声的西凉军终于动了,而且还是兴师动众。请出天子祭告天地君亲,既而出动十万铁骑挥师北伐。
    十万铁骑呀,不仅令众多诸侯心惊胆战的天文数字,更是令他们不得不侧目的强大军力。纵观天下各路诸侯,动辄出动十万铁骑参战的诸侯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惟有西凉李利一人有此实力。
    当李利亲率十万铁骑出征的消息传遍天下之际,很多诸侯丝毫不怀疑此事的真伪。尽管很多诸侯对细作密报和传言仍然心存疑虑,但他们都知道西凉军确实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十万铁骑对于很多诸侯来说,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强大军力,但对于素以骁勇战骑著称于世的西凉军而言,十万铁骑却是不在话下。
    早在两年前李利平定西凉二州的时候,西凉军对外宣称拥兵四十万,其中战骑就多达二十余万。尽管各镇诸侯都不认为这个数字是真实存在的,却从中能够推断出西凉军至少拥有十几万战骑,其中不乏装备精良的精锐铁骑。因为大汉积攒上百年的洛阳府库军械全都落到西凉军手里,凭此就足够组建数万战骑,甚至更多。
    此外,西凉各地盛产优良战马,民风彪悍,大多数男子成年后皆是弓马娴熟,战力不俗。因此,数百年来,西凉军始终是大汉战力最强的军队,抵御蛮夷、开疆扩土,每逢战事都离不开西凉军参战。
    正因如此,中原各路诸侯一直寄希望于西凉军内乱,却不敢率兵攻打李利治下疆域。只要西凉军内讧厮杀,那曾经强盛不可一世的西凉军根本不足为惧,早晚会被中原诸侯剿灭吞并。可惜西凉军自董卓之死、长安之乱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内乱,并且迅速一统,既而偃旗息鼓,休养生息。
    这样以来,众诸侯经过最初的忌惮提防之后,渐渐放开手脚,大肆扩充地盘,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但是,实力强大的西凉军始终是压在众诸侯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宛如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巨剑,一旦落下来,很有可能将他们碎尸万段。好在两年来西凉军彻底沉寂下去,没有一点动静,这让中原诸侯特别是与西凉接壤的诸侯势力深深松一口气。
    然而,现如今西凉军再次出动了,十万铁骑出兵北伐。
    此举对于中原诸侯而言,无异于石破天惊,惊惧不已,某些与西凉接壤的诸侯势力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整天过着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日子。
    在此之前,他们心存侥幸的认为,西凉穷困,粮草短缺,无力出兵攻取中原。然而,此刻十万大军出击於夫罗大军之举,无疑告诉他们,西凉军已经解决了粮草不济的困境,已然有能力大举出兵征讨四方了。
    这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也是中原诸侯最不想听到的噩耗。
    于是,就在李利率军出征的时候,中原各州郡一片沉寂,很多正在互相厮杀的诸侯不约而同地罢兵休战,静观时局变化。随之。中原大地陷入诡异的平静,原本烽烟四起之地突然间偃旗息鼓,厮杀在无声无息中消失,各州各郡迎来十余年来最平静的一段时光。
    
    荆州,州牧府。
    正堂上,年近花甲之龄的刘表微微皱眉看着哨骑送来的天子诏书,一旁还摆放着长安细作飞鸽传信送来的讨贼檄文和西凉军探报。
    仔细看完诏书之后,刘表再次拿起密报翻看,眼底不时流露出几分复杂神色。待看完这些情报之后,他单手撑着额头。双眸微闭,假寐沉思起来。
    堂下两侧,此时还有几个文臣武将,文臣以蒯氏兄弟为首,武将以蔡瑁、黄祖为首。
    眼见主公刘表闭目思量。堂下众人纷纷噤声,或是东张西望。或是低头思考。没有人敢于出声打扰刘表的思绪。
    四年前,刘表孤身入荆州,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左右逢源,拉拢一批打击一批,随之稳坐荆州牧之位。近年来,刘表整饬军队。操练水兵,肃清吏治,屡屡出兵剿灭水贼和流寇。虽不敢说荆州大治,但相比天下其它州郡而言。却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安定之地。
    正因如此,如今刘表虽然年近六旬,却依然身体健硕,腰不弯背不驼,耳不背眼不花,精力十足。年前纳娶了蔡瑁的姐姐蔡氏,弄得蔡氏整天光彩照人,以至于蔡氏整天腻在刘表身边,貌似十分恩爱。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或许刘表年近六旬之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