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当主帅李利出现在宫门玉阶上的那一刻,这些曾经纵横沙场的勇士们顿时神情剧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昂首挺胸,肃然而立,浑身上下杀气凛然。昔日的虎贲之师终于又回来了,齐声喝道:“恭迎主公!”
    正是这一声犹如惊雷般的大喝声。促使还在慢悠悠往皇宫赶来的百官们闻声惊颤,既而催促家丁扈从一路紧赶慢赶地来到大殿前。而后,百官们快步入殿,毕恭毕敬地站在大殿之中。屏息噤声。使得很多官员明明气喘如牛、鼻翼煽动。却愣是不敢大声呼吸,以致于憋得脸颊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纷落如雨。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惟恐惹得李利不喜,招致杀身之祸。
    诚然。李利一向随和,与暴戾的董卓截然不同,鲜有动辄当堂杀人之举。
    但是,正因为如此,反倒使得百官们对他敬畏万分,惧怕到了骨子里。因为他们根本无从捉摸李利的性格脾气,根本不知道他的喜好厌恶。更加不可能知道这个凶猛如虎的骠骑大将军什么时候发威,究竟要等到何时他才会暴露出凶残暴戾的本性。越是不了解,越是让人害怕,从而愈发忌惮惊恐。生怕稍有差池便会沦为第一个丧生虎口的祭品。
    从李利此前的诸多手段上看,李利其人虽然面善随和,逢人三分笑,谦谦有礼,但其一旦翻脸,却是心狠手辣,斩草必除根,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且不说董卓、王允等人之死与李利是否有关,单说前一段时间负责城门守卫的胡轸、杨定二将,转眼之间便已沦为冢中枯骨,虽有忠勇将领之名,但府邸和田产悉数被抄没,一众族人也受其牵连,遭遇流放者不在少数。
    可即便如此,李利却丝毫不落恶名,反而让胡轸和杨定二人的家眷和子女对其感恩戴德,因为他保全了此二人的一世英名,成全了他们的忠义之名。也就是说,抄没家产和审查其族众之事都让别人代劳了,而李利却在其中充当好人,照顾此二人的门楣声誉。
    由此可见,李利其人端是智深如海,毒辣之极,不出手则已,动辄连根拔起,手段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而李利这些手段可以瞒过大多数人的眼睛,却瞒不过朝中这些久历宦海的老狐狸。
    如今朝中这些老臣,或许沙场征战一窍不通,在军事和战争方面纯粹是纸上谈兵的夸夸其谈之人,纯属狗屁不通。但是,如若论及人情世故、为官之道和阴谋诡计,他们一个个都是擅长此道的高手,精明如狐,人老成精。任何手段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阴谋诡计更是信手拈来,在人前一副老眼昏花的模样,背后却是精神矍铄,一肚子鬼主意。倘若没有这般手段,他们决计活到今天,更不可能爬到现在的官爵高位。
    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太平世道一去不复返,而今天下纷乱,烽烟四起。权谋之道虽是为官者的看家本领,却无用武之地,如今是强权治世,胜者为王,强者为尊。而掌握强权的霸主所需要的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也不是精通权谋和擅长阴谋诡计的诡诈之徒,霸主们真正赏识的并且急需的贤才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文臣武将。所需文臣要能够治理州郡,劝课农桑,确保赋税和府库充盈的治政贤才;而武将则是能够征战四方,要么勇猛凶悍、不惧生死,要么运筹帷幄、擅长统兵打仗,且战而胜之的勇将和智将,皆堪大用。
    与之相比,现如今朝堂上这些所谓的文武百官,当真是文不成武不就。
    文官们说起大道理,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挥斥方遵,似乎无所不能一般。然而,真让他们治理州郡,却一个个脖子一缩,犹如缩头乌龟一般躲躲闪闪,静若寒蝉,唯恐避让不及。
    文官是这样,武将同样是如此。正如左中郎将刘范、五官中郎将伏完等顶着武将官职的一大批人,一个个长得白白胖胖,一走路一抖腰,那水缸粗的将军肚左右摇晃,可谓是波澜壮阔,动作幅度稍大一些,系在腰间的佩剑都抖落得掉在地上。这样一群酒囊饭袋之辈连战马都驾驭不了,出入皆需乘坐马车,这等人如何统兵作战,谁又敢让他们领兵出征呢?若是指望他们领兵打仗,纵然带上一支天兵天将组成的军队,只怕也很难取胜,能够保住性命活着回来就算是侥幸生还。死里逃生了。
    是以,大汉王朝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地步。他们这些人负有主要责任。泱泱神州大地。堂堂大汉王朝的朝堂之上,就由这样一群人执掌天下权柄;这样的王朝若是还能不衰败。那才是没有天理,苍天无眼!
    大殿上,自朝堂议政开始,李利便双手杵着天子剑。傲然伫立在大殿上阶的玉阶上,双眸微眯,似假寐状冷眼观察着阶下的一众文武百官。恍然间,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涌上心头,让他思绪如潮,感触良多。
    一直以来,他都不屑于在龙椅下方摆上一张太师椅。就像曾经的董卓和记忆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样,将座位安在天子之下,却又凌驾于百官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时刻提醒着百官们,天子只是个傀儡。坐在天子下方之人才是真正的权力掌控者。
    在李利看来,此举无疑是欲盖弥彰,自欺欺人而已。明明心存不臣之心,却还在处心积虑的百般掩饰,结果劳心劳力不说,还要时刻都要提防着朝中百官的阴谋暗算,弄得他们自己苦恼不已,等于是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是以,自从李利执掌权柄以来,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撤掉大殿玉阶上的太师椅,第二件事则是将朝堂上的大半军政事务全都转移至将军府名下,无须在朝堂上讨论商议。而朝中文武百官真正能够参与的事务大多是务虚的琐事,祭祀、赈灾、礼乐、农桑和水利工事等事宜,以至于连刘氏宗族内务和皇室嫁娶等事宜都搬到朝堂上商议。即便如此,每次早朝可供百官们商议的事务也不多,一般半个时辰就能下朝了。
    在李利眯眼假寐之中,半个时辰悄然而过,至此今日朝堂议事便全部结束。然而,正当如坐针毡的刘协准备起身退朝之际,李利突然睁开眼睛,摁在掌下的天子剑轻轻撞击一下玉阶。
    顿时,一阵“叮铃铃”脆响传遍大殿每个角落,吓得刘协浑身一激灵,重新做回龙椅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地注视着李利高大健壮的背影,等待着这位轻易不说话的瘟神发号施令。
    “左中郎将刘范、治书御史刘诞,乃益州刘璋之胞兄,此番刘璋与汉中张鲁合谋偷袭我凉州腹地,罪在不赦。据查,尔等与刘璋素有书信往来,且与汉中战事爆发之时,大肆传播谣言,愚弄百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实属罪大恶极!”
    冷峻之极的话音中,李利神情冷厉地看着殿下试图争辩的刘范、刘诞二人,眉头都不抬一下,不由分说的厉声道:“殿前卫士何在?将此二贼拖出殿门,宫前斩首,暴尸三日,以正视听!”
    “李利贼子敢尔!吾乃汉室宗亲,恶贼安敢斩杀我等兄弟!”乍闻李利之言,大殿内百官惊悚,刘范和刘诞兄弟二人更是惊惧不已,那刘诞闻声后当场吓得瘫软在地,刘范还好些,声嘶力竭地大声怒斥李利。
    只可惜李利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声音冰冷如斯地挥袖道:“如此聒噪,果真是死不悔改,拖下去,即时斩首!”
    “李贼安敢如此欺我刘氏宗族,他日必定不得好死”竭斯底里的咒骂声中,四名身形壮硕的铁甲卫士倒拖着刘范、刘诞兄弟大步往外走,乍一迈过宫门,刘范的叫嚣声便戛然而止,似是被人捏住喉咙,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站在大殿上阶的李利对这一切视若无睹,依旧神色冷峻道:“即日起,抽调五官中郎将伏完、议郎庞羲为本将军麾下属吏,如有违抗,斩立决!”
    说罢话后,李利随手将天子剑丢给李挚,拂袖一挥,龙行虎步地大步离去。
    这时,殿内忽然响起一个尖厉的声音,依然是出自中常侍董弘之口:“议事已毕,退朝”
    

第812章 杏林煮酒
    春光明媚,弱柳扶风。
    时至正午,暖意融融。
    西门外,望君亭。
    这座小亭坐落于栈道旁边,乃西去凉州的必经之路。
    曾几何时,李利数度领兵从望君亭旁边经过,来来去去,前后不下十余趟。
    四年前的初夏,李利带着七千部曲从这里前往武威郡,适时李傕、蔡邕等人前来送行。三年前的开春时节,同样还是在这里,李傕、蔡邕二人出城十余里相迎,在亭中整整等候半天,直到傍晚李利才带着数千战骑姗姗归来。
    那年秋天,也就是长安之乱平定后,李欣、董婉、任红昌、滇无瑕、蔡琰和陈钰六女便在这座亭子周围栽种了数百棵果树,以供来往行人在此小歇,权作打尖止渴之用。自此,这里每月都有将军府扈从和兵士前来打理一番,以至于还有十余户人家特意在此安家,在周围开垦了上百亩耕地,并照看着这些果树。
    三年下来,昔日的两三百棵果树悄然大变样。附近的百姓不知从何处移来数以百计的果树,将望君亭以北的一面山坡全都栽上果树,让这里变成了占地百亩的果园。
    前几天,李利偶尔听蔡琰提了一句,说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杏花,煞是好看,言外之意无外乎想让他带上家眷一起来这里踏青。可惜李利军政事务繁忙,罕有闲暇,是以他当时一笑了之,没有正面表态。
    然而。今日下朝后,当长乐宫前还悬挂着两个滴血的头颅之时,整个长安城上空凝结着挥之不去的凝重气息之际。李利却突然心血来潮地带着家眷出城踏青,目的地正是蔡琰提到的望君亭果园。
    不过,此番跟随李利一家出游的还有另外几辆车驾。紧随将军府车驾之后的是,李利的亲弟弟李暹和他的新婚妻子赵雨,而后便是大乔乘坐的车驾,与车驾同行之人自然是李暹、赵云和周瑜三人以及他们的随行卫队。
    迎着冉冉升起的骄阳,十余辆车驾和数百名铁甲骑兵缓缓而行。前后整整一个时辰方才到达目的地望君亭。
    正如蔡琰所说,望君亭周围全是满山遍野的杏花,那如同雪花状的杏花洁白如玉。且洁白中带着迷人的粉红色彩,端是惹人喜爱,美不胜收。
    不多时,待甲士在果园周围布置好警戒后。一众女眷相继走下马车。结伴而行;几个调皮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进果园,余下还没学会走路的孩子则由侍女抱在怀里东张西望。
    “暹弟明天就要成亲了,今日就不用跟着我了,好好陪着雨儿。婚前多沟通,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嘛!哈哈哈”
    凉亭中,刚要坐下的李利扭头瞥见弟弟李暹跟在身边,顿时忍不住打趣他一番,随即将他赶进杏林。追赶被李欣等人带走的赵雨。
    李暹走后,亭中便只剩下李利、李挚、周瑜和赵云四人。
    显然。李利此番是公私兼顾,既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踏青,又有与周瑜、赵云二人倾心交谈之意,可谓是劳逸结合,一举两得。
    随着侍婢在石桌上面铺上锦帛,摆上早已备好的酒菜,而后亲兵搬来架在火炉上的酒坛。待一切妥当后,李利轻轻挥手,侍婢和亲兵悉数退下,只有李挚坐在火炉边照看着香气扑鼻的美酒,不时往酒坛中加入一些早先备好的药材。
    “刚刚下朝,我还没来得及吃口热饭呢,想必你们二人亦是如此。正好,借着满园杏花,我等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两不耽误,岂不美哉!呵呵呵”
    围桌而坐后,看到周瑜和赵云二人略显拘谨的神态,李利爽朗一笑,随即亲自给二人斟上美酒,示意二人不必拘束,随意就好。
    “谢主公赐酒!”恭声道谢后,周瑜和赵云二人与李利举盏对饮,一杯酒下肚,二人脸上的神色不由放松下来。
    “似今日这般清闲的时光,对主公而言实为难得,我和子龙一路跟来,却是打扰了主公赏花游玩的雅兴,还乞主公宽恕。呵呵呵”果然,周瑜不愧是聪明绝顶之人,察觉到李利确实兴致不错后,当即放松心神,言语也变得随意起来。
    李利轻轻放下食箸(筷子),举盏示意二人同饮,而后欣然颔首道:“不瞒公瑾所说,确实如此。一转眼,昊儿他们已经两三岁了,我却曾未带他们母子出城游玩过,以致于昊儿他们长这么大,都没出过郿邬。今日难得有暇,便带他们出来走走、看看,省得将来留下遗憾。”
    说到这儿,李利罕见地流露出几分温情,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容。这才是真情流露,也让周瑜和赵云二人见后为之动容,触动了他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脸上不由露出暖暖地笑容。
    的确,看着游走在杏林中的众多佳人,当真是人比花娇,赏心悦目。其间还伴随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声和嬉闹声,再有满眼的新绿勃发,微风作伴,骄阳点缀其间,这一幕端是令人心神陶醉,倍感温馨。
    随后,三人一边吃酒一边低声交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十分融洽而惬意。
    旁边的火炉上仍旧煮着热酒,猩红的木炭融融燃烧,美酒在文火蒸腾下散发出馥郁醇厚的香气,沁人心脾。
    半晌后,酒菜撤去,侍婢重新摆上糕点,这时李利招手示意李挚也坐下,四人一边饮酒一边叙谈。
    “近日来,城中流言蜚语不少,很多有心人都拿着你们二人的事迹大做文章,肆意渲染,用心险恶呀!”缓缓放下酒樽,李利不以为意地轻声说道。
    周瑜和赵云二人闻言后轻轻点头,神情不免有些忧郁,显然是被谣言所困扰,却又百口莫辩,端是苦不堪言。
    少顷,周瑜轻声叹息道:“流言猛如虎,末将之前还不以为然,但现下却是苦恼不已。是以,今日主公将散播谣言之主谋刘范、刘诞兄弟二人当众斩首,末将是极为赞成的。对于这些别有用心之徒,断然不能手软,否则这些人就会毫无畏惧之心,愈发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为所欲为。”
    说话间,周瑜语气一顿,既而神色坦诚地看着李利,坦言道:“对于安邑一战,末将原本还想辩解一番,诈称事先并不知道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