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才彻底杜绝了全军将士肆意掳掠的恶习,从而赢得大多数将士的极力拥戴,稳定了军心。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李利切身体会到上位者赐婚之事除了拉拢人心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军队常年征战或是戎守边境,普通将士根本接触不到适龄女子,更不可能有彼此爱慕之说,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恋爱。是以,很多将士都是父母和族中长辈给他们张罗婚事,若是父母多病或是早已过逝,那这些将士便只能靠自己成家立业。
而真正靠一己之力成家立业的将士不到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兵士便只能打光棍,有了饷银便到青楼快活一夜,而后仍是光棍一根,哪天战死沙场便一了百了。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以致很多将士战死沙场后,连个收尸的亲人都没有,更不会有妻子儿女了。
所以,像今日这样大规模赐婚的事情,李利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时至今日,经他下令成婚的将士,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数万个家庭就因他的一声将令而组建起来。有时候,李利自己都觉得这么做很荒诞,很不人道,强行将数万将士和适龄女子撮合在一起,这样仓促组建起来的家庭到底过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温暖的家庭,一切都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凡是他下令成婚的将士都绝对忠诚于他。至于家里究竟过得好不好,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离婚”之事发生。因为这个时代只有男子才能休妻,也就是所谓的“离婚”,女人是不可能离婚的。即使夫妻关系不和,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要男人不写休书,还得咬牙坚持下去。除此,别无选择。
久而久之,西凉军中便形成了一种十分另类的现象,不管是将领还是普通兵士,都希望得到主公赐婚,似乎只有主公赐婚,他们才能过得幸福似的。与此同时,仿佛只有得到自家主公赐婚的妻子才是最好,也是最美丽的,倍受将士们宠爱,视之如同珍宝。而今,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致于李玄、郭嘉和桓飞等人都不能免俗,娶妻成婚都要请示主公,并请求李利为其证婚。而但凡是李利证婚的女子必定是妻室,将领如此,将士们同样也是如此,哪怕妻子出身卑微或相貌一般也不打紧。
不得不说,这都是个人崇拜惹的祸,更是上位者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的体现。几千年前是这样,千年后的所谓现代社会依然如此,权势始终散发着无以伦比的光芒,谁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镇南将军府正堂上,当数百人的婚礼仪式完毕后,李利如释重负地走到上阶主位落座。
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谁敢让他亲自主持婚礼,能将他请来露露面就已经很有面子了。可是,今日这场盛大的婚礼却是李利自己要求主持的,原因无它,因为这是他弟弟李暹的婚礼。他和李暹是亲兄弟,父母又过世得早,正所谓长兄为父,是以他作为兄长责无旁贷,理应张罗弟弟李暹的婚事。
此外,李傕是他们兄弟的叔父,李利纵然位高权重,也不能在弟弟的婚礼上与自家叔父并排落座。于是,他索性亲自主持婚礼,这样既显得他对麾下将领的信任有加,又避免与岳父蔡邕、叔父李傕同席而坐,有违礼制。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待拜堂仪式结束后,李利一边抿口热茶润润嗓子,一边观察着堂下百官们的脸色神态。
看到堂下百官们神色狐疑的表情后,李利嘴角微撇,脸上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笑意。他知道这些老臣们在想什么,无非是从刚才那些成婚女子身上看出一些端倪,怀疑这些女子都是皇家内院的宫嫔。事实正是如此,百官们没有看错,那才拜堂成婚的一百余名女子中有六十余人都是宫嫔。只不过,这些宫嫔已在郿邬当了两年多的侍女,而今全部以将军府侍女的名义下嫁给军中将领为妻。
显然,这些女子都是长安之乱中李利整饬皇宫时遣散的一部分身家清白的宫嫔。当时遣散的宫中侍女多达数千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已分给西凉军文臣武将作为妻妾,只有少部分年龄偏小却又无家可归的少女留在郿邬为婢。如今这些少女都已是妙龄,而且模样俊俏,加之又逢西凉军东征大捷,李利理应对军中将领予以奖赏,于是便有了此次上百名将领一起成婚的壮举。
唯一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将这些曾经的宫嫔赐给西凉众将为妻,却是毫不掩饰,光明正大地当众成婚,不像上次在郿邬秘密赏赐美女。这一明一暗之间蕴含着很深的门道,简单地说就是以前还需要遮掩一番,而今却大张旗鼓地进行,无需再掩饰了。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想必堂下的百官们心中已然明了,只是谁也不会当众说出来而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现在还不是把一切都挑明的最好时机。如果谁不知轻重地当众挑明,亦或是直接诘问李利,那么时下的局势便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而这恰恰是百官们最深的忌讳,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根本控制不了挑明之后的恶劣局面。所以,他们此时只能装聋作哑,佯作毫不知情,但他们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了李利的态度。
“时不我与,大汉王朝即将变天,再不采取行动,便只能坐以待毙了!”这是百官们观礼之后的一致想法。
午后,当朝中百官和前来祝贺的宾客正在筵席上大快朵颐之时,西凉军一众文臣武将已经悄然离开镇南将军府,通过西门进入大将军府。
这也是众将为何一大早便开怀畅饮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早就得到将令,午后帅府点将,大军要重新整编,各营将领重新轮调,并且还将新增三个主力战营。
因此,当婚宴开始之时,西凉军所有奉命前来长安的将领陆续来到大将军府正堂,即使是李暹、李玄和郭嘉等一百余名新郎官也不例外,悉数前来正堂议事。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帅府点将事关重大,直接关乎西凉军未来十年的大势走向。而这,便是李利曾对周瑜提起的“重整旗鼓,以利再战!”
(……)
第818章 空前盛事
当婚宴开始之时,西凉军所有奉命前来长安的将领陆续来到大将军府正堂。
即使是李暹、李玄和郭嘉等一百余名新郎也不例外,悉数前来正堂议事。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帅府点将事关重大,直接关乎西凉军未来十年的大势走向。
而这,便是李利曾对周瑜提起的“重整旗鼓,以利再战!”
偌大的大将军府正堂上,李利麾下七成以上的文臣武将齐聚于此。
在大多数都已提前进入正堂之后,李暹、樊勇、滕霄、波才、徐荣、周瑜和郭汜等武将步入正堂,随在左侧武将序列落座,并坐于前列,而居于武将之首的则是车骑将军、司空李傕。
紧随他们之后入座的是:铁陀、桓飞、张辽、高顺、典韦、李典、段煨、庞德、滕羽、鞑鲁、马超、赵云、许褚、黄忠、李征、徐晃、陈到、成公英、铁箫、郭猛和李蒙等将领。武将阵容十分庞大,在整个大堂三百七十多个席位中占据两百二十八个席位,余下一百五十个席位则是文士。
左边是武将序列,右边自然是文臣的席位。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席位暂时空置,而后便是:华歆、邴原、崔琰、国渊、管宁、贾穆、荀谌等百余名文官悉数入座。
与武将阵容相比,文臣阵容相对薄弱一些,显得有些气势不足。这是因为文臣中领头的一批人尚未到来,若是这些暂时缺席的领军人物进入正堂。那文官阵容便不弱了。
今时今日,李利麾下曾经武强文弱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文武阵容相对均衡。尽管武将阵容仍比文臣强大。这也是适应局势需要,不得不如此。毕竟时逢乱世,沙场征战需要大量武将冲锋陷阵,领兵作战;是以,武将强盛一些,实属必然,不足为奇。
此刻。李利还未露面,仍在镇南将军府疲于应酬,想来还需等待一阵儿才会到场。
即便如此。此时正堂三阶之上已是人满为患。靠近门口的下阶堂内,坐着两百余位秩六百石及以上的校尉、裨将、中郎将和议郎等文武官员。中阶即大堂中段,则是秩千石及以上的中郎将、杂号将军、各郡太守以及侍郎、中大夫等品阶的文臣武将,共计八十余位;其中代表人物如:李征、李蒙、徐晃、陈到、桓狼、桓豹和贾穆、荀谌等文武官员。
上阶。即最靠近帅位的上堂。这里在坐的文臣武将都是李利颇为倚重的亲信,都是秩两千石及以上的要员,秩同九卿,个别人的俸禄堪比三公。是以,坐在上阶的人数不算太多,共计四十余人,全是各营主将统领,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以及新晋五虎上将。还有司隶校尉、京兆尹、各州刺史、别驾等封疆大吏。
故此,整个大堂上集中了西凉军最精干的文臣武将。余下三成文武官员则是留守原地。至于汉中战事,早在李利班师回长安之际,战事便进入对峙相持阶段,暂时处于停战状态。汉中张鲁似乎对李利甚为忌惮,有心罢兵言和,却又势成骑虎,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战斗下去。否则,一旦汉中兵退回汉中境内,西凉军势必挥军压上来,顺势攻入汉中。果真如此的话,汉中危矣,张鲁则有灭顶之灾,因此他现在是不得不战,并且是能进不能退,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与此同时,在司隶惨败的中原诸侯也已相继率兵返回,只有曹操目前还盘踞在河南郡境内,率领大军与吕布对峙,似有重新夺回兖州的架势。而兖州境内,随着陈留张邈在飞云渡丧命,吕布与张邈、张超兄弟的战时同盟也随之破裂,导致兖州局势动荡,内乱之势已成,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范围内讧厮杀。而一旦兖州内乱,就给曹操提供了大举反扑的绝佳机会,极有可能卷土重来,重新夺回兖州根基。
就在兖州战事一触即发之时,仓皇逃回冀州的袁绍也面临着严峻局势。幽州公孙瓒趁着中原大战之时出兵剿灭鲜于辅、鲜于银和阎柔叛军,将其驱赶至乌桓草原,暂时依托在乌桓和辽东公孙度之间的夹缝中求存,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以来,公孙瓒便可腾出手来对付冀州袁绍,亲率十万大军陈兵边境,摆明是趁火打劫,瞅准袁绍大败之后实力大损、元气大伤,试图出兵冀州,一举剿灭袁绍。因此,司隶大败后的袁绍乍一回到冀州便面临公孙瓒的威胁,压力巨大,可谓是屋漏又逢连夜雨,疲于招架,苦不堪言。
而新近占据并州的西凉军,原本雁门关外的异族蛮夷蠢蠢欲动,企图趁着西凉军三线作战之际出兵寇边,劫掠并州。却不料草原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司隶之战便已结束,最后以西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此消息一经传出,本来还跃跃欲试的草原异族为之惊骇,使得袭扰并州的计划胎死腹中,随之偃旗息鼓,再无动静。
正是在这种相对安全的大环境下,李利才会发出将令,将麾下众文武召回长安,在犒赏全军的同时,举行三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军政议事。
在过去的十个月内,西凉军在北伐战场、司隶战场和汉中三线作战,以一军之力抗击三面围攻。而这三面夹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亦非突发战事,而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联合出击,其目的便是试图一举击败西凉军,乃至最终将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彻底覆灭。
从於夫罗无故寇边开始,再到中原诸侯联合起兵讨伐李利,最后便是西凉军与诸侯盟军函谷鏖兵之时,汉中张鲁倾巢出动攻打凉州腹地。这三面夹击的攻势,从地域方位上看,於夫罗率领的蛮军从西凉军北面大军压境,张鲁领兵偷袭西凉腹地,而中原诸侯则是正面攻打函谷关;这便是两肋插刀、当头一棒,端是凶狠凌厉,不留余地。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无论多么完美的战略谋划,最终能否成功还得看由谁来执行,而决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出兵时机、战略把握、临阵应变和实际战斗力,还有熟谙天时地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战略战术的失败。
事实证明,这一场空前巨大的战略谋划无疑是成功的,却在实施过程中屡屡出现重大疏漏,以致于最终功败垂成,一败涂地。从时机把握上便有重大漏洞,於夫罗贪功冒进,直接率军攻进凉州腹地,使得北面战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决战阶段。而后,汉中张鲁行动迟缓,犹豫不决,以致贻误战机,直到最后时刻方才下定决心出兵偷袭凉州腹地。而中原盟军主力呢,各路诸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合,都有各自的盘算,等到战事不顺之时便心存二志、各怀鬼胎,竟然发生了震惊天下的临阵倒戈的怪事,从而导致盟军空前大败,一溃千里。
不得不说,整个战略计划是由绝顶聪明之人制定的,但执行计划的人却是愚不可及的蠢材。以致于整个战略战术完全走样,三处战场原本应该是相互照应、互相依存的,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谁也不挨着。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本来同时进行的三场战役,分解为三个时间段依次发起的局部战事,结果被西凉军各个击破,大获全胜。
是以,经过十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西凉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愈发强盛,在各个战场上相继取得胜利,并斩获颇丰。现如今,唯一没有取胜的战事便是汉中之战,被汉中张鲁打得措手不及,致使大半个武都郡沦陷,汉中兵已经攻入凉州腹地,目前正与西凉军在陇右和汉阳两地鏖兵对峙,相持不下。
即便如此,西凉疆域也已扩展到四州之地,拥有雍州、凉州、并州、司隶大部和河套草原,人口超过五百万,军队发展到将近五十万,而且是大胜之师,兵锋强劲,士气高涨。时至今日,西凉军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军,而李利则是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霸主,官拜大将军,乃当朝丞相。
故而,此时李利召集麾下文武齐聚一堂,阵容空前浩大,场面十分壮观。堂堂大将军府的偌大正堂,上中下三阶亭台座无虚席,若是将堂内守卫和侍婢加在一起,整个正堂内足有上千人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