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7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体会的。但这种难以言语的痛苦,袁绍已经整整承受了将近一年时间,也正是这份难以割舍的羁绊,支撑着他一直活到现在。
    执念不灭,生机不绝。心愿未了,岂能瞑目?
    “嗵嗵”的脚步声传进闭目养神的袁绍耳朵里,虽然来人尚未近前,袁绍却从声响中听出来人的身份,脚步匆忙而零乱,显示出其心浮气躁,内心焦虑不安。
    顿时,袁绍暗自叹息一声:“遇事慌乱,六神无主,心绪斑杂,如此心智焉能成事?谭儿终究还是不够沉稳,我袁绍后继无人哪!”
    “父亲、、、哦,不,孩儿参见父皇!”正如袁绍所料,匆匆赶来的正是他的长子袁谭袁显思。也许是因为其父袁绍称帝时间太短,让他一时之间还不习惯改口。
    袁绍缓缓睁开眼睛,轻飘地看了一眼袁谭,声音低缓的道:“不必改口了,明天之后为父便不是皇帝了。”
    “父皇何出此言?孩儿愚钝,以后会改过来的,还请父皇宽宥。”袁谭闻声大惊,误以为父亲是因为他嘴拙而生气,当即连忙跪拜告罪。可他完全没有留意到袁绍话里有话,其意图与袁谭所言简直就是驴唇对不上马嘴,根本毫不相干。
    袁绍闻言后眼神透着一抹难以名状的失望,遂慢慢闭上眼睛,靠在软椅上张嘴吸气,似乎是胸闷气短,需要平复一下心神,让自己平静下来。
    袁谭并不知道父亲心里想些什么,权当他胸口又难受了,当即恭声禀报道:“今日攻城,曹军又折损了两千余兵士,我军伤亡一千余人。刚刚张郃将军遣人来报,截至今日,曹军已连续攻城十六天,五万兵马折损大半,眼下只剩八千余人了。但是曹军仍未撤退,傍晚罢战休兵之后,敌将曹仁依然命令兵士修葺攻城军械,似乎明日还欲继续攻城。”这是自李利率军围攻邺城以来,袁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天傍晚都要向其父袁绍禀报战况,说得越详细越好。
    起初,袁谭每天都要亲自去城楼察看战况,而后回来禀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延日久之下,他便不再亲力亲为了,而是命令守将张郃每日派人回来禀明战况,再由他转述于袁绍。对此,袁绍心知肚明,却没有指责他,似乎并不介意此事。这是袁谭的想法。
    说完话后,袁谭轻步走到袁绍身旁,将手搓暖之后便开始给父亲揉捏肩膀,动作十分娴熟,似乎之前便已做过多次,俨然是熟难生巧。而这或许就是袁绍近年来一直把他留在身边的主要原因。
    也许袁谭确实不是聪慧睿智之人,心智不够成熟,做事不够稳重,可他却是个极重孝道的孝子。这一点对于为人父母者尤为重要。步入老年之后,父母看重的是子女是否有孝心,而不是子女究竟有多聪明。孝道和聪明与否无关。
    “攻城半个月,五万大军只剩八千人,这种事情也许只有曹孟德才能做出来。”沉默半晌,袁绍终于开口说话了。可是这番话落在袁谭耳朵里,却让他顿感莫名其妙,一脸茫然,浑然不知所谓。
    语气一顿,袁绍没有回头,却已猜到自己的儿子肯定没有听明白。换做以前,袁绍即使知道他听不懂也不会解释,但今天不同于以往。有些事情是该告诉袁谭,否则现在不说,再过几天恐怕就没有机会再说了。
    “显思应该知道,为父与曹孟德相识三十多年。在董卓率军进入洛阳之前,为父和他情同兄弟,年轻时还一起干过很多荒唐事。是以孟德的为人如何,恐怕天底下没有比为父更了解他的人了。其人心志坚韧,城府极深,做事果断,心狠手辣。长期以来,为父并不认为自己不如他,甚至于,为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鄙视他。这不仅因为他是阉宦之后,还因为他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一点让为父深为不耻。
    就像你如今看到的场景,为了取信于李贼(李利),他不惜搭上五万精锐将士的性命,而他自己对此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整天陪在李贼身边阿谀奉承,谈笑风生。此举,为父断然做不到也做不出来,但他曹孟德就能做到,而且丝毫不露破绽。所以,时至今日,为父不得不承认,乱世争雄之中我不如曹孟德!”
    袁谭闻言后脸色煞白,脸颊极度扭曲,神情狰狞,以至于本来给袁绍揉肩的双手攥得紧紧,骨节咯咯作响。他本以为自己听到的都是谣言,天底下焉有将自家基业拱手送于旁人之事?只可惜,空穴不来风,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内心剧烈挣扎半晌,袁谭深吸一口气,好不容易镇定心神,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随即他佯作懵懂的支吾道:“这孩儿愚钝,不知父亲此话何意?”
    袁绍闻声后,双臂抓紧软椅的把手,颇为费力的扭头看着袁谭,语重心长地道:“其实你早就知道,却始终心存侥幸,不愿意承认,更不想面对而已。我儿心里想什么,为父都明白,但是为父为何这么做,你却是直到现在仍旧浑然不知。”
    说到这里,袁绍的情绪有些激动,以致气息急促,脸上再度浮现一抹异样的潮红。缓口气后,袁绍竭力让自己的语气变得温和一些,久病之中的身体也迫使他不能过于激动,否则此时他还能开口说话,下一刻就有可能彻底闭上眼睛。
    “正如我儿心中所想,为父也不想把袁氏基业拱手送给旁人,只要还有一丝机会,为父都不会这样做。可是我袁家当下的处境如何,天下局势又如何,你难道一无所知吗?与我袁氏一门千余族人的性命相比,区区一个冀州又算得了什么?再好的基业,再大的江山,也没有我袁家族人的性命重要。命都保不住了,还要江山作甚?”
    再次被迫停顿下来,袁绍长出一口气,仰天叹息道:“痴儿啊,你我父子此刻还能坐在府中叙谈,全仗曹孟德拖住李贼,而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为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好好活下去,不求你们出将入相,只愿你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倘能如此,为父心愿足矣!”
    
    ps:衷心感谢:风起云涌1976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058章 万夫雄
    花园叙谈过后,仅隔半时辰,袁绍便紧急召集麾下一干文臣武将偏殿议事。
    当天夜里,前来内殿议事的全都是袁绍的亲信心腹。
    议事上,袁绍对麾下文武究竟说些什么,无从得知。只知道议事完毕后,众人心事重重的匆匆离去,再不见以往三五结伴而行的情形。
    第二天,邺城皇宫里一片沉寂,就连孩子的嬉笑哭闹声都听不到。
    整整一天,偌大的宫殿里静悄悄的。既没有侍婢和亲卫的来回走动,也没有冀州文武进出宫门的身影,宫殿内外异常沉寂,阴森惊怖。
    与此同时,城外仍在攻城。近乎死伤殆尽的曹军依旧前赴后继的攻打南门,仿佛不把仅剩的八千兵马打光便誓不罢休一般。一天攻城下来,曹军再度折损两千将士,余下还有六千兵马。这也是五万曹军经过二十天的攻城之后,硕果仅存的六千将士。
    第三天清晨,先后两年都不曾开启的邺城南门突然大开,龟缩于城内的袁绍大军终于出城迎战了。
    这便是李利闻讯后率军赶到南门外看到的那一幕。
    恰恰是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引起了李利的警觉,让他隐隐感到不安,一种许久不曾有过的危机感涌上心头,既而一闪即逝,令他莫名的一阵心悸。
    这一丝心悸促使李利下定决心尽早除掉曹操,但是眼下曹操正率领残部与袁军城下对战,显然不是动手的好时机。毕竟。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对浴血奋战二十多天的盟友下毒手,如此行径怎能让天下人心服?不得人心。何以得天下?
    因此,尽管李利已经对曹操起了杀心,却不能操之过急,还需伺机而动,缓缓图之。
    李利征战沙场多年,经历过无数次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对他来说早已烂熟于心。是以他纵然对曹操动了杀机。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俨然一切如故,让人根本看不出一丝异样。
    看着曹操率领虎豹骑奔赴南门阵前。李利与郭嘉低声私语一番后,随即将周瑜招到身边,低声询问北岸大营的驻军情况。
    “禀主公,北岸大营是曹仁将军按照二十万兵马的规模搭建的。大营面积颇大。营帐极多且甚为密集。眼下主公率军屯扎于漳河南岸,使得北岸大营一半以上的营帐暂时闲置,是以营寨十分空旷。末将率军进驻北营之后,曹仁将军将东营与中军营帐全部让给我军驻扎,其帐下兵马则屯驻于西营,并负责全营的日常杂务。目前,中军营帐全部空置,留待主公率军进驻。”周瑜如实禀报道。
    李利闻言后。丝毫不感意外,因为曹仁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心腹将领。亦是曹军的三军主将。而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近距离观察,李利发现曹操其人看似豪爽大气,实则心细如发,极其谨慎,对军中一切军务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说是谨小慎微亦不为过。如此以来,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曹仁定然非比寻常,在安排屯军大营这件事上,绝对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每件事都是有条不紊,顺理成章。正是因为曹操几乎每件事都想到,并提前做好准备,将所有事情都做得面面俱到,反倒让李利感觉不正常,隐隐感到一丝诡谲奇异的气息正笼罩着全军。然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来得十分蹊跷,毫无根据,没有头绪,似乎是凭空而来、莫名而去,更像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错觉。
    但是李利坚信这种预感绝不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在这看似正常而明朗的局势之下一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是他征战多年的本能预感,也就所谓的第六感。这种感觉轻易不会出现,然而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危险即将到来,危机就在身边,并且直接危及他的性命。
    在此之前,这种玄而又玄的预感先后出现过两次,都在他潜入中原和江南的游历当中。第一次出现是在他逗留在无极甄家的时候,那次危机来得太快,几乎是前一刻预感出现,后一刻他便身陷险境。第二次出现在他借宿舒县步府之时,那次他提前警觉,却并未放在心上,结果造成了步府家破人亡的惨剧,而他自己若不是水性过人,险些葬身洪流,尸沉长江。
    这一次危机预感再度出现,而且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眼下李利还没有发现任何潜在威胁。或者说危机就在他身边,但他却没有看出一丝危机将至的端倪,毫无头绪。可是这种毫无迹象的危机感恰恰是最揪心的,凭借李利之前的经验教训,他清楚地知道,预感出现的越早,就说明其涉及范围越大,其后果将愈发严重,甚至于不堪设想。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曹操么,区区万余人马,何足惧哉?袁绍么,久病之人,困兽犹斗而已,纵然濒死反扑也掀不起大浪!”思绪纷飞之中,李利反复思考着眼前局势和自己所面对的敌人,却始终捕捉不到那一丝玄之又玄的预感究竟来自何方。
    南门阵前。曹操率军回到己方军阵,阵前主将曹仁第一时间带领众将上前拜见。众将神情颇为激动,一副大喜过望的神色,仿佛曹操刚从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如今终于平安回来了。
    “尔等无须多礼。”眼见曹仁、曹真、乐进等人又惊又喜的神态,曹操颇感欣慰,当即抬手示意起身。
    说话间,曹操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山丘,那里距离南门足有三里之遥,依稀可见李利勒马驻足的身影。看到李利并未率军跟上来,曹操顿时松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诡谲莫测的笑意,回头转身的一霎,眼底流露着冷厉无比的杀机。
    “尔等不得当众失态,须知我等此刻并不安全,仍然置身于龙潭虎穴之中,一言一行都需格外小心谨慎,切勿露出丝毫破绽,以免功亏一篑!”曹操神情肃然的再次提醒曹仁等亲信将领,语气极其坚决,隐隐带着肃杀之气。
    “诺!”曹仁、曹真和乐进等人齐声领命,却不多说一字,惟恐节外生枝,坏了主公曹操的大事,以致之前战死城下的数万将士无辜枉死。
    曹操微微颔首,低声道:“三日前的军令想必尔等都已知晓,今日袁军出城迎战便说明城中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能否一举功成就在今夜。在此之前,尔等务必谨言慎行,不得出现一丝纰漏。倘若形势需要,尔等还须率领将士不惜一切代价奋勇攻城。”
    曹仁闻声会意,恭声道:“主公放心,末将等早已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此番不成功便成仁。时下,我军五万精锐步军仅存六千将士,这些幸存下来的将士均是五万大军中精挑细选的虎贲之士,且都是队率以上的中低级将领,虽不敢说以一敌百,却都有以一当十的实力。而且,他们弓马娴熟,只待配备战马,就是一支战力不逊于虎豹骑的战骑营。”
    曹操微笑颔首:“如此甚好。接下来呃,子廉得手了,子和速速出战!”语气一顿之中,曹操看到正在阵前厮斗的曹洪与吕旷擦身而过,在两马相错的一瞬间,两人并肩相遇,吕旷迅速将一叠锦帛塞到曹洪手里。于是曹操话音骤停,当即命令曹纯出阵接应,接替曹洪迎战吕旷、吕翔兄弟。
    “哒哒哒!”
    曹纯闻声后片刻不曾犹豫,瞬间跃马出阵,马蹄飞快,眨眼便至。
    “兄长且退,待某曹纯前来斩杀敌将!”大喝声中,曹纯跃马飞驰,凌空一刀震退正与曹洪激战的吕翔。曹洪趁着这个空当,迅速打马回撤,头也不回的径直返回本阵。
    “吕将军勿惊,我等前来助你!”
    “贼将休得猖狂,受死吧!”
    就在这时,城门下的袁军军阵中接连响起两声暴喝。随即,但见三名袁将打马出阵,挥舞战刀,风驰电掣般冲向曹纯。
    吕旷吕翔兄弟二人闻声回头,却见打马出战的竟然是马延、焦触和张南三人。一瞬间,兄弟二人对视一眼,而后策马再次与曹纯交锋。厮斗之中,吕旷颇有深意地给曹纯使眼色,曹纯会意地轻轻点头。旋即,三人厮斗在一起,打得难分难解,以致策马冲过来的马延三人竟然插不上手,蓄力已久的冲击力被吕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