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7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射杀黑衣贼,放箭!”
    这一刻,山道上的西凉将士都认出来了,来者正是自家主公的义弟南阳诸葛亮,诸葛孔明。
    “嗖嗖”的箭矢俯射而下,数以百计的黑衣扈从堙没在乱箭之中,在一声声惨叫中栽倒身亡。而余下几百名黑衣扈从则萌生退意,仓皇逃窜,可惜的是他们错过了最佳撤退时机,以至于此刻他们前脚刚走,西凉铁骑便尾随追杀,直至剿灭所有黑衣扈从。
    直至此刻,这群黑衣扈从的身份方才浮出水面,他们就是跟随刘备辗转征战多年的亲卫队。
    徐州兵败之后,跟随刘备逃往汝南的只有一千余人,此后失散的关羽找到了刘备,并带来两百余名亲兵。至此刘备、关羽兄弟二人身边仅得一千五百余名百战余生的亲信人马,得知张飞被李利杀害的消息后,刘备本想率领残部投奔荆州刘表,无奈关羽执意为张飞报仇,于是兄弟二人好一番争执之后,却谁也说服不了谁,为此他们在汝南滞留半年之久。
    最终,刘备还是决定率军北上,投奔袁绍。孰料当他们率部赶到黄河北岸时,却传出袁绍鸩杀汉帝刘协的消息,顿时打乱了他们投奔袁绍的初衷。此后刘备和关羽二人不得不从长计议,又犹豫了两个多月,其间在兖州境内落草为寇,勉强维持生计。
    正是落草为寇的这段时间,让兖州曹操得知了刘备、关羽一行人马的行踪,既而荀彧主动请缨,前去说服刘备率部归附于曹操。而曹操迫于自己讨袁联盟成员的身份,加之刘备并非真正心甘情愿地率部投效,于是刘备一行人的行踪便被隐瞒了起来。以致两年间他们兄弟犹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彻底从各镇诸侯的视线中消失了。
    邺城之战,刘备和关羽二人率领本部人马一千三百余人作为奇兵使用。隐藏于暗处,负责剪除西凉军的斥候和哨骑。东门外两百余名西凉军斥候便是被他们悄无声息地抹杀的,不过他们为此也付出了三百余人的伤亡代价,等同于以命换命,而且伤亡还在西凉军斥候之上。除掉东门斥候之后,刘备率领部曲于当夜潜入西边山林,企图守株待兔。给予败亡中的李利致命一击。
    按照曹操的预定计划,他有意给刘备增派五千或一万兵马,命他们在西门外百里之内设伏;如此以来。即使刘备截杀失败,不敌李利率领的逃亡兵马,曹操也能及时派兵增援。可是刘备断然拒绝了曹操的好意,执意率领本部人马前往西山丛林设伏。并声称如果李利没有逃往并州。人马再多亦是徒然。眼见刘备心意已决,曹操便不再坚持,遂了刘备的心意,命他率部拦截有可能逃往并州的李利败军。
    然而西边山林与并州交界,且距离壶关守军颇近,在此伏击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可是刘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赌徒心理。毅然决定直接走官道前往壶关,并于壶关东南三十里处的悬崖山道上设伏。这便是李利等人为何在丛林里没有发现一丝蛛丝马迹的原因。显然。刘备深知西凉军大多来自苦寒之地,擅长野战和丛林作战,是以他果断放弃了丛林设伏的计划,继而采取佯作商队走大路,提前赶到悬崖山道上等着李利一行人的出现。
    事实正如刘备所料,成功突围的李利残军果然逃向西边丛林,妄图借助丛林这道天然屏障前往壶关,从而逃出生天。可以说刘备的整个伏击计划相当成功,一切都是按照他预料中的轨迹进行,俨然猜透了李利惨败之后的逃生路线。或许这也是刘备多年逃亡生涯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是以他能够猜到李利遭遇大败之后的心思,准确地判断出李利突围成功后一定会选择并州这条距离最近的逃生之路。
    但是,有一点却出乎刘备的预料之外,这便是李利突围之后的兵马竟然还有四五千战骑,而且都是劫后余生的百战精锐。按照他的臆测,李利率部冲出邺城之后其麾下兵马必定死伤殆尽,纵有残兵败将护持左右,充其量不会超过三千人。
    五千精锐战骑何须逃亡?这是逃亡之人应有的实力吗?拥有这么多战骑,李利完全可以率军杀回漳河北岸,与北岸大营人马会合,何必翻山越岭冒险逃往并州呢?
    可是不管刘备怎么想,反正李利率领残军出现了,并且落入了他预先准备好的伏击圈之中。刘备大感意外之余别无选择,形势逼人,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他毅然决定发起攻击,并不惜以自身为饵,给关羽创造一刀斩杀李利的机会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了这次一鸣惊人的斩首计划,刘备和关羽以及帐下一千余亲兵足足等待两年时间,可谓两年磨一剑,只为这一刻能够刺出去,得偿所愿。然而他精心谋划的伏击最终仍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只有一种解释:实力决定一切。
    与之相对的是,李利此次之所以能够大难不死,正是源于平日里多一份准备,关键时刻便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兵马是这样,人情更是如此。此番他率领将近五千战骑成功突围,无形中打乱了刘备的伏击计划,而公孙瓒在他命悬一线时的奋勇一扑,则是源于李利平日里对公孙瓒的恩情。尽管他并不完全信任公孙瓒,但他一直对公孙瓒极其厚待,百般礼遇,并在不同场合照顾公孙瓒的情绪,让其感受不到一丝冷遇,活得有尊严。是以在他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危急的那一刻,公孙瓒挺身而出,用自身性命偿还了昔日的恩情。
    黄昏时分,一场酝酿了整整三天的大雨终于落下来了。
    电闪雷鸣中降下倾盆大雨,洗涤着漫天的浓烟和尘土,冲走遍地的鲜血和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哗哗坠落的雨水,抚平了满目疮痍的原野和被践踏的绿草,抚慰那些尚未走远的冤魂,以及幸存者悲痛而脆弱的心灵。
    与此同时,迟来的大雨也给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河北鏖战落下了帏幕。随着这场大雨的到来,烽烟熄灭,战云消散,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邺城之战过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暂时画上了句号。经过无数次博弈厮杀之后,而今胜负已然明了,兖州曹操是最大的赢家。与之相对的是,冀州袁绍偷鸡不成蚀把米,输得干干净净;而胜券在握的李利却在胜利在望的最后关头栽了大跟头,遭遇了起兵以来的首次失败,而且是空前惨败。
    所以,这场雨来得正是时候,洗尽烽烟呈素颜,还山川原野应有的宁静,还大地一片纯净的天空。
    
    ps:衷心感谢:28651922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084章 总为浮云能蔽日
    雷雨交加的夜晚,上党郡守府内灯火通明,偌大府邸之中随处可见兵戈森森的铁甲兵士。
    庭院走廊中全是忙忙碌碌的人影,婢女、扈从、杂役和甲士兼而有之,脚步轻快,来往穿梭不止。
    前院正堂石阶下,数以百计的哨骑和传令兵牵着战马等候命令,不时便有从外面赶来的哨骑禀报各地军情,而正堂内也是一道接一道的军令传送出去。
    这种来来往往的情形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也就是说,从大将军李利率军进驻郡守府的那一刻起,便有各地送来的紧急军情送到这里,而李利下达的一道道军令也由这里送出。
    如此循环往复,从黄昏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截至此刻,已有数百名传令兵带着军令出府,前往各州郡,而前来禀报战况的哨骑同样多达上百人。
    “雨势甚急,尔等暂且回营,随时听候传唤。去吧!”随着最后五名哨骑策马离去,正堂内走出一位文士,一边传达命令一边挥手示意石阶下的哨骑和斥候各自回营避雨。
    正堂内,身着锦袍的李利轻轻放下狼毫,神情极其疲惫,满脸倦色,以至于脸颊略显苍白,眼瞳中布满血丝。以前这种神色从未在李利的脸上出现过,这是第一次,足见他此刻已经疲劳到了极点。
    不仅如此,李利此时的神情异常凝重,眼神忧郁,隐隐透着难以言语的焦虑和自责。给人以心力交瘁之感。
    “夜深了,主公尽早安歇吧。微臣今夜便在此守着,如有紧急军情。必定第一时间呈报主公。”眼见李利身心疲惫,诸葛亮甚为担忧,忍不住轻声道。
    “大败之军,军心浮动,士气低靡,岂可稍有懈怠?”沉吟一声,李利缓缓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堂下,坐在诸葛亮身边,轻声叹息道:“此刻我真的累了。却心乱如麻,思绪纷飞,是以无法安寝。孔明若有暇便陪我喝两杯,一醉解千愁。或许只有喝醉之后我才能暂时忘掉烦恼。好好睡一觉。”说完话后,李利淡淡一笑,那苍白的脸颊、充满血丝的眼睛,让诸葛亮见之一阵心酸,不由得担心他的身体。
    “再这样下去,兄长的身体怎能吃得消,早晚会累垮的。”诸葛亮暗暗自忖道。
    旋即他摒弃这些杂念,强颜欢笑地劝慰道:“其实兄长不必如此忧心。时下局势虽然严峻。却还不至于军心不稳,局势动荡。以愚弟看来。只要刚刚派出去的哨骑将兄长安然无恙地返回上党郡的消息传达至各地驻军及各州郡,旬日之间便可稳住局面,而后一切自然恢复如常。是以兄长的安全才是决定我西凉局势的根本所在,而今兄长毫发无损地回到并州,人心安稳,军心稳固,局势便固若磐石。”虽是劝慰之言,但也是大实话,显然诸葛亮是有感而发。
    李利微微颔首,举起酒盏示意诸葛亮同饮。饮罢后,李利面带笑意地看着他,询问道:“去岁冬月,听闻贤弟带着史阿等三名侍卫前往西川游历,为何此刻会出现在并州?莫非贤弟当真料事如神,身在千里之外却已知河北战事堪忧么?”的确,今日诸葛亮及时领兵赶去救援让李利十分好奇,或者说他对此深感意外,完全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已到并州,还调动大军出关救援。
    诸葛亮显然已经料到李利必将有此一问,闻言后不假思索的道:“即使兄长不问,愚弟亦要请罪。此番愚弟擅自调动并州驻军,实乃不赦之大罪,恳请主公责罚!”
    李利闻言微微摇头:“贤弟调兵驰援为兄,何罪之有?况且事急从权,为兄于去年秋天便授予贤弟便宜行事之权,必要时可调集各郡兵马。是以贤弟此次出兵救援非但无罪,反而有功;若无贤弟领兵驰援,为兄此刻只怕还在逃亡途中,吉凶难料啊!”
    诸葛亮揖手示谢:“谢主公宽宏,微臣不胜惶恐。”诸葛亮素来公私分明,因此寥寥几句话中他对李利的称谓也随之转换,恪守本分,处事极有分寸,从不逾越半步。
    “罢了,贤弟不必拘礼,你我兄弟之间无须客套。”李利轻轻摆手道。
    诸葛亮欣然点头,接着禀报道:“去年秋天,奉兄长之命,愚弟与征南将军(李暹)同去汉中组建雄鹰卫,两月之间便已整军完毕。事后愚弟静极思动,遂与史阿前往西川游历一番,直到得知兄长南征大捷之时,方才回返。返程途中,愚弟夜观星象,霍然看到天现异象,旬日之内竟有将星陨落,而兄长所在的紫微星晦暗不明,亦有陨落之势。此等异象便预示着中原战局将有大变,随后愚弟得知兄长已率军征讨冀州,如此一来,星宿异象必将应在兄长身上。
    当即愚弟星夜兼程赶回长安,碰巧遇到匆匆赶到的西凉刺史李玄,一问之下方知我与他竟有相同的不祥预感。随即他留在长安稳定局势,而愚弟则带着兄长留在将军府的虎符前往洛阳,孰料愚弟赶到洛阳时便听闻兄长率军围困邺城已有半月有余,不日即可攻陷邺城。是以愚弟马不停蹄地赶到河内郡,却再次接到急报,得知兄长被困邺城、我军大败的消息,局势变化如此之快,让愚弟极为不安。
    于是愚弟没有领兵前去冀州,而是直接转道并州,沿途调集兵马赶往壶关。今日正午,愚弟领兵抵达壶关之时便见东南山林中有浓烟,随即领兵出关。所幸,兄长吉人天相,总算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说完话后,诸葛亮仍是一阵后怕,心有余悸。
    李利闻言后沉默不语,自饮自酌,愁眉紧锁,显示出其心中苦闷,对邺城惨败耿耿于怀,甚为自责。
    半晌后,他亲手给诸葛亮斟上一盏酒,低声道:“贤弟星夜兼程奔袭数百里,辛苦了。这一杯酒,为兄敬你!”举杯共饮,饮罢后李利再不言语。
    眼见于此,诸葛亮几欲开口劝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又能说什么。
    邺城一战,西凉军遭遇了多年征战以来的首场失利,损失极大,出征冀州的数十万大军遭受重创,堪称空前惨败。就在刚才,仅是半日之内便有十余份败报抵达上党,却都被诸葛亮拦下,没有第一时间呈报给李利。
    从战报上得知,截至目前为止,围攻冀州的各路兵马悉数遭遇重创。
    屯军于巨鹿的张辽所部十余万幽州大军,被曹操帐下亲信谋士程昱以率军会合为名,由满宠率领青州军趁夜偷袭,一举攻破大营。是役,张辽帐下幽州军伤亡惨重,十亭人马折了六亭,并遭到曹军沿途追杀,接连丢城失地,相继丢失了巨鹿郡和涿郡。战后,张辽率军退守幽州;所幸渤海郡暂时还在西凉军手里,并未失陷,否则渤海水师必将不保。
    攻占中山国的赵云所部和占据常山国的张燕所部,同样遭到冀州大军的大举反攻。其间还有曹军假借盟军之名前去与赵云、张燕接洽,作为内应,而后与冀州军内外夹击,相继攻陷大营,迫使赵云和张燕两路兵马弃营而逃,匆忙撤向黑山。由此一来,中山、常山二郡沦陷,再次回到冀州军手里。
    与此同时,赵云所部无双铁骑和张燕帐下飞燕轻骑两营兵马遭遇重大伤亡,兵马折损过半,还搭上了数十名将领的性命,真正是损兵折将,损失惨重。现如今,退守黑山的两营人马正往并州撤退,再有几日便可抵达上党郡。
    与这三路兵马相比,李利率领的中路大军损失最为惨重。
    邺城一役,李利先后调集飞熊营、青龙营、虎贲营、幽州营(四万)等十三万铁骑,再加上两万金猊卫、两万陷阵营和五万步军,共计二十二万大军。大战之中,李利将大军分为前后两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