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阔凭鱼跃-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江想着这几天与吴用、田虎等谈论的一个话题:尽快完成对手下这些由山寨头领转变而来的将领们的正规化培训。眼下加上田虎归顺后编入的一万多山西义军,威盛军的员额已经超出了兵部的规定,从前面一段时间的情况来看,就连那些符德安带来的京师禁军士卒的战斗力都是很不错的。可是问题出在将领们的身上,义军出身的队伍擅长各种流动作战和奇袭方式,而禁军来的军官们却只是对大兵团阵战有心得,如果不尽快把大家融合在一起,相互适应扬长避短,将来遇到大战恶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天过午,宋江把高平城中的威盛军将领们都召集到自己的院子里来,加上田虎手下的几员大将,将近二十来人坐满了一厅堂。借着厅堂中六只填饱了焦炭的暖炉,大家开始了一次纸上谈兵。率先破题的是智多星吴用,他向众位客气了几句便单刀直入地指出,目前威盛军兵强马壮,但将领们领兵带队的能力却参差不齐,不少人只是一勇之夫,故而给大家出个题目,假定朝廷派威盛军去攻打西夏,当如何行事?

见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发言,吴用命人抬出一个架子,上面挂了一张大大的西北地形图让众人看图说话。这下子厅堂上开始窃窃私语,一片嗡嗡的声音。片刻之后,有着客宾身份的范希圣被授意第一个站了起来。他走到地图之前朗声说道:“西夏为患多年,其实也不过藓癣之疾,用兵得当,破之不难。”见在座众人无不凝神听他的高论,范希圣的底气壮了起来:“较之我泱泱大宋,西夏其实的地利并不好,东面是我大宋,北面有契丹,西面还有回鹘,南面则有吐蕃,可谓四面受围。所以西夏在国策上一直提倡联辽抗宋,企图用契丹人的势力牵制我们,同时他们与吐蕃和回鹘时战时和,更多的是矛盾。因此要破西夏就先要鼓动回鹘和吐蕃,使其反而受到我们的钳制,再一个要预先部署好应对契丹的干涉。这些当然是战略层面的。”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若单从威盛军这个战术层面上讲,朝廷以我一军五万人马去攻打拥兵数十万的西夏是不可能的,应该还有其他的部队相互策应,以威盛军为尖刀直击对方的要害之处。哪里是西夏的要害之处呢?就是这里!”他指着地图上说:“这个地方叫西凉府,是西夏的腹地,也是它的一个重镇。若威盛军兵指西凉,兴庆府的西夏王绝不会无动于衷的,必会以全国之兵回救。”

下面坐着的霹雳火秦明插言提问:“范先生说的虽好,可我军若孤军深入,如何能迎击二三十万西夏兵呢?”范希圣摇摇头:“不会有那么多。刚才我说了,打西夏绝非儿戏,也要我大宋全国动员,从太原府、延安府、汾州、渭州、庆州、熙州、兰州几面威逼上去,好使他有所顾忌,不能倾力回顾。威盛军出西宁州,可在西凉城下大做文章。”

双枪将董平听了半天,也站起来提问:“为何要选择在西凉动手呢?”范希圣笑了笑:“此地远离契丹人的地盘,即使辽国想要干涉也鞭长莫及。”

田虎插言道:“我知道西夏人多马,就算我们取了西凉,威胁兴庆府,他们弃而远遁,又奈之何?”范希圣奇怪地反问:“我何时说过要取下西凉?”“噢?”厅中众人一下子都懵了:“难道不取下西凉城吗?那劳师动众的去干什么?”

范希圣正色道:“对于西夏这样的游牧小国,占地蚕食固然是一种办法,将其能战之兵尽数歼灭却更能动摇其根本。西夏本只弹丸之地,党项一族民不过百万,兵不足廿万,只是近些年来裹挟了周围一些别的小族以壮声威。只要我们将其主力消灭大半,那些胁从自然瓦解冰消,回鹘、吐蕃难道不会趁火打劫?”

田虎手下的唐斌原本顾及身份,不想开口的,此刻也憋忍不住了:“范先生,末将请教,西夏人据说尽是骑兵,要知道在西夏那样的荒漠之上,骑兵比步兵要厉害得多,您如何断言威盛军可以挡得住大股骑兵的冲击,甚至歼灭其主力呢?”

这下子不用范希圣回答,从京师禁军来的将领邓子雄抢先卖弄起来:“你一个山野村夫,却不知道我大宋禁军对付骑兵是另有心得的。”他撇了一下嘴,见遭他奚落的唐斌并无反驳之意,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早在仁宗朝的时候,我朝便得知契丹和党项异族徒依仗他的骑兵来去如风,而我大宋多是步卒,故而精研了应对之策,步兵重甲、斩马刀、神臂弓在西北早已大显神威。想邓某早年在枢相童大人的麾下,曾经以一营步兵迎击八百党项游骑,鏖战一天一夜丝毫不落下风。若不是那些党项人跑得快,我们将他们包了饺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见各方面的将领都已经忘我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宋江脸上浮出欣慰的笑意。这正是他要的目的,虽然眼下只是第一次,但随后几天会有更多的话题、更有针对性的讨论。这不但会提高大家的指挥水平,也有可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对于今后说不定大有裨益啊!

第九十四章 百感交集元旦夜

宋江这种考虑绝对是有原因的。因为事先身边的几位“文化人”向他提出了一个主意。大宋建国之后执行的是“以文抑武”的策略,即各地厢军的军权通常都由文官出身的官员掌握,包括主力禁军也是由文官主掌的枢密院和兵部调遣指挥,武将只是在一线的战术上有说话的余地。这就要求致力于仕途发展的读书人们也对军事产生了一些兴趣。好在大宋国朝的基本平台还算不错,不但经济繁荣,文化大成,诗词歌赋一片鼎盛,就连研究兵学理论的也不乏人才。(宋神宗于熙宁五年(1072)六月,继宋仁宗之后重新开设“武学”(军事学校)。为了适应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校定后的七部兵书共25卷,于元丰年间(1078~1085)刊行,统称《武经七书》,以之考选武举和教学。)这可是集历史兵家之大成的东西,非但大宋的文武官员中颇多苦心钻研的,就连周边的外藩契丹和西夏也想方设法搞到手,视若珍宝地命令国中将领学习研读。

不过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抱兵书、照本宣科会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吴用、欧阳德基和范希圣三位高人凑在一起攀谈的时候提出来一个理论:逆向思维,背道而驰,也许是将来迎战辽国和夏人的一剂有效的偏方。为着这个目的,宋江有意在这个年前的空闲之中,组织军中各方面的将领论战一番,看看是否真的能捣鼓出来什么东西。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七八天,宋江组织威盛军的将领们研究讨论了不少的战例和用兵方法,不仅增进了不同出身和经历的将领们研究兵法的积极性,而且对讨论中不时展现深谋远虑的吴用、欧阳德基和范希圣几个高人的韬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在军营中的威望。临近元旦的时候,范希圣提出要赶回自己的老家去看望一下家人。宋江没有什么理由劝阻,只好派人护送前行,同时再三嘱咐范先生年后就回军中来,将来还有大事倚重。

范希圣走了之后,宋江开始根据最新收到的情报开始分析起朝廷下一步的动向来。与击灭湖北王庆的一波三折不同,进山西之后的事情如同他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田虎果然深明大义,应声归顺,就连自己有几分忌惮的顶头上司符德安也出奇的配合,使得招抚行动到目前为止一切尽如人愿。如今晋东南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各地州县的老百姓第一次不用在战火的阴影下过年了,威盛军中较之以往也是一团和气。

东京那边不断有消息传来,朝廷已经开始对江南方腊用兵了,而且最新的情报表明,枢密使童贯此次更是下定了决心,力主调集全国兵马,务必要将方腊一举荡平,威盛军奉调南下显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前途他现在还不怎么担心,毕竟威盛军的战斗力对于童贯等人来说还是要借重的,要对威盛军下手也应该是在解决了江南之后。童贯等权臣不会放过自己,这一点宋江还是能看得清楚的。虽说“卸磨杀驴”不是君子所为,可宋江再糊涂也不会把那伙人当成谦谦君子。相比较而言,他对于方腊考虑的要更多一些,换成自己坐在方腊那个位子上回如何来应对年后这样一场大战呢?

过年的时候,他在梁山内部将领的聚会上透漏了一些要南下打方腊的消息,马上在手下弟兄的中间引起了纷纷议论。凭心而论,宋江与多数人一样并不希望去与方腊交手的。这不但是因为方腊兵强马壮,五王八侯三十六俊之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好手,而且是因为方腊在称王立国之前的民间口碑相当不错,自己手下的弟兄之中还有些人对此有着几分敬重。比如说那位浑天混地的黑旋风李逵,居然领头跳出来表示不想去打方腊,理由是方腊手下的庞家兄妹他在跟随燕青去泰安神州擂的时候就见识过,那都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梁山好汉去打方腊分明就是让别人拿着当枪使。

可是宋江比众人想得更多的是,方腊是不得不打的。这非但是朝廷一定会逼迫这两只义军出身的劲旅火并,乐得看着这些原本的江湖豪杰拼个你死我活,免去他们内心深处的心事,而且为着下一步北伐大辽,皇帝也必须先平定掉国内的后顾之忧。眼下山东、湖广、山西的局势都已平定下来,江南就显得格外地扎眼了。据说自称越王的方腊这一两年来不知死活的大兴土木,营造杭州的宫殿。难道每个人坐到那个位置上就只会贪图享乐了吗?这也是宋江心中的一个困惑。想想又不少次铁牛那个黑炭头喊着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让自己登基坐殿当皇帝,嘿嘿,自己还是不要做这样的出头鸟了吧!

宋江不时没有野心,只是自幼饱读诗书的他还是清醒地看到,江山在哪里?江山就在人心之中。关起门来自称皇帝是可以自我麻醉一下,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日子并不是他追求的,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身败名裂的千古骂名。如今他最渴望的是“济百姓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做一个百姓仰止的侠义中人,做一个万世流芳的国家栋梁。他相信大宋基业还是稳固的,只要有皇帝的垂青,他也完全可以成为干国忠良,手下的弟兄也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让历史在百年之后还记得住宋公明这个名字吧。

远远地有几声清脆的爆炸声响,难道是凌振一伙又搞出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使得宋江不由得清理了一下头脑,他把那些烦恼的事情强制着抛在脑后: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事在人为嘛。

就在这凛冽的北风不时掠过带起阵阵呼啸的太行山下,宋江和他的兄弟们度过了第一个离开梁山水泊的元旦春节,不少人在酒后的朦胧之中又怀念起以前的日子,更有人在睡梦中仿佛又回到了那八百里水泊环绕的梁山。

第九十五章 封官行赏有阴谋

转眼之间,元旦年节已过,符德安也要从东京赶回来了。昨日他已经从途中派快马到晋城发号施令,让包括田虎手下头目在内的各家将领都到晋城大营中会齐,他回来之后要马上点名聚将,宣读圣旨。

果然这天午时刚过,陪着宋江从高平回到晋城的吴用,正与董平、朱武、戴宗在帐内分析朝廷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忽听中军帐聚将鼓响。吴用站起身对两位兄弟说:“走吧,看来咱们这位都总管大人这次是要发号施令了。”董平抓起头盔往脑袋上一扣:“这家伙还真不把咱们弟兄放在眼里,刚刚回来就要擂鼓行令,也不跟几位大哥们先通通气?”朱武一乐:“符德安可是升了官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走吧,可别去触这个霉头!”从事情报工作,在军中并无职衔的戴宗拍了一把朱武的肩膀:“你可是大人眼前的红人,怎么也说起怪话来了?你们几个快去听令吧,小人我可要去睡觉喽!”

吴用几人整好衣冠来到中军帐,见宋江、卢俊义、田虎和诸将大多已按班站好,其余的人也陆续赶来,唯独不见符德安的那几个亲信。人群嘁嘁喳喳,交头接耳,纷纷打听这次聚将会有什么内容。符德安的中军副将见人基本都到齐了,转身向后帐打了个手势,只听见后帐中轻咳两声,中军高声喊喝:“符大帅升帐了!”诺大的中军帐中顿时鸦雀无声,符德安一团和气地走了进来,环视了一眼众人后径直往虎皮椅上一坐,他的三名亲信将领杜预、施奈德、彭冲紧跟在他的身后从后帐出来,各自归班,师爷冯四喜依旧手捏纸扇,立在符德安的身旁。

符德安队自己这种“一鹰飞来,百鸟哑音”的威势显然很是满意,双手往帅案上一按:“众将官,日前本帅奉诏进京面圣,圣上对我军前次一举平靖晋东,招抚田虎将军深感欣慰,特旨颁奖我军!”他身子不动,右手向后一伸,身后的亲兵连忙将捧着的黄绫圣旨双手递过来。符德安接过圣旨,起身展开,高声喊道:“圣旨下!”中军帐中的大小将领纷纷伏地听旨,一时间铠甲叶片稀里哗啦地响成一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上得天相授,普领四方众生,又兼虔心向道,更有神明庇佑,故天下归依,四海清平,山西疥癣覆手而平。此皆皇帝贤通,教化万民归德之功也。然忠义军诸将卒凛雪宿寒,亦有辛劳,特旨加封:

着威盛军都总管符德安领枢密院副使同知、权知河东路军事、加晋城长治潞州兵马巡检使,晋南安抚使,晋衔正三品,着总领威盛军兵马。符之部属将佐杜预、宋江、施奈德等人颇有功绩,各自擢升一级,权知威盛军兵马事,晋衔从三品,令之分统三军;彭冲、卢俊义等人亦有军功,各晋一级,升从四品副都总管,随军听用。

迂夫田虎旧多顽劣,获罪地方,幸能幡然醒悟,迷途知返,今上有德,特赦前罪,暂充正五品军厢指挥使,随营听令,其属旧部,亦俟日后军功另行恩赏。念儿郎效命,军卒苦旅,特赐御酒二十坛,绫罗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