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窦红线心里一柔,低声喊道。无论日后如何,此刻的哥哥肯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放弃麾下爱将,都让她非常感动。
好久没被妹妹这么亲热地叫过了,窦建德心里一时间也充满了亲情,“除了程名振,你喜欢谁都可以嫁。包括罗成!”咧了下嘴,他笑着道:“哥哥先前想得太多了些,才设计把他给逼走了。如果你放不下他,尽管去追,想必他还没走多远!”
“哥……”窦红线轻轻摇头。“不用了,我已经想明白了。他如果心里有我,无论面临多少危险都会回来找我。如果他不回来找我,也就说明我在他心里根本没那么重。又何必赶上去自寻烦恼!”
“唉,你这孩子,哪学来的这么多稀奇古怪!”窦建德听得晕晕乎乎,跺着脚抱怨。“咱们窦家又不是配不上他罗家,日后的事情,也不用你管!”
窦红线惨然一笑,摇头不语。真的可以不管么?血肉亲情,如何说切就切得开?
“你这又是何苦!”见妹妹满脸凄凉,窦建德心里愈发不忍。
“哥哥不懂!”窦红线双手托腮,目光幽怨而又深邃。“哥哥是男人,所求的自然是功名富贵,如画江山。妹妹却是个小女子,所求却不过是个称心如意的男人!如果不仔仔细细考虑清楚了,怎能心甘?!”
第四章 浮沉 (一 上)
窦建德的车驾于平恩县总共停留了二十余日,在此期间,他将日常政务全都丢给宋正本、孔德绍和淩敬三个处理,自己只管带着新“征辟”来的一干贤达、名士们巡视附近的各个屯田点,监督春耕的落实情况。
经过连续几年的摸索,程名振治下的官吏们已经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屯垦套路。因此无论是早年建立的村落,还是新近开辟的屯子,此刻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窦建德见状,心里边非常高兴,一边巡视,一边夸赞成名真是自己麾下第一治乱能臣。程名振笑着推说自己不敢接受。窦建德却摆摆手,大声道:“哎!你又何必过谦!别人那里我看不到,反正这一路走下来,我老窦治下,以你这厢最为安宁。当官不是做学问,比的不是谁更会吟诗,谁把背得熟!而是切切实实能替孤分忧,替孤治下的百姓做些好事。如果光用嘴吹,早晚都要露馅儿。只有摆在台面上,让大伙切切实实看得见,摸得到,那才是真本事!”
说着话,他还有意无意向随行的官吏们身上瞟。看得众位官吏老大不自在,一个个低着头,扭着身子,目光始终不敢跟他正面相对。
终于用事实打了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窦建德大为得意。偶尔向道路旁一瞥,看到当地屯田官员正带着一群农夫站在路边向自己躬身施礼,便甩掉蟒袍,大步走过去,将农夫们一个个搀扶起来,顺手夺下一把锄头,亲自下田耪地。把个地方小吏唬得满头是汗,追在身后连连谢罪。窦建德推了他一把,笑着说道:“闪开点儿,小心别踩了苗!我老窦天天号令大伙屯田垦荒,如果自己手上连泥巴都没沾过,怎么好意思站在那里吆五喝六?!”
小吏和官员们拗不过他,只好站在田埂边注目为礼。窦建德接连耪了四五根垄,累得满头大汗,才大笑着放下锄头,捶打着自己的后腰说道:“不行了,不行了。真的不行了。想当年,我自己一天耪三亩地,周围大小伙子全不是对手。这是谁家的地?让地主过来,我老窦的活还过得去不?”
早就被吓傻了的农夫闻听此言,赶紧跌跌撞撞地冲过来,一边替窦建德拍打身泥土,一边哭喊道:“折杀我了,折杀我了。窦王爷,您的大恩,可叫我怎么还啊!”
“什么恩不恩的。你日后缴粮纳赋,还不是便宜老窦我?”窦建德伸手扯起被感动得热泪滚滚的农夫,拍打着对方的肩膀叮嘱。“好好干,有我老窦在一天,这片地就永远是你的。原来是朝廷缺德,老天爷不给人活路。但现在不同了。这片地上,我老窦说得算了。从这往后,吃干吃稀,可就全靠你自己事了!”
“哎!哎!”田地的主人抹着眼泪答应。周围农夫,小吏们也都感动得两眼通红,打心眼里认同这位知道百姓艰难的窦王爷。跟着窦建德四下巡视的官员、贤达、名士们虽然觉得窦建德的行为有失王者之风,却明白经此一番做作,窦建德勤政爱民的好名声算是彻底落实。日后传扬出去,必将成为其问鼎逐鹿钱,因此一个个暗暗点头,看向窦建德的目光不觉又多出了几分崇敬。
“什么是宝贝?”回到队伍当中后,窦建德的话愈发显得语重心长,“金山银山,不如百姓嘴里一个‘谢’字。咱中原百姓最知道冷暖,你真心替他们做事,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事,能回报你时,他都恨不得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反过来,如果你拿他们不当人看,也甭指望他们拿你当人看。一旦有难,丢命失江山的是你,关他们屁事!”
“王爷之言有理!”文官当中,一个名叫郝孟正的儒生低声响应。“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今日见王之言行,可谓得民。河北之地自此安矣!”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王之行止,正应此语!”紧随郝孟正身后,一个叫做杨德清的士绅大声附和。
众位被窦建德强行征辟来官、贤士这些日子天天跟着队伍东奔西走,眼见耳闻都是民间疾苦,满腹傲气早就被现实磨走了七七八八,只是碍于文人的脸面,一直向对方无法低头罢了。此刻听见有人带头,纷纷走上前来,七嘴八舌地附和:“古人云关山险固,不若民心向之。王能以身作则,躬耕垄亩,传扬出去,河北百姓之心尽收矣!”
窦建德是这个效果,笑着看了大伙一眼,抿着嘴道:“仅河北么?天下如何?尔等之心如何?”
众人一时语塞,纷纷将目光逃避开去。窦建德笑着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我是个粗人,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子曾经曰过,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今天下大乱,烽烟遍地,百姓流离失所。窦某不才,愿意先定河北,让百姓有个可以修生养息的地方。待圣人出,再退位让贤,诸公以为可乎?”
“这……”众贤达没想到素来粗豪的窦建德嘴里居然出如此礼义周全,条理分明的话来,错愕之下,愈发无言回应。
看到大伙满脸惊诧的模样,窦建德耸了耸肩膀,继续说道:“诸公瞧不起我窦建德,觉得我老窦粗鄙,那没关系。可河北大地遍野哀鸿,诸公可曾闻之?若各地继续纷乱下去,覆巢之下,诸公可得独善其身其家乎?”
听完这几句质问,众贤达名士们的脸皮再厚,也被烧得红里透黑了。他们先前之所以恃才傲物,动辄对窦建德等人冷嘲热讽。一则是瞧不起窦建德的草莽出身,因为此子纵使一时得势,终究难成大器。二来也是自重身价,觉得离开读书人和士族,窦建德根本无法治理好河北南部各郡。却没料到窦建德麾下还有程名振这种人才在,无需任何人帮助照样将地方治理得欣欣向荣,隐隐已现开国气象。更没料到窦建德早就瞧破了大伙的心思,只是一直大度忍让,不肯戳破那层窗纱罢了。
如今所有秘密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叫众人如何不尴尬。好在杨德清见机得快,干笑两声,凑上前替大伙解释道:“王爷这样说,可是冤枉臣等了。臣等书读得虽然多,却没有什么治政经验。不像程将军,从无到有,一点点把平恩各县的屯田点儿建立起来!”
“对,对,对!”到了此刻,众人也顾不上再掉书包了,顺着杨德清铺好的台阶往下溜,“不是臣等刻意怠慢,实乃才疏学浅,不堪大用也!子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窦建德笑着出言打断,引经据典,满口斯文,“诸公既然以治国平天下为己志,何不择先达者而从之?程郡守屯田三载有余,所作所为皆已经形成定制。以诸公之才,学之有何难也?”
“我等……”众贤达名士年龄顶多二十上下的程名振,眉头紧皱,满脸苦涩。徒有虚名,胸襟气度还比不上窦建德一个草莽英雄,已经让大伙够惭愧的了。如果还要向程名振这小娃娃求教,岂不是让人把脸都丢到了爪哇国去?
“我懂了,非不能,而是不为也?”窦建德哈哈大笑,又引了一句孟子的名言。
他出言必及孔孟,听在身边官耳朵里,只是令后者愈发佩服。听在程名振等洺州营弟兄耳朵中,却是另有一番滋味。
“原来窦王爷学问这么高?”伍天锡王飞、段清等,心中暗道。
“原来窦王爷先前那些粗鄙行径都是装出来的!”段清看了看雄阔海,暗自感慨。
“原来窦王爷见粗人说粗话,见精细人说精细话!”雄阔海扫了一眼程名振,目光中充满了狐疑。
“好一句非不能也?”程名振望向窦建德,心中亦是波涛汹涌。经过这么长时间接触,他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窦建德有千种面孔,对上任何人,无论对方是绿林大豪还是饱学儒士,他都能在最短时间拿出与对方最接近的那幅面孔来。至于到底哪一幅面孔是真实的,恐怕除了窦王爷本人,任谁也说不清楚!
正惊愕间,郝孟正已经带头走上前来,先是整顿衣冠,深施一礼,然后朗声请求:“郝某不才,请程郡守指点屯田料民之策?”
“杨某不才,愿执弟子礼!”杨德清也走到程名振面前,长揖及地。
没等程名振从惊诧中缓过神,众贤达、名士纷纷围拢到他身边,躬身求教。把个少年人窘得面红过耳,嘴唇嚅嗫了好一会儿,才低声回应道:“别,别,诸君学识远在程某之上,程某岂敢托大。屯田之策,我已经都写在了给王爷的条陈上。诸君向王爷索之一观,便可一目了然!”
“好了,好了,他脸皮嫩,你等就别折腾他了!”窦建德瞬间又恢复成了绿林大豪模样,笑着替程名振解围。“你等肯用心就好。条陈我已经派人誊抄了数份,就放在随身行囊中。今晚就可以分发给诸位。具体那条妥当,哪条不妥当,你等尽可指出来,与程郡守互相促进。至于弟子之礼,就算了吧!他那么年青,收一堆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几岁的弟子,不是折寿么?”
“愿向程郡守求教!”众人这才都有了台阶下,直其腰身,拱着手说道。
“愿与诸位切磋!若有不妥,还请诸位不吝教之!”程名振拱手还礼,客客气气地回应。
众人哈哈大笑,先前的隔阂与猜疑一扫而空。彼此间都觉得对方心胸气度过人,值得自己一交。窦建德的受益最大,心情也最为高兴,马鞭向前指了指,笑着建议:“大伙先别光顾着客气,还有十几个屯子没走呢。咱们边走边学,边学边用。定然能早日让各地恢复往日繁荣。届时无论圣人出自何方,我等前去投之,其焉能不倒履相迎?”
“愿供王驾千岁驱策!”众贤达、名士纷纷躬身,齐声说道。到了此刻,他们终于相信,窦建德具备争夺天下的资格。自己虽然是被强行征辟而来,但追随对方,日后水涨船高,挂印封侯,登台拜相,未必只是南柯一梦!至于虚位以待圣人,那只是一句客套话而已。届时纵使窦建德舍得放下,大伙岂会听之任之?
第四章 浮沉 (一 中)
浮沉一中
窦建德之所以在巡视地方时不辞劳苦地将众贤达带在身边,为的就是借助平恩等地的现实情况给所谓的“名士”们一堂课,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这些人拒绝合作,窦家军依旧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不至于越治越乱,民心尽失。
换句话说,他希望众人明白。眼下他对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远不如世家大族对他的需要。即便像前河北绿林道总瓢把子高士达那样对有钱人和读人大开杀戒,窦家军崛起的势头依旧不可阻挡。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读人不抓紧最后的机会搭窦家军这辆高速奔驰的马车的话,日后恐怕就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机会了。长乐王幕府的职位很有限,地方官员的名额也很有限,贤达名士们不愿意干,窦王爷自然能找到愿意干的人。大不了将麾下那些读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亲信喽啰们全送到平恩来,在程名振帐下半年。待这些人学成之后,足以顶地方牧守的缺儿。
到那时,即便长乐王对名士、贤达们还像现在这般客气,名士们背后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难保证。有道是现官不如现管,真的有官员发作起来,给治下大户穿几双小鞋子,难道窦王爷还能为了几个拿来当摆设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述道理不必明说,稍稍点点,当事双方立刻心里明白如镜。因此,接下来的旅程不可谓不愉快,每到一处,没等窦建德做表率。已经有贤达、名士们抢着跟屯田官员和百姓们交流起来。从借贷偿还的时间,到官府的支持范围。从各个屯田点起步时的规模,到每个屯子最后赋税缴能力,林林总总,唯恐有所错过。
还甭说,贤达们既然能在地方闯出一番名头,悟性和学习能力的确远超常人。连续几个发展时间不等的屯田点走过后,他们立刻将平恩县的各项屯田政令吃了个透。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来的屯田规范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着用人得当,百姓们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无还,惩勤护懒情况发生。名士们结合魏晋以来留下的军屯和民屯记录以及各个处理政务经验,很快便提出了恰当建议,堵死了屯田规模扩大后,有刁民趁机钻空子的可能。
既然驯服“英才”的目的已经达到,窦建德便不想于程名振的地盘耽搁太长时间了。耐着性子又看了四、五处屯田点儿后,找了个恰当机会,他笑着建议:“看别人种树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眼下河北各郡荒芜之地有的是,大伙可以趁着春天刚至,一边做一边学。有什么麻烦,直接写一封信送到程郡守这儿来,请他指点一番,想必他也不会跟大伙藏私!”
“呵呵,听主公如此一说,臣等真的有些心痒了!只是不知道千岁能否拨出一、两个小屯子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