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老夫到不怕,老夫又不是那些个会羞愧地遮面而走的腐儒,就是真丢脸了,引咎请辞又怎么样,我们是凭借本事说话的,不是靠着嘴皮子的。”李成梁指着自己布满皱纹的老脸说道:“老夫怕的是再等几年,朝廷事情多了,就退不下来了,我可不想真的把这个大都督干到七十岁。”
“不要以为就你们海军事情多,陆军也有的忙。”把一份命令递给戚继光,李成梁无奈地说道:“还是早点退下来,让小辈们先熟悉一下事物吧。”
一连串的九边将领任命,还包括鲜卑利亚、碎叶等地的许多命令,而且有个特点,这份即算圣旨又不算圣旨的命令书,只有皇帝的玺印,也就是说是中旨。
再强大的国家也要尽力避免两线作战,这是常识,不过李成梁给自己看的东西却显示着,皇帝有打算多线作战的意图,无论到底是为了主动进攻,还是为了防御,这么做无疑对大明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在海军大都督这个位置上呆的太久了,陆军方面的事情已经变得迟钝了吗?戚继光疑惑地看着李成梁,等着他做出解释。
“西班牙、倭国、波斯、莫卧儿,四国同盟。”李成梁解释道:“本来应该还有个莫斯科大公国,但他们现在的统治者决定和大明议和。”
“无论怎么看,我大明都没有短时间内取得胜利的方法。”李成梁继续说道,“虽然皇上有信心莫卧儿没有战斗力,但是即使如此,大明同样以一敌三,所以老夫认为应当适当放弃碎叶。”
万历的信心来源于被田尔耕实验研究的天花,然而李成梁却完全从军事上考虑的,倭国蹦不了多久,但是碎叶补给线太遥远了,全力和西班牙人一战的话,那么碎叶方面自然有压力。英西海战的预测失败,李成梁自然也不会无条件地相信万历的天花计划能够成功,皇帝陛下虽然赢了很多次,但却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计划是否成功靠人但是也是靠天的。
“我打算把麻贵从碎叶调回来,并且推荐他担任大都督。”李成梁说道。
大明万历初年将星,无疑要数李如松和麻贵两人,东李西麻不是白叫的,当初也是他们两个一起把北方草原鞑靼给击败的,虽然有骑兵骑墙武器等改进战术的优势在里面,但无疑这两个人的军事素质还是过关的。
两个人都有资格担任大都督,但李成梁能够选择的恐怕只有麻贵,原因嘛,不用解释也应该明白,父子两人相继为大都督,要是虚职还好,实职的话肯定不现实了。
所以李如松注定不肯能接任大都督,这点大家都清楚的很,李成梁也不会干这种没有结果的事情。
戚继光点了点头,把麻贵从碎叶调回,之后是碎叶方面的适当放弃,甚至是完全放弃,让大明不至于为多线作战而烦恼,专心注重于海战,这个解释貌似说的过去。
“早点退下来,让小辈们熟悉事物,几年之后便可以把失去地重新夺回来。”李成梁提了提自己的胳膊,说了句:“咱们的身体可熬不过皇上所谓的‘世界大战’”。
“这么说,我也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戚继光想了想叹息地说道。
“胡守仁不是把海军搞得不错嘛,退下来你怕什么。”
听了李成梁的话,戚继光点了点头,随后站起身,拱了拱手,“既然如此,那我也要回去稍作准备才行了,告辞。”
“告辞!”李成梁同样拱手和老友告别。
戚继光大步离开,丝毫没有一个六十岁老人应有的模样,等到走到户外,却猛然啐了一口,接着仿佛没事人一样,继续大步向前走去。
第233章 为儿子做选择
无论李成梁说的什么样,在戚继光看来,已经免不了给他挂上一个标签,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实质上也就是个投机分子而已。
为官之道,在于站队,选择正确的队伍,跟着正确的集体走上最终的胜利,这就是李成梁所谓的高明之处。
皇帝喜欢凡事为公的人,而不是投机站队的人,所以李成梁就维持自己的那一副形象,让自己的行为尽力向为朝廷、国家的角度上去靠拢,而不是所谓的改革派、保守派、皇权派、士大夫派中站队。
说到底,李成梁依旧是在投机而已,选择最为有利的决定,走最为正确的道路,获得最大的利益,十足的投机心态。
不仅仅李成梁这样,勋贵们也这样,万历利用他们让大明扩张,而他们的回报则是在大明扩张中获得利益。
辽东的黑土地,士大夫们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到底圈了多少?李成梁本身的辽东地头蛇又获利多少?击败扯力克鞑靼,大明把草原当做自己羊毛产地,勋贵们和世家以及士大夫们又吞下去了多少?
万历并非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大明扩张,而是使用抛出肥肉的方式引导着这帮虚伪的家伙们不断地适应着扩张。
万历所做的,不过把他们不了解的东西给拿出来了而已,说到底,大明扩张,和皇权制霸有明显的不同,在根本上有着大地主大资本家收割利益的标记,而且大多都是官僚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
跟着皇帝的步伐有肉吃,但不代表着他们会无条件地服从于皇权,相反,只要步伐停下来,被利益蒙住眼睛的士大夫们马上就会重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恶心皇帝,限制皇权。
抛给勋贵和豪族世家们的利益显然已经不多了,不像蒙古草原可以放羊,不像辽东黑土地肥沃,不像美洲和澳洲广袤无垠,不像鲜卑利亚鲜有人迹,碎叶不能迅速地体现他的价值,陆地丝绸之路已经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了。
吃饱了的大地主官僚阶级已经满足了,只要和西班牙人争夺到美洲,那么所带来的利益也已经不用发愁了,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用得着继续不休止地战斗下去吗?
毫无意义,石见银山中勋贵们所占得份额也已经不值一提了,没有必要和占大头的皇帝站在一起和士大夫们作对。
没错,这应该叫做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欧洲的贵族和大明的勋贵以及士绅,某种意义上算是一个尿性,最终被资产阶级取代也不是没有理由,虽然他们有进取心的时候很强,但进取心之后的惰性却也太容易产生。
李成梁把话说的大公无私,一切为国的模样,都掩饰不了,他其实和勋贵们一样,已经满足战争所带来的红利了,辽东最大的将门世家已经得到足够的收益了。
除非现在还有像澳洲那样,只有‘袋鼠’,但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的土地,不用花费功夫就能占领,一般的小蛋糕已经不能让他们感到满足了。
请辞卸职固然有李成梁自己所说的那些原因在里面,但是要说没有其他小心思,可能吗?东李西麻,东李西麻!两个优秀的将门世家,麻贵今年五十出头,李如松四十出头,固然现在不能推荐李如松当大都督,但麻贵之后机会确实很大的。
戚继光站队的水平不高,但可不要真以为他只比俞大猷强上半分了,这点他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打得一手好算盘。”戚继光冷笑一声,手中的笔停顿下来,想到自己老友的心思,为公的同时又达到自己的目的,李成梁这方面当之无谓是老狐狸,即懂政治又有军事水平的典范。
以一切为国为朝廷的样子做事,但他自己都说这是为官的选择,是一种投机,那么显然,不知不觉中他也已经站队了。
“真可惜。”戚继光摇了摇头。李成梁什么都没有搞错,但惟独漏掉的一点,戚继光不是将门世家。
戚继光是将门,但不是将门世家。
为什么?
根基浅,比起辽东李家和大同麻家来讲,戚继光虽然同样世袭到父辈的军职,但简直就是进士和穷秀才的区别,一个有宅有府,一个家徒四壁。
人丁稀薄,没有家族可言,哪里来的什么世家,也自然不会有多少家族的利益。
尽管现在来讲,他戚家也已经因为几个儿子的成器,可是有点将门世家的样子了,但是却依旧和李成梁家有些区别。
区别在哪?
李成梁的儿子太大了。
李如松和李如柏等人在万历登基之初,就已经是将领了,而他戚继光的儿子,那个时候还只不过是个小孩子。
倘若是原本的历史,万历自然器重李如松这样的青年将领,但是现在嘛,野路子出身的将领很快就不值钱了。
幼官舍人营培养的军官都是大明未来军队中的种子,而且他们对于皇帝的忠诚程度也远远超过那些维护自家利益的世家子弟们。
戚继光的几个儿子都是幼官舍人营出身,除了戚兴国应为在京城里呆久了,沾了繁华所带来的浮躁气息之外,其他的都是优秀的军官。
年轻的军官和旧式的军官有所不同,若是以万历的称呼方式来讲的话,那么,他们可以被称作为少壮派。
除了幼子浮躁需要沉淀一下之外,戚继光的其他儿子都是少壮派,而李成梁,他的幼子李如桂同样浮躁,其他诸子当中,仅仅只有李如梅一人可以算作在少壮派的范围之内,其余的要么不是军人,要么就是旧式军官。
尽管戚继光自己可以明确,他效忠的不是皇帝,是朝廷,是由皇帝加内阁以及六部等等权力机构组成的集体,而不是单单的某一个人。
但是他的儿子不一样。
“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原,重新制定礼法,我们现在才重新成为文明之国,而不是那些只知道放马啃羊腿的野蛮人的三等、四等奴隶的!”
“得位之正,未之有也!”
这些事戚祚国等人的原话。
倘若戚继光能够见到一个来自后世的医生,那么肯定可以告诉他:“对不起,戚继光先生,你的儿子已经被严重地传销洗脑了。”
不过可惜,戚继光不可能遇到这样的医生,作为一个将军和父亲,只能用鼓励地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为皇明,为了大明皇帝陛下战斗。
自己的儿子全都是皇帝的死党,自己要当个公正无私的人?
戚继光可做不到这样的事情,他长子戚祚国因为政见问题纠缠不清,和他关系不好,他二子戚安国和他大哥一样,好一点的是不怎么顶撞他,但也一样申请调往鲜卑利亚了,为了这事老戚已经被家中母虎给气的要死要活了。
“我才是老子,你们都要跟着我的脚步走。”戚继光嘟嘟囔囔地说道。让他承认他被自己的儿子所改变?这岂不是太丢面子!
他儿子效忠的不是朝廷是皇帝,他戚继光效忠的不是皇帝是朝廷,一家人就此闹翻?老戚家怎么可以丢这样的人!
他儿子效忠于皇帝的思想,是因为他这个老爹!是他这个老爹一直以来忠君教育的结果!
不能改变自己的儿子,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了,年纪已经六十岁的戚继光偶然向许多老人一样,耍起了小孩子的心态,死活不会承认他为自己的儿子改变自己的信仰。
调整好心态的戚继光,继续拿起笔,写起自己的‘辞职报告’。
在大明和西班牙的战争爆发之前辞职告老,这点是必须的,李成梁说的也没错,他们的身体估计难以撑住接下来的战争了,倘若他们其中之一在战争激烈时病逝,重新选取大都督,显然对战事不利,现在退下来,还能够对后背有所指点,显然利大于弊。
只不过,有一点李成梁要猜错了。李成梁为了世家而做选择,而他却必须站队,像曾近投靠张居正那样彻底地站队,所以要推荐的下一届大都督,绝对不会是李成梁所想的那样是胡守仁。
因为胡守仁只忠于朝廷,不忠于万历。
即使皇帝用人喜欢公事公办,但现在显然不是不计较公私的时候,等到倭国动手,士大夫们纷纷被打脸的时候反击,显然时间上有些滞后,为了期间不要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把这些跟不上时代的家伙们扇下朝堂,还需要更快一点才行。
举荐谁呢?
戚继光停住笔思考起来。
沈有容?
不行,戚继光摇了摇头,沈有容是名副其实地少壮派,但年纪太年轻了,三十一岁的大都督?而且他虽然有本事,但由于一直驻守大明的近海,没有机会立下战功。
吴惟忠?
这个同样不行,这个老部下最擅长的其实是陆战,海军虽然不错但算不上出色,而且他的效忠的对象也是朝廷而不是皇帝。
效忠皇帝的勋贵国公朱应桢又在扶桑洲,并且年纪小,同样不可行。
那就让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吧!戚继光叹气口气,在纸上写上林凤的名字。
把这个倭寇头子给调回来吧!
效忠于皇帝,和官僚商贾和大地主们不对付,甚至是有仇,所以绝对不会反水,只不过倭寇的底子太过敏感,要不是少壮派都没有长成,戚继光才不会选择这样的人物。
第234章 官僚资本的老对头
“你和这帮老家伙们玩心眼吧,玩不过他们,若是不理他们,又自己屁颠屁颠地凑过来。”万历看着戚继光递交的辞呈,摇了摇头放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
一直顶着忠于朝廷帽子的戚继光,临老退休又突然跳槽,大有一副潜伏敌营多年,身在曹营心在汉,实为大明皇帝鹰犬的派头,做出的决定完全超出皇帝的预料。
“真是麻烦。”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万历无奈地说道。
勋贵和士大夫们背后的传统大地主和官僚膨胀到一定程度会堕落满足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真要是以为依靠这帮人就能大明一直昌盛下去,那才有问题呢!
战争所带来的利益不过是延续着封建王朝的寿命而已,海外的利益也只不过是让这帮人在彻底腐朽之前来点回光返照,大力丸的时限时有限的,吃的越多,效果越差,对于官僚来讲,现在唯一还有兴趣的大概就是扶桑洲的‘无主’之地了。
无论是勋贵还是士大夫以及他们背后所站的集体,都会全力支持大明赢得和西班牙在争夺美洲中的胜利,但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