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尧挥手示意太医为她诊断,自己却看到陈霞正将目光投向自己。四目相交,两人谁也没有说话,但他们要说的一切,都已经在这目光之中。
病中的陈霞,面色苍白。她本来就生得甚美,此刻的她,病恹恹的样子,却反而别有风韵。王竞尧心里叹息一声,这样的病美人,只怕也只有这个时代才有。不过王竞尧忽然觉得,自己和陈霞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禀皇上,陈霞姑娘可能是受了些风寒,臣这就为他配几副药,吃下去后休息几天应该就没有什么事了。”太医诊断完成后说道。
“你去吧,朕在这里照看着他。”王竞尧挥了挥手,屋中的人都知趣地走了出去。
“王大哥,累你心烦了。”陈霞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你国事这么忙,还要让你来看我,真是对不起。”
王竞尧笑了笑,他和陈霞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自己明明是她的长辈,可陈霞却始终称呼自己是王大哥,究竟他们之间未来会怎么样,也只有天知道了。
正想说话,陈霞却看到了王竞尧手中的册子,她面色顿时一变:“王大哥,这东西你是怎么来的,这是记录前朝皇室府库所藏,我有许多时候没有看到过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精心布置
陈霞的话,当时就让王竞尧心中“咯噔”了一下,他皱着眉头,将那本册子给了陈霞:“你仔细看看,这东西你曾经看到过?”
接着册子,陈霞粗粗地看了下,交还给了王竞尧:“不错,就是这本,这是我父亲的东西,我当初看到过。这册子是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偶然得到的。我小的时候,瞧着上面有些图画,觉着好玩,看过许多次了,不信,你翻到中间,有样九龙玉壶的那一页。那次我不小心,把水洒在了上面,弄得接连几页字迹模糊不清,还被父亲责骂了一顿,所以记得清楚。”
但是,当王竞尧从头翻到了尾,却根本没有找到什么九龙玉壶的图案,更不要说有什么被打湿的痕迹了。
陈霞眼中露出了迟疑的神色:“难道我记错了吗?我记得那次父亲把我骂得很凶,我还哭了,后来还是娘出来劝说的。这本册子里,肯定有九龙玉壶啊……”
王竞尧将书合了起来,这事变得愈发地好诡异了。他相信陈霞一定不会记错的,陈霞也不可能会和自己开这个玩笑。难道这样的册子不止一本,这也有可能。当时宫中可不止只有一个看管皇家府库的官员,很有可能是另一位官员也同样带出了宫一本。
“小时候的事情谁还记得了那么多。”王竞尧忽然笑了笑,将册子收到了怀里:“我小时候不知道被我家老爷子打了多少顿,可一次都不记得了,你偶尔记错那也是人之常情。”
看陈霞还要争辩,王竞尧笑着阻止了她:“这事到此为止,你给我乖乖地把病养好,我带你到宫外骑马玩去。你这身体,我看十有八九就是整天呆在宫中,哪也不去造成的。我告诉你,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还别说是你,就是,天天呆在这个皇宫里面,也快要憋出一场病来了。”
喜色从陈霞的眼中一闪而过。她最怀念的就是当初从常州城中突围而出,与王竞尧彻夜相对的那段时光。但现在这段时光已经只能永远地留在了自己的记忆之中。当初那个带着她,带鞑子的千军万马中来回厮杀的大英勇,此时已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而她,却还是个没有任何名分的小丫头。
但不管怎么样,能够呆在这个男人的身边,自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有的时候陈霞心里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和这个男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只要两个人能彼此牵挂,那就算没有结果又有什么呢?
王竞尧从她不断闪烁的眼中,似乎也猜到了什么。他苦笑了一下,正好看到宫女端着煎好的药进来,他叮嘱了几句,匆匆离开了这里。
出去后王竞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来了任晓晟和郭破虏,这两个自己手下最大的情报头子。
“陛下,您让我调查的玉佩来源,由于时间过于仓促,还没有结果。”以为皇帝陛下要问的是这件事,任晓晟急忙说道。
“今天不说这个。”王竞尧从衣袖里拿出了那本泛黄的册子,交到两人手中后说道:“你们给朕一起去查下,这种册子,当年在大宋朝廷之中一共出现过多少。朕知道这查起来非常困难,但不管怎么困难,也一定要水落石出!”
“是。”两个人一齐应了一下。这项任务做起来和实在繁重了,不说大宋朝廷已经灭亡,就是要朝到几十、上百年前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但皇帝陛下已经发话了,只怕再困难,他们也得硬头头皮上了。
“郭破虏,你单独给朕去办个事。”王竞尧眼睛死死地盯着郭破虏,这让这位调查司的总制心里未免有些发虚:“你给朕把朝廷里所有官员的身份背景都查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祖上是谁,他们曾经做过些什么,他们和谁接触得最为频繁。两个月,朕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完整的报告必须要送到朕的面前。”
郭破虏犹豫了下:“那李天正、李襄阳这两位丞相,还有各部的尚书们呢,也要查吗?”
“查!”王竞尧斩钉截铁地说道:“除了汉军将领外,谁都要查。上至丞相,下至那些大夫、侍郎,必须查到朕满意为止!”
任晓晟和郭破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皇帝陛下的样子,只怕这事小不了。
这绝对是个苦差使,一旦让那些百官们知道了,怨恨的可不会是皇上,而是他郭破虏。
“不要让那些当官的知道。”王竞尧用手托着下巴说道:“朕要你秘密地调查。不然这会扰乱那些官员的心思。”
“是,臣知道了。”郭破虏低下了头,说道。
现在的调查司,虽然没有情报处起步得早,也没有情报处那么大的规模,但实力已经不容小窥,起码在整个福建,都已经布满了郭破虏密密麻麻的眼线。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有些匆忙,但只要多加催促,也并不是不能完成的。
等他们离开后,王竞尧忽然叫道:“刺刀!”
“暗影”组织的首领刺刀,也不知道就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他就这么静静地站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
“暗影组织,从现在开始立刻扩大一倍。”王竞尧沉思着说道:“招收进来的人,可以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但却一定要绝对忠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军校各级毕业生,你可以优先挑选。典霸天为人忠勇,但却稍嫌鲁莽,而且有很多事情他并不能出面。皇宫中的一些事情,暗影要多承担一些。”
刺刀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在整个朝廷上下,他是每天都能够见到皇帝陛下的人。他有些明白,皇宫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一些事情……
王竞尧叹了口气,像是说给刺刀听,更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那才是我想看到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转变
由于汉蒙两方的刻意低调处理,高丽事件很久后才传了出来。而作为大汉帝国的领地,偏远的东南亚一带,这一消息,更是很晚之后才传到了该地。
这一消息并没有在东南亚引起什么波澜,毕竟,不管高丽发生了什么,都和这里的人一点关系也都没有。
最近一些时候,大汉帝国在这的统治稍稍宽松了一些,已经很久没有大量的征调军队和民夫,而在交完应该上缴到朝廷的税收后,其它的大部留在了东南亚,交由总督陈中建自行安排。
毕竟,从征服东南亚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第一次北伐的结束,其间还夹杂了巴勒班王的悍然入侵,东南亚已经元气大伤。而作为大汉朝廷手中一枚重要的棋子,王竞尧也不愿意看到这块地方失去其可以利用的价值,现在是适时为其恢复元气的时候了。
在军事上统治略略放松的时候,思想上的统治却在进一步加强。那些派王竞尧大量发配到东南亚的前朝官员们,迂腐不化的儒生们,在这时候起到了非常大,非常好的作用。
作为皇帝陛下最早的跟随者之一,总督陈中建很了解皇帝陛下把这些人发配到这的原因。他很善待这些满腹经纶的汉人,并且在东南亚大量开设供他们讲课的地方,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肚子里的才华。
当然,这些讲课的地方,并不是每个东南亚人都能来的,而只供那些东南亚各地的上层人士前来听讲,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忠君爱国的思想,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温良恭俭让的真髓,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什么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本来陈中建是想让这些儒生把这些思想带到东南亚的各个角落,但当这一意思上报到朝廷后,很快就被皇帝拒绝了。
这个时代的东南亚,大约有八成以上的人一字不识,大大小小的部落里,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占了一半以上。识字上学的权利,基本都掌控在那些上层人物手中。普通人,则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上学识字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这正是王竞尧先要看到的。
一旦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识字了,思想也被启蒙了,那他们将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对于帝国在这的统治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文化带来的力量,有的时候要比军事带来的力量还要可怕得多。
而只要禁锢了那些上层人物的思想,让这些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让他们为帝国效命,那么起码在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将是非常稳定的,有了这些时间,大汉帝国就可以一步一步将东南亚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式。
当然,那些儒生中也有很多不安分者,比如当年参与“金陵谋反案”主案犯之一许文枳的内弟许文桐。亲生哥哥的被杀,让许文桐对大汉朝廷,对王竞尧心中充满了怨恨。而且,他总认为自己充满了才华,却被流放到了这个地方,难免每天怨言不断。
看到总督陈中建对他们采取的是宽柔的政策后,本来还有些小心翼翼的许文桐,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有几次,他甚至公然找到了陈中建总督,大放厥词,诋毁当今朝廷。陈中建也知道这些儒生喜欢高谈阔论,自以为是的毛病,也笑笑并没有追究。
但看到陈中建的态度之后,许文桐以为这位总督是个懦弱的人,愈发地放肆起来。除了在公开场合公然辱骂当今的大汉朝廷以及朝廷的政策外,还竭力鼓动东南亚人起来反对朝廷,这就完全超出了陈中建能够容忍的范围了。
几天后许文桐神秘失踪,他出现在了兴修水利工程的工地之上。皇帝陛下曾经对这样的事情有过预判,他专门嘱咐过陈中建,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就如此办,并给这种手段起了一个名字叫“劳动改造”。这些读书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既然这样,就在高强度的劳动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省得他们空闲时间太多,容易胡思乱想……
在大汉朝廷清平侯、东南亚副总督萧浪负责的水利工程工地上,像许文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在这个时候的萧浪,自从来到了东南亚之后,整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过去那些狂妄的性格已经被他彻底收敛了起来。
对下属,他尽力关心,嘘寒问暖;对上司陈中建,他竭力完成陈中建交代下来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些事情都不用陈中建开口,他已经提前完成。这和他过去目中无人的性子根本就不一样,几乎让陈中建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那个萧浪。
他和萧浪也算得上是老相识了,从跟随陶亮平定东南亚开始,两人就在一起并肩作战。对萧浪在军事上的才华,陈中建还是非常钦佩的。但也早就很清晰地看到,依萧浪的性格,必然会得罪许多同僚,最后的下场并不会很好。
而当皇帝陛下将他安排到了自己手下之后,萧浪的转变是惊人的,这让陈中建多少有些欣慰,毕竟这个人一旦改掉了自己的性格,那么,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是,当陈中建把这些情况汇报给皇上之后,皇上在给陈中建的亲笔信中这么写道:
“一个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绝对没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改变。萧浪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依朕的看法,他在竭力隐藏着什么。对萧浪的监控非但不能减弱,反而一定还要加强,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绝对不能让他和军事牵扯上什么关系。
陈中建,这次朕必须要告诉你,萧浪这人是只要给他一千人的士兵,他就能掀起轩然大波的人。而在二次北伐之前,朕会尽快处理好萧浪的事情,免得在汉军与鞑子血战之时,在朝廷的大后方出现任何的动荡不安……”
接到这份命令的陈中建有些为萧浪惋惜,如果萧浪能够早点像现在的样子,又何尝会落得今天这样的地步……
……
“萧大人,您回来了。”门口的卫兵,远远地看到东南亚副总督萧浪走来,急忙迎上前去。
萧浪笑着帮士兵拍了拍肩膀上的一点灰尘,说道:“今天天冷,注意点身体,要是实在在外面受不了了,就到我屋里来喝上碗热酒。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用打仗,这酒还是可以喝两口的。”
卫兵脸上明显带着感动地说道:“萧大人,您对咱们这些弟兄,可真是没得说的。别看我们只有一百来人,可要是谁敢对不利,兄弟们当时就和他拼命。”
萧浪笑着点了点头,他从泉州来此,被允许带着的就只这一百多贴身护卫。这几见的磨难,也让他明白了很多事情就算自己再有才华,也是无法扭转的。而这一百多人,和自己身边最亲近的那些人,也许就是自己将来东山再起的资本。
“对了。”那卫兵向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杨大人来了,我让他进您屋了。您放心,他进去的时候绝对没有人看到。”
“辛苦了。”萧浪微笑着说道,顺手从自己身上,解下了暖和的披风,也不容那卫兵分说,硬着披在了他的身上。等他走进屋子的时候,那卫兵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进屋子,就看到好友杨镇,正在忠诚的部下陈俊霖的陪同下,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屋子里生着几中火盆,满是都暖洋洋的。
“萧老弟。”看到萧浪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