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缓缓点头,听赵贞吉继续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们这些当官儿的出了问题……地方上的官员,只知道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京城里的官儿们,只知道党同伐异,争权夺利,整个官场乌烟瘴气,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国家焉能不出乱子?”
“难道我们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错了吗?”赵贞吉缓缓摇头,坚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经传承两千年了,历史早已证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来治世,乃至盛世, 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会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学生没学好。”
沈默点点头,他不禁要对赵老夫子刮目相看了。这才是真正的卫道士。
~~~~~~~~~~~~~~~~~~~~
“后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儒学又叫孔孟之道,因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统,孔不能离开孟,孟也不能离开孔,一旦分开,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学了!”赵贞吉的声音逐渐洪亮起来,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传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为本,两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会驾驭臣民,国家没有秩序,君主没有权威,是会出乱子的;不懂为何要“以民为本”就会视黎民为随意践踏的草芥,国家更会出乱子的!”
“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国子监早晚是你的。”赵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托你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觉着真有道理的话,希望你能对太学生们讲一讲,哪怕不直接说,只是潜移默化,也是功德无量的。”说着又一抱拳道:“如果将来你掌权,还是该好好听听孟夫子的教诲,有点敬畏之心,这官儿当得就坏不到哪去;懂得爱惜人民,不管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
沈默闻言深深鞠躬道:“学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赵贞吉扶他起身,有些动情道:“许许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么了。我虽致仕,但并不打算回老家,而会在各地讲学,宣讲孟子的精言大义。”
沈默点头道:“我会尽量帮您去除麻烦的。”
“放心,我好歹是礼部尚书出身,他们不敢真动我的。”赵贞吉笑笑道:“要是真动我更好,我只怕闹不大呢,闹大了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将那本《孟子》用丝绢包好,小心收在怀里,沈默便要告辞了,赵贞吉起身送他,突然说一句道:“有些事情,你看到感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沈默愕然,不知他这话什么意思,再要问时,赵贞吉却笑而不答,只是道:“时候不到,等到时候就知道了。”沈默听了不禁苦笑,这真是报应不爽,自己刚刚这样忽悠了高拱,想不到隔天就被别人忽悠回来了。
赵贞吉毕竟是个实诚人,见他憋得难受,便又说一句没头没尾的道:“高拱这个人,不会两面三刀,虽然脾气暴躁,却是可以信任的。”
再问,赵贞吉三缄其口,彻底拒绝回答了。
让三尺留下来接收书籍,送去国子监,沈默自己则揣着那本“禁书”先走一步了;跟高拱请假,两个时辰就是两个时辰,迟到一会儿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让人实在难以接受。
~~~~~~~~~~~~~~~~~~~~
第二天,赵贞吉便启程离京了,据说很多徐党的人,还有无党派官员,都去十里长亭相送。有人说,看你这个人怎么样,不能看在位上时,因为别人敬的是乌纱,是官位,而不是你这个人……换成另一人坐上你的位子,也一样会让人捧着、敬着的。
现在赵贞吉下野了,还有这么多人记着他、念着他,不惜得罪权贵也要送他,那才是单纯对他本人的敬意……做官只是一时,做人却要一辈子,赵老夫子虽然官场失意,但人生绝对是成功的。
不过沈默没有去凑那个热闹,昨日已经去送过赵老夫子,再去就是矫情了。所以他稳稳当当坐在办公房里,想要检查检查自己的教学大纲,但发现很难看得进去,因为只要一静下心来,马上就有一句句的孟子语录浮现出来。
沈默知道这些言论不合时宜,教给学生们会有麻烦的,但“以民为本”的政治诱惑实在太强了,让他有铤而走险的阵阵冲动。
“这是怎么了?”沈默使劲拍拍脸,让自己清醒点,自问道:“赵贞吉给我这本《孟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跟我非亲非故,且还刚刚冰释前嫌,为何对我如此看重?难道真因为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沈默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根本不是赵贞吉欣赏的类型,就算要传道授业,他也该找张居正,而不是自己这个“外欲浑然”的家伙。
“有阴谋啊……”想着想着,沈默竟不小心轻声说出来。
“什么阴谋?”便听高拱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沈默吓了一跳,赶紧强自镇定道:“呵呵,大人,我在想东南的局势,对倭寇的举动有些看不清。”难为他脑子转的这么快,高拱这才没察觉,还顺着沈默的话头道:“唉,说起来都是王本固那个蠢货干的好事儿!”说着哂笑一声道:“堂堂大明,竟要用践踏自己的信用,才能逮住倭酋。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不仅治不了倭寇,还让朝廷信义全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沈默笑笑,没有接下去,而是起身拱手道:“大人快请进,您有事儿叫我一声就好,干嘛要亲自过来呢?”
“哦,我是刚从翰林院回来”,高拱笑道:“就顺道拐你这儿来了。”
“看大人高兴的样子,看来是有好事儿。”沈默也笑道。
“呵呵,”高拱笑笑道:“是不是好事儿,要看你怎么看了。”
“关于我的?”沈默轻声问道。
“对,”高拱点头道:“按规制,王府应该有四名侍讲,但现在裕王爷都只有三名翰林院得再推荐两名过去,今天他们询问我的意见,我便推荐了你。”
第九卷 鬼哭神啸朝天号 第五二四章 炼丹
玉熙宫的炼丹房中烟火缭绕,那是从一个七尺高的紫铜吞兽炼丹炉里发出来的。大热的天,十六个身穿青色道袍的道士,按照太极八卦大阵围炉而坐。而在阴阳两阵眼处,赫然坐着大明嘉靖皇帝陛下,和陆炳陆太保!
一个头戴紫金冠、身着杏黄袍、脚踏逍遥履的中年道士,站在阵外紧张的注视着熊熊的火苗,他这身装束可不得了,那是礼部尚书衔的护国天师才能穿的。
整个嘉靖朝,第一个穿的是邵元杰;第二个是陶仲文,自从五年前陶仲文归隐龙虎山,便空悬了数年,现在终于有了新的主人。
要说这位新天师。可是开天辟地,改朝换代的一位,他竟然打破了龙虎山一系对天师之位的百年垄断,以山东崂山上清宫道士的身份,登上了天下道教总首领的位置……凭得自然自然不是陶仲文的青睐,而一手扶鸾起乩的绝活!
他就是蓝道行。嘉靖三十四年来到京城时,还是个饭都吃不上的落魄道士,阴差阳错遇到了沈默,在其帮助下好不容易才进了天师府,成为一名不受重视的外围弟子。
也该当他发迹。倒不是因为捞不着进宫进皇上,而是他最恨这种厚此薄彼、任人唯亲的师傅……当年之所以反出上清宫,不就是因为师傅待他不公吗?
所以越不让他去。他就越要去,越是不想让他出头,他就越要混出个人样来。便日缠夜磨交好的几位师兄,请他们给自己一天时间……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大伙儿都很喜欢他,所以有一次,一个师兄拉肚子,便把当差的机会让给了他。
有道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缘分到了拦也拦不住,那天正好赶上嘉靖心情不错,看他比较面生,且虬髯魁梧,相貌堂堂,党不似别的道士那样胖的胖、瘦的瘦,要么暴饮暴食、要么纵欲过度的样子。
一时兴起,嘉靖很是稀罕,笑道:“你是上清宫的弟子,怎么拜到天师道的门下了。”
蓝道行便大声道:“我听人说,上位者都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天师道虽好。却也不能代表所有道家,陛下想成大道,就得兼听各家的道法,光学天师道,是远远不够的!”
这话虽然是他精心准备的,无奈水平有限,实在不算高明,但走运的是,恰逢嘉靖帝修炼无所寸进,正在苦闷的时候。闻听这句话,感到十分有理,便假装不快道:“你有什么本事,还敢跑来教朕?”
“不瞒陛下说。”蓝道行神秘兮兮道:“微臣是紫姑乩童……”他那张憨厚的脸,总是容易让人轻信。
一听说他竟然可以沟通紫姑,嘉靖这下彻底来了兴趣,道:“你现在就预言一下,宫里未来几天会发生什么不寻常。”
蓝道行便一番抽风似的扶鸾,沙盘上立刻显现出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赫然是“今夜火灾”。嘉靖半信半疑,让他先回去等着,待次日再来觐见。
~~~~~~~~~~~~~~~~~~~~~~~~~~~~~~~~~~~
等到第二天再来时,蓝道行便见嘉靖帝一脸的佩服,简直要五体投地一般。原来,昨晚宫里果然发生了火灾,好在宫人们预先得到警示,早早扑灭大火,最后仅烧了几间房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嘉靖那个佩服呀。一口气封了他个“保国弘烈振法通真上人”,命常驻皇宫,随侍左右。
此时陶天师从大病人康复,于功名利禄一事上,看开了许多,接连上书恳请还山,并献还皇帝历年所赐予的莽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见挽留不住,嘉靖帝便答应了陶仲文的请求。
陶仲文去了,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的八大弟子全都留了下来,他们各个本领高强。跟嘉靖的关系也不错,看起来完全不必担心天师道的统治地位。
但一辈子精明的老道士,显然对三个和尚的故事体会不深。弟子们眼见二位于师独享荣宠三十年,早就眼红的不行,朝思暮想的都是成为第三位天师,恨不能诸位师兄死绝了才好。指望他们齐心协力,共保天师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于是,群龙无首的龙虎山道士们,为了天师之名,争得头破血流、一地鸡毛,让嘉靖帝十分的不快,最后竟作出个惊人的决定,将天师之位授予了蓝道行。除了他扶乩特准,为人又憨厚,特别计嘉靖欢心之外,恐怕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分不开。
龙虎山的弟子自然无法接受,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还出现大面积的消极怠工,让嘉靖帝的修炼活动,一下子陷入了混乱,可能因为他是新手,嘉靖采取了忍耐。并没有大发雷霆,但皇帝的耐心极其有限,一旦长时间没有好转,肯定是要倒大霉的。
但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就在这时,陶仲文的死讯传到了京城,早就对道士们恨之入骨的言官们。立刻找到了发难的机会——陶仲文口口声声可使陛下长生,现在自己却先死了,可见长生之道是不存在的,那些所谓的“长生之术”,不过是道士们为了攫取荣华富贵。而捏造出来看 谎言罢了,所以应当坚决予以取缔。
更有甚者,还要求将宫里的道士全部处斩,其余的全逐出京去,还宫里和京城一片清明。
道士们慌了,赶紧找平日里往来的达官贵人,请他们代为说和,但没人愿意在风向不明的时候,为一群道士而对抗言官;道士们这下怕了,甚至将蓝道行当作救命稻草,请他问一问紫姑,到底该怎么办。
蓝道行心说,我知道就怪了……这世上哪有什么紫姑神?他所谓的扶鸾起乩,不过是一种高明的障眼法罢了。如果大家还有印像,可以记得他给沈默表演时的流程,与给皇帝扶乩别无二致……先支起一个沙盘,在沙盘上搭个架子,架子上悬着乩笔;皇帝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密封起来,由太监交给他,再由他当众烧毁,然后即刻作中风状,身体鬼乱舞,那乩笔也在沙上乱画,这就是紫姑神降临了。
其实,随便从村里拉个大仙出来,他就会玩之套鬼画桃符,更别提装神弄鬼为业的道士们了。嘉靖皇帝也靠这个跟神仙联系了几十年,可为什么只有蓝道行一个。能凭此骤然显贵,一步登天呢?
因为别人扶乩出的来的文字,都是鬼画符,要皇帝自己去琢磨,而蓝道行扶出来的字,却可以勉强辨认。虽然嘉靖皇帝天资聪颖,可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那些鬼画符,也没有研究出个道道来,现在骤然看到足以识别的汉字,哪能不欣喜若狂?所以蓝道行才能得到嘉靖的恩宠,并被亲切的称为“蓝神仙”。
可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所谓的紫姑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人物,而那沙盘上之所以能写出清楚的文字,自然也是出自蓝道行的手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不都这么干?难道所有的道士都是文盲,只有他一个了识字的吗?虽然这是不可能的!其实真相是,别人搞不清楚皇帝问什么,当然不敢随便写个答案,万一答非所问,岂不是要倒大霉?而蓝道行之所以敢这么干,虽然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看过皇帝的问题!
他这一的关键在于——皇帝要想提问,可以!但必须用他提供的全套笔墨纸砚。按照蓝道行的说法,这些文具经过他的温养,已经通了灵,容易跟紫姑神沟通。若是换了别的纸笔,他就没法保证准确。
在修道这件事上,嘉靖帝严重的好商量,你让用就用吧,便乖乖用蓝道行提供的文具上写。就连信封也是他特供的,这就为“蓝神仙”变戏法提供了先决条件。
说穿了,蓝道行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高超的手法,能以人眼难辨的速度,将皇帝的信封掉包——上一刻拿在手里的是嘉靖所书,一转眼功夫,已经变了他早藏在宽袍大袖里的空信封。烧掉的自然是空信封,而皇帝所书的那个,又被他藏在袖子里。
然后起乩、跳大神——紫姑上身,浑身乱颤,袖袍狂舞,让人眼花缭乱,他则利用这个机会。打开皇帝的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包君满意了。
就像世上任何的戏法。说穿了,都简单无比,但就是可以让表演者混上饭吃,其中佼佼如蓝道行者,甚至都表演到皇宫中,成了护国真人,足以所有后辈高山仰止,以为奋斗目标。
~~~~~~~~~~~~~~~~~~~~~~~~~~~~~~~~~~~
但无论如何,这都只是个障眼法,真到了没法预测的时候,他也只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